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文化融入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研究

2023-08-23王冉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摘要:农业文化与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关系密切。农业文化融入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有利于提升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学農知农爱农素养,有利于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分析了农业文化融入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文化;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

一、农业文化融入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可行性

(一) 农业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广义上说,农业文化指的是在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与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人类发展史中我们知道,农业文明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并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华文明源于农业文明,并且经历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在长达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时代,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业文化。从物质层面而言,农业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我国地域内琳琅满目的农作物品种、农业生产工具,也包括古往今来的农业文学艺术作品、农业自然生态景观等一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物质实体。此外,从精神层面而言,农业文化还包含着丰富的农业思想观念、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及人文精神等。

(二) 劳动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

《辞海》中关于劳动教育的解释为:“劳动教育是德育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更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指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重点。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劳动教育可以定义为“和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劳动观念,使其掌握新时代专业劳动技能,从而适应新时代社会劳动和个人全面发展需求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2]

(三) 农业文化与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关系密切

农业高职院校以农业专业为特色,其开展的农业职业教育本身也可以归入农业文化的范畴。而农业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也属于农业生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也是农业文化的一部分。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在接受农业专业教育的同时,必然要了解有关农业劳动并亲自动手参与,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学的农业生产技术。与此同时,农业文化中的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等劳动精神以及农业文化中的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求真务实思想等也通过学生的参与得到传承和弘扬。

二、农业文化融入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发展

我国有着悠久灿烂和博大精深的农业文化,千百年来形成的农业文化遗产被保存至今并泽被后世。农业高职院校学生主要学习的农业生产技术中的许多内容就属于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范畴。如果要继承好这份遗产,学生就需要通过实训或农业劳动等实践形式去学习和掌握。农业高职院校种植、养殖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相关的实训或农业劳动,可以加深对所学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习得和掌握相关农业生产技术,锻炼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飞速发展,目前很多高职学生的生活不断城市化,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使得学生对农业文化缺乏认知,对农业生产劳动缺乏体验。

同时,在生活中存在不珍惜劳动成果、无视劳动、不知感恩、不愿自食其力的现象,部分学生形成了一种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将农业文化融入劳动教育,让学生在躬身劳动中体认劳作的艰辛,从而自发形成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的意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汲取传统农业文化中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劳动光荣”“天道酬勤”“劳动创造幸福”等劳动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三) 有利于提升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素养

农业文化融入劳动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农业生产劳动或涉农的日常生活劳动。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只有亲身体验相关劳动,才能对农业劳动或涉农劳动产生兴趣,进而对其逐渐了解并进行深入学习,最终达到喜爱农业、具有农业情怀的目标,形成爱农素养。

(四) 有利于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农业生产中,种植和养殖工作都需要人们长期对其付出辛勤的劳动,还要注意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因而,农业生产自然孕育出勤俭、奋斗的精神。

农业生产中,要时刻关注生产对象的情况,为生产对象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生产对象不被外界突发状况或其他不利条件侵害和干扰,这样才能确保较好的收获,因而,农业生产要因时因事而变,才能做出合理而恰当的处置,这正体现出创新和奉献的精神。农业文化中的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等精神也是我们当前倡导的劳动教育的精神。

三、农业文化融入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

(一) 设置融入农业文化的劳动教育课程

《意见》指出,加强劳动教育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避免“一刀切”。农业高职院校紧密关联农业生产,且一直保持着与涉农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数以万计实用型农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因而,农业高职院校开展融入农业文化的劳动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综合专业方面情况,开设融入农业文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要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结合,将专业课程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剥离出来,同时,结合农业文化相关内容,将二者有机融合为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例如,在学习小麦的种植技术时,可以用实训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组织学生亲自到试验田或农田中去,让学生亲自查看地况,选取种子和播种时机,开展播种劳动;小麦生长期,则让学生进行田间管理;小麦收获期,让学生亲身参与收麦的劳动。在学生开展劳动的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我国传统农业文化中关于小麦播种、管理和收获期间的技术知识,给学生介绍有利于搞好农业生产的农谚、民俗,吟诵反映农业劳动和生活的诗词作品,陶冶学生热爱农业、热爱生活的情操。劳动教育课程可以选聘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熟悉农业文化的专兼职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二) 构建融入农业文化的劳动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高职院校开设专业虽然以涉农专业为主,但是也有一些非农专业,例如商务贸易、会计、电子信息、机电、旅游管理等,那么对这些非农专业如何开展融入农业文化的劳动教育呢?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农业文化元素,组织学生进行具有农业文化特色的劳动教育。《意见》指出,职业院校一般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但也鼓励职业院校因地制宜,挖掘可利用资源,开展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农业高职院校具有农业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特色,具备丰富的农业文化资源,因此,农业高职院校可以充分挖掘农业文化元素,开展融入农业文化的劳动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农产品的采收或养殖水产的捕捞等劳动,锻炼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生产劳动能力;以农业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为依托,带领学生开展冬至包饺子、清明做青团、为革命先烈扫墓等日常生活劳动。农业高职院校学校应根据劳动教育目标,结合学校农业特色,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进行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构建融入农业文化的劳动教育体系。同时,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使构建的劳动教育体系的实效性不断提升。

(三) 探索多方参与、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实践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由学校承担教育任务,但是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农业高职院校可以探索由企业等多方共同承担的劳动教育途径。一方面,可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使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和拓展学校劳动教育形式与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提升劳动教育效果。劳动教育要做到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并提高劳动教育效果,就要探索劳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劳动教育不应只局限于一两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探索多种不同的劳动教育形式。例如,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可以开展分散或集中形式的劳动教育;根据劳动教育的场所和组织形式,可以开展课堂劳动教育、田间劳动教育、社团劳动教育等。

(四) 选聘优秀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编写实用而有特色的教材

劳动教育开展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的引导和带领。农业高职院校开展融入农业文化的劳动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农业专业知识和农业文化知识,同时,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等。劳动教育教师可由学校来培养(对校内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同时也可以从企业中聘用一批合格的、能够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人员来补充。劳动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时间不长,目前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因而,其教材建设也处于探索和完善期。农业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特色和实际,综合考虑劳动教育课教师和学生情况,编写出实用而有特色的教材,促进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五) 創新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机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一环,其对劳动教育的开展影响巨大。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中普遍存在方式、主体和维度单一的问题,且是一种结果性评价。为了促进劳动教育效果的提升,我们应该结合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创新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多种方式、多主体、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机制。例如,我们可以让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主体参与劳动教育评价;基于劳动过程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以劳动态度、品德等素质指标和知识能力类指标共同测评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引入增值评价的理念,从关注学生成长进步的维度,实施科学的、创新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舒志定.人的存在与教育: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79.

[2]高华,丁慧琼.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困境与突破路径[J].船舶职业教育,2022,10(01):1-4.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学会研究课题“农业文化融入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研究”,项目编号:2022-ZJXH-090。

作者简介:王冉(1986-),女,河南夏邑人,实验师,研究方向:中文教育。

(责任编辑 王昕)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