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师如何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

2023-08-25樊波廖燕青

英语学习 2023年8期

樊波 廖燕青

摘   要:本文在明确说课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优秀案例,详细阐述说课的内容和流程。同时,本文尝试探究以下问题:教师如何从单元层面挖掘育人价值;如何在梳理单元核心语篇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单元主题意义和语篇子主题意义;如何从语篇研读走向活动设计,构建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不同层级的活动;如何说明典型课时的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的教学,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关键词:说课内涵;说课内容;说课评析

引言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等,系统而概括地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罗晓杰、牟金江,2012)。说课能有效促进教学、教研与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解读教材和单元主题及分析学情,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等。

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说课活动受到各级教研部门的高度重视。但笔者发现,在小学英语教师说课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问题:1. 忽视核心素养培育,只关注语言技能提高;2. 缺乏大单元意识,教学内容碎片化;3. 教学活动层次不清晰,活动之间缺乏关联性和递进性。

说课内容及优秀案例分析

教师通过说课来梳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可以为核心素养落地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接下来,笔者基于说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赵琪、郝汉、兰静三位老师在成都市2023年小学英语“聚焦主题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活动中的优秀案例(以下简称“案例”)为载体,说明说课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1. 说教材分析,建构单元主题,挖掘课程育人价值,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1)说基于育人价值的单元主题提炼、核心语篇分析和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建构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其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达成(教育部,2022)。

[案例片段1]

本单元选自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 Module 5,教师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后提炼单元主题:Life is full of“buts”。

该主题属于“人与自我”范畴中“生活与学习”这一主题群,涉及子主题“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问题和解决方式”。

[案例评析]

教师在研读教材时首先对应《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二级主题内容要求中的主题群和子主题内容,确定本单元内容所属主题群及涉及的子主题;再通过研读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挖掘并确定单元主题。确定主题后,整个单元就有了灵魂,无论是语篇分析还是活动设计都有了统一的方向。这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英语课程育人目标的落实。

[案例片段2]

本单元內容围绕主题Life is full of “buts”展开,涉及六个语篇,包括一个配图对话(次核心语篇1)、一个配图故事(核心语篇1)、一首儿歌(次核心语篇2)、一篇配图短文(核心语篇2)、一个改编配图短文(核心语篇3)和一首小诗(次核心语篇3)。

核心语篇1讲述了Daming在自己的生日派对上表演节目时被打断的故事,意在引导学生感知并用语言描述突发事件。

核心语篇2介绍了六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在做某件事时被另外的事情打断的故事。

核心语篇3要求学生利用六张配图进行文本再构并形成新的语篇,意在引导学生掌握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思考应对方法的技能。

[案例评析]

教师在分析了教材核心语篇2后认为该语篇内容在构建单元主题意义方面有待扩充,以更好地呈现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解决办法与相应措施。为此,教师基于课标对学生读写能力(二级语言技能)的要求重构语篇,聚焦读写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引导学生创编三段范文(核心语篇3),引导学生模仿范文框架及其内容,在新的情境中谈论并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描述突发状况、应对措施与人物感受。重组后,三个核心语篇形成紧密的逻辑关联和进阶。

[案例片段3]

基于单元主题、核心语篇与学情分析,教师搭建具有整体性和结构化特征的单元内容框架(见图)。该内容框架共包含三个子主题,即情境导向下的How to express “buts”、思维导向下的How to face “buts”与素养导向下的How to solve “buts”。

[案例评析]

单元内容框架清晰展示了各课时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关系。在大单元教学中,学习活动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逐步展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从而更好地实现单元主题目标与育人目标。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讲将零散的知识内容有意义地联系起来,构建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形成积极应对突发状况的态度和意识。

(2)说核心语言知识、技能与策略的落实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都是课程六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22)。

[案例片段4]

教师基于单元主题及三个核心语篇,将本单元的核心词汇与短语、核心句式以及技能与策略等学习要点进行梳理(见表1)。

[案例评析]

教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单元核心语篇的语言知识以及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与策略。遵循“描述突发事件—寻求解决方法—描述自身感受”的顺序,将本单元的词汇和核心句式建立关联,形成新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就语言技能而言,听、读、看的理解性技能在Lesson 1和Lesson 2中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说的表达性技能在Lesson 1—3中得以发展。为补充专项写作练习,教师通过文本再构设计读写活动,以读促写;就学习策略而言,学生基于已有的语言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新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能力向素养转化。

