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教育法引领下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反思
2023-08-23魏航邓珂孙廷秦鑫
魏航 邓珂 孙廷 秦鑫
摘要:新《职教法》提出高素质人才是结合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为一体的新型人才。结合职业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以插花艺术课程为切入点,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改革课程实施过程、融入思政教学、融通岗课赛证、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团队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反思实践,以期为同领域其他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职业教育法;插花艺术;教学反思;教学改革
一、新《职教法》中职业人才培养要求
新《职教法》总则第二条指出,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1],强调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凸显“高素质”三字,置职业道德于文化技术之前,明确人才培养方向[2]。第三章职业教育实施中,特别强调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第三十一条“国家鼓励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职业学校教材,并可以通过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支持运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方式,开发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等学习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融合应用[3]。”为三教改革指明新方向,明确企业主体地位,引导校企多途径深度融合。第五章五十一条“接受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劳动者获得相应的证书,作为其从业的凭证[4]”,融通职业教育成果证书,架起职业教育与职业教学培训通道,课证融通提升到新高度。
二、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反思
(一) 课程思政及素养教育不足
插花艺术课程艺术性、实践性、应用型强,对从业者综合素质要求高,新《职教法》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强调劳动者的内涵素养,把技术技能显性素质置于其后。随着花艺行业的兴起,又因其从业门槛低,越来越多人感受到花艺的美好并加入花艺行业,但无论是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从业者的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学习意识、个人修养、艺术修养等教育内容涉猎不足,社会职业培训尤为明显,不能充分兼顾以人为本的内涵教学。没有立德树人在先,技能更显苍白无力,故插花艺术课程改革中,必须坚持秉承“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基本原则,加强思想及素養教育,将课程思政在教学改革中真正落实到位。
(二) 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差距大
随着花艺行业内部细分,业务外延及花艺自媒体的兴起,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速度提升,但目前高职学校使用的教材延续了本科教学的框架体系,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差甚远,无法与行业紧密衔接。原有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社会新变化,导致学生就业后无法快速胜任工作,不利于学生高质量就业。
(三) 教学评价与行业衔接不紧密
在传统教学评价基础之上,插花艺术课程加大了实践技能考核。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往往以职业技能为目标,弱化了素养与能力评价,未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教学评价导向只关注技术本身,忽略岗位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造成学生无法快速独立自主适应岗位。
(四) 教师团队建设薄弱
随着职业技能大赛花艺赛项的开展,更多的学校重视并开展本门课程,但多数高职院校插花艺术课程教师均为兼职,专职人员不足。由于花艺行业发展变化快的特点,教师的培养周期长,费用高。只有部分涉农职业院校将插花艺术课程设置成专业核心课程,给予资金倾斜,大多数学校在资金匹配、教师培训上扶持不足,造成不同职业院校花艺教师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三、插花艺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 思政教育、职业素养融入教学设计与实践
“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是培养人才最终目标[5]。插花艺术课程作为花卉生产与花艺、园林技术、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花艺行业人才的重要载体,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学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课程思政建设需从“德”“知”“行”三个方位深挖思政元素,找准思政结合点,反复实践,提炼插花艺术整个课程思政框架、元素与案例。
插花艺术课程思政框架以国家方针政策为指导,做好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找准思政结合点及优秀案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设计、课堂组织、课程实践、学生自我学习中。
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求教师具备合格的政治素养及综合的教学能力,日常能够积累思政教学素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丰富教学环节,通过思政点、线的巧妙融入,完成课程思政全方位落地。团队教师需具有教学反思意识,其自身思政教学水平通过反思实践逐步提升,全方位、立体化将思政点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通过一个思政主线,将不同思政点串联起来,最终落实在教学全过程。
(二)“岗、赛、证”融入课程改革
通过对花艺行业市场调研,花艺师岗位要求从业者具备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创新意识、沟通能力等相关素质,同时具备中级花艺师的基本技能。以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插花艺术课程为例,课程课时共有60节,实践与理论课时比大于1:1。课程以岗位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以典型任务为重点,与企业共同开发活页教材,构建项目化授课内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加入花艺师中级证书考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工作要点、中级花艺师考评知识点,使课程的职业实用性更强。
