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曲《梅花三弄》之艺、意、技
2023-08-22李叙靓
李叙靓
摘 要: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与发展,文化自信理念在多元文化撞击的背景下凸显出深刻的时代价值,如何结合传统音乐、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文化国际传播的热点话题。在中国古典音乐作品中,《梅花三弄》以其高雅的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传统乐曲中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在古典十大金曲中始终占据一席之位。《梅花三弄》可谓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瑰宝,梅花同样是中国文艺形象中民族精神的象征。本文以筝曲《梅花三弄》为研究对象,从艺术表现、意境营造、演奏技巧三方面展开分析。
关键词:《梅花三弄》;古筝演奏;传统音乐
古筝作为中国民族器乐中最受欢迎的器乐之一,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与推崇。古筝历史悠久,自秦筝发展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奏家以及创作者,这些艺术家为推动古筝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古筝的创作作品体现出中西融合、东西贯通、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作理念,在演奏中大量优秀作品呈现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在浩如烟海的古筝作品中,一部分传统作品深入人心,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类经典作品是学习者必须要去了解的作品,传统筝曲《梅花三弄》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筝曲《梅花三弄》体现出清新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古代文人高雅脱俗的待人处世风格,蕴藏着古人高尚的自我修养和崇高的品格德行。
一、筝曲《梅花三弄》之艺
(一)作品由来
筝曲《梅花三弄》由同名古琴曲改编而来,为东晋著名音乐家桓伊所作,唐朝时期颜师古改编为古琴《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乐谱初见于明代1425年《神奇秘谱》,相传“子猷慕桓伊之笛,一日二人途中相遇,因请吹之,桓伊出笛三弄之调,后人又将此笛曲谱入琴调”。
在《乐府诗集》卷三十平调曲与卷三十三清调曲中有相关记载,相和三调器乐演奏中,以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这种技法与琴曲中“三弄”的曲体结构基本对应,因此被认为是此技巧的遗存。作品清远高雅、从容和顺,不仅仅被改编为古琴作品,同时还被改编为古筝、琵琶、二胡、钢琴等多类乐器的独奏、重奏、合奏版本,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
(二)曲式结构
《梅花三弄》属于典型的“标题音乐”,从标题中可得知作品的曲式布局以及音乐主题。题中的“三”表示数量,“弄”是指主题反复,体现出中国传统多段体的结构特征。音乐主题围绕“梅花”展开,其中包括对梅花的姿态描写、气节描写、借物抒怀等层次。正所谓“梅花一弄,弄清风;梅花二弄,弄飞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动、水清清”。在主题层层推进、反复处理中将梅花不惧严寒、迎寒绽放的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借用梅花形象颂扬类似梅花具有不屈不挠人格魅力的人。
《梅花三弄》原作品可分为两部分,共包含十个乐段。第一部分:前六乐段,采用了循环再现的手法,主题共重复出现三次,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清晰明快。第二部分:后四乐段,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情绪与节奏对比,在跌宕起伏的节奏中刻画了寒冬到来时梅花不屈服的毅然形象。其曲式结构如下:
其中B1、B2、B3为三次主题的再现,即“三弄”,A段为琴曲中“散起”的引子,C、D、E、F、G是变奏发展的插部。两大部分音乐可谓一静一动、一柔一刚,在不同的音乐情境塑造中,展现出梅花多元立体的形象与品格。
