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话语权第一次胜利的历史考量与启迪

2023-08-25杨方圆徐建源

党政干部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中共党史

杨方圆 徐建源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1933年日内瓦国联大会的最终历史影响为切入点,以推介中国抗日战争话语权领域的胜利为逻辑起点,在国际认同视阈下剖析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考量。在历史见证下,证明第一次中国话语权胜利的合理逻辑,进而展现中国赢得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次话语权胜利的历史意义,使中国抗日战争站在了国际道义的制高点,赢得了国际联盟的认可,使中国的话语声音在世界范围响起。

[关键词]中共党史;中国话语权;历史考量

[中图分类号]D2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3)07-0076-05

中国的抗日战争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关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重要讲话,并明确提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由此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斗争的序幕,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而1933年2月24日,在日内瓦的国联大会上,中国赢得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次话语权大胜利,使中国站在了国际道义的制高点,赢得了国际联盟(简称“国联”)的认可。中国的话语声音在世界范围内响起,助力了中国话语权的历史发展。这不但是中国在国际中赢得抗日战争正义性的话语体现,更展现了中国奋起抵抗的坚定意志,进而助力了中国话语体系的未来发展。

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话语权第一次胜利的历史内涵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人民便在白山黑水间开始了奋起抵抗。这种抵抗有各种力量的武装抵抗,有文人学者的奔走呼号,有普通民众的自发觉醒,中国人民一直在各个领域进行着殊死搏斗。1931年9月21日,中国向国际联盟递交了声明书,并依据《国际联盟盟约》第11条,控告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行为已然破坏了《国际联盟盟约》的约定;提请国联立即采取必要行动阻止日本非正义行为,恢复中国东北地区原来状态并要求日本赔偿。针对这一控诉,国联组建李顿调查团亲赴中日进行调查,形成了不被日本所接受也不被中国所能依靠的《国际联盟调查团报告书》①,虽未能在实际上解决中国困境,但在中国人民艰苦搜集的铁证面前,揭穿了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虚伪谎言。最终国联大会通过投票表决,以42票赞成的结果,成就了中国人民在国际声讨中的第一次话语权胜利。1933年2月24日,日内瓦的国联大会决议,虽然没有解决中国东北地区的实际问题,但是它使当时的日本军国主义为侵略中国而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的真相得以披露。在中国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认识上,实现了国际共识。

国联大会的决议使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真相被国际社会所看到,虽受当时历史因素的影响,但世界话语是认可中国行动的,更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并在国际社会以及中国国内都得到了一个真实的反馈。国联的决议从内容上肯定了中国奋起抵抗的历史现实,进而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从话语认同上给予了中国人民抗日初期奋起抵抗的阶段性肯定。从国际道义上,国联的决议让中国人民看到了正义的曙光,国联的决议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抗日军团以及抗日爱国人士的希望与精神支柱。在这样一场无形的话语抗争支撑下,中国东北地区抗日军团、中国东北地区爱国民众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全民抵抗争取了时间,争取了话语权阵地,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日战争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提供了先期的话语阵地坚守以及先期的奋起抵抗经验,并从事实上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提供了历史佐证。1932年国联调查团在南京、东京、日内瓦同时发表的报告提出,伪满洲国的建立,亦非出自中国东北地区人民的自由意愿,也不是民族自决,其结论是九一八事变不能认为是日本合法之自卫手段。[1]112-113从另一视角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抗争意识。沈阳爱国抗日小组曾提过,我们沈阳爱国小组,虽因沦陷,日坐愁城,但得有机搜集日寇罪行的种种证据,藉国联调查团之手,公布于天下,使日本的侵略面目暴露无遗,使中国在国际论坛上伸张正义,赢得世界人民同情,对我国抗争是一个有利因素。

