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3-08-23姚玉龙王建军

医疗装备 2023年15期
关键词:髓内螺钉股骨

姚玉龙,王建军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 (江西高安 33080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以局部疼痛、肿胀、瘀斑为明显临床症状,表现为无法站立行走、患肢缩短、关节活动受限等,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1]。目前临床倾向于手术治疗,主要通过固定方式恢复患肢人体力学结构,继而改善关节活动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规手术方式,但临床实践发现,该手术方式防旋效果不佳,需寻找防旋效果更理想的手术方案[2]。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是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股骨近端髓内钉等手术基础上改良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防旋效果明显、稳定性强等优势[2]。本研究进一步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62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将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31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31 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对照组男14 例,女17 例;年龄53~78 岁,平均(64.18±2.94)岁;骨折部位:左侧16 例,右侧15 例。试验组男13 例,女18 例;年龄54~78 岁,平均(64.51±3.07)岁;骨折部位:左侧17 例,右侧1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临床影像学、查体、病理学等检查确诊,诊断标准参考《临床骨科诊断与治疗》[3];股骨外侧臂完整;均由技术水平、专业能力相同的医师实施手术。排除标准:既往有股骨骨折史;精神状态异常;合并其他部位骨折;伴全身性感染;凝血功能异常;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实施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常规聚维酮碘液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在C 型臂透视下进行牵引复位,定位穿刺路径。以股骨粗隆顶点为切入点,纵向切开长8~10 cm 的切口,充分暴露股骨近端外侧。在C 型臂透视下,于股骨头中下1/3 位置置入导针,并适当调整导针深度、倾角和高度。采用动力髋螺钉扩孔,置入并拧紧套筒螺钉,取出导针,安装钢板,旋入尾帽固定。C 型臂透视下检查确认对位良好,冲洗并逐层缝合切口。

试验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实施硬膜外麻醉,患者于牵引床上取仰卧位,患侧以10°~15°内收,外展健侧肢体,常规聚维酮碘液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在C 型臂透视下进行内旋、内收及纵向牵引复位。以股骨大转子尖端上方约5 cm 处为切入点,纵向切长约4 cm 的切口,分离各层肌肉组织后,充分暴露股骨大粗隆骨质部。于髓腔内置入导针,用空心钻扩髓处理后,轻轻旋入防旋髓内钉主钉,C 型臂透视检查确认主钉位置情况。在侧方瞄准器的作用下于股骨颈内钻入导针,C 型臂透视下确认导针位置。用空心钻扩开股骨外侧骨皮质,沿螺纹导针置入螺旋刀片并锁定,用尾帽拧紧。C 型臂透视下检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良好,冲洗并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1)围手术期指标: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并计算平均值。(2)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 量表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共100 分,包括4 个维度,即功能(47 分)、疼痛(44 分)、畸形(4 分)、活动度(5 分),评分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越强[4]。(3)手术创伤应激指标:术前、术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经检验科处理后,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测定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4)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治疗期间发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愈合不良、大腿疼痛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下地负重时间(周)试验组 31 98.65±30.72 53.29±19.67 8.19±2.18 15.74±4.14对照组 31 128.34±32.57 72.49±23.17 10.14±2.13 19.24±4.67 t 3.692 3.517 3.562 3.123 P 0.001 0.001 0.001 0.003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愈合时间(周)

2.2 髋关节功能

术前,两组Harris 评分4 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Harris 评分4 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Harris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Harris 评分比较(分,±s)

