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量构式“再X就不礼貌了”的网络语分析

2023-08-25何雨晴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8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何雨晴

内容摘要:“再X就不礼貌了”频繁出现于网络与日常中,成为青年网民群体喜爱的一种固定表达。“再X就不礼貌了”这一新兴主观极量程度构式因其结构简短、幽默新颖吸引读者眼球,具有表达委婉、评价以及突出焦点等语用功能,在概念整合以及仿似类推的机制下产生并在网络传播媒介以及语言使用者的推动下迅速传播。

关键词:“再X就不礼貌了” 网络流行语 网络传播媒介

近来,“再X就不礼貌了”在网络以及日常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受到很多网民的喜爱。该结构由“再X”和“就不礼貌了”组成,表达了说话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极量评价,具有有极量程度义、主观性与评价性的色彩。

随着网络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表达极量的网络流行语,“再X就不礼貌了”就是其中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社交媒体。Goldberg(2006)对“构式”的定义:“当且仅当一个结构是一个形式与意义的配对,且形式或意义的某些方面不能从这个结构的构成成分或者从其他已有的构式中得到严格意义上的推测时,这个结构就是一个构式”。[1]“再X就不礼貌了”的意义并不是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所隐含的语用意义如评价义、程度义以及主观义不能从其构成成分中推测出来,符合构式的定义。

學界有关的极量构式的已有研究主要有吉益民(2013)认为“X(的)Y”的建构机制属种范畴错置,生成条件是双域特质彰显,极性评价义在构式赋义等作用下形成[2]。甄珍(2015)认为可以进入极性构式“要多A有多A”的“A”可以是心理动词和形容词,构式表示说话人对某主体在某方面的性状做主观极量的评价[3]。吉益民(2017)对主观极量构式“最M+H,没有之一”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体现的主观极量义是框架、构件和语境共同作用下产生,构式在语境、形式意义以及文化内涵的多重作用下得到广泛传播[4]。赵彧(2020)“V过A的,没V过这么A的”是主观相对极量构式,由从表达转折关系的语法构式演变为表达极量程度的修辞构式[5]。

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对“再X就不礼貌了”的构式研究,本文将从构式理论的角度,对新兴极量构式“再X就不礼貌了”的结构、语义、语用、形成机制以及流行动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丰富有关极量构式的研究。

一.“再X就不礼貌了”结构分析

“再X就不礼貌了”由常项和变项构成,其中常项是“再”“就不礼貌了”,变项是“X”。

(一)常项分析

构式“再X就不礼貌了”的常项由“再”和“就不礼貌了”组成。

“再”在构式中是一个副词,表示程度的加深,放在变项“X”前,表示“X”的性状程度的增加,如:

(1)广东这个天,再冷就不礼貌了。(微博,2022-12-19)

(2)没有回应的门再敲就不礼貌了。(微博,2022-12-22)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2016)中将“就”分为副词、动词、介词和连词四个词性[6]701。在构式“再X就不礼貌了”中,“就”作为副词使用,连接紧缩句的前后部分,是重要的纽带,“就”前是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就”后表示的结果,将动作与结果联系起来,连接“再X”与“不礼貌了”,对构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

(3)就送到这里吧,再留恋可就不礼貌了呀。(微博,2023-3-7)

(4)过了今天就不要再哭了,再难过就不礼貌了。(微博,2023-3-7)

(5)再挂科就不礼貌了哦。(微博,2023-3-7)

“不”是一个否定副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2016)对“不”的释义有八种,在构式“再X就不礼貌了”中,“不”解释为:用在动词、形容词或者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6]105。在构式中,“不”对“礼貌”进行否定,如:

(6)要做有礼貌的人,再发消息就不礼貌了。(微博,2022-12-21)

(7)连着禁我2次,我真的会谢,再禁就不礼貌了哦。(微博,2023-1-13)

“了”是一个语气词,“了”在构式中有三个作用,首先是表示结构完整,如果将“了”省去,句子则不完整,且构式及构式义都会受到影响;其次是强调句子的主观评价程度,凸显说话人的主观评价色彩,在句末附上“了”,具有感叹意味,比如例(7)“再禁就不礼貌了”表达了说话人对于“被禁”的生气,“了”在句尾,一定程度上加强说话者的主观色彩,如果去掉“了”,则不能充分体现说话人的情感;最后是表示状态的变化,“了”在此处具有强主观性以及交互主观性,表示对客观事态已经发生变化或者主观预期事态将发生变化的肯定,并且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8)安排的井井有条,再抢不到就不礼貌了。(微博,2023-3-7)

