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2023-08-23朱琦陈雅施海丹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3年15期
关键词:根治术直肠癌阳性

朱琦,陈雅,施海丹(通信作者)

浙江省台州医院 (浙江台州 317000)

直肠癌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018 年全球恶性肿瘤统计数据显示,直肠癌发病率在癌症中居第四位,病死率居第二位[1-3]。尽管手术切除仍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大量研究表明,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明显的短期疗效优势,而长期疗效没有显著差异[4-6]。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切缘阳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7]。因此,本研究分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期为避免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切缘阳性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04 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切缘阳性的定义为肿瘤组织(包括转移的淋巴结或癌结节)距切缘的最小距离≤1 mm。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K2022073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组织病理学和肠镜确诊;心肺功能正常,可耐受手术;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使用免疫抑制剂;伴感染性疾病;伴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

1.2 方法

(1)手术方法:患者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采取头低足高30°截石位,采用腹腔镜行全方位探查,确定病变部位、淋巴结及腹腔转移情况;在结肠系膜上血管投影处打开结肠系膜,血管夹夹闭,剪断各结肠大血管,同时清扫周围淋巴结和血管根部;切除病灶并进行病理活检,直至病理结果显示为阴性;随后将两端结肠吻合,放置引流管并检查是否出血,最后关腹。(2)研究方法:基于文献及业内专家建议,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肿瘤最大直径、肿瘤距肛缘距离、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淋巴结检出数、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肿瘤类型、肿瘤位置、T 分期、N 分期、TNM 分期、新辅助放化疗、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等[8-1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术后患者发生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R 软件(4.0.3)和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1,Q3)]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ROC 曲线分析预测效能。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切缘阳性情况

504 例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中,79 例发生切缘阳性,感染率为15.67%(79/504)。

2.2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切缘阳性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切缘阳性,将504 例患者分为切缘阳性组(79 例)与切缘阴性组(425 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低分化程度、神经侵犯、病理T 分期(T3~4期)及CEA 水平>5 μg/L 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切缘阳性的单因素分析

2.3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切缘阳性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2.2 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发生切缘阳性作为因变量,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3。

表2 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切缘阳性影响因素分析的自变量赋值

表3 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切缘阳性的多因素分析

2.4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预测模型的预估效能及评价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5 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列线图见图1。本研究中预测模型AUC为0.785(P<0.001)、灵敏度为0.712、特异度 为0.815、95%CI为0.749~0.820,AUC>0.70,说明该模型临床预估效能良好,见图2。验证数据集和训练数据集上模型的AUC分别为0.792 和0.762,辨识度较高。

图1 预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列线图

图2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预测模型ROC 曲线

3 讨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在肿瘤根治效果、术后3 年及5 年生存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11-14]。然而术后切缘阳性作为较复杂的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增加社会负担[15-16]。

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切缘阳性的发生率为15.67%,这与以往研究[5]结果相似,说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并不少见,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具有实际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年龄≥60 岁、低分化程度、神经侵犯、病理T 分期(T3~4期)及CEA 水平>5 μg/L 导致术后发生切缘阳性风险提高。其原因为,年龄≥60 岁患者机体耐受能力较差,临床医师应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老年患者的免疫能力较差,切缘周围更易出现阳性情况;低分化直肠癌的恶性程度更高,手术难度更大,且清除恶性组织具有不彻底性;神经侵犯时,关于患者组织与神经功能的保留,术者常对是否保留神经功能持谨慎态度,故而易出现神经侵犯切除不完全;直肠癌患者T 分期级别越高,说明肠壁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亦随之升高,这无形中增加了肿瘤彻底切除的难度,导致切缘阳性发生;CEA 作为一项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患者中常表现为升高状态,其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相关,CEA 水平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17],切缘阳性的概率亦随之增加。列线图因其可通过综合不同影响因素预测临床事件发生的概率,已被应用于多种肿瘤[18-20]。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0 岁、低分化程度、神经侵犯、病理T 分期(T3~4期)及CEA 水平>5 μg/L 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建立预测模型显示,该模型的AUC>0.70,提示预测模型对术后切缘阳性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切缘阳性发生率较高,通过构建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可为临床医护人员的合理干预提供指导,以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根治术直肠癌阳性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亢病的131I 治疗与甲减关系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