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宝成长“说明书”
2023-08-24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长江路幼儿园卢妍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长江路幼儿园 卢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娃娃家游戏观察中,我发现幼儿喜欢照顾婴儿的角色扮演,并对此非常感兴趣。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二胎宝宝,新成员的到来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了新的期盼和挑战。而目前我们班大部分幼儿成为了哥哥、姐姐,他们对于照顾婴儿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即使没有接触过婴儿的幼儿,他们心里同样对小婴儿藏有许多好奇和疑问,于是,我追随幼儿的兴趣,以幼儿为中心,生成了本次系列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从社会认知、情绪情感等方面更好地了解婴儿,揭秘成长的足迹。
篇章一:照顾婴儿大行动
我们通过阅读绘本《彼得的椅子》展开了本次活动。先了解婴儿出生之前爸爸妈妈都需要准备哪些物品,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更好地讨论如何照顾婴儿。
彤彤:“我觉得首先要准备一个奶瓶,因为小宝宝需要喝奶。”
帅帅:“还需要一张婴儿床用来让宝宝睡觉。”
航航:“澡盆、浴巾都不能少!宝宝需要洗澡。”
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想法,在角色区创设了“小小爸妈”的游戏,同时提供了洗发水、沐浴露、浴巾、奶瓶等照顾婴儿必备的生活用品(见图1)。孩子们通过模拟给宝宝洗澡、穿衣服、喂奶等生活情景,完全沉浸在角色中。
月月:“我们刚刚帮宝宝洗了澡,她现在身上还有点湿。”
玲玲:“我们要用浴巾把宝宝包起来,让她睡觉吧。”
玲玲:“那我来帮宝宝戴帽子,好啦,这下我们的小宝贝就不冷啦!”(见图2)
图2.给娃娃家的婴儿穿衣服
分析:幼儿通过绘本了解到照顾婴儿必需的生活用品,同时通过角色区的创设,幼儿能够更好地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幼儿通过模仿爸爸妈妈自主学习如何照顾婴儿,不仅提升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了解了关于婴儿卫生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温柔细致地对待婴儿,而这种温柔细致将贯穿于整个角色游戏中。
篇章二:尿不湿的大探秘
在角色区里,孩子们对尿不湿产生了好奇——航航说:“为什么戴上尿不湿就不会尿湿裤子呢?好奇怪哦!”可可说:“尿不湿到底能装多少尿呀!”于是,孩子们就尿不湿展开了讨论,有的孩子认为因为尿不湿很厚,不会湿;有的孩子认为尿不湿里面有纸,不会湿……一时间,孩子们都认为自己说得有道理,于是我说:“既然你们都觉得自己说得有道理,那我们就一起去科学区探秘吧!”
首先,孩子们先剪开了尿不湿,看一看、摸一摸里面到底有什么。
彤彤:“原来尿不湿里面是棉花,不是纸啊!”
秀秀:“尿不湿外面一层好像家里用的保鲜膜。”
月月:“咦,棉花里面的白色颗粒是什么?”
图3.进行尿不湿吸水实验
为了让孩子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我适时提供了剪刀、尿不湿、透明杯子、滴管、有颜色的水等材料。于是,孩子们便开始动手做实验——他们给透明的杯子里装满了水、倒上了颜料,搅拌搅拌,然后用滴管滴上了第一层,发现有水渗了过去,第一层不吸水也不防水,孩子们便在记录表上打上叉叉。
尿不湿的第二层是棉花和白色颗粒,我们再来试一试吧!这次孩子们发现水没有渗出来(见图3)。悠悠:“啊,水被吸进去了。”
夏夏:“会不会是我们放的水太少了,再多倒些试试。”
凯凯:“还是被吸进去了!”
梓梓大叫起来:“你们看,中间出现了像雪花一样的东西,好漂亮呀!”孩子们都围在了桌子前面。
原来尿不湿的第二层才会吸水,孩子们在记录表上打了勾。
分析: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对这个不会漏水的尿不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为了顺应幼儿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尿不湿的好奇心,我鼓励他们去科学区验证自己的猜测和想法——通过观察触摸、思考猜测、实践验证得出结论——这表明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意识,并且记录的方式也很简洁。
篇章三:婴儿辅食大制作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角色区里的孩子们又产生了新问题——婴儿吃什么呢?月月说:“宝宝不就是吃奶吗?”宇轩说:“不不不,宝宝还要吃蔬菜呢!”晶晶说:“那得等他们长大了才能吃!”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回家问一问爸爸妈妈婴儿小时候都吃什么食物。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答案——吃辅食。可什么是辅食呢?辅食是什么样的?
鑫鑫:“就像粥一样软软的吃食。”
彤彤:“还有各种味道的米粉!”