2. 说基于学情分析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分课时目标,整体建构单元目标

(1)说学情分析

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生活经历、能力层次和语言水平,因此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学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案例片段5]

结合本单元内容,学生学情分析如下:

认知特点:六年级学生能够与他人谈论自己遇到的突发事情,能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寻求帮助。

生活经验:学生具有一定应对和解决突发状况的生活经验,但仍需进一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良好心态,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

语言储备: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话题内容,如遇到困难与提供帮助、如何寻求帮助等;学生在3—6年级已经学习过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能描述正在做的事情与遇到的突发事件。

可能存在的困难:通过访谈部分学生,教师了解到许多学生在面对不同的突发状况时不知如何积极应对,也不知如何从多个维度谈论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学生能否正确写出意思连贯的句子也是一大难题。

[案例评析]

案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语言储备和可能存在的困难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认知特点具化到六年级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注意、记忆、理解、判断和决策等行为过程的特点;生活经验具化到学生已有的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对经验和预期不足,以及经验与主题的联结;语言储备涵盖了学生通过类似话题学习已具备的语言能力基础;可能存在的困难则是教师对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在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方面难点的预设。

(2)说单元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是说课的重要部分。单元目标的设定应体现大单元的整体性,指向学生素养的综合表现,也就是学生能通过什么样的活动、用什么样的语言做什么样的事情,最后在单元学习结束时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具体说来,描述教学目标时要涉及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语言载体、活动类型、行为表现水平或程度等。

[案例片段6]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在语境中理解、提取、梳理故事的主要信息,能正确描述突发事件并复述故事;2. 学生能够描述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评价他人提出的措施,分享自己的观点;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提炼范文框架,谈论并写出几句意思连贯的话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突发状况、应对措施及人物感受。

[案例评析]

教师基于单元内容分析对其传递的主题意义进行深度挖掘。在核心语篇1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同时结合图片等教学材料,融合看、听、说等技能理解、获取和梳理语篇中的主要信息与人物遇到的突发事件。在核心语篇2的教学中,教师基于原有文本和补充文本引导学生进一步梳理语篇中的突发事件并表达合理的应对措施。教师通过核心语篇3为学生提供语言框架以及生活中解决突发问题的范式,学生由仿写过渡到能够写出几句意思连贯的话。整个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基于语篇和课时,但又超越语篇和课时。

(3)说分课时教学目标

分课时教学目标指的是围绕单元整体目标设定的、能体现每个课时之间逻辑关联并层层递进的具体课时学习目标。这类教学目标既从属于单元学习目标,又统领各个教学课时的具体学习活动,是达成单元教學目标的重要前提。

[案例片段7] (见表2)

[案例评析]

课时教学目标并不是单元教学目标的简单分解,而是要将单元教学目标融入各课时教学目标之中,再依据目标设计合理的、与学生学习经验相对接的不同层级的学习活动。不同课型有不同的活动层级和目标定位,如Lesson 1主要是学习理解类和应用实践类活动,Lesson 2中应用实践类活动居多,辅以迁移创新类活动,而Lesson 3中迁移创新类活动占比更多。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且呈递进状态的课时学习活动设计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 说典型课时中“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确保活动层次清晰、有逻辑关联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需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体现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接下来,以Lesson 3 Activity 3—8的课堂活动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案例片段8](见表3)

[案例评析]

教师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与课时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进阶性学习活动,同时预设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Activity 3、4属于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的学习活动,对应课时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进行图文解码和语篇范写。Activity 5、6属于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的学习活动,对应课时教学目标2,要求学生先聚焦语言进行仿写,再对比、分析文本结构。Activity 7、8属于想象与创造的学习活动,对应课时教学目标3、4,要求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并开展不同层级的写作活动。

除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外,教师还充分关注评价设计,设计不同的效果评价方法以对应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和活动,保证评价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例如Activity 8的评价方法就充分体现了教、学、评在目标和内容上的一致。

结语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应依据课标和教材内容确立单元主题;具体分析单元子语篇,建立语篇之间的关联,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形成单元内容框架;关注学情分析,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制订单元教学目标和分课时教学目标。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活动设计是说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说清楚如何教,更要说清楚如何借助一系列循环递进的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语言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此外,说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反思也是说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所占时长不宜过多,简明扼要、抓住要点即可。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是课程改革理念、文本解读和教学活动设计效果等多方面的体现,是团队集体智慧和教师个人素质的综合展示。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能综合展现教师的思想理论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基本功等方面的素养,希望教师对此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罗晓杰, 牟金江. 2012. 如何说英语课——方法与艺术[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