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零工经济的研究综述

2023-08-24郑雨轩

中国商论 2023年15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服务外包逐渐大众化,共享经济平台大量出现,零工经济应运而生。该新型劳工模式展现出工作灵活、工作提供不确定以及互联网平台性的特征,并受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因素影响。零工经济改变我国劳动力就业模式,大大拓宽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人力资源得以高效利用,但不可避免地给现有劳动法律法规、社保政策等带来巨大挑战,这就需要社会完善法律法规及保障制度、加强多方监管以维护雇佣关系,同时就业者需有意识地提升个人能力。基于此,本文以零工经济为研究焦点,系统梳理了零工经济与就业的相关文獻,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零工经济;就业问题;灵活就业;互联网发展;雇佣关系

本文索引:郑雨轩.<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15):-133.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8(a)--04

1 零工经济的界定与发展概况

1.1 零工经济的概念界定

零工经济最早出现在美国The Daily Beast网站2009年刊登的《零工经济》一文,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职业者构成,其工作时间与收入更为灵活(郝福锦,陶莉,202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零工经济越来越与网络相联系,目前关于零工经济的界定均会考虑这一背景。零工经济主要是指自由劳动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匹配劳动供需方以从事多个职业(魏骊蓉,2018)。不同学者对零工经济的定义各不相同 ,郑祁等(2019)认为零工经济只是新兴科技的媒介作用,将零工经济分为旧零工经济和新零工经济。因此,零工经济是一种有新旧之分,借助互联网,依据劳动者自身技能进行快速匹配的经济模式。

1.2 零工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零工”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出现,当时基于季节或产业需要,暂时使用大量的劳动力的“临时工”行为。我国的“零工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萌芽,最早出现在“猪八戒网”,“猪八戒网”的出现为零工经济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传统雇佣制开始逐渐弱化,雇佣方式趋向新型就业模式。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零工就业(孙竞,2021)。不难发现,零工经济的发展主要基于技术的发展,并依托互联网平台直接对供需双方的匹配(黄金曦,钟艺羲,2019)。

2 零工经济视角下的就业

2.1 零工经济的就业特征

零工经济下的就业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2.1.1 雇佣关系非固定性

零工经济冲击了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雇佣”关系,使劳动者可以自主决定工作时间和服务对象(郝福锦,孙昱,2021),这既是对雇佣关系的重构,也是形成社会成本外部化的新治理机制的过程(王宁,2020)。 企业的相关管理费与福利可以停止发放(Thompson,2018),企业与工人均更为自由与灵活(Atmore,2017),但是法律必须根据平台与零工经济的需要进行调整,而不是将平台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简单定义为雇佣劳动关系或者为独立契约工(丁晓东,2018)。

2.1.2 工作灵活性

即时性工作是零工经济最大的特点(孙昱,2022)。零工经济就业形式与用工形式灵活、准入门槛较低、不受固定时间地点限制。相关人员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内容、时间、方式等(郝福锦,杜玉改,2021)。张文旭等(2020)从就业者出发,发现作为就业者看重的是自由职业的灵活性,其灵活也表现在工作安排的自主性,提供了以传统雇佣为基础的工作之外的其他选择(杨滨伊,孟泉,2020)。

2.1.3 工作提供的不确定性

班小辉(2019)认为,零工经济的核心在于其不确定性,工作选择的不确定以及平台规则的频繁变更使低技能零工劳动者的收入极其不稳定。

2.2 零工经济下就业形式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零工经济将分为多种类型,如表1所示。

汇总发现,各学者对于零工经济分类的标准不一,缺乏统一的分类导向,当前主要集中在零工经济的就业状态和与互联网平台的关系上。

2.3 零工经济就业的成因

2.3.1 社会因素

(1)失业率升高背景下的就业需求

经济衰退带来的负面就业冲击催生了零工经济(Huang,Burtch,2017)。实体经济衰退和糟糕的就业市场是零工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闻效仪,2020),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就业形势严峻,面对日益升高的失业率,传统的用人和就业理念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同时,大规模生产的组织化资本主义解体、基于灵活专业化的弹性积累成为零工经济产生的侧面因素(谢富胜,吴越,2019)。高失业率背景下,劳动力供需双方对工作的共同需要催生了零工经济。

(2)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郑祁和杨伟国(2019)认为,科技的发展带来了零工经济用工模式。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相关平台迅速生长,劳动者与企业的就业、用人理念逐渐转变,开始使用平台匹配劳动。同时带动人们日常生活基本习惯发生巨大改变,致使数字零工经济中个体就业群体日渐壮大(徐鑫,2022)。

