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作业形式的设计与实现

2023-08-23李峰

考试周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摘 要:在傳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物理作业往往仅以习题的形式出现,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中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文章旨在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并实施一种新的作业体系,以提高学生观察、体验和实践的能力为核心,以此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并在实践中深化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希望能够促进核心素养在作业中的真实应用,从而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主体;作业体系;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0-0111-04

一、 转变高中物理作业形式的必然趋势

高中物理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传统的单一性和控制性作业逐渐失去了物理学科的特色。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品质和知识应用能力。这不仅需要关注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构建更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力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高中学生的学情分析中,物理学习的第一动力是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必要条件。其次,学生是否在生活中体验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现象。最后,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很大影响。

结合以上背景,作业的设计需要更加具象化。学生的课后作业不应局限于书面作业,知识技能已经不再是单一目标,观察体验、社会交往和团结协作等方面也应成为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一。调查研究表明,当代高中生普遍缺乏观察生活实际的意识,但对动手实验比较感兴趣,并且希望将部分习题换成生活小实验。同时,学生也期待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希望听到鼓励性和启发性的评语。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一种新的作业形式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形式不再仅限于抽象的知识习得、技能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而更加注重具体化和实践化。通过引入更多的观察体验和实践性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促进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重塑作业形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作业不仅是书面上的,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它不仅具有思维层面的内涵,还要求外显的实践操作。作业将物理实验的思想纳入其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特定的环境资源作为实验材料,突出了工具理性的价值。结合写与做的作业可以通过写提升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作业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的角色,加强理论与实际现象的联系,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素养。通过这种综合性的作业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与参与度。这样的改革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重塑作业形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物理学科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物理的作业注重整体关联,强调学科思维在实践中的应用。将物理与生活融合,可以更好地处理共性与个性、现实与长远之间的关系。它让学生的观察和体验过程更加具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品格。观察和实验使学生巩固知识,同时培养科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物理作业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作业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增强对物理的关注和热爱。这样的学习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重塑作业形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忽视。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与生活相结合,物理学科引导学生形成面向生活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三)重塑作业形式是促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需求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强调了树立科学成才观念的重要性。作为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业的设计初衷是改变评价体系,将设计、探究、现象记录、分析和应用等过程纳入其中,并在评价体系中占有相当比重。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和参与意识。这种全方位的评价有助于促进教育评价改革。通过重塑作业形式,学生将在参与设计、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合作并运用所学知识。这种实践性评价不仅可以准确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对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和改革。通过引入作业评价,我们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使评价真正成为教育的助力。

二、 作业体系的分类和评价方式

作业体系的提出不仅是纸上谈兵,更是多元化知识的习得,同时也是时代社会背景的体现。作业体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传统的知识巩固型作业。为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又不增加负担,对传统作业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是改变题海策略,经过教师的筛选、归纳、整理和分类后,将习题下发给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少作业量的同时优化作业质量。在对传统作业进行完善的基础上,作业体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使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内化知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知识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一)观察体验型作业及实例分析

高中物理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其涉及的物理现象一般是可操作、可观察的,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物理现象可以唤起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观察体验型作业作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作业形式,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关联度较小。以观察钢球的运动轨迹为例:一个钢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学生从不同方向给它施加力的作用,在钢球运动路径的正前方或旁边放一块磁铁,观察钢球的运动。

在該案例中,学生最初可能认为钢球运动方向和施加力的方向相同。发现当磁铁放在钢球运动的正前方时,钢球做直线运动。但是当磁铁放在侧面时,钢球不再做直线运动而做曲线运动。这个观察可以打破学生原有的错误认知,建立起科学的物理观念,即当钢球所受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钢球做曲线运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可知,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通过观察体验型作业,学生能够打破原有错误认知,建立起科学的物理观念,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理现象的能力。观察体验型作业具有普适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设计探究型作业及实例分析

在作业中采用设计探究的方式,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和延伸。设计主要针对课堂教学活动后的知识运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可作为预习部分不常见物理现象的探究,也可作为课后物理知识应用延伸的探究,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此类作业的布置案例:用饮料瓶研究完全失重现象,用盛水的饮料瓶可以设计一个很巧妙的研究超重失重现象的实验。①找一个饮料瓶,去掉瓶盖,在饮料瓶侧壁接近底部处对称地开两个小孔。用手堵住小孔,往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②第一次实验,当瓶子处于静止状态时,移开堵住小孔的手指,由于重力的作用,水会从小孔中射出来。③第二次实验,松开抓住瓶子的手,让塑料瓶自由落下。在塑料瓶下落过程中,水是否从小孔中射出?④第三次实验,如果先用手指按住洞口,再将盛水的饮料瓶开口向上竖直上抛,水会不会从小孔中射出来?水从小孔中射出来的速度比瓶子静止时会大些?还是小些?或者一样?这次的实验结果是:当瓶子竖直上抛时,水没有从小孔中流出来。这一结果出乎学生意料,恰恰也暴露了学生对超重与失重的本质缺乏理解。在学生尝试错误的基础上,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上述过程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一致,物体就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而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等因素无关。