注:Harris 为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估量表

组别 例数 功能术前 术后试验组 31 27.37±2.41 38.19±2.35对照组 31 27.51±2.38 36.14±2.53 t 0.230 2.757 P 0.819 0.008组别 例数 疼痛术前 术后试验组 31 25.81±2.64 38.81±2.43对照组 31 25.68±2.69 36.72±2.54 t 0.192 3.310 P 0.848 0.002组别 例数 畸形术前 术后试验组 31 2.32±0.64 3.53±0.42对照组 31 2.36±0.67 3.13±0.56 t 0.240 3.182 P 0.811 0.002组别 例数 活动度术前 术后试验组 31 2.91±0.59 4.25±0.54对照组 31 2.93±0.62 3.81±0.58 t 0.130 3.091 P 0.897 0.003组别 例数 总评分术前 术后试验组 31 58.41±3.73 84.78±5.12对照组 31 58.48±3.86 79.80±5.45 t 0.073 3.708 P 0.942 0.001

2.3 手术创伤应激指标

术前,两组CRP、Cor、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CRP、Cor、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创伤应激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手术创伤应激指标比较(±s)

注:CRP 为C 反应蛋白,Cor 为皮质醇,TNF-α 为肿瘤坏死因子-α

组别 例数 CRP(mg/L)术前 术后试验组 31 8.01±1.87 12.78±2.09对照组 31 7.88±1.71 14.06±2.14 t 0.286 2.383 P 0.776 0.020组别 例数 Cor(nmol/L)术前 术后试验组 31 252.64±32.14 373.44±30.72对照组 31 253.29±33.48 396.38±33.46 t 0.079 2.812 P 0.937 0.007组别 例数 TNF-α(ng/ml)术前 术后试验组 31 0.96±0.10 1.40±0.13对照组 31 0.97±0.11 1.47±0.12 t 0.315 2.203 P 0.754 0.031

2.4 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愈合不良、大腿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由直接、间接暴力、骨质疏松、积累劳损等导致,是骨科常见的一种骨折。股骨及粗隆骨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股骨是人体最长的管状骨,粗隆骨是人体承受应力最大的部位,一旦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会影响人体生物力学平衡,导致张力带、内侧支撑缺失,继而引发患肢缩短、站立行走困难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5]。临床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功能和肢体活动能力,外科手术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在牵引复位后借助螺钉固定骨折部位,以稳定机体生物力学结构,并恢复关节功能[6]。临床常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等术式进行治疗,两种手术方式对人体生物力学的影响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相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更短。这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操作相对简单、可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前两组CRP、Cor、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CRP、Cor、TNF-α 水平均有所上升,但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CRP、Cor、TNF-α 水平均低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该手术方式可降低患者手术创伤应激反应。由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对骨膜损伤较大,需要广泛剥离软组织,破坏血供,且固定时要在粗隆下开槽,继而导致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影响术后康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属于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无须预先钻孔及剥离骨折端软组织和骨膜,可减少骨质丢失,减少手术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减轻手术创伤应激,提高螺钉锚合力。此外,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相比,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用到的固定工具较少,仅包括螺钉、套筒钉等,可减少固定工具对机体的刺激,减少手术应激反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术后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Harris 评分4 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处于较低水平,治疗后两组4 个维度评分均提升,且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后4 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表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其原因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体生物力学不平衡,使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虽能实现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缓解骨折部位压力,但该手术方式弯矩大、力臂长,存在横向、轴向不足,抗旋能力也相对较差,导致稳定效果受限,继而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和髋关节恢复效果。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通过螺旋刀片特殊设计进行固定,可与近端骨质进行较大面积的直接接触,同时具有改善承重、多方位防旋、成角稳定等多重作用,可有效提高固定稳定性。且该手术方式的螺旋刀片位于髓腔内,属于中心固定方式,具有扭矩小、力臂短的特点,不仅稳定性强,还可有效防旋,充分发挥生物力学优势[7]。此外,手术中所用的刀片表面积大,可较大程度提高锚合力和骨质填压效果,继而提升生物力学稳定性和治疗效果,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愈合不良、大腿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减少手术创伤应激,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加快术后康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少,且未随访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未来需要适当延长随访时间,并采集更多样本数据,进行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髓内螺钉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一种浮动不脱出螺钉组件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