常见的筝曲演奏版本只保留了第一部分的前六段插部以及叠部,加上最后的尾声,对第二部分的E、 F、 G段落进行了删减,成为更为紧凑的音乐演奏,曲式结构变化如下:
(三)艺术特色
筝曲《梅花三弄》在一定程度上对笛和古琴版本进行了延伸和创新。相比于笛的版本,古筝更委婉;相比古琴版本,古筝更具鲜明清新之感。器乐的不同音色、演奏的属性能赋予作品全新的生命力。筝曲《梅花三弄》在保留了原作品音乐动机和琴韵的基础上,运用了古筝特有的音色和复调手法,更具错落有致的脱俗之美。
筝曲《梅花三弄》中低音部分借以独特音色体现出鲜明古风特色,仿佛是梅花在寒风中的坚定表达,诠释出内在不屈服的精神。音乐发展中梅花主题反复得以深化,在速度与力度的双重冲击下到达高潮,这种对比的表达处理得很巧妙,通过同一主题的不同变化,多层次渲染主旨和内涵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传统筝曲《梅花三弄》的艺术特色便体现在此,以主题的变化再现反复深化主题,由浅至深,逐渐唤醒听众的内心情感。
二、筝曲《梅花三弄》之意
筝曲《梅花三弄》是一首借物咏志、借物抒怀、借物喻人的音乐作品。中国文人墨客自古以来不吝赞颂梅花的高雅气节,并将梅花放在“四君子”之首。“梅兰竹菊”是文人的精神追求,別致清雅的古筝演绎描绘出梅花悠然、挺拔、坚韧、不惧严寒、不惧权贵的精神。以比兴的手法,借凌寒怒放的梅花来比喻文人脱然出世、卓尔不群之傲骨,同时也刻画出了梅花优美、清幽、妖娆的姿态,时而洒脱、时而傲骨,在缓缓流淌的音乐中能切实感受到人们对梅花的喜爱。音乐具有审美感受、情感熏陶的作用,能够促进人们形成自我的修身养性与觉醒。筝曲《梅花三弄》体现出传统音乐与独特文化审美的融合,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与古筝艺术的结合。作品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及其清幽的气节,颂扬了梅花在严寒的冬天与恶劣的天气直面对抗,显示出梅花坚贞不屈、傲然于世的高尚情操,刻画了古代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这首作品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所谓山水文化,是通过描绘山水、景物来达到咏志的目的,《梅花三弄》之意正是如此,这是对人性和人格的追求,也是人生态度的体现。
三、筝曲《梅花三弄》之技
筝曲《梅花三弄》在演奏中通过巧妙的演奏技巧,将笛版本的“下声弄、高弄、游弄”(笛中的三个声区)移植到古筝上,不断融合和创新,将三弄与音区的特征相结合,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技巧表达。“梅花一弄,弄清风;梅花二弄,弄飞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整首作品基调自由、悠扬、委婉而富有诗意,加上古筝的泛音演奏,通透、清远、雅致,在“弄”的主题循环中陈述主题,颂扬梅花,曲调古朴动听。
第一乐段,引言部分节奏较慢,自由。乐曲开篇在低音区,采用自由的速度。在弹奏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手指和手腕的力度,用更松弛的演奏方法,获得稳定有力的声音效果,让琴弦振动更充分,形成扎实饱满的音色效果,用深沉肃穆的音色描绘出广阔的土地。这一段左手的滑音可以处理得有棱角一些,用肯定的语气将寒冬腊月百草凋零的感觉描绘出来。演奏中注意呼吸,乐句与乐句之间连接更强一些。引言乐段仅有3句,但感染力极强,通过简约却不简单的音符表达出全曲的背景。
第二乐段,“一弄”,梅花的主题开始出现,音乐的节奏逐渐加快。第一遍主题用泛音演奏,可处理得较为轻快,弹奏时左右手触弦应轻巧富有弹性,尽量避免敲击琴弦,敲击会造成音乐的死板,用轻弹方式形成一种轻巧的音色效果,以表达梅花的芬芳。这种轻巧来自梅花迎风摇曳的花蕊,仿佛飘然起舞。“一弄”整体在低音区演奏,节奏不应太快或者太强,出于对梅花的第一次描绘,更多将描绘重点集中在梅花的形、色、态,梅花是含苞待放、花开稀少之感受。乐段最后一个音处理得自由、空灵一些,为接下来的过渡段作铺垫。
第三乐段是过渡段,主要对应琴演奏的下准区域和中央准区域,在古筝的中低音区演奏。此乐段中有较多的滑音演奏,应采用力度较强、有棱有角的方式进行,仿佛在刻画梅树苍老的枝干。这一段是第二乐段和第四乐段的连接部分,对梅花的形象起到强化的效果,结束音落在徵音C上,用不完全终止结束,给人以一种未完待续的感觉。