依恬:“还可以吃水果,不过要打碎了吃。”
为了让幼儿能够实际感知、亲身体验,我们在生活区准备了五种婴儿辅食,幼儿便纷纷猜测橙色的食物是什么,白色的又是什么味道的、尝起来口感怎么样,再猜猜婴儿喜不喜欢吃。
圆圆:“这个好像是香蕉味的,甜甜的。”
可可:“绿色的闻着有一股青菜味。”
子怡:“这个橙色的肯定是胡萝卜,我最喜欢吃胡萝卜啦!”
后来,幼儿开始制定婴儿食谱,一周7天,每天他们都有不一样的想法。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之中,我们在班级投放了榨汁机、水果、蔬菜、米粉等婴儿辅食,供幼儿自己制作并进行评比“谁制作的辅食最好吃”!(见图4)
图4.幼儿制作并品尝辅食
分析:幼儿对婴儿吃的食物产生了好奇之后,通过自主询问获得了答案,同时幼儿通过亲身品尝来对比发现自己吃的食物与婴儿辅食的不同。生活区材料的投放让幼儿有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尝试制定食谱、动手制作辅食,有效提升了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篇章四:婴儿玩具大设计
晨间分享时,我和孩子们聊到了婴儿玩具,孩子们随即便问:“婴儿玩的玩具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婴儿喜欢什么样的玩具?”于是,我们利用家长资源征集了一些婴儿玩具,如婴儿拼图、摇铃、布书等,供幼儿自由探索,这样他们就能更加直观地和区域里的玩具做对比。
小焱:“宝宝的玩具非常柔软。”
月月:“宝宝的玩具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真好听!”
探索完婴儿玩具之后,我和孩子们一起生成了“对比图”,为动手设计婴儿玩具作好了铺垫。在美工区我们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由幼儿自主决定他们想做哪种类型的婴儿玩具。
图5.设计玩具
倩倩:“我想做一个六个面的盒子,里面可以装很多玩具。”
莲莲:“我想做一个彩虹积木。”
孩子们制作了沙锤、认知书、大盒套小盒等一系列玩具。从对比到探索再到制作,孩子们在动手中思考、在学习中成长(见图5)。
分析: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没有简单地让幼儿自由发挥,而是带领他们一起探索、感知婴儿玩具的特点,并将这些玩具和幼儿园里的玩具进行了对比。在获得了足够多的信息之后,我们则提供充足的材料支持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幼儿开始制作玩具,从思考到计划再到实践,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图6.制作花灯玩具
图7.制定上午半日计划
篇章五:婴儿进园大欢迎
看到孩子们对婴儿的方方面面都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联系了恩恩妈妈,和她约定周五上午将二胎宝宝小芝麻带来幼儿园,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可爱的小宝宝。那么,孩子们都想带小芝麻做什么呢?
圆圆:“我要带小芝麻参观我们的幼儿园。”
卿卿:“我要带小芝麻来科学区玩天平、去益智区玩拼图、去建构区搭游乐场。”
教师:“你们的想法真多,那我们就来做个计划吧!”
孩子们纷纷拿出画笔画下了和小芝麻的半日计划(见图7、图8)。
第二天,小芝麻终于来了,孩子们争着和小芝麻合影呢!他们带小芝麻参观了我们的教室和操场,还专门有一个小导游为小芝麻现场解说呢!经过一个上午和小芝麻的相处,孩子们也发现了很多小芝麻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
熙熙:“小芝麻的手好软,她比我们小,不过她的眼睛比我们的大。”
萱萱:“小芝麻的衣服也跟我们的不一样,她的衣服都是连在一起的。”
倩倩:“老师,下次我还想让小芝麻来我们班,我们可以做辅食给她吃!”
图8.和小芝麻在操场上晒太阳、看书、玩区域游戏
分析:幼儿想要深入了解婴儿,最好的方式就是亲眼见到小宝宝。在此之前,幼儿制定了和小芝麻的游戏计划,大家都憧憬着她的到来;等小芝麻真正到来的时候,幼儿充分观察了小芝麻和他们的不同之处,而可爱的小芝麻也激发了幼儿作为哥哥姐姐的保护欲,这是他们从心底萌生出的最自然的情感。
反思与总结
1.角色区促进各区域游戏相互推动
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次游戏围绕“婴儿成长”这个主题由角色区延伸,促使了生活区、科学区、美工区等区域游戏的生成,使不同区域之间产生关联和互动,而幼儿也在智力、社会性、操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教师的支持助推幼儿经验发展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利用适合幼儿年龄段的材料和资源支持幼儿深入探究、持续实践、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幼儿自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观察实践中解密生命的成长
在游戏中照料婴儿、认识自己的成长、探索尿不湿、食品和玩具等婴儿用品,以及近距离观察婴儿,让幼儿通过角色体验、观察、对比、实践了解到自己是如何长大的,不仅如此,内容丰富的活动还使得幼儿充分动手动脑、提升了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等多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