APP下载

2020—2021年洛阳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分析

2023-08-25孙磊张冠韩琳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沙门洛阳市食源性

孙磊,张冠,韩琳

(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价所,河南 洛阳 471023)

食源性疾病是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1]。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有6亿人因食用受污染的食品而患病,其中约有42万人死亡[2]。食源性疾病对经济发展和人群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发展问题[3]。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疾病发生及流行趋势,有助于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管控措施,从而降低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危害。分析洛阳市2020—2021年食源性疾病病例相关监测数据,掌握洛阳市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20—2021年洛阳市52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和206家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可疑暴露食物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信息。监测对象包括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食源性疾病确诊病例和食源性聚集性病例。

1.2 研究方法

监测医院覆盖全市所有县区二级及以上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测医院收集就诊病例基本人口学信息、可疑暴露食物及临床主要症状等信息。采集部分病例粪便进行病原体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等。若检出阳性,送洛阳市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方法按照《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4]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20—2021年洛阳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医疗机构逐步增加(2020年为254家,2021年为258家),已覆盖到全市所有县区。2020年上报食源性疾病病例18 007例,2021年上报病例19 175例,报告病例数逐年上升,2020—2021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37 182例。采集粪便标本共计558例,检出阳性87例,阳性检出率为15.59%。

2.2 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2.2.1人群年龄性别分布

在37 182例病例中,男16 971例,女20 211例,男女比例为0.84∶1。各年龄阶段均有病例分布,主要集中在25~64岁。其中25~34岁发病人数最多,共计6 395例(17.20%),其次为45~54岁,共计5 309例(14.28%);4~6岁发病人数最少,为998例(2.68%)。见表1。

表1 2020—2021年洛阳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年龄分布

2.2.2人群职业分布

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职业分布中农民最多,共计16 246例(43.69%),其次是学生,为3 687例(9.92%),排第3位的是家务及待业人员,为3 647例(9.81%),其余职业均有病例发生。见表2。

表2 2020—2021年洛阳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职业分布

2.2.3时间分布

2020—2021年洛阳市食源性疾病在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病例数从5月开始逐步上升,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8月,至9月病例数开始下降,2021年8—9月受到当地突发疫情影响,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数量下降。见图1。

图1 2020—2021年洛阳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时间分布

2.2.4病例临床症状

在37 182例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中,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最为多见(病例数36 803,发生率98.98%),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及呕吐。其次是全身症状及体征(病例数6 881,发生率18.51%),主要表现为发热及乏力。其余为神经系统症状(病例数717,发生率1.93%)、泌尿系统症状(病例数351,发生率0.94%)、心脑血管系统症状(病例数106,发生率0.29%)、呼吸系统症状(病例数71,发生率0.19%)。

2.3 病例饮食暴露情况

2.3.1可疑暴露食品种类

2020—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的可疑暴露食品信息共计38 294份。其中居于前5位的分别是粮食类及其制品(8 346份,占21.79%)、水果类及其制品(7 788份,占20.34%)、肉与肉制品(6 329份,占16.53%)、混合食品(6 054份,占15.81%)、蔬菜类及其制品(3 340份,占8.72%。其余包括乳与乳制品(1 068份,占2.79%)、豆与豆制品(1 114份,占2.91%)、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 058份,占2.76%)、饮料与冷冻饮品类(1 095份,占2.86%)、蛋与蛋制品(614份,占1.60%)、多种食品(442份,占1.15%)、坚果籽类及其制品(274份,占0.72%)、菌类及其制品(247份,占0.65%)、其他食品(144份,占0.38%)、调味品(70份,占0.18%)、包装饮用水(含桶装水)(100份,占0.26%)、藻类及其制品(50份,占0.13%)、酒类及其制品(120份,占0.31%)、糖果、巧克力、蜂蜜及其制品(25份,占0.07%)、婴幼儿食品(13份,占0.03%)和保健品(3份,占0.01%))。

2.3.2可疑暴露食品加工及包装方式

2020—2021年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上报的可疑暴露食品信息中,食品加工及包装方式主要以家庭自制为主(15 357份,占40.10%),其次是散装(10 731份,占28.02%),第3位是餐饮服务业(8 993份,占23.49%),第4位是预包装(2 657份,占6.94%),其他有556份,占1.45%。

2.3.3就餐人数

2020—2021年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上报的可疑暴露食品信息中,单独就餐13 942例,占比36.41%,其次是2人就餐11 718例,占比30.60%,3人就餐7 664例,占比20.01%,4人就餐2 879例,占比7.52%,5人及以上就餐占比较少,只有2 091例,占比5.46%。

2.3.4就餐场所

2020—2021年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上报的可疑暴露食品信息中,就餐场所为家庭占比最高,达84.88%,其次是餐饮服务业,占比11.98%。其余就餐场所占比均较少。见表3。