在例(8)中,“了”字起到完句作用,“了”如果省去,句子则不成立,“了”字加强了说话人强烈的感情色彩,还使其状态发生改变,说话人认为安排的井井有条,不能再抢不到了,主观预期再发生“抢不到”这一状态就不礼貌了,并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二)变项分析

在搜集构式“再X就不礼貌了”的语料时,选取了不重复的语料100条,在这些语料中,变项可以由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以及名词性成分构成。

1.“X”是动词性成分

动词性成分是该构式最常见的变项成分,占语料的80%。

(9)再说下去就不礼貌了,先离开三分钟。(微博,2022-12-22)

(10)还是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再说就不礼貌了吧。(微博,2022-12-15)

(11)正主下场发糖,再不磕就不礼貌了。(微博,2022-12-22)

(12)故事到这里就结束啦,再喜欢就不礼貌了。(微博,2023-2-23)

由以上例子可见,能进入构式的动词性成分多为动作行为类以及心理活动类。

2.“X”是形容词性成分

能进入该构式的形容词性成分多为性质形容词,占16%。

(13)再瘦就不礼貌了,求求让我恢复食欲吧。(微博,2022-12-22)

(14)昨天这个气就生到这里吧,这个战绩再生气就不礼貌了。(微博,2022-10-22)

(15)碧螺知春还可以,一点都不苦,厚乳自带一点甜味,很合适,再甜就不礼貌了。(微博,2023-3-7)

3.“X”是名词性成分

能进入该构式的名词性成分数量较少,仅占4%。

(16)大冬天的,再单身就不礼貌了。(微博,2022-11-14)

(17)喂,Java,再乱码就不礼貌了。(微博,2023-3-7)

二.“再X就不礼貌了”语义分析

(18)一张表打印了12张!错了六次!如果再错就不礼貌了!!!!(微博,2023-3-7)

(19)可不可以就到此为止啊,再热就不礼貌了。(微博,2023-3-7)

(20)大冬天的,再单身就不礼貌了。(微博,2022-11-14)

构式“再X就不礼貌了”传递出“X”的程度已经达到极量,不能再增加或减少,同时该结构还表达了说话人对某人某事物的主观评价。例(18)“再错就不礼貌了”、例(19)“再热就不礼貌了”和例(20)“再单身就不礼貌了”,都表达了“X”的程度非常高,并体现了说话人主观评价。

从以上例子来看,“X”不管是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还是名词性成分,都传递出说话人对“X”所指状态或性质的程度已经达到极量的主观评价和感受。综合以上,将“再X就不礼貌了”的构式义归纳为“说话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性质或状态‘X达到了极量程度的主观感受或评价”,具体语义特点表现为极量程度义、主观义以及评价义。

三.“再X就不礼貌了”语用分析

(一)委婉语气

委婉性原则是在交际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原则,在交际过程中表達主观评价及感受时,人们往往通过模糊话语来间接的表达,以避免冲突。

(21)可不可以就到此为止啊,再热就不礼貌了。(微博,2023-3-7)

(22)科二教练你再说就不礼貌了哈!(微博,2023-1-8)

例(21)“再热就不礼貌了”表示已经够热了,相较于“别再热了”来说表达方式更委婉,例(22)说话人不想让科二教练再说下去,用“你再说就不礼貌了”来委婉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二)突出焦点

刘丹青、徐烈炯(1998)指出说话人最想让听话人注意的部分就是句子的焦点[7]。说话人在言语表达过程中使用构式“再X就不礼貌了”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在构式中,虽然未知项在“X”,但构式焦点在后半部分“就不礼貌了”,说话人侧重对未知项“X”的程度的表达,希望说话人注意到“X”的极量义。

(23)没有回应的门再敲就不礼貌了。(微博,2022-12-22)

例(23)中“再敲就不礼貌了”,说话人想要表示“不要再敲了”的意思,表达“敲”的程度已经到达极量,说话人侧重对“敲”的程度的表达,构式的焦点在“就不礼貌了”,凸显“X”程度之高。

(三)主观表达

沈家煊(2001)认为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常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意志,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态度和评价[8]。构式“再X就不礼貌了”表达出说话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评价,具有主观性。

(24)一个学期丢了两个优盘了,再丢就不礼貌了啊喂。(微博,2023-3-7)

(25)再可爱就不礼貌了,所以我决定走温婉风。(微博,2022-9-25)

