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主养池塘套养太阳鱼试验
2023-08-25王宇希戴瑜来戴杨鑫
杭 勇,郭 炜,王宇希、3,戴瑜来、3,戴杨鑫、3
(1.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4;2.杭州仁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7;3.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浙江 杭州 310024)
在目前传统的青鱼养殖池塘中主要套养品种为鲢、鳙、鲫等大宗淡水鱼,本试验引入太阳鱼进行套养。太阳鱼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经济价值高等优点,且太阳鱼食性杂,既食浮游动物、又食小型水生动植物,同时也可摄食配合饲料,是1种较为理想的套养品种。通过全过程的太阳鱼套养试验,从养殖产量、养殖效益及生态效益等方面探讨了该模式的可行性,以期丰富本区域的青鱼主养模式。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场地 试验养殖基地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三白潭附近,总占地121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满足养殖生产要求。养殖池塘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8 亩、水深为2 米,底质由黏壤土和沙土组成,池底平坦且朝向排水口方向倾斜,有独立的进水口与排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在池塘的对角位置。试验池塘采用复合液氧增氧模式,即池塘四周距离池边约5 米位置配备4 台功率1.5 千瓦的叶轮式传统增氧机,中央部位放置8个直径1米的纳米增氧盘,由液氧增氧设备供氧。试验池塘的尾水处理采用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过滤坝、生态池组成的“三池两坝”模式,并经由生态沟渠进行循环使用。
2.试验设计 本试验中采用试验组套养太阳鱼模式和对照组不套养太阳鱼模式两种设计,放养方案详见表1。养殖试验所用青鱼种为自培,选择规格相对整齐、体质健壮、无病灶鱼种,平均规格为1.5 千克/尾;套养的鲢、鳙鱼种购自浙江湖州某鱼种场,平均规格分别为0.15 千克/尾和0.1 千克/尾。鱼种放养时间为2022 年3 月,放养前用3%~5%食盐溶液浸泡5~10分钟,放养次日再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消毒1次。套养试验所用杂交太阳鱼放养时间为2022 年5 月,鱼种从广东南海某鱼种场引进,是以绿鳃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作为母本、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us)作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F1代,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无肌间刺等优点,其杂交不育的特性避免了太阳鱼在池塘自繁、养殖密度失控及养殖逃逸后生态入侵的后果。杂交太阳鱼种放养前15 天,使用适量生石灰清塘消毒,放养前7天施适量发酵后的有机肥。
表1 试验鱼放养情况 尾/亩
3.日常管理 要点如下。
(1)饲料投喂。试验中投喂的饲料为青鱼养殖专用膨化饲料(粗蛋白质水平≥35%),杂交太阳鱼在放养前适当追肥,保证养殖水体的浮游生物量,当杂交太阳鱼体重达到25克/尾时投喂适量浮萍,每5天1次,其余时间不单独对太阳鱼进行投喂。整个投喂过程坚持“四定”原则,饲料定点投在距离塘边2 米、用竹竿和皮条网搭设大小为5米×6米的投食区,日投喂2~3次,日投喂量视情况灵活调整,每7天调整1次,每次以投喂的饲料1.5~2 小时基本吃完为宜。水温15~25℃时,日投喂量占养殖鱼体总重的2.0%~4.0%;水温26~30℃时,日投喂量占养殖鱼体总重的3.0%~5.0%;水温15℃以下及31℃以上,日投喂量占养殖鱼体总重的2.0%。
(2)水质管理。合理使用增氧设备,保证养殖水体溶氧量。机械增氧按照常规养殖方式开机,前20天利用液态氧辅助增氧时间较短,一般在16:00-17:00、5:00-7:00,养殖中后期基本是15:00-18:00、2:00-7:00开液态氧增氧,气压一般调到0.5兆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以气压阀气压为标准,而是调节气阀使液氧形成气体均匀放出。养殖中,平时每20~25 天加注新水1 次,每月全池泼洒微生态制剂1次,以调节水质。
(3)病害防治。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每半个月用1次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鱼病流行季节可投喂由中草药、复合维生素等制成的药饵,能够有效预防烂鳃病、肠炎等。高温季节每15~20 天及台风下雨过后及时用高效二氧化氯(按包装说明书)或生石灰(用量为5~7.5 千克/亩)全池泼洒消毒。养殖中,坚持每天巡塘,注意观察和记录水质、天气变化和鱼摄食、活动、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试验结果
