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分析
2023-08-24钟林冲
钟林冲
摘要:在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对于保证高职院校武术教学质量、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价值入手,阐述了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具体应用,旨在为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武术教学;表象训练法;应用价值
表象训练法是体育运动领域经常应用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主要是通过心理暗示,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体育教学动作的展示,暗示和鼓励学生在脑海中进行反复的想象,以此不断增强运动技能,实现对运动技能的科学掌握。在当前表象训练法的应用中,高职院校武术教师需要创造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掌握某种技能,实现情绪的有效控制,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1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价值
运动表象学应用于体育训练中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种方法的应用能促使本体实现表象、知觉的统一,在完成身心合一运动项目的基础上,加强本体感觉能力,提升武术训练的效果。从运动表象及其功能的心理学角度来看,动作学习和专项技术的训练是一个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以及实际掌握技术动作达到熟练程度也就是成为技巧的过程。这个统一的过程是由教师和训练者本身来控制掌握,并按照空间、时间、用力的强度等方面参数来调节。实践证明,运动表象训练可以加快学生掌握动作的时间以及提高动作的质量,从而形成完成技术动作的准备。当现实中没有可能完成技术动作的实际操作训练时(如长时间的乘车、生病、受伤等),这种训练手段具有更大意义,可以使学生保持或很快恢复运动技能,甚至改进运动技能。但也必须指出,运动表象训练有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这种情况通常是运动表象训练时带有错误,运动表象不够完整,或思想上“演出”这些动作的成分不够细微。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尤其是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应用表象训练法,根据武术动作的复杂性和简单性科学选择,以此实现知觉和行为的统一,真正保证运动训练的效果。
2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步骤
2.1正确分解武术动作
表象训练法的应用首先需要教师在面对全新的动作技术时,重点对每一个武术动作进行正确示范。在示范完成后,进行分解引导,使示范和分解相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领会武术动作的完整过程。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想象教师的示范动作,从而建立清晰的视觉表象,最后要求学生把视,听信息转化为身体运动的信息,体会和把握肌肉运动的感觉,并通过实际动作练习,形成动作的肌肉运动表象。
对于学生来说,视觉表象是运动表象的前提,而运动表象对运动动作起到更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使学生更能达到清晰、准确和可控的程度。因此,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提高运动表象的质量上。为了提高运动表象的質量,教师可以针对武术动作进行多个“面”的示范,如正面、镜面、侧面和背面等,让每位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武术动作的分解过程,以此学生便可以有效熟悉武术动作,在视觉表象重复加工的基础上,全面、正确地掌握武术技巧。
2.2有效控制情绪
运动心理学家马腾斯(R.Martens,1982)把应激(即极度的紧张)定义为与产生焦虑状态相联系的过程。如果运动员认识到自己对此情景作出反应的能力与客观上的要求不相一致时,就会产生应激。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教师普遍认为在武术教学中,除保证武术动作的精准化掌握之外,还需要学生实现情绪的有效控制,且通过课程观察发现,某些学生在武术训练中,由于对复杂的武术动作未能及时掌握,容易产生暴躁的情绪。一旦产生暴躁的情绪,学生的紧张性就会提高,进而出现精力不够的现象,那么对于武术动作学习必然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应用表象训练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绪的观察。当有易怒、易暴躁情绪出现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在稳定学生情绪的同时提升其掌握武术动作技巧的能力,这方面是保证表象训练法应用的重要基础。
2.3耐力训练要到位
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要注重耐力的训练,针对高职阶段学生来讲,耐力训练主要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两种,前者如呼吸循环系统耐力,后者如速度耐力、静力耐力等。一般耐力的训练原则:反映运动员一般耐力或有氧耐力的生理指标常用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极限的肌肉活动下,呼吸、循环功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摄取和利用的最大氧量。决定一般耐力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体的有氧供能能力,而发展有氧耐力的专门训练则称为有氧训练。
基于以上分析,在针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中,武术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耐力训练效果,可以采用以套路为主的重复训练,在重复训练中不断增加强度,以此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耐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师采用强度较低的项目进行耐力训练,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增强学生呼吸循环功能的效果也较差;如果采用强度较高的项目进行耐力训练,学生的持续时间短,虽然可以调动学生的呼吸功能,但代谢途径将会改变。所以,在学生的耐力训练中,教师需要采用强度合适的重复训练项目,使学生在表象训练中不断提升自身耐力,为其进一步的武术动作学习奠定基础。
