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与解决对策

2023-08-24王微

中国民商 2023年7期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

王微

摘 要: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会计工作的开展质量与水平,但是事业单位在执行这一制度时,新旧制度如何进行有效衔接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先要了解政府会计制度在具体实施期间的衔接问题,明确各种问题发生后对事业单位内部运营和健康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需要制定提高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执行力度的相关策略,应以新会计制度的更改内容为依据,从调整会计科目、提高人员专业技能、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等方面入手,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多方面调整工作,确保能够为政府会计制度实施提供适宜条件,将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新旧制度衔接;会计科目调整

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工作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会计制度的提出与实施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发展的真实情况。新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新旧制度衔接问题也逐渐显现,为能够快速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还需要转变以往的工作理念,创新信息化下的管理体制,对于各项会计科目应进行针对性调整,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各项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功能,促进新旧会计科目对接,并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程序的规范性,这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实行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要性

(一)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时代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会计制度内容也要进行持续更新才能满足社会发展要求,这是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也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为其创新发展奠定基础。事业单位在发展期间加大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能够对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进行科学管控,使得预算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在具体实施期间能够进行财务信息的准确、全面披露,帮助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了解运营发展实际情况,便于对各类资金的合理分配,节约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新制度的实施能够对事业单位摊销问题进行约束管理,并可以有机协调资产配置和运维成本之间的关系,实现事业单位资金资产的高效利用。另外,在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导与约束作用下,事业单位各项财务活动的开展也更加规范,有效提高了外部监督和内部管理水平。

(二)推进财务税收体制改革,满足客观发展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变革,税收管理范围有所扩大,涉及到的事业单位越来越多,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原有的会计核算方式无法对事业单位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准确核算,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新时期发展要求。而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会计核算模式,整合了两种核算方式保证会计信息更加完整,为财务税收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可以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良好服务。同时,经濟结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运用的旧会计制度不能有效适应当前经济形势,也无法推动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不能满足单位整体发展需要。所以进行会计制度改革是必然的趋势,加强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视,加大对这一制度的执行力度,可以切实改进事业单位以往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基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优化与调整,确保能够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预算工作的开展情况清晰、完整的体现出来,便于对事业单位职能的执行情况的监控管理,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

二、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分析

(一)会计科目衔接不理想

会计科目衔接问题对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有直接影响,而且也是其他衔接问题产生的根源。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财务会计科目,有些科目进行了合并,有些科目进行了细分,还有一些科目的名称发生了改变,但是具体内容没有明显变化。会计科目调整需要从业人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适应、学习,并对工作方法和内容进行科学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会计制度有效实施的难度。同时,会计计量基础也发生了较大改变,由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这就导致原来的财务会计计量方式不再适用,需要转变做账思维和工作方式,这也是会计科目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制度内容变化较大,会计人员压力增加

政府会计制度的推行改变了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核算工作和预算工作都受到了一定影响,许多会计人员无法快速适应工作模式、核算方式和预算方法的改变,导致工作人员的压力增加,不但影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同时也容易出现工作漏洞,阻碍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不利于新旧会计制度的有效衔接。政府会计制度内容变化较大,各项工作的处理难度增加,对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养要求有所提高,但部分事业单位对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而且没有根据制度内容的变化对会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他们的专业能力不足,无法做好新旧账务的衔接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对单位整体稳定运行造成影响。

(三)内控监管机制不完善,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频发

政府会计制度的贯彻与执行需要事业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积极配合与参与,要求财务人员可以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同时还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从部分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可以了解到,还存在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低、内控体系不完善和各项工作没有落到实处等问题,而主要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部分事业单位的规模较小,还处于发展阶段,与一些大规模的事业单位相比,缺乏完善的内控体系,实际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较低,无法实现对内部情况的动态监管,在新会计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也不能及时了解执行情况。而且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管意识相对薄弱,缺乏对制度执行期间的全面约束与管理,影响制度内容的落实效果。第二,部分单位没有进行权责的合理划分,主要采用上下级管理方式,若上级存在制度贯彻意识薄弱的情况,也会对下级制度内容的实施产生影响,这就会导致新制度执行期间出现较多问题。

(四)财务信息系统功能不全面,不能满足新会计制度要求

事业单位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工作发生了改变,工作的开展难度增加,有些信息化程度比较低的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和开展会计工作时会花费较长时间,不能保证财务工作的开展效率。若没有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则无法满足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引发较多财务问题。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没有进行及时更新,在财务核算方面的功能较为单一,新旧制度并行的运行环境中还需要运用两种方式进行记账,如果当前使用的财务信息系统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无法进行财务报告合理编制,就会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导致事业单位运行期间的负担增加,不能为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五)平行记账模式生疏,业务把握不准确