1.试养结果 2022 年12 月起对试验养殖塘开始陆续捕捞,经统计,其中试验组青鱼平均规格在5.43 千克/尾、单产1 604.57 千克/亩;对照组青鱼平均规格5.51 千克/尾、单产1 598.59 千克/亩。收获详情见表2。
表2 试验鱼试养收获情况
2.效益分析 池塘主养青鱼套养杂交太阳鱼的模式,经过1个生产季节的养殖实践证明,青鱼成活率在92%以上、杂交太阳鱼成活率86%以上;青鱼产量12 836.52 千克、杂交太阳鱼产量829.44 千克、鲢鳙鱼总产量1 125.18 千克,总产值232 403.58 元,亩产值29 050.45 元;对照组传统青鱼养殖塘,青鱼产量12 788.71 千克、鲢鳙鱼总产量1 145.47 千克,总产值211 929.11 元,亩产值26 491.14元。
核算试验组太阳鱼套养模式的生产总成本为172 100 元,其中苗种58 000 元、饲料84 700 元、人工20 000、塘租6 400 元、水电及其他3 000 元;对照组青鱼主养模式的生产总成本164 100 元,其中苗种50 000元、饲料84 700元、人工20 000、塘租6 400 元、水电及其他3 000 元。试验组养殖模式净利润为60 303.58 元,亩利润为7 537.95 元;对照组养殖模式净利润为47 829.11 元,亩利润为5 978.64元,试验组亩利润较对照组高26.08%。
3.生态效益 在整个试验养殖过程中,持续跟踪测量养殖池溶氧、pH 和生态池总氮、总磷含量,结果显示养殖池溶氧普遍大于6.5 毫克/升,养殖尾水经“三池两坝”处理过后总氮、总磷含量均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一级标准。通过套养太阳鱼除了提高青鱼养殖塘综合效益外,还将吃食性鱼的饲料系数从2.01 降低到了1.84,降低了8.46%。通过杂食性太阳鱼的引入提高了物质利用效率,降低了氮磷排放及尾水处理压力。
三、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青鱼养殖模式,青鱼套养杂交太阳鱼模式具有更高的产量和利润,并且能够有效控制和改善水质、生态环境。首先,青鱼塘套养杂交太阳鱼模式在产量和利润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通过将杂交太阳鱼与青鱼进行套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养殖密度,从而实现高产的目标。杂交太阳鱼具有快速生长和较好的肉质等特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市场规格,提高养殖效益。其次,套养杂交太阳鱼模式使水质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改善。在传统的青鱼养殖模式中,养殖密度较高,饲料过剩和排泄物的积累容易导致水质恶化,进而影响养殖效果和周边环境的健康。而青鱼塘套养杂交太阳鱼模式在引入了太阳鱼的同时采用了水生植物与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鱼的多级利用及植物的进一步吸收利用,有效降低了水中氨氮等有害物质的浓度,提高了水体的稳定性和清洁度,有助于维持水体生态平衡。此外,套养杂交太阳鱼模式还具有一定的生态修复功能,也为青鱼塘水域生态修复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太阳鱼是1种杂食性鱼,能够主动捕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有效控制水中的有害生物数量。此外,太阳鱼还能够摄食水体中的藻类,减少水中藻类过度繁殖带来的水华等问题。
总的来说,青鱼塘套养杂交太阳鱼模式相比传统的青鱼养殖模式在产量和利润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能够有效控制、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是1种较为推荐的青鱼套养模式。该模式通过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养殖密度,实现高产量和高效益。同时,通过水生植物的引入和杂交太阳鱼的捕食行为,有效减少了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此外,杂交太阳鱼的引入还具有生态修复功能,通过控制有害生物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提高了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但在实际的养殖中要注意放养太阳鱼的品种来源,严格控制选择的太阳鱼品种须为不育的杂交太阳鱼,同时注意控制太阳鱼的养殖逃逸以免造成生态入侵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