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最美之地
2023-08-23夏坝丁真
夏坝丁真
乡城县白坝村。
机缘巧合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正如我与乡城县白坝村的偶然相遇一样。白坝村境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文化独特,素有“弦子之村”“核桃之村”的美誉。这座镶嵌于乡得公路沿线的古老村落,正如静静流淌的定曲河,在历史的沉浮间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认知、信仰之源和生活特性。
我与白坝村这座隐蔽的村落没有太多的接触,只是偶尔像风一样路过而已。别说外地人,就连同属于一个县的其他村寨人也很少知道白坝村到底有哪些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过什么,是一群怎样的人在坚守着这方净土……
其实一个村落的文化特性折射出了与之相匹配的生活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特别是长期生活于雪域净土的人们,文化滋养大过物质的丰裕。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相对匮乏的物质条件,依然削减不了他们脸颊流淌的微笑和内心珍藏的那份幸福,白坝村也是如此。
因群山环抱、河流为枕,弦子舞流淌在每一代白坝人的血脉中,就像附体的灵魂一样,生而有之,学而精之,生死相依。
据村中的老者们讲述:古老时期,有个名叫江米伍丽的姑娘每天周而复始地从事着背水工作。为了打发枯燥乏味的生活,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莫名其妙的调子。有次,静坐河边时,突然觉得水浪之声悦耳动听、沁人心扉,便心生创作弦子调的灵感。凡是后世学习弦子调的白坝人,必须独自一人到河边水浪声最大的地方研习。据说这样既可以静心钻研,又可以在自然随性的水浪配乐中享受音乐带来的无限美妙。
白坝弦子舞音律轻快,唱词丰富,舞步轻盈。既不需要舞台背景,又不需要舞美或庞大的参与人群。舞种的天性就是随性而自然,只要有胡琴的地方,便有弦子调的悠扬和舞步的欢畅。白坝弦子与其他地方的弦子既有同宗同源之处,也有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属性;既有迎宾欢庆的热情,又有传情达意的美好;既有相聚共欢的温度,又有离别祝愿的深情。
放牧岁月的白坝人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更是庆幸的。四季流转间弦子舞与生活的相吸相融,让炊烟有了不可思议的温度。
乡城县境内共有45棵四川省命名的国家级古树名木,而正斗乡境内共有27棵。其中一级古树名木有16棵,二级古树名木10棵,三级古树名木1棵。最高树龄高达800多年,而白坝村境内树龄达700多年的核桃树颇多。
这些七八个人牵手才能环抱的核桃树,就像历史的见证者,无声地讲述着这座村落的沧海桑田。
据说,当年丽江木氏土司派遣军队占领了白坝村,济贫扶弱的格萨尔王得知此事后,便前来驱逐丽江木氏土司军队。长途跋涉前来白坝村的格萨尔王饥渴交加,便向白坝村本土山神求援。山神为感谢格萨尔王的亲临救援,施法下了一场“水果雨”。色泽鲜美的核桃、藏梨从天而降,不仅解除了格萨尔王的饥渴之难,还让白坝村的土地长出了核桃、藏梨等水果树。
按照历史时间推算,这样的传说不过是牵强附会。丽江木氏土司历经元明清三朝,而格萨尔王大约出生于公元前后至公元五六世纪,但这也表达了白坝人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处世观。
白坝人对核桃树视若珍宝,用爱与情一代一代在漫山遍野种植发展。我想不是因為“天果”之说,而是核桃树丰裕了白坝村的日月星辰。
白坝村地处狭长的河谷地带,虽然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但农田资源极度贫乏。在那个刀耕火种的年代,为了解决温饱和平衡河谷生态,白坝人因势种植核桃树,来弥补耕地的贫乏之困、规避河谷的自然之灾。
其实人生的幸福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也与所谓的名利无关。只是一些人朝着食物链顶端拼命地爬行,而遗忘了茶米油盐间无声流淌的幸福。其实幸福很简单,就像白坝村飘荡的幸福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