2.4提高灵敏素质
在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由于武术训练的特殊性,学生的灵敏性是非常重要的。灵敏素质又称灵巧或机敏素质,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完成复杂运动动作的能力,且能够针对不同的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每一节动作,可通过模拟比赛的方式,进行“见招拆招”,在每一个动作的过招中提高学生的灵敏性。
在武术教学中,针对灵敏素质的训练,教师需要应用生理性知识不断提升学生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学生随各种信号做动作的训练,可以提高灵敏素质,同时也能熟练掌握多方面的运动技能,有利于学生了解在运动环境改变时应如何变换动作。另外,还要提高速度素质,并且有力量和柔韧性的保证,才有可能充分表现灵敏素质。
2.5增强柔韧性
在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通过表象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或关节的灵活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出发,从学生的骨骼弹性、可塑性、关节韧带的伸展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训练动作进行训练。柔韧性练习往往与训练的准备活动相结合的。在武术教学中,柔韧性训练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出现受伤的情况。教师在進行每次的武术训练之前,可以先进行一定的动力性练习,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黏滞性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略微增加后,再着手柔韧性练习。
在应用表象训练法时,教师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可通过一定的方法拉长肌肉和结缔组织,如采用一字马教学法。教师首先进行正确的示范,在平地上取站位,两腿逐渐向前后打开,做劈叉的动作。当两腿分开到最大限度后,让两手撑住地面,再尽力让上身做下压的动作,保持30秒。注意不要使用暴力来强制劈叉,在正确的动作示范下,引导学生进行拉伸。此外,还可以采用压腿、弓步下压、弯腰摸脚、坐位抓脚趾、坐位抬双手、俯卧挺上身、平躺抱腿、平躺抱膝、平躺拉腿等方法。采用以上方法进行多次重复演练,让学生明确柔韧性拉伸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在脑海中进行加工,实现科学、正确的拉伸。
3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高效应用的相关建议
3.1表象训练法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
在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VR、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系统的结合,能够将武术教学场景进行实景还原,模拟出逼真的虚拟环境,实现情境教学的立体化。武术动作技术承载了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任,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武术教育的重要场所。武术技术是基于格斗技能的攻防技击形式,在武术套路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虚拟与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境和技术动作中攻与防的实际应用内涵进行全景展示,并结合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知识讲解技术构成,将武术动作直观化、形象化、全面化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充分领会每个动作的力度和方向,以此更好地促进表象训练法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武术套路技能,从而不断提高武术教学效率。
3.2及时反馈表象训练法的应用效果
在武术动作技术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分解和重复训练,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武术套路动作攻防技术的场景再现与重构,那么学生构建动作的理解与表象的清晰记忆体系将更为容易。因此,为了提升表象训练法的应用效果,需要学校加强反馈评估和改进工作,优化学生在武术套路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学习效果反馈、教学难点与掌握情况反馈等教学环节,使教师的过程评价、终结评价、态度评价更加客观、科学、合理。
3.3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还需要以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首先,武术教师要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比如灵活使用视频剪辑、绘图软件以及科技含量较高的软件与设备,这样才能将表象训练法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表象训练法的价值。其次,还需要教师持续进行跨学科学习,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最后,教师要掌握稳定情绪的相关方法。正如上述分析,表象训练法需要学生的情绪稳定,因此,教师要学会用心理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控制情绪,进而更好地进行武术动作的练习。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从建立表象、控制情绪、注重耐力训练和柔韧性等方面落实,同时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表象训练法在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