(三)自制器具型作业及实例分析

自制器具型作业针对目前中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的现状提出,主要针对教材中“想想做做”栏目,以制作的形式进行,切实将做落到实处,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物理真真切切地走进生活。

其布置案例如下:根据所学打点计时器的相关知识,自选实验器材,自制简易的“打点”计时器,记录器材选择、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指出自制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具体方案:在饮料瓶的底部穿一个小孔,将瓶子装上水后,就可以利用下落的水滴进行打点。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通过小孔的大小和水的深度来控制,纸带的运动可以通过人提着瓶子的运动来模拟。一个简单的饮料瓶就能把一台复杂的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演绎得惟妙惟肖。

这些都是物理原理的简单运用,但在器具制作过程中,需要同学们不断尝试,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可以呈现出一个实验现象良好的装置,从整体到细节逐步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作业的评价方式

针对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也需要改变传统的“一刀切”考核方式,转而综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设计、过程记录、现象描述和分析,以及成果展示等方面。评价方式应采用阶段性评价和学期末综合总评相结合的形式。阶段性作业将根据以下评价量表进行评分,其在期末最终成绩中占比40%,而习题测试占比60%。评价量表包括:①任务完成度(30%),评估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任务,并根据要求达到的程度进行评定;②内容准确性(25%),评价学生在作业中所呈现的物理概念、原理的准确性和深度;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分析现象和应用物理知识方面的能力;④实验设计和过程记录(15%),评价学生在实验设计和过程记录方面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清晰度;⑤成果展示(10%),评估学生在呈现作业成果时的清晰度、条理性和创意性。通过这样的综合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 作业实施的现实条件

(一)作业与教学同步,融入日常生活

作业与教学同步,融入日常生活强调学生内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过程。布置作业应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并与教学进度相适应。物理作业的特点是广泛应用于生活,能够增加其可操作性。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学生,都可以根据生活环境进行设计和取材。然而,取材于生活也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在电学内容的学习中,学生难以通过日常物品进行设计和探究,因此,学校需要整合资源以弥补操作的不足。

(二)优化学校资源,提升作业实施的可行性

通过优化学校资源,我们可以提升作业实施的可行性,特别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高中物理涉及日常生活中的众多现象,根据杜威教育观的理念,“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我们应该将学校打造成具有社会性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条件。可以在学校建设作业生活广角,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定期开放,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小器材和制作场所,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作业任务。同时,配备相应的教师辅导,及时解答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构建物理思维。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成为学海领航者

要成为学海领航者,教师需要提升专业素养,特别是在作业设计方面。作业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完成能力,还要关注生命关怀和多样性,同时把握难易程度和质量关系。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提升专业素养。第二,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进行精准评价,以便分层设计、布置和汇总作业任务。第三,作业是复习的捷径和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教师应仔细斟酌、重组作业题目要求。第四,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传授、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将学习变成一种习惯。第五,学校要重视教师团队建设,建立完善、规范和科学的考评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为教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增强作业效能感,彰显作业实际效果

为了增强作业效能感并彰显实际效果,我们要从学生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出发。作业效能感受到学生的知识经验、物理知识难易程度和自我评价的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对提升学习成绩至关重要,而提升效能感是其中关键。在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给予其积极评价。理解物理规律需要时间和努力,失误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力。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调整作业的难易程度。做到“杂而不乱”,突显作业的实际效果。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灵活安排作业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长和进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作业效能感,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作业将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成长的机会和展示实力的平台。

四、 结论

高中物理作业形式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提出设计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作业体系,激发观察、体验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同时,考虑作业的现实条件,包括与教学同步、优化学校资源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这一转变,可以真实运用核心素养,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占怀.双减背景下设计高中物理作业的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3(16):62-64.

[2]陈荣清.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的中考物理复习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5):123-124.

[3]杨红粮,王久强.基于中学物理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探寻[J].中學物理,2021,39(6):12-14.

[4]杜国珍.中学物理情境创设实践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6):81-82.

[5]严余松,罗刚,刘薇,等.近代甲种工业学校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启示[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21,6(3):18-22.

[6]季晓峰.基于智慧教育的初中生物理学习过程多元化评价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2(27):56-58.

[7]吴小兵.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2):32-34.

课题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融合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8ZJY234)。

作者简介:李峰(1979~),男,汉族,湖北十堰人,柳州铁一中学,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