表3 2020—2021年洛阳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就餐场所分布

2.3.5不同年份患者食品暴露情况

2020—2021年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上报的可疑暴露食品信息中,2020年及2021年加工及包装方式、主要食品种类(对前5位食品类别进行分析,共31 857份)、就餐人数、就餐场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2020—2021年洛阳市食源性疾病病例食品暴露情况分析[n(%)]

2.4 病原体检测情况

2020—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送检腹泻粪便标本共计558例,检出阳性87例,阳性率为15.59%。其中以沙门菌检出率最高,共检测标本541份,检出75例,占86.21%,阳性率为13.44%;其次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为8例,占9.20%,阳性率为1.43%;诺如病毒4例,占4.60%;阳性率为0.72%;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例,占1.15%,阳性率为0.18%。1例病例同时检出沙门菌和诺如病毒。

2.4.1沙门菌监测结果分析

2020—2021年食源性疾病病例标本中沙门菌检出率最高,针对沙门菌开展统计分析可知,不同性别、职业、年龄、年份、食品分类中沙门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否住院、不同季度、就餐场所、食品加工方式和不同就餐人数的沙门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020—2021年洛阳市食源性疾病原体监测结果分析

3 讨论

本次研究共涉及2020—2021年洛阳市52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和206家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上报的37 182例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调查发现,食源性疾病患者中女性略高于男性,这与部分外地市监测结果[5-6]一致,与徐州[7]、平顶山[8]等地监测结果不同,可能与不同地区饮食和生活习惯及就诊需求有关。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于25~34岁的青年人。可能与其生活节奏快、社交活动频繁、外出就餐活动频次高、容易接触不洁食物有关[9]。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与安阳[10]、济宁[11]等地监测结果一致,可能与洛阳市县区农村人口结构占比较高有关,农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乡村地区饮食卫生条件较差。洛阳市食源性疾病发生呈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8月份,与我国其他多数地区[12-14]一致。夏秋季节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有利于各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极易造成食物腐败变质;同时,夏季人们容易食用生冷食物,如果食物加热不充分或储存不当等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

可疑暴露食品以粮食类及其制品为主,其次是水果类及其制品和肉及肉制品,这与一些地区以肉及肉制品为主略有不同。可能洛阳地处内陆,人群饮食结构以粮食类为主,普遍喜食米面及其制品;日常习惯生食水果,如清洗不到位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可疑暴露食品加工方式主要集中在家庭自制,可能与人群食品安全意识不足、食品加工储存不当、食物二次加热不彻底等有关。就餐人数主要是1、2或3人,3人以上占比较少。患者的就餐场所主要为家庭和餐饮服务业,与其他研究[15]类似,可能与患者生活中缺乏足够的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以及不当的食品储存和烹饪方式有关[16-17]。2020年,除家庭自制食品外,散装(包括简易包装)食品、餐饮服务业和预包装食品的占比要高于2021年;2020年的可疑暴露食品中粮食类及其制品的占比较高,而肉与肉制品和混合食品的占比低于2021年;2020年的就餐人数组成中,只有2人同时就餐的占比低于2021年,就餐人数超过3人的占比高于2021年;2020年家庭就餐的占比明细低于2021年。避免外出就餐,或者避免多人同时就餐,粮食类制品的消耗下降,肉类消耗上升,可能与持续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有关[18-20]。

本次研究中,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与武汉[21]监测情况一致,而与上海[22]、海南[23]等沿海地区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不同。沙门菌常存在于畜、禽、蛋等制品及加工环境中,加工储存不当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其次是诺如病毒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诺如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其流行具有季节性特点,人群普遍易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可在低温下长期存活,国内部分地区监测中也有发现[24-25]。本次研究中检测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病例均是食用了在冰箱中冷藏过而未充分加热的剩饭剩菜,需引起高度关注。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患者的沙门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与李丽等[26]研究相同。住院患者的沙门菌检出率较高,这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第二、三季度的检出率要高于第一、四季度,与西安市的研究[27]结果相同,这与夏秋季持续降雨较多、温度和湿度较大、导致细菌滋生、增加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有关[28]。在家庭就餐的患者中,其检出率也较高;家庭自制及散装(包括简易包装)食品的沙门菌检出率高于其他食品,主要原因可能是家庭中人们对食物的储存、加工、就餐不当导致[29],在食品烹饪及保存方面也应加强重视。3、4人就餐的沙门菌检测率高于1人就餐或2人就餐,提示多人就餐环境更容易导致沙门菌感染。

4 结论

洛阳市食源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致病因素以沙门菌污染为主。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与分析,健全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同时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和居民饮食习惯,深入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科普教育,提升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沙门洛阳市食源性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沙门菌噬菌体溶菌酶LysSHWT1的制备及抑菌活性分析
洛阳市
2013-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流行特征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