二、在国际共识下成就中国反法西斯正义出击的公认考量

在国际联盟的带领下,以民主投票表决的形式通过决议,这一民主程序显示了国际道义的正义性,即从国际正义的视角,直击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正是这一国际公认正义的举动,使日本军国主义自己宣布退出国联。国联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其所承载的国际社会遵循的“和平”价值,是各成员国所坚守的基本底线。为此,国联的投票决议,也进一步彰显了主导国际政治的新兴力量的诞生,即中国力量的诞生。虽然在当时国联还不具备制裁的能力,但使中国在国际上,在道德和舆论方面,站在了最高峰,获得了国际性的历史认可。李顿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本团到了沈阳,看到了一些现象,……我们确认,沈阳事变以及以后到发展是有计划到行动,……建立伪满洲国问题,无表明是出于东北人民到自愿自决”[1]249。从这一结论可以看出,国联的调查在通过了解沈阳爱国抗日小组呈递的“真相”证据后,是秉持公正性的。国联的表决程序,表决了伪满洲国是日本的一个工具,这等于否定了伪满洲国的合法性,也使各个国家都不承认它的存在,进而为后续中国全面抗日提供了国际舆论的支持。日本军国主义大肆蓄意占领中国领土、侵害中国百姓,是赤裸裸的倒行逆施。从道德方面来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是守护和平、具有道德的。我们的抗战是在本国国土上,参加抗战的人员是中华儿女,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使我们蒙受屈辱,进而揭示了我们的抗战是维护我国尊严、保卫我国领土、捍卫民族脊梁的正义之战。我们的抗战没有给其他国家带来任何灾难,没有给世界带来负面影响,反而唤起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意愿,所以抗日战争是正义之战。反观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水深火热的生存环境、支离破碎的国家境遇。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话语权第一次胜利的历史佐证考量

这场胜利的重要因素就是沈阳爱国抗日小组呈给国联的真相等一系列资料。沈阳爱国抗日小组是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而搜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的,历史的真相与历史的本质统一揭示了中国人民奋起抵抗的具体显现。追踪历史的发展,我们还能依稀感受到当年沈阳抗日爱国小组的临危不惧。在那样艰苦的年月,能够舍命担负起这一重任的人员,都是无惧生死、饱含爱国热情的热血青年。由于日军把守森严,爱国小组前后利用了40多天完成了证据的搜集以及印刷。而日本军国主义为了控制局面,对国联调查团的行程进行了严密的控制,想要接触国联调查团难于上青天。要有公正之人出面为这份真相正名,因此,也就产生了“若我因此事而死,我是为了一个伟大的事业而死”的勇士雍大夫。也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国联调查团能够看清日本军国主义的真实面目。这份真实有效的证据包括,第一部分证据汇编,把各种证据均贴在一个大相册里。每项证据均排有顺序号码,便于参阅。中文证据均附英文译文。这部证据汇编上面用白丝线绣有英文“真相”字形。第二部分是说明书,说明各种证据要点,依据证据揭穿及驳斥日本的欺骗世人谎言。这份真相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呐喊向世界宣扬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以及揭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冒着被杀头的风险的沈阳爱国抗日小组毅然把名字写在了这份证据上。这种果决,这种毅然,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人民实现这第一场胜仗的史实佐证。不幸的是,沈阳爱国抗日小组后来先后被逮捕。也正是这份历史的真实记载,为国联作出正确评判提供史实佐证,使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强盗行径受到了全世界舆论的普遍谴责,也激发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抵抗意识。不容忽视的中国声音久久回荡,不容忽视的中国话语拉开了序幕,不容泯灭的中国呐喊传遍祖国各地。沈阳爱国抗日小组的摇旗呐喊是正义的呼号,激起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斗志;是英勇无畏的抵抗、令人敬佩的精神体现。而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和广大亚洲国家人民带来了惨绝人寰的灾难。事实不容抹杀,也是抹杀不了的。任何否认侵略历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都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和亚非拉国家人民的极大愤慨、严厉谴责、高度警惕。2009年这本昭示日本軍国主义罪行的真相和《国际联盟调查团报告书》一同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是对当年沈阳抗日爱国小组的肯定,同时为我们的外交斗争提供最有力的质证。

