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婷: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3-08-23卢婷
卢婷
化学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不可缺少的支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结合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聚焦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不断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潜移默化中达成。为此,笔者根据自身相关教育经历,围绕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展开探讨,概述何谓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明确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反思现阶段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希望通过本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的学习和理解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阶段,扮演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角色。然而,当前初中化学教育中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以及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等。
学科核心素养强调教育方针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化。化学核心素养立足于化学视角强调学生终身发展,以化学知识、思维、观念等为基础形成的化学学科特征突出的基本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强调育人要求,使学生通过针对性的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关键能力,具备必备品格,俨然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
二、关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概述
核心素养指在特定领域或学科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涵盖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意味学生不仅要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系列与化学学科相关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明确的定义,指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而形成的解决生活当中具体问题的化学思维及能力,化学学科素养的典型标签为稳定、实践、关键。初中阶段的学生初次系统接受化学知识学习,这一阶段的学习为其今后接触更为系统复杂的化学知识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素养、思维素养、信息素养、创新合作素养等。其中学科素养由化学基础知识、思维方法构成;思维素养强调化学知识体系本质特征及学习过程的思维模式;化学信息素养则指学生化解具体问题的时候使用到的技术及技能;合作探究素养则指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来源的基本路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俨然成為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培养化学核心素养不单纯地要求其掌握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提升动手实践能力,还需关注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三方面的综合体现。为了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增强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不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展开化学教学,与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相契合,具体可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微观视角观察物质
微观视角本身作为化学学科的独特观察视角,旨在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立足于分子、原子等视角做好物质观察工作,把握好物质的基本结构特征,细致分析结构,积极参与实践,明确物质的基本性质及反应条件。基于此,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立足于宏观视角看待事物,启迪学生从微观视角全面了解物质。由于物质在微观层面的改变单纯用肉眼无法观察到,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将物质微观层面的变化及反应展示给学生,助力学生形成微观视角,让学生立足于全新视角看待身边事物。
总之,在化学学科中,微观视角是一种重要的观察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从微观视角观察物质,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分子构成、原子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观察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物质的认知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学会运用化学语言表达
掌握化学语言表达事物的能力是化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化学作为一门以研究性为主的学科,具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符号体系。化学语言表达符号在世界范围内通用,符号排列组合将物质结构及改变的过程体现出来,也是学生学习好化学知识的基础。各个化学符号均有特定的含义,借助化学符号组成的化学语言可以对化学知识进行表达,其精准性和精确性更加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的基本构成,了解不同反应物质变化情况。所以,运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达是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掌握化学语言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精确地描述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过程。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符号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达,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基本构成,并且能够观察和分析不同反应物质的变化情况。运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达,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化学现象,深入理解化学概念,从而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三)尝试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化学知识
实验不仅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加深对化学概念理解的基础。实验本身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原理和现象。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和解释。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规则,注重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可以获得实验数据和结果,还能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此,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动手探究化学奥秘、验证化学反应结果的必要手段。
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习热情不高涨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展开,初中化学教学理念及方法取得可观的进步,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解决。化学科目学习时间集中在初三阶段,学生背负中考压力,学习时间相对紧张,再加上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学习成绩提升方面。同时,纵观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其对课程标准、教材、辅助资料的依赖性较强,教师往往结合教材内容拟定考试纲要,将考点和知识点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听,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即死记硬背的方式配合海量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虽然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获得提升,但灌输式知识讲解难以让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得到重视,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低,甚至迫于学习压力产生抵触情绪,对高质量化学课堂的打造不利。
(二)实验探究不到位
化学虽然涉及丰富的理论内容,但实际上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各种化学实验活动既满足了学生对化学世界的好奇心理,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动脑及动手能力。化学实验结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学生在展开化学实验时,不够认真或者受到其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和化学书实验结论不一致,学生则需不断更正错误。这一过程本身是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印象的过程,使其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但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考虑到使用化学物品存在安全隐患,再加上实验展开时间把握起来相对困难,所以索性把实验课当成理论课来上,或者涉及实验部分仅仅自己为学生演示一遍即可。实验课沦为讲解课,学生没有参与实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无法深入细致地理解理论知识,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始终无法达成。
五、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掌握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需要引导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有全面把握。教师需挖掘教材当中的核心素养,对各个章节核心素养关联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细致分解,在化学概念、化学知识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初中阶段作为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知识的初期,涉及的基本概念相对较多,对概念的掌握水平是学生日后建立化学思维模式及培养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有意识地收集整理课外内容及素材,如视频、图片、模型等,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知更深刻,从而达到调动学习热情及学习主观能动性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例如,在化学概念教学时,教师需结合概念选择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把握好关键词。例如,在“单质及化合物”相关内容教学时,需着重强调纯净物,不然学生往往会将一些物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当作单质,而食盐水当作化合物。再如学习“酸与碱相关”概念时,则要强调“全部”,不然学生会认为酸式盐是酸;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概念的时候,演示火柴被折断及火柴梗燃烧实验时,可找准时机恰当提问,如实验过程中什么是变化的、什么又是不变的、变化的差异点在哪等,让学生细致观察火柴梗断了仅仅是发生了外观的改变,而火柴燃烧则成了灰烬,掌握物理及化学变化的区别。
(二)以兴趣为切入点,深化核心素养培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积极落实教育改革的要求,促进教学理念的创新转变,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教师需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给予充分的认可并尊重,使其能够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学生只有親自操作之后,才能够真正明白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对知识点才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因此,教师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不再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否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不利。
例如,在“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装有石灰水的小烧杯,再以趣味模式作为切入点,在奇迹见证的时刻对着烧杯吹口气,让学生观察石灰水从澄清变浑浊的过程。当学生被趣味实验吸引后,教师可顺势引导,让学生探究这一奇妙现象出现的原因,发挥趣味性实验的引导优势,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涨,思维空间更开阔,围绕知识点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究。
(三)注重结构性质关联,提升化学思维
各学科均有对应的思维模式以及方法,化学借助微观结构阐明物质宏观性质,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宏观及微观联系的讨论过程中。化学标志借助微观表征物质的构成、改变,立足于宏观视角将物质的形态及性质呈现出来,化学思维是通过结构来决定具体的性质,通过性质来决定具体的应用,强调化学宏观、微观及标志的系统整合,为学科思维模式打牢基础。
例如,在复习“氢气和氧气”时,为了让学生对两者性质清晰把握,教师可以将氢气和氧气分子量视角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掌握两者密度不同、气体制作时选择的方法不同,结合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电子排布视角,明确两者在性质方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氢气及氧气的性质、用途,扎实复习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的宏观及微观化学思维顺利形成,化学思维模式也得以培养。
六、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教师需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联系初中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学习需求,积极采取新型有效的教学策略,紧密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立足于不同视角针对性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打造高质量化学课堂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