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的学与思

2023-08-25武汉理工大学彭文迪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古文古诗题目

武汉理工大学 彭文迪

很荣幸能在此分享我个人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些小经验。我将分几个板块谈谈我对高中语文不同方面的理解,也分享我的应试技巧,希望我的浅见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现代文阅读,视野的开阔历程

阅读大概是每位语文老师或学习经验分享者都会提到的一个点。培根言:“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当然,阅读带上一定的技巧之后,既能开阔视野,也是分数提升的关键。

阅读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探明未知领域的阅读。课本上的大部分文章,老师都会透彻地剖析讲解。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课上的时间,课文也一定要精细地理解和消化,这是阅读素养形成的大基础。

对于课外阅读,其一可以多多关注《人民日报》 《新华日报》 《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关于文学、科技、艺术类的新闻或评论,这类文章常常作为语文试卷的选题,同时也有一定的知识性与科普性。多见识这类文章,一方面有助于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自身视野的开阔,另一方面在应对类似文本的题目时能做到临危不乱。

其二可以广泛阅读一些文学大家的作品,比如林清玄、汪曾祺、贾平凹等作家的散文,茅盾、沈从文等作家的小说,在单纯享受文字的美丽语言内涵后,试着将课上老师传授的分析方法带进书页,进行简单的分析,多做批注。这样既能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对学习技巧熟练地应用。

虽然阅读是提升语文成绩的方法之一,但我并没有把阅读看成提升成绩的工具。朱熹《九思》诗曰:“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我认为,读书对于自身的意义之一,是帮助形成个人的独立思考方式与价值观,能够让人在面对思维碰撞时学会坚持立场,不轻易因其他观点的碰撞改变自己的态度。

二、古文学习,美的养成历程

谈起文言文,许多高中生大概会倍感头疼,但当我们将晦涩的字句解析并与古人感同身受时,便能感受到“虽世殊时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古诗的学习能带给人审美的提高,其裨益远大于应试目的。虽未与古人生于同时,但能与古人感于同处,中国人的审美,浪漫而又委婉。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一句中,一个“瘦”字胜过千言万语。无语说愁,只见眼前才女,怀愁对花,怎一个“愁”字了得。喜的是“一日看尽长安花”,而悲的是“江州司马青衫湿”。委婉而又朦胧的美,华夏儿女深刻的情感,是我在古文学习中的最大收获。

在古诗文的学习中,若想象着在历史中与古人同行,怀着努力与古人共情的态度,又如何会觉得枯燥呢?

当然,学习古文古诗不会一帆风顺,晦涩的语句、生僻字词也常常让我眼花缭乱。为了顺利地学好古文古诗,积累必不可少。常用的文言知识、常见的意象,应该从高一就开始积累和记忆,分类别、分层次地将杂乱的知识点收集起来。在背诵古文古诗时,避免死记硬背,背诵的同时回忆文字的具体描写对象,联系起来理解。如此坚持下来,最后定能柳暗花明。

在知乎上,我曾经看到过关于学习古诗文意义的争辩。我认为,当你背下《岳阳楼记》 《黄鹤楼》,并在高考考场上拿到了决定命运的分数后,这个数字给了它现实意义。当你多年后途经岳阳楼或黄鹤楼时,当你望着湖水或江水念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或“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时,当你摇头晃脑或会心一笑时,名为“美”的种子便悄悄地生根发芽了。

三、目标高考,试卷的分模块小技巧

抛开语文学习的深层意义不谈,得分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第一目标。下面便是我对于做题的一些见解。

对于现代文阅读类试题,我将解决这类问题看作在森林遗迹中寻找宝藏。从题目开始,文题与后面的问题便是你寻找宝藏的线索,将在题干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作为线索阅读,而不是从头到尾通读一遍,看见题目时再回头寻找遗漏的细节。带着目的在森林中探索,勤做记号,勤做划分,才更容易接近正确的目的地。这些线索,如小说中的时间改变信号,人物出场与下场信号,实用类文本中关于时期、类型等信息的关键词,都值得在考试时着重记上一笔,帮助自己对文章在大局上的把握。

接着便是古文古诗类,我认为整体理解是尤为重要的。先通过标题尾注等信息大致确定目标题目的作答方向,再从字句着重品析,体会人物思想或文章主旨。此时重要的是细心,对待字句认真推敲一丝不苟,也要学会从上下文或上下句推测文义,由点到面,把大概的框架修饰并完善,最终从容应对题目。

对于语言文字应用类,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不要机械性答题,多收集这一类的错题,总结规律并分类记忆,做到熟能生巧。

于作文而言,我将其看作建筑的过程。作文素材是建筑的材料,分为名言素材与实事素材。我在积累作文素材时采用了“关键词+人物+事迹描述+名言”的方法,比如在记录钟南山院士的素材时,我会如此记录:奉献,求实+钟南山院士+简单事迹描述,并在下一行写下关于钟南山院士的名言,这样便成了一个单独的素材单元,便于记忆。用笔记本或卡片将素材一条条记录下来,并将类似主题的素材归类,日积月累就成了考试时作文大厦的建材库。即使遇见难以理解的主题,有大量的素材积累,在考试时也多了一分底气。

有了材料还不够,文章的结构是建筑的骨架,结合层进式、对照式等相关结构,或是各种论证方法,这些来源于平时积累。各种文章结构相关知识首先来源于课堂,所以课堂上保持每一分钟的专注尤为重要。同时也要善于提问,多与老师交流。善于学习他人的作品也是进步的捷径之一,“始于模仿,终于独创”。在平时阅读中若看到优秀的句段,可以将其收集起来,应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久而久之,也会形成自己的特点。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经验来源于大量的练习。大部分高考语文题目都有个性化的答题模板,课上将老师总结的规律认真记下,课下多加练习与见识,定能有所进步。

高中的语文学习是一场长跑,积累也非一朝一夕,“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愿你怀着青春激情肆意奔跑,在语文的跑道上展现自己的独特风采。

(推荐及指导教师:李素琼,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古文古诗题目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称象
“拟古诗”之我见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