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门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探析

2023-08-24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3期
关键词:牯牛祁门保护地

李 键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管理站,安徽黄山 245617)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为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必要对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1]。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步骤[2-3]。祁门县县域内拥有国家级、省级及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56 个自然保护地,这些自然保护地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功能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保护地存在不规范,面积交叉,多头管理、权责不明,边界不清等问题,保护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在总结祁门县自然保护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其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及思路,以期为其他存在类似情况的地区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参考,共同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

1 整合优化前自然保护地现状

祁门县地处黄山西麓,东北与黄山市黟县接壤,东南与黄山市休宁县为邻,西北连池州市石台县、东至县,西南迄省境,与江西省毗邻,总面积2 257 km2。位于安徽的南大门,属古徽州“一府六县”,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中国红茶之乡”。

祁门县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地2 处(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地2 处(查湾省级自然保护区、燕山省级森林公园)、县级自然保护地51 处,另黄山市大鲵省级保护区涉及祁门5.3%的面积(表1)。祁门是全国拥有自然保护地数量最多的县级行政单位,县域自然保护地总面积31 100.19 hm2,剔除交叉重叠面积,实际净占地总面积为23 064.17 hm2,占县域面积10.22%。现将祁门县主要的4 个较大型保护地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表1 祁门县整合优化前自然保护地统计

1.1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牯牛降位于祁门、石台两县交界处,其主峰海拔1 727.6 m,是安徽南部第3 座高山。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于1982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1988年5 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成为安徽省第1 个国家级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保护区境内山势雄伟、峰石奇险,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0 多座,构成10 余处5 km 以上的大型山谷。牯牛降地处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森林茂盛,人迹罕至。保护区总面积6 713 hm2(祁门境内面积3 346 hm2),森林蓄积量78.6 万m3,森林覆盖率高达97.96%[4],由祁门、石台两县管理站保护管理。牯牛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天然森林植被,是我国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重要典型地区之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使其被誉为“华东物种基因库”“绿色自然博物馆”。牯牛降国家及自然保护区2020 年被评为全国林草科普基地,被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2022 年度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

1.2 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

牯牛降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不仅有花岗岩奇峰地貌景观、流水淘蚀作用与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洞穴遗迹,还是青白口系邓家组、铺岭组层型地质剖面所在地,是进行科学考察与研究的重要场所。2004年1 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安徽祁门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面积7 569 hm2(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绝大部分包含在内),主要保护对象为牯牛降花岗岩奇峰地质遗迹景观、流水淘蚀洞穴与新构造运动遗迹、青白口系邓家—铺岭组层型地质剖面遗迹。

1.3 查湾省级自然保护区

查湾保护区源于查湾森工采育场,始建于1975年11 月,位于安徽省最南端的祁门县芦溪乡鲍村,距县城54 km,西与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鹅湖两镇接壤。隶属祁门县木材实业总公司主管的国有森工企业,木材生产计划由原省林业厅单列,实行自主经营。2000 年,查湾森工采育场加强天然林保护,实行分类经营,划定国家级生态公益林914.87 hm2,具有较为典型的中亚热带区系特征,植被类型繁多,生态环境条件优越,生物物种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之一。2001年4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查湾森工采育场基础上成立查湾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 600 hm2。

1.4 燕山省级森林公园

燕山地处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柏溪乡境内,是阊江河源头。燕山海拔420 m,常年云雾缭绕,生态绝佳,1 年有200 d 出现云海,田园风光四季迷人。燕山山势如飞燕,故而得名。山石为砂岩、硅质岩,地质结构特殊,有奇石、巨石洞及山顶宽阔地。奇石有公背媳妇山、猪隔石,古洞有金牛古洞,遗迹有寨基坦。2016 年原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燕山省级森林公园,面积335 hm2。

2 存在问题

2.1 部分县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不规范

早期县级自然保护区的成立目的是为了满足黄山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需要,由于时间仓促,成立前仅进行了林木资源的外业调查,没有组织开展综合科学调查和全面资源本底调查。保护区规划设计评审仅经过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审查,没有委托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评审论证。成立后也没有进行过具体的边界测定和勘界定标工作,没有编制总体规划和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的划分。