“再X就不礼貌了”具有主观评价功能,说话人通过构式强调了自己的感受和主观评价。如例(24)是指说话人认为优盘不能再丢了,是说话人对丢优盘这一状态的主观评价,例(25)“再可爱就不礼貌了”是指说话人觉得“可爱”的程度已经够高了,表达了主观感受。除此之外,在不同语境下的说话者的态度不同,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会不同,如例(25)是肯定的评价,例(24)是否定的评价。

四.产生机制及流行动因

(一)产生机制

1.概念整合

概念整合理论是由Fauconnier和Turner(2002)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认为概念融合涉及输入空间1和2、类属空间和融合空间四个心理空间,其中,类属空间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中所共有的结构,融合空间是认知主体在表达过程中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部分信息进行匹配映照出的空间,这四个心智空间在一系列的映射运作中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概念网络[9]。

构式“再X就不礼貌了”的整体意义是在心理空间的概念整合下形成的。将“再X”看作输入空间1中的元素,“就不礼貌了”是输入空间2的元素,因为二者具有语义逻辑关系,具有相关性,所以两个输入空间在一系列的映射整合下,形成一个新创的融合空间,构式义中的极量义、主观义以及评价义就由此产生。

2.仿拟类推

张谊生(2011)指出每种格式在一定时间的类推作用下,都可能会形成程序化、习语化的用法[10]。“再X就不礼貌了”最早来源于“再爱就不礼貌了”,为满足不同需求,网民们以此为基础,不断地进行仿拟类推,这就使大量的“再X就不礼貌了”产生,又加之“再X就不礼貌了”形式简单、使用灵活,只替换“X”,就可以表达说话者对某人某物的极量程度的主观评价,这就使“再X就不礼貌了”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

(二)流行动因

1.网络传播媒介

網络是流行语传播的媒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迅速涌起,各种各类的网络软件如微博、今日头条等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能够让人们在第一时间就接收到当下最热的话题,这无疑让新兴流行语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除此之外,人们上网所使用的工具也更加简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全球各地发生的热点事件,为新兴流行语的传播提供了物质上的条件。在网络传播媒介的作用下,新兴流行语的传播方式增多、传播速度加快,“再X就不礼貌了”构式之所以得到广泛传播也是受到了网络传播媒介的影响。

2.语言使用者

首先,新媒体的使用群体大多为年轻人,年轻群体思想活跃,对社会事件敏感度高,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适应性,能快速捕捉新奇语言并灵活运用,其次,在语言使用中,当现存的主观极量程度表达形式被反复使用时,说话人受求新求异心理的推动,就会在语言交际中创造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极量程度义。“再X就不礼貌了”新颖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的新奇性,也符合了年轻人追求独特的心理。而当“再X就不礼貌了”这一语言形式一出现,就又吸引了年轻群体的注意,他们为了展示自己的独特,迅速吸收这种新的网络流行语并对其进行再创造,“再X就不礼貌了”便频繁的出现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

构式“再X就不礼貌了”的传播既受构式本身特点的影响,又与网络传播媒介、语言使用者心理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再X就不礼貌了”是新兴的一种表达极量的构式,由常项“再”“就不礼貌了”和变项“X”构成。变项“X”主要由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和名词性成分充当,该构式的构式义可以归纳为说话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性质或状态“X”的极量程度的主观评价,语义特点表现为极量程度义、主观义以及评价义。在表达过程中具有委婉语气、凸显焦点以及主观评价的语用功能。“再X就不礼貌了”是在概念整合和类推作用下产生,其传播离不开网络媒介及语言使用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Adele E.Goldberg,吴海波译.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吉益民.汉语中的极性评价表达式“X(的)Y”[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03):59-66.

[3]甄珍.现代汉语主观极量构式“要多A有多A”研究[J].汉语学习,2015(01):57-66.

[4]吉益民.论构式“最M+H,没有之一”[J].汉语学习,2017(02):15-25.

[5]赵彧.语用推理与极性程度义的获得——以构式“V过A的,没V过这么A的”为例[J].汉语学习,2020(04):30-41.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6.

[7]刘丹青,徐烈炯.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中国语文,1998(04):243-252.

[8]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4):268-275+320.

[9]Fauconnier G, Turner M. 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 New York:Basic Books,2002.

[10]张谊生.当代流行构式“X也Y”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1(06):28-39.

(作者单位: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污染分析及治理举措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概念整合对网络流行语的阐释力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