第四乐段为“二弄”,是梅花主题的第二次出现。“二弄”与“一弄”的色彩不同,右手加入了中音的旋律,保留了泛音的演奏方法,在保持作品整体性的基础上强化音乐思想。第二主题古筝的中低音声部强劲有力,泛音空灵悠扬,是梅花绽放盛开的烂漫场景。右手中音区和左手高音区的融合丰富了古筝演奏的音色效果。此乐段演奏时应当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右手手指换指的时候要做到音色统一,演奏坚实音量大;二是左手的演奏要轻巧,音色要透明明亮。在这一乐段中,梅花已然烂漫开放,满树芬芳,红装素裹,自信华丽。演奏中左手运用到了小撮的演奏技巧,演奏时注意左手手指触弦指尖紧绷,要快速和直接,避免上下跳动的多余动作,保证音色富有弹性。左手弹奏的主题旋律作为背景铺垫,随着右手声乐的强弱变化而起伏,同时注意不应过强以盖过右手弹奏声部。
第五乐段,插部过渡段。此乐段是由第三乐段的过渡段衍生变化而来的。在这乐段中音符的密度增加,形成了更为热情丰富的音乐效果。低音区的大跳、高低音交替,仿佛在描写梅花遇到寒风,却依然不惧严寒、傲然风霜的形象。本段出现了两次刮奏,左手的刮奏旋律极具古风韵味,演奏一气呵成,注意乐句之间的衔接。乐段的速度可逐步加快到一分钟96拍,注意节奏稳定。
第六乐段,“三弄”。这是梅花主题的第三次出现,此次主题是在模仿古琴演奏的上准区域。在古琴演奏中,上准音区的音色明亮清晰、轻盈饱满,泛音点在右上准上。古筝演奏右手旋律也可以处理,必须圆润明亮、有力。在此次主题中左手加入分解和弦的演奏,左手琶音与刮奏伴奏形成了对梅花主题的另一种表现,音响效果丰富多彩。另外,结合左手的声音呈现出一种类似卡农的音响,让主题更为生动。在这个乐段中,非常巧妙地结合了两种要素,形成了刚柔相济的对比效果。一是音区的对比,由低音区表现刚,中高音区表现强。二是左右手的按弦力度,低音区有力的演奏形成苍劲有力的弹奏效果,中高音区的地方力度稍弱。其中低音区的演奏按音直接有力,借以表现梅花傲骨,同时出现大跳回到高音,形成高低音交替变化的演奏效果。这种刚柔相济、互相融合的场景描写既增加了演奏难度,又加大了旋律的表现力,逐步将音乐推向高潮。在演奏中右手注意把握古筝的演奏音色,左手则依靠惯性运送手指,尽量减少手指的主动发力。
第七乐段,尾声。篇幅较短,通过调整和过渡音区逐步走向柔和。与引子相互呼应的材料在此出现,加深了听众对音乐的印象,再次将镜头拉回远处,回到一片苍茫雪景之中。尾声与引子相互呼应,速度重新回到了自由、散板、慢速中。最后以空灵飘渺的泛音结束了全曲,仿佛在对整首音乐作品进行总结,尽管梅花形象在逐步消失,但对于梅花的欣赏与赞扬还是不够的。在弹奏结束音之前有音区的滑音处理,演奏时左手不宜过早松开形成下滑余音,可仅采用右手独立弹奏最后一个泛音。
在整首作品的演奏技巧中有特别值得注意的两处:其一,《梅花三弄》由笛曲和古琴曲改编而来,古琴在演奏的过程中没有琴码,是由压坠形成的声音效果,因此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适度地进行模仿,在第一乐段中形成浓郁的古琴演奏特点;其二是演奏过程中点奏的使用一定要平均,这样才能体现出梅花的傲然姿态。在古筝演奏中,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演奏的音色效果截然不同,因此在演奏中,如果双手点奏位置相差比较大,那么出现的两个点奏音形成一个连音长音必然会出现音色不统一的效果。
四、结 语
以上是對古筝《梅花三弄》的艺术表现、意境营造、演奏技巧的具体分析。古筝向来是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在传承与发展中具有独具一格的魅力。筝曲《梅花三弄》尽管是一首移植作品,但在古筝爱好者、学习者、演奏者的心中意义重大。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音乐的演绎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借以筝曲《梅花三弄》的研究以期达到继承发展传统古筝音乐的目的,同时也希望对演奏鉴赏此作品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参考文献
[1] 梁美凤.浅谈古筝曲《梅花三弄》的演奏技巧[J].明日风尚,2020(3):140-141.
[2] 丁荣荣.对传统曲古筝《梅花三弄》的意境遐想[J].艺术评鉴,2019(13):38-39.
[3] 任嫣苒.浅析古琴移植筝曲的演奏艺术[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9.
[4] 邰显然.对传统古筝曲《梅花三弄》的意象解读[J].北方音乐,2017,37(13):92,126.
[5] 程杰.《梅花三弄》起源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2):109-112.
[6] 欧阳霄潇.浅析古筝曲《梅花三弄》的艺术特点及演奏特色[J].小演奏家,2004(10):48-49.
[7] 戴晓莲.琴曲《梅花三弄》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9(4):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