2.2 部分保护区管理不规范

除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查湾自然保护区设立了管理机构,部分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和县级自然保护区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仅是由保护区所在地的林业站从公益林管护的角度对保护地进行了代管。

2.3 部分交叉重叠现象严重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绝大部分包含在牯牛降地质公园内,而牯牛降地质公园又与周边的广大、广联、大洪岭、赤岭4 个县级保护区部分重叠;查湾省级自然保护区与查茗县级自然保护区部分重叠;燕山省级森林公园与黄荆县级自然保护区部分面积重叠。

2.4 部分林农经济损失较大

除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都是国有林地外,其余地方级保护区,特别是县级自然保护区多为集体林地,而且受时间限制由地方政府、基层林业站直接勾图划定,不少林农对划建县级保护区并不知晓,仅按照公益林补助标准领取补助资金,不能正常采伐林木,造成林农经济损失较大。

2.5 部分保护区面积数据出入较大

部分保护区面积最初确定是使用1∶25 000地形图,结合现场小班地块,采取内业转绘和现场勾绘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边界,边界划定成果粗放,面积和边界均存在不精准现象,与目前林地图矢量化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如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辖区面积3 346.00 hm2,而矢量化数据为3 361.85 hm2;査湾省级自然保护区最初区划面积1 600.00 hm2,如今矢量化数据为1 692.61 hm2。

3 整合优化预案

为解决祁门县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问题,以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为原则,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将符合条件的优先整合设立自然保护区,做到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进一步强化自然保护地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祁门县人民政府经过深入摸底调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考察、评估审核,提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归并整合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湾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燕山地方级森林公园、黄山大鲵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拟新建大洪岭地方级自然保护区、金山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表2)。整合优化后祁门县自然保护地共6 个,总面积23 048.78 hm2,占祁门县县城国土面积10.21%。

表2 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面积

4 整合优化预案思路

4.1 撤消部分县级保护区

组织专家对51 个县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其中16 个县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区域面积过小、植被均为没有特殊保护价值的人工次生植被,不再以自然保护区的形式进行保护管理。另外35 个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相对较好,整体并入其他自然保护地,如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或拟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更高级别的保护。

4.2 扩大重要保护区范围,提高保护区的完整性

根据应保尽保原则,将现有自然保护地周边生态保护价值高,生物多样性富集或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划入保护地。将原先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纳入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整合优化相应县级保护区,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辖区面积由3 346.00 hm2扩大到8 102.54 hm2,更有利于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持续发展。

4.3 聚集保护区,打造生态走廊

在北纬30°的地理位置,拟建立大洪岭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和金山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一东一西拱卫在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侧,把原先破碎化、孤岛化、狭小的保护区通过归并、整合优化成为大面积、连片式的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4.4 成立管理机构

在整合优化方案批复之前,为加强县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立祁门县自然保护地管理总站,事业副科建制,隶属林业局。根据县人社部门指导意见,依据相关程序遴选工作人员到岗。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自然保护地管理和监督责任落实落地,全面履行自然保护地巡护管护工作。

4.5 坚持生态优先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21 年重点项目德上高速建设的前期规划要穿越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凫源县级自然保护区,为避免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而重新规划路线。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丰富多文化元素,不断优化森林康养环境,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5 结语

近年来,为实现祁门县自然保护地的可持续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充分考虑本地生态禀赋,立足于生态发展,力争抓住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布局和重大政策机遇,通过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红茶文化产业链、林下中药材等绿色经济,全力打造“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2021 年祁门县列入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行列,在第六届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上,祁门县被授予“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荣誉奖牌。

祁门县作为全国拥有保护地最多的县域,必将牢牢抓住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改革契机,充分考虑保护区周边涉及人民利益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解决自然保护地内现存历史遗留问题,在做好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和管理,实现自然生态保护最大化的同时,提高自然保护地知名度,积极探索社会共同参与、全民监督等保护方式,努力建造全民参与、共享保护成果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最终实现保护地周边百姓安居乐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猜你喜欢

牯牛祁门保护地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祁门傩舞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全民健身视角*
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
发扬沩山灵祐祖师的“水牯牛精神”
族谱撰修与宗祧承继——以祁门高塘王氏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