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孤立 别迷茫

2023-08-23宗涵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8期
关键词:小晨小团体鸵鸟

宗涵

知力君收到了求助:我向同学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却被孤立了,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不是个例——集体生活中,许多朋友都有过被孤立的经历,受到过心理甚至身体上的伤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案例

初中生小晨(化名)遇到了困扰。他发现班里有好几个小团体,经常围在一起讨论甚至嘲笑其他同学。小晨觉得这样欠妥,便表明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他开始被同学孤立,也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小晨看到了小团体的影响和潜在的危害因素,说明观察仔细且愿意深入思考。但是,河马和鸵鸟不能志趣相投,真的是河马或鸵鸟的错吗?

那些被孤立的名人

曾有人發起投票,询问网友是否有过被孤立的经历。最终,约3万人参与了投票,其中1.8万人选择“有”,1万人选择“没有”。也就是说,约70%的人有过被孤立的经历。

被孤立的对象千差万别。他们不分年龄、不分背景,很多名人也曾遭受过被孤立。例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被嘲笑是穿衣品味差的“乐队胖小子”,北宋文学家苏轼曾因政见不同在官场被孤立。

被孤立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例如,电影《渔光曲》女主角王人美曾被孤立,原因是周围人认为她的本名王庶熙过于高雅。

可见,无论你多么优秀、多么美好,都可能被孤立——甚至你的优秀和美好也会成为被孤立的原因。

被孤立时,可能经历什么

孤立实际是一种社会拒绝,通常指群体将某个人隔绝在社交关系之外的一种行为。被孤立者可能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拒绝”,通常有以下3种情况:

沟通频率减少

被孤立者感觉群体与自己沟通意愿较低,甚至回避或拒绝交流。即使被孤立者主动寻求话题,对方也表现出拒绝。

言语伤害或攻击

如果一个群体通过回怼、抬杠,甚至谩骂等言语行为攻击某个人并给其造成伤害,说明这个群体在试图通过言语孤立对方。

行为回避

有时个体会发现,当自己出现时,某群体会出现眼神回避、沉默,或走向别处或四散而去。

孤立为何会让人痛苦?

当个体感受到被孤立时,一般会经历疑惑、自我怀疑、伤心、愤怒、痛苦。孤立为何让人如此痛苦?

首先是归属与爱的需要。

孤立往往对应着归属,本质是一种社会拒绝。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类一般有5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属于人的社会需要。人作为社会动物,希望通过与他人或者群体建立亲密关系以获得满足,也希望别人喜欢或者认可自己以获得肯定。例如,我们从古诗“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就能感受到友情的重要性。而被孤立的人,可能暂时无法与群体建立连接,丧失了归属感。

其次是自我怀疑。

“是我说错什么话了吗?”

“我是不是不该那么做?”

“我真的那么讨人厌吗?”

孤立发生后,被孤立者会因此产生自我怀疑,怀疑自身的语言、行为甚至性格等是否存在问题。但被孤立的原因通常没有标准,所以被孤立者可能很难知晓自己被孤立的明确原因。这就使被孤立者对自身不断怀疑,但又不能确定。长此以往,这种不确定感和自我怀疑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加重被孤立者的痛苦。

被孤立的原因

兴趣爱好或理念不同

教育学中指出,班级中的小团体为非正式群体,是在正式群体内部因相互交往而形成的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纽带,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他们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分工,缺乏结构的稳定性,但有着不成文的规范和自然出现的领袖。

如果把学校比作草原,那么非正式群体就像大草原上成群结队的小动物:河马们喜欢戏水,鸵鸟们在风中奔跑,长颈鹿们伸着脖子吃树梢上的嫩叶……这些群体均因共同的特点或爱好聚集在一起。试问,鸵鸟没有选择和河马在一起,难道是河马的错吗?由此看来,有时所说的孤立,只是与某个小团体理念、兴趣等不合。人际关系是双向奔赴的,当双方都被对方所吸引才容易成为朋友。反之,如果有一方对对方不感兴趣,就很难建立连接。

所以,如果个体因无法融入某个小团体而感到被孤立,先别急着自责,也许只是理念不合或兴趣不同。

从众压力

个体在群体中容易去个人化,所作所为可能会迫于从众压力而简单极端。此时,群体中的人为维护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就会自发与对方保持距离。例如,开始可能只有几位同学先回避某人,但迫于从众压力,团体中其他同学也开始慢慢远离此人。

对人际关系敏感度高、感知力强

不同个体对人际关系距离理解不一样,判断也不一样。有时候,孤立是否发生或者发生程度既取决于孤立者的语言行为,也会被被孤立者的感知强弱或判断标准所影响。例如,有人觉得,偶尔聚在一起聊天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天天在一起,关系就不够紧密了。

个体原因

有时一个人的个性、爱好过于特立独行,在言行方面与大家差异很大,让对方感到不适,也可能使得小团体远离此人。

感到被孤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接纳自己的情绪,调节心态

被孤立是常有的事,可能发生在不同情境、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下。如果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不用急于感到羞愧或愤怒。你可以先调节好心态,了解被孤立的普遍性,才能稳定情绪,找到被孤立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澄清事实,自我反思

我們有时候很难改变别人,可以先试着自我反思。

“是否我自己过于敏感?”

“我的言行是否伤害到了对方?”

“我与他们的理念、兴趣是否一致?”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分析哪些是自己可以调整改变的,哪些是需要尊重彼此差异性而不必勉强的。如果确定不是自己的原因,不必过分苛责自己。毕竟,有时候原因真的不在自己身上。

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的团体不喜欢武侠小说,不代表所有团体都讨厌。也许你现在不被某个团体接纳,但可以去寻找与你志同道合的其他朋友。

享受孤独,享受一个人的旅行

人生的道路可以与他人并肩而行,但一个人也能走出精彩——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与他人同行,也不是任何群体都值得融入。例如,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指出,到了群体中,为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所以,有时我们需要独处,那会帮助我们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

保护自己,学会求助

有时候孤立可能会上升到言语和行为攻击,例如辱骂、殴打等。这不仅仅是孤立,还是霸凌。如果感受到了被孤立或被霸凌,自己又无法应对时,我们一定要向家长、老师、同学、相关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杨绛先生说过:“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们需要被爱,但要先学会相信自己、爱自己。同时,我们也要学着接纳不同的声音,不去孤立别人。

如果你在生活或学习中有烦恼与困惑,或者有什么疑问想得到专家的解答,欢迎给知力君留言。

猜你喜欢

小晨小团体鸵鸟
如果只有26年,要怎样才能过得好这一生
读书真快乐
因“头痛”不去上学的孩子
引领班级小团体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年轻人的任性
不会飞的鸵鸟
有趣的鸵鸟
亲爱的,我不是鸵鸟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
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