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话语权第一次胜利的历史启迪

(一)历史合力的主动实践

“历史这个祭坛,它以人们付出巨大的牺牲为代价,来换得世界历史神圣使命、原则和目的的实现。”[2]当然,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各种合力决定的。关于历史合力论,由黑格尔第一次提出,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造。历史在前进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多方的对峙。历史的合力是由多方力量统筹而来。黑格尔第一次指明了“人的意志的活动是历史发生的现实起点,没有人的‘活动或劳动,历史什么也不会发生,而那个使它们行动、给它们决定的存在的原动力,便是人类的需要、本能、兴趣和热情”[3]61。毛泽东指出:“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一九三五年华北事变以来的形势,使这些矛盾发生的变化:使得‘由一般帝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变为特别突出特别尖锐的日本军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日本军国主义实行了完全征服中国的政策。因此便把若干基地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推入次要的地位,而在这些帝国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之间扩大了矛盾的裂口,因此便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的和平阵线相结合的任务。这就是说,中国应当按照实际的可能和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共同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关系。我们的统一战线,应当以抗日为目的。”[4]253

“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5]254。对于国联最终报告的表决结果,不仅是沈阳爱国抗日小组的调查证据所牵引,更有不同利益群体的国家意志,如英国在权衡利弊的前提下对我们的助力,共同铸就了中国抗日战争第一场话语权胜仗的基础。“整个伟大的发展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但是,这种“相互作用的力量很不相等:其中经济运动是最强有力的、最本原的、最有决定性的”[5]614,这也正是当时国联42个国家在考量自身需求、考量国际义务、考量世界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了对中国抗争的支持与肯定,也正是这个历史合力支撑了中国抗日战争话语权的第一次胜利。

(二)中国话语的主动传播

回眸历史过程,从1920年的国际联盟成立,到1945年联合国成立,再到1971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世界的进步更是中国的进步。是中国对世界影响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人民拥有世界话语主动权的具体表现,显示了中国逐步迈向世界舞台,并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主动性。在当时一个弱国无外交的年代,在抗日战争时期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通过国际联盟打开中国申述话语权的突破口,依靠中国智慧,采取有利的政策进行回击。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争夺话语权胜利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中国在国际上需要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在国内需要争取全民族抗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对于自身来说又要统一全民意志,于是对话语权的争夺变得刻不容缓。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身处世界舞台中央。追溯历史,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这一次胜利可以被铭记在中国的外交历史征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在世界舞台作用稳步提升,到今天,不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多方面优势。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更加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抓住世界大局势的变化。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样的话语体系下进行中国话语的传播,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拥护,增强了自身影响力,从中我们可以汲取历史经验,从而对当前我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中进行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与巩固提供一定的参考。

追溯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今,只有不忘初心方能继往开来。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就要把重点放在常态化长效化上。[6]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号召全党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今天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奋斗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牵引下,一步步形成、完善实施的,需要在把握历史中不断开辟新境界。

注释:

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英国人李顿爵士任团长的李顿调查团来华调查日本侵略东北真相及中国的形势,1932年9月4日调查团完成调查报告书,后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

参考文献:

[1]巩国威.真相[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

[2]左亚文,张晓茹.超越与创新:从黑格尔《历史哲学》到恩格斯历史合力论[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6(6):30-39.

[3]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王东红,姜竞然.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理路[J].党政干部学刊,2023(1):42-47.

责任编辑  王兴国

[收稿日期]2023-06-12

[作者简介]杨方圆(1983—  ),女,辽宁营口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徐建源(1935—  ),男,河北望都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猜你喜欢

中共党史
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视域
——《中共党史经济解释研究》评介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中共党史研究篇目索引
《中共党史研究》二○一三年总目录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二○一二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研究篇目索引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
热诚欢迎订阅2013年《中共党史研究》杂志
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