2.3.2 就业者个人因素

(1)主动就业倾向

就业者个人的就业动机具有多样性(Spreitzer, Cameron, 2017)。

零工经济的用工模式营造出“自由”的劳动体验(闻效仪,2020),工作的灵活性与自主性使劳动者自愿参与到零工经济中(杨滨伊,孟泉,2020)。班小辉(2019)认为劳务提供者出于收入的考虑,希望以任务化的用工为谋生手段,郑祁等(2020)对北京地区外卖骑手的研究中发现,大多人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寻求工作灵活性”“扩大社交网络”而选择从事外卖工作的,并且这三类动机一般并不孤立存在,骑手往往同时兼具多种动机。

(2)非自愿兼职

工资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者大多是非自愿兼职工人,经济困难促使其在工作之余选择零工方式增加收入,这主要是由零工本身的劳动力结构、平台严格的管理机制和工作生活边界模糊等客观因素决定的。

3 零工经济下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综述

3.1 零工经济下就业存在的问题

零工经济从业者在获得自由的同时面临更多问题,其中主要有:

3.1.1 个体与组织关系的问题

零工工作多样,因此與平台关系复杂,劳动争议频发。零工劳动关系在确认合作之前,双方不能全面了解对方的信用情况,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金丹,刘婧,2018),个体与组织的力量博弈不对等,零工劳动者往往缺乏谈判能力(谢富胜,吴越,2019),商业风险被转移到零工者身上。信息不对称、双方力量不均等成为个体与组织间的主要问题。

3.1.2 社会保障问题

零工经济从业者因其特殊的劳动关系无法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全职零工”劳动者,每次工作的时间、目的、内容不一,因此一般并不会签订劳动合同;同时,零工经济劳动者与雇主很多不存在正式的雇佣劳动关系,因此很难得到保障与福利的保护(黄金曦,钟艺羲,2019)。

3.1.3 法律法规问题

“零工经济”在带来全新用工关系的同时,也对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制度等提出了巨大挑战。糜红缨(2020)说明《劳动合同法》维护的是已经和用人单位明确劳动关系的从业者利益,由于零工劳动者与劳动需求方的劳动关系非寻常,目前法律的全有或者全无的保障模式亟需完善。

3.1.4 竞争压力问题

零工经济就业门槛较低,无形中增加了零工经济的竞争压力。零工经济似乎增加了就业机会,但它实际是严峻就业形势下的被动结果(Friedman,Gerald, 2014)。部分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低技能零工劳动者将会面临被技术替代的风险(Tepper,2016),但也有学者认为被替代的主要是中等技能的那部分人,低技能和高技能零工的被替代风险相对较小(Fox,2018)。

3.2 零工经济下就业对策综述

3.2.1 升级相关制度

(1)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我国的劳动法律政策规制的主要对象是正规就业(闻效仪,2020)。零工经济诞生了新型雇佣关系,需要制定新法律来界定这种新的雇佣关系。徐鑫(2022)从完善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角度,提出建立健全针对零工经济从业者的社会保障制度。Sanders 和 Pattison(2016)强调劳动者分类至关重要,政策制定者应基于实际,考虑双方情况,维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郑祁,杨伟国,2019)。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的保障体系不覆盖零工经济,这使得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堪忧(糜红缨,2020)。为保障零工群体合法权益,需要出台相关标准和规范,充分考虑新技术的运用,构建顺应时代的零工经济社会保障体系(胡放之、邵继红(2020)。

3.2.2 加强多方监管

魏骊蓉(2018)认为政府应做好监督者,要通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关心零工从业者的心理健康,对从业者提供援助,为意向者提供就业的途径(阎逸,姚海滨,2015),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及时出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保障零工从业者的合法权益(郝福锦,杜玉改,2021)。通过营造良好的零工经济劳动市场氛围,带动更多高质量就业。

3.2.3 维护雇佣关系

平台经济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的根源在于劳动关系全有或全无的认定。丁晓东(2018)提出法律必须根据平台与零工经济的需要进行调整,而不是将平台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简单定义为雇佣劳动关系或独立契约工,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法律关系类型,为基于互联网零工经济的劳动者提供一种独特的救济渠道(诸大建,2020)。

3.2.4 提升就业者自身能力

在制度上,激发劳动者技能升级上的积极性十分重要(闻效仪,2020),就业者需要立足新零工市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评估自身能力,以新零工理论为指导,提高综合能力(王珂,2021),同时具备诚信意识,认真了解工作,确保工作的完成性,最后懂得并且敢于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文献评述

通过文献梳理归纳,本文发现前人的研究存在以下特征:

(1)从零工经济就业特征中可见其发展的两面性。零工经济下就业呈现工作灵活化,工作提供不确定和互联网平台型的特征,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雇佣关系与平台工作,而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平台趋势将在未来极大影响零工经济下的就业模式,因此当下缺少对未来互联网趋势特征的研究。