目前为止,国内花艺技能大赛主要为三类:一是人社部主办的世界技能大赛,二是教育部主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三是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插花花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技能大赛是选拔高端花艺人才的重要渠道,其技术规程为行业最高标准,通过竞赛技术标准指导花艺课程的改革建设,可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以南阳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其在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插花艺术(后更名为花艺) 赛项中屡次获得优异成绩,曾获得河南省中职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高职组国家三等奖1名,河南省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名的优异成绩。教学团队重视技能大赛的引领对专业建设的作用,调整园林、园艺、花卉生产与花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插花艺术课程从第三学期提至第二学期,课程跨度为两学期,增加实践课时比例,为大赛储备人才。根据竞赛规程标准,调整授课目标及内容,组建备赛学习小组,以赛促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带动学习氛围,提升学生花艺整体水平。
教学设计中,将岗位要求、职业资格证考点、技能大赛标准融入课程设计,在课程实施中,明确知识点所属范畴及重要程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三) 了解学情,分类培养
结合花艺行业易创业特点,将就业创业教育设计融入插花艺术课程目标中,结合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将学生分类培养,把培养目标分为基本岗位目标、高技能目标、创业目标三类,目标值依次升高。基本岗位目标要求学生达到中级花艺师水平、学业考核与技能考核、发展性考核达标。高技能目标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创业目标针对有创业想法学生,可申请花艺创业项目,由指导教师带入创业过程,从鲜切花供应链、制作、销售、创新等方面了解花艺创业过程,达到毕业创业无缝衔接。以南阳农业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分类培养,2019 级园林专业毕业生59 人中,从事花艺行业的学生占比7%。参加技能大赛的7名学生中,4名从事花艺行业,其中2名同学处于创业阶段。
(四) 全面发展视角进行教学评价
高素质人才培养,只通过传统理论与实践考试,无法做到“以人为本”全面评价,课程考评应建立于学生全面发展理念之下,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过程,即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形成,如工作态度、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如,花材养护中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大型作品制作时的协作精神、小组活动的团结能力,创业组中解决问题、创新、沟通能力等。评价表中也应注意学生个体特性与差异,设置个人发展进步分值。同时打通课证、课赛评价,通过评价标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 加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插花艺术课程教师团队建设除育人能力提升外,更需要有行业企业人员的补充,通过“外引内培”提升团队教师双师能力,共同确定课程标准、开发新型教材、建立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培训技能大赛学习组、带领创业实践组等多途径共同提升育人质量。同时通过申报名师工作室、技艺传承平台,充分发挥省级名师、骨干教师、技能大师、能工巧匠的带动作用[6],引领插花艺术课程教師团队的发展。
新《职教法》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定位,强调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为祖国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技能型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合格的人才。插花艺术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其课程的改革,都基于此目的之上,通过在课程设计、实施中加入思政元素、岗位要求、技术引领等方面内容,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总结的过程,将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效果的经验呈现出来,以供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3][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N].人民日报,2022-04-21(13).
[2]袁勇睢.新《职业教育法》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原则、要求及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2(33):27-30.
[5]周建松,陈正江.基于“五个坚持”原则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22,38(06):109-113.
[6]张金锋,唐黎,石玉波,等.高职院校《插花和花艺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0):100-101.
基金项目:2019年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课题“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下的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9GZGG066。
作者简介:魏航(1985-),女,满族,河南唐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园艺花卉教学研究;邓珂(1980-),男,河南新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园艺教学研究;孙廷(1970-),男,河南周口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园林园艺教学研究;秦鑫(1991-),女,河南南阳人,硕士,助讲,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责任编辑 李赫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