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衣宰相李泌

2023-08-24冯泊萍

学习与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德宗张说锦囊

李泌(公元722—789年),字长源,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父亲在唐朝为官。他自幼聪颖,6岁时便得唐玄宗赏识,7岁时宰相张九龄称其为“小友”。李泌成年后非常博学,虽几度遁入深山,寻仙问道,却数次为君主所重,在政治舞台上颇为活跃。他先后辅佐了四位皇帝,为大唐盛世延续百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其一生,李泌救国家于危难,退全身于朝野;为官不求封官达禄,归隐只恋山水之情,行事飘逸潇洒、刚柔并济,史称“白衣宰相”。

方圆之间  开启传奇

大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唐玄宗李隆基举办了一场佛、道、儒三教的辩经大会。来自各方的参与者跃跃欲试,最终一个名为员俶的9岁孩童力压群雄,把其他在座者驳斥得哑口无言。玄宗得知此事后,叹道:“只可惜像你这样的神童只有一个!”员俶听后便说这世上还有一个人和他差不多,那就是他的表弟——李泌。于是,6岁的李泌在员俶的引荐下见到了唐玄宗。

李泌应召入宫的时候,玄宗正同燕国公、宰相张说观棋,便示意张说试一试他的才能。张说请李泌以“方圆动静”为题作一首诗。李泌年纪虽小,却派头十足,请张说先起头。张说便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泌冥思片刻,对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句句不提棋却又句句不离棋。张说暗吃一惊,连忙称赞李泌,祝贺玄宗喜得神童。

李泌小小年紀名震长安,时人称其有王佐之才,但他却淡然处之,将虚名忘于脑后。宰相张九龄对李泌非常喜爱,经常领他到自己家里聊天玩耍,甚至处理公务时也让他在旁。当时在张九龄的身边,大臣严挺之、萧诚是其左膀右臂。严挺之精明强干,但为人过于刚硬,经常因说话太直而得罪人。萧诚能力稍显逊色但善于言辞,常将恭维称赞之语挂于嘴边。有一天,张九龄在家想到这两人,不觉自言自语:“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并表示有意栽培萧诚而放弃严挺之。这时在他身边玩耍的李泌突然说道:“你从一介布衣做官至宰相,凭借的不正是敢作敢为、公正无私吗?难道你也喜欢阿谀奉承却能力平庸之辈吗?”张九龄听后,恍然大悟,不敢再把李泌当小孩看待,改口称其为“小友”。

李泌长大以后,痴迷于钻研《易经》,格外喜爱《道德经》。于是他主动远离名利场,在嵩山、华山以及终南山游学访道,平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潜心追求羽化登仙。可命运总是难以捉摸,即便他四处神游山野,皇帝依然对他有所牵挂,这也成就了其“四起四落”的传奇一生。

善用谋略  安邦定国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玄宗召李泌入朝讲解《道德经》,留任翰林,供奉东宫。李泌和当时的太子李亨虽相差11岁,却一见如故,发展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时逢宰相杨国忠对太子李亨多次陷害,李泌便仗义地写了几篇文章对杨国忠大加讽刺。杨国忠看后大怒,想方设法将李泌贬黜离京。就这样,李泌隐居山林,潜心研习。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大唐陷入动荡,危机四伏。玄宗在战乱中仓皇逃离至四川,太子李亨仓促登基,这便是唐肃宗。刚即位就要面对叛军的步步紧逼,肃宗束手无策,第一时间想起了李泌,邀请他出山,有意让其担任宰相,李泌推辞道:“皇上待我如宾客老友,岂不比宰相还尊贵?”肃宗只得作罢,但遇到棘手的问题都会向他请教,李泌也尽心尽力。为尽快稳定局势,李泌给了肃宗四个锦囊,一个锦囊代表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

第一个锦囊是请肃宗务必妥善处理与太上皇李隆基的关系,以稳固皇位。第二个锦囊是请肃宗慎选兵马大元帅的人选,任命身为继承人的大皇子李豫而非文武双全的三皇子李倓。这是吸取了玄武门之变的教训,避免悲剧再次发生。第三个锦囊是处理李林甫的问题。当肃宗李亨还是太子的时候,奸相李林甫多次想置其于死地。如今,李林甫已死,肃宗依然难解心头之恨,郁闷不已。李泌劝解道:“死去的人再如何处置也无法改变什么,眼下形势危急,皇上若再动怒于李林甫,恐怕会吓退那些有归降之意的叛军,也容易使太上皇心存芥蒂,误以为您记恨着过往发生的事情啊!”肃宗闻之,深以为然。第四个锦囊也是最为关键的奇谋妙计,便是帮助肃宗平定叛乱。李泌以为应该先削弱叛军的势力而非急于收回丢失的城池。于是,他首先派武将郭子仪和李光弼展开游击战,不断消耗安禄山的兵力储备。随后,他釜底抽薪,派李倓采取迂回战术,一举端掉安禄山的老巢,不留后患,从而收复了两京。

叛乱平息后,肃宗下诏赐李泌三品俸禄及隐士服,并为他建造居室。待局势稍稳,李泌主动请辞,离开了名利场。代宗即位后,立马召李泌回朝辅佐,任命其为翰林学士,但由于李泌不肯归顺于权臣,加上宰相元载、常衮的妒忌,他先后两次被贬离京就任他乡,后再次归隐山林。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长安因士兵哗变引发叛乱,一度被叛军占领8个多月之久,史称“泾原兵变”。中原大地硝烟弥漫,百姓苦不堪言,叛军李怀光麾下的朔方军原是唐朝精锐,剿灭难度较大。为此,德宗想起了大唐硕果仅存的三朝帝师、四朝元老——李泌。或许是参透了命理,不同以往谦退的风格,这次李泌一改推诿,正式入朝拜相,排兵布阵、运筹帷幄,全歼叛军,在相当程度上维护了唐朝的稳定。