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实施期间,事业单位需要同时进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在新旧制度衔接阶段需要这两种核算方式同时进行。主要是对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信息按照两种不同的原则和制度要求进行记录与核算,实现了财务会计体系与预算会计体系的有机整合,可达到双功能和双报告的目标。但是这一平行记账模式在建立期间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掌握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有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不能快速适应这一模式,在实际操作期间较为生疏,导致工作落实过程中的盲点比较多,没有对各项账务的计算方式进行明确,没有确定两种会计核算方式的具体范围,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许多业务把握不准确,从而影响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效果。

三、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时各类衔接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明确会计科目调整,促进新旧会计账目对接

会计科目衔接问题是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时需要加强重视的内容,会计科目的增加、合并或者更改对于后续账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会产生一定影响,事业单位应熟悉新会计制度内容,了解会计科目的变更情况,以此为依据做好会计科目调整工作,实现新老会计账目之间的有效对接。应确定不同账务的转入科目,同时也要进行合理分拆、合并以及直接对转处理。同时,还要做好会计计量基础调整,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事业单位以往运用的会计制度对于长期股权投资主要运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但是新制度中要求对这方面投资采用权益法进行调整,还需要增设“新旧制度转换调整”二级科目;第二,事业单位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后,需要补提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借款应付利息和债券的应收利息等,这是计量基础调整的关键,能够满足新制度的权责发生制要求。

(二)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技能

由于新旧会计制度内容中存在较大差异,财务会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期间也应转变以往的工作思路,在熟知新会计制度内容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前有关部门虽然出台了关于新旧制度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但是具体实施期间还应进行进一步细化,以防从业人员对实施细则的理解存在偏差,可以完善相关细则与政策解释,以防出现操作失误问题;同时,事业单位领导层也要加强对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重视,根据相关规定和制度内容,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业务内容的合理分工,确保财务工作有效落实,还要对作业流程进行优化与完善,实现流程再造,能够整合各部门力量共同完成新会计制度的贯彻与落实任务,便于各项工作协调开展;另外,还应根据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可以聘请专业会计人才为单位财务部门人员进行知识技能讲解,还需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重视对会计人才的系统化教育,并通过考核进行培训检验,以此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三)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建立现代化监管平台

政府会计制度在具體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想保证制度的落实效果,还应结合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与特点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对新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要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控管理水平,从单位长远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各项管理体系和内控制度等进行优化与完善,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与其发展相符合的监督管理机制,上级部门也应做好领导工作,加大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能够为监管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从而实现对新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动态监管。要提高内控监管意识,通过建立新监管机制的方式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约束与管理,与此同时也应提高内控监管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通过搭建财务信息化数据平台的方式对各类财务数据进行针对性管理,使其能够与会计数据相分离,但也可以及时对接与传输,便于对各种财务数据的全面监测。另外还应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实现对存在风险的及时预警,做好审计、监测、预警、筛查等工作,形成监管合力。

(四)调整会计信息系统,为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新旧会计制度的调整使得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形式发生了改变,为能够快速适应规章制度,还应做好准备工作,对会计信息系统内容进行更新与完善,为新旧制度的有效衔接打好基础。事业单位现有会计信息系统需要结合新规章制度实际内容进行更新与调整,使其能够直接运用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当中,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质量与效率,提高整体的信息化程度。对于以往财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应及时改进与优化,使整个系统功能更加全面,确保可以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条件。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应具有先进意识,并正确认识到财务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这一系统进行及时更新与改进,优化系统的功能性能,为新旧会计制度的有效衔接提供助力,便于财务报告的合理编制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开展,切实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效率。为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还应重视现代化科学技术引进,强化该系统的运用效果,以促进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的高效、科学执行。

(五)善于总结和学习,快速掌握平行记账模式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期间,应要求财务人员可以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梳理和总结工作开展期间存在的难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具体内容,并组织整个队伍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交流期间总结经验,以此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可以快速掌握平行记账方法,通过不断探索使得平行记账模式更加完善。财务人员应掌握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和基于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确定各项业务开展期间平行记账模式中每一项业务核算方式,并对计入会计核算和预算核算的内容进行清晰划分,做好会计分录工作,以此促进平行记账模式的有效落实,充分发挥财务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的功能作用,防止政府会计制度实施期间存在漏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是关系到社会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水平以及会计信息处理质量对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有着较大影响,要想为社会公众提供满意服务,则应做好内部管理与控制工作,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为各项决策准确制定以及业务活动科学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满足上述要求,但也需要妥善处理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整合事业单位各部门力量,对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全面学习,保证新会计制度能够得到充分落实,还应通过建立构建新型监督机制的方式对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及时发现风险问题并进行有效调整,有利于政府会计制度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齐颖.谈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20(21):161+164.

[2]商丽君.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J].纳税,2019(13):94+97.

[3]陈谊.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衔接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7):62-63.

[4]季会.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与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18(24):256+258.

[5]李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与对策[J].市场观察,2018(11):77.

猜你喜欢

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政府会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对比探析
“待处理”事项在科学事业单位的核算探讨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政府会计制度》模拟测试探究
《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问题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