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亲子研学旅行正当时
2023-08-23卿前进
卿前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亲子研学旅行是一次家庭德育与旅行出游相结合的愉快过程,有時间的话,不妨试一试。
近年来,“研学旅行”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父母的关注。随着暑假到来,社会上更是掀起一股“研学热”。那么,父母该如何抓住亲子研学的契机,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呢?
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很重要。研学讲究的是通过环境学习、在环境中学习,因此,父母应该尽可能选择本身具有教育意义又能让孩子沉浸其中的场所,让其“游有所学”。比如,当地的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文化主题公园等都是比较好的研学场所。
在选择目的地时,父母要注意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与兴趣,别让孩子带着郁闷的心情出行。出发前,要和孩子一起做充分的准备,最好对目的地有一些基本了解与认知,制定相应的研学计划。如果孩子能带着好奇与疑问出发,研学的效果会更好。
父母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相比重视结果的校园学习,研学旅行是一个更加注重过程的学习活动。建议父母积极主动参与孩子的整个研学过程,从一个陪伴者变成参与者甚至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经验优势,引导孩子多发问、勤思考,进行现场指导与教育,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
比如参观刘胡兰纪念馆时,父母可以趁机引导孩子:“刘胡兰还不到15岁,面对这么凶恶的敌人,她为什么不害怕呢?她的勇气是从哪儿来的呢?在她心里,是不是有些东西比生命还宝贵?你觉得,比生命还宝贵的东西可能是什么?”通过机会教育与环境教育,潜移默化地将刘胡兰身上的坚定信念、家国情怀等优秀品质浸润在孩子的心里,从而使家庭德育在亲子共同的真实生活体验中完成,让家庭德育真正做到日常化、生活化、真实化。
研学旅行结束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总结与复盘。研学旅行是比较难得的外出学习经验,仅靠现场的学习可能难以真正消化。因此,在研学之后(当然也可以在研学之中),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对研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学进行全面整理、总结与复盘,最好形成一份小报告。
在开展研学旅行的过程中,父母也需要注意避免一些误区。比如,将亲子研学旅行简单理解为亲子游。亲子研学旅行虽然以旅行的形式开展,但与亲子游并不相同。研学旅行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目的,而亲子游更多是一种放松与消遣。所以,在亲子研学旅行过程中,父母要尽可能创造引发孩子学习与思考的氛围,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同时承担起教育责任,避免将亲子研学旅行变成走马观花式的亲子游。
有些父母乐于承担教育的责任,但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将亲子研学旅行理解成换一个地方上课。亲子研学旅行虽然目的是学习,但也是孩子在真实的生命体验与社会互动中发展自身能力与品德的过程。因此,父母要注重保护孩子的真实生命体验,让世界与孩子的生命直接对话,让孩子感受自身生命的变化,从而完成自我教育。
举个例子,看到孩子在认真地观察鸟妈妈喂食小鸟,与其生硬地告诉孩子,鸟妈妈为宝宝辛苦捕食,就像爸爸妈妈照顾你一样不易,所以你要学会感恩;不如静静地站在那里欣赏,听着小鸟渴望进食时发出的奇妙声响,让孩子自己感知生命的美好,自己从鸟类亲情迁移到人类亲情,从而学会爱与感恩,完成品德的自我发展。
研学旅行应该是一个真实的生活课堂,而非人为制造的另一个知识课堂。父母应该是一个最真实的人,而非刻意促使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接受道德律令的古板教师。多给孩子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静待花开。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