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孩子“躺平”,家庭教育的方向是什么?

2023-08-24邓理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躺平养育生命

邓理婵

越来越多的家长焦虑地表示:“孩子很懒散,对学习不在意,更不努力,回到家就躺平捧着手机玩……”如今,孩子“躺平”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家长的心病。深入了解这类孩子的日常状态,我发现他们不爱出门、不爱与人交流、对手机以外的事兴味索然、几乎不做家务、没有什么理想与目标、每天都懒洋洋地……这种“躺平”现象体现出孩子们正逐渐流失生命活力,逐步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自我与世界的能力。

一时的“躺平”或许可以让人调整身心状态,但持续性的“躺平”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十分危险:它让青少年逃避现实生活,在虚拟世界寻求慰藉,令个体的身心成长与发展受限;更有甚者,一些孩子会因为感觉生活空虚而罹患精神疾病,甚至丧失活着的动力。

孩子的“躺平”,与家庭教育错位密切相关。非洲有句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举全村之力。”养育孩子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发力,共同帮助孩子茁壮成长。2021年10月,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其中指明家庭教育的职责是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包括对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并且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三者没有孰轻孰重之分,是不可拆分的整体。

现如今,很多家庭把学校教育摆在第一位。家长在家里也扮演着老师的角色,把本该引导孩子精神成长与探索生命的时间用来陪着孩子做功课、安排课外辅导。这样,孩子的时间被学习占满,他们没有更多空闲去感受生活,更没有太多机会思考自己喜欢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处于以一种“除了学习和玩手机消遣之外,不知如何生活”的倦怠状态。此外,当前的学校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评价体系与竞争方式单一,家长在教育焦虑的裹挟之下,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其他重要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分数至上的单一评价标准抹殺了孩子除课堂学习以外的潜能,同时也异化了孩子的心理,让那些在学业竞争中力不从心的孩子对自我价值产生强烈否定,找不到动力,对未来越发迷茫,最终以 “躺平” 的方式消极地面对学习与生活。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参与现实生活,在多样的体验与经历中发挥自己的潜能,看见自己,看见生命的意义。家长在养育孩子中需要警醒: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远离生活。如果孩子每天只有学习,没有其他兴趣爱好,不了解自己的其他方面,不懂生活技巧,不懂如何与人、与世界相处,对未来没有憧憬、没有目标……这样只会越活越狭隘,久而久之,孩子将对自我失去自信,对生活的美好失去感知力,越来越适应自己狭窄的舒适区,失去向外探索、向上成长的动力与勇气。

因此,想要帮助孩子走出“躺平”状态,感受生命的充盈与美好,就需要家庭教育承担起它应有的职责。家长应当更加注重对孩子内心的培育,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带领孩子自由探索外界,接触更多人、更多事物,挖掘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在生活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潜能,看到自我价值并喜爱自己。希望我们的孩子对每一天都有热情、有期盼、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希望家长能调整好节奏,在教育内卷、焦虑横行的时代,不忘初心,在家庭教育方面不断学习,在养育孩子路上坚定地前行。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躺平养育生命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