李泌一回朝中,德宗迫不及待地跟他谈起了李怀光的问题。李泌分析了一下局势,并让德宗相信李怀光不过一介武夫,不足为虑。李泌的乐观精神让德宗重拾信心。不久,在李泌的指挥下,叛军李怀光被唐军包围,成瓮中之鳖。可此时镇海节度使韩滉要反叛的流言渐渐从朝中传出,李泌知道,德宗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如果处理稍有不慎,逼反韩滉,将导致江淮漕运被截断,后果不堪设想。李泌便以全家百口的性命为韩滉担保,反复劝谏德宗。终于,德宗被李泌说服了,并在朝堂上公布了李泌为韩滉作保的奏章,还召见韩滉之子韩皋,让他回家省亲。韩皋一回到老家,韩滉感动得稀里哗啦,当天就向朝廷献了100万斛大米并催促韩皋送到长安去。江淮一带的大臣见状,也纷纷争相入贡,朝廷断粮的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

帮助德宗稳定住局面后,李泌再次单骑常服,赶赴衡山。有人问其去往何方,他答道:“蒙受恩遇,无以为报,尘缘已尽,当奉天道!”不久,李泌仙逝的消息传入京中,德宗闻之哀叹落泪,感慨像他这样的贤相百年难遇,竟无法相伴共老。

进退得宜  善始善终

李泌一生四次入朝,四次功成身退,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他生活的时代,正值唐王朝迅速衰落时期,党争纷起,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正直之士善终者寡,非命者众。然李泌数度进入统治中枢,居政治漩涡中心,应付各色人物,既不与世沉浮、随波逐流,又能进退得宜、得以善终,颇为难得。李泌跌宕起伏却善始善终的人生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国家危难之时,李泌敢作敢为,不辞艰险,奉命于险境而安然处之。即便面对上级的震慑威压、同僚的利诱排挤,都能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不轻易地屈服和妥协,不违背自己的本心。当身边人遭遇奸佞陷害时挺身而出,守护心中的正义,即使自己会因此而受到连累也在所不惜。尽管李泌先后遭张良娣、李辅国、元载、常兖等人嫉恨陷害,但在家国大义面前,丝毫不改其为国建功立业之心。他保韩滉,力排众议,置皇帝警告于不顾。德宗欲更易太子,李泌犯颜直谏,敢冒族诛之危。为劝德宗联回纥、固边陲,他十几次觐见,直至德宗应允方止。这都说明李泌在个人进退毁誉方面无所萦怀。若事关国家安危、大政方针,他敢犯众怒、批逆鳞,寸步不让。

李泌的这种做法势必会树敌颇多,加之又处于战乱纷起的多事之秋,庙堂之上矛盾重重,然而仍得以善终、功成身退,与他谦退的处事态度和淡泊的名利观不无关系。对于人臣至尊的宰相高位,世人趋之若鹜,李泌却不放在眼里。肃宗继位之初,李泌拒任宰相,只肯以宾客的身份出谋划策。为给他一个官职,肃宗还颇费了一番脑筋。当时,李泌常常一身白袍和肃宗一起出入。一天,两人走在街上,百姓议论道:“看呀,那穿黄袍的是圣上,穿白袍的是山人。”肃宗闻之,心生一计,对李泌说:“现在下面的人议论纷纷,说我不敢强迫先生做官。还是请先生换一件紫袍,以免他们说三道四吧。”李泌无奈,只好穿上了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的紫袍。肃宗见事情顺利,笑着说:“既然紫袍都穿了,怎能没有一个名分?”随即拿出早已写好的敕令,宣布任命李泌为广平王司马。李泌才知中计,赶忙推辞。肃宗一脸正色道:“朕不封你为宰相,只是暂时给你一个身份,等到叛乱平定,便任你远走高飞。”李泌只得勉强从命。

因能力过于出众,李泌招来权臣猜忌妒恨,引得“权逾宰相”的流言四起。面对官场上的风云诡谲,李泌自有一套处世方法。一次,李泌和肃宗聊天,说道:“要说我的愿望,和别人的大不相同!我不食五谷杂粮也没有置办家业,功名利禄和乡野茅屋都不是我所追求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帮助陛下收复两京后,枕在天子的膝盖上睡一觉,通晓天文便足矣!”肃宗听后,对李泌更加器重。这次对话被众人得知,流言也就不攻自破、逐渐平息了。待局势稍稳,李泌便主动请求辞官,前往衡山修道。

李泌一生在复杂的政治形势下,不污于流俗,不苟活于世,入则为卿相,出则为高士,始终保持个人氣节与情操,所作所为对唐中期的政局稳固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他所做的种种努力未能使日趋衰落的唐王朝再度复兴,却使之得以相对稳定,减缓了衰亡的步伐。正如王夫之对李泌的评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乃可以为天子之大臣……李长源当之矣。”

(作者简介:冯泊萍,北京联合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猜你喜欢

德宗张说锦囊
初入职场,不妨怀揣这10个锦囊
银狐家的100个锦囊
宰相诗人张说与岳阳楼的“款款深情”
春季养护锦囊,请收好
“悦读”小锦囊
和别人无关
为官要读《钱本草》
唐朝回纥“化俗”政策研究——以德宗时期为重点
死敌送来平安符
中唐宰相:文官不爱钱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