(2)零工经济下就业形式分类标准众多,当前主要的分类依据为就业状态和与互联网平台的关系,缺乏统一的分类导向。

(3)有关零工经济就业问题的研究较多,但往往是法律层面的详细剖析或是零工背景下某一地区就业者或某一特殊群体就业者的行为与动机。现有文献缺少对零工就业者普遍就业问题的研究,且大多文献对就业问题分析的主体相似,集中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法律法规,基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对于就业问题的研究不应拘泥于此,缺少了对问题主体的创新。

因此,今后零工经济下就业问题的研究应基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联系互联网的发展特征,在对就业分类问题进行规范后,创新就业问题的研究主体,及时更新理论体系,从而为零工经济就业问题的研究及对策的制定提供更为完善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郝福锦,陶莉.基于零工经济的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就业评价体系构建[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6): 52-55.

魏骊蓉.“零工经济”时代我国劳动者就业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现代商业,2018(14):48-49.

郑祁,杨伟国.零工经济的研究视角:基于西方经典文献的述评[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36(1): 129-137.

孙竞.零工经济背景下大学生“零工就业”模式与指导策略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4):87-91.

黄金曦,钟艺羲.零工经济时代从业者就业风险分析与应对[J].中国商论,2019(9): 240-242.

郝福锦,孙昱.零工经济助推江苏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就业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3): 34-37.

王宁.零工经济的性质、问题与就业潜力[J].人民论坛,2020(21):39-41.

Thompson, B. Y.  Digital Nomads: Employment in the online gig economy. Journal of Culture, Politics and Innovation, 2018(1): 1-26.

Atmore, E. C. Killing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 Outdated Employment Laws Are Destroying the Gig Economy. Minnesota Law Review,  2017,102 (2): 887-922.

丁晓东.平台革命、零工经济与劳动法的新思维[J].环球法律评论,2018,40(4): 87-98.

孙昱.“零工经济”背景下高职学生“U 盘就业”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职通讯,2022(2): 88-93.

郝福锦,杜玉改.零工经济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影响[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 27-31.

张文旭,胡放之,白泽阳.零工经济模式下就业及权益保障问题浅析[J].当代经济,2020(9): 126-128.

杨滨伊,孟泉.多样选择与灵活的两面性: 零工经济研究中的争论与悖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37(3): 102-114.

班小辉.“零工经济”下任务化用工的劳动法规制[J].法学评论,2019,37(3): 106-118.

诸大建.U盘化就业: 中国情境下零工经济的三大问题[J].探索与争鸣,2020(7): 9-12.

王宇佳.“零工经济”时代催生浙江劳动者就业的创新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20(3): 137-138+145.

糜红缨.疫情背景下“零工经济”就业模式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2): 99-100.

金丹,刘婧.“互联网 + 零工经济”就业模式探索[J].河北企业,2018(8): 175-176.

Huang,Burtch,Hong,Y& Pavlou,P.A.Unemployment and worker participation in the gig economy: Evidence from an online labor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17,18(23):7-58.

闻效仪.去技能化陷阱: 警惕零工经济对制造业的结构性风险[J].探索与争鸣,2020(11): 150-159+180.

谢富胜,吴越.零工经济是一种劳资双赢的新型用工关系吗[J].经济学家,2019(6): 5-14.

徐鑫.零工经济中个体就业劳动问题探究:以外卖骑手为样本[J].中国集体经济,2022(2):111-112.

Spreitzer,G.M.,Cameron, L., & Garrett, L. Alternative work arrangements: Two images of the new world of work. Annual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17(4):473-499.

郑祁,张书琬,杨伟国.零工经济中个体就业动机探析:以北京市外卖骑手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0,34(5): 53-66.

Friedman, G.Workers without employers: shadow corporations and the rise of the gig economy. Review of Keynesian Economics, 2014 2(2):171-188.

Tepper. What does it mean to sustain a career in the gig economy .National Endowment of the Arts Research Report. National Endowment of the Arts Web [EB/OL].https://www.arts.gov/partnerships/creativity-connects/report/what-does-it-mean-to-sustain-a-career-in-the-gig-economy,2017(7) .

Fox, Spicer, Chosewood, Susi, Johns, & Dotson. Implications of applying cumulative risk assessment to the workplace.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8(115):230-238.

Sanders & Pattison. Worker characterization in a gig economy viewed through an Uber centric lens. Southern Law Journal, 2016,26(2):297-320.

胡放之,邵繼红.推动零工经济发展 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J].理论月刊,2020(10): 67-72.

阎逸,姚海滨.让“零工经济”零而不乱[J].今日浙江,2015(24): 44.

王珂.新零工经济理论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路径分析[J].投资与合作,2021(4):175-176.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
探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的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
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
新常态下就业问题的新思路研究
人文社科研究生就业中的非政府组织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