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罗浮梦 三弄梅花香

2016-05-30周穗敏

艺术评鉴 2016年12期
关键词:梅花三弄曲式结构

周穗敏

摘要:《梅花三弄·罗浮》是清代泛川派琴家钱寿占创作的古琴曲,载于《钱寿占琴谱十操家藏秘本》。是曲与粤中名山罗浮山关系密切,其创作是基于“赵师雄罗浮梦遇梅仙”典故和道教圣地罗浮山的自由隐逸精神,故此曲充满了冰肌玉骨、迥绝人寰的仙家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此曲的结构、曲式等音乐形式也与其人文意蕴一脉相承,浑然一体,实属优秀的古琴曲作品。

关键词:梅花三弄·罗浮 钱寿占 赵师雄 结构 曲式

乙未春,笔者随师操习古琴曲《梅花三弄·罗浮》。该曲旋律清丽,音节奇特,指法多变,却仅见载于《钱寿占琴谱十操家藏秘本》,并无其他研究资料和录音可供参考学习,故广觅资料,整理成文。蠡测之见,公诸同道,冀谬误得以早日匡正。

一、作者生平

作者钱寿占,又名钱绶詹,生卒时间不详,自称“江苏省人,宦游来川”[1],且在《钱寿占琴谱十操家藏秘本》每曲之首均自署“梅溪琴隐”,现暂未有其他资料可佐证“梅溪”是钱氏别号抑或是其家乡,故“梅溪”之义还待日后考证。

钱氏到达蜀地的时间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年)[2]。钱氏在蜀地授琴,见诸记载的琴弟子有龙琴舫、张伯龙,龙琴舫从1902年起向钱氏学琴,张伯龙是青城山道长。钱氏门人,据称今日仅余龙琴舫嫡传弟子江嘉祐一脉[2]。

钱氏创作的古琴曲,至今可兹查证的共11曲,其中《行云》《落霞》《松音》《兰珮》《风铃》《琼瑶》《梅花三弄》《鸣泉》《游仙》《九霄环珮》等10曲收录于《钱寿占琴谱十操家藏秘本》,另有《捣衣》一曲(紧五慢一弦),传授给龙琴舫,有龙氏录音收于“老八张”[2][3]。各曲的创作时间不详,但《行云》曲首记述该操琴谱被借去后于“(峨眉山)伏虎寺二坪庙内庽庚辰三月廿三日收回”,由此推算钱氏《行云》一曲至少在1880年(即清光绪6年)前已经完成。综上,笔者推测钱氏在清咸丰至光绪约五十年间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四川。至于其间钱氏是否离川,鉴于清代有官吏不得无故擅离职役的禁令[4],估计钱氏在川任职期间不会轻易犯禁!

钱氏在四川琴界之影响,据查阜西五十年代在四川的寻访记录云:“四川弹琴家却众口一辞地称赞钱寿占创作的《钱寿占琴谱十操》。……据现时四川弹琴家还有早期借录钱氏《行云》《罗浮》二曲,但据说川中别人弹的都远不如钱氏自己弹的好” [1]。钱寿占是与张孔山同时期入川的江浙琴家之一,张孔山是目前四川琴界公认的泛川派古琴始祖[2],而上述查氏的记载显示当时钱氏对泛川派古琴的影响不容小觑。但至今没有资料明确指出钱寿占的身份,笔者只能从钱氏在琴谱中的自谓“宦游”、“琴隐”等字眼中推测,钱氏应属半官半隐身份。钱氏之生平与行迹,除《行云》后记 :“余少年尝驾一苇游○洞庭”及《松音》前言“余尝游松岭”外,可资参考者极少,以钱氏于清末时期在四川之琴学成就与地位,这种情形颇怪异。

二、曲意

《梅花三弄·罗浮》,乍看与脍炙人口的古琴曲《梅花三弄》有密切联系,操习后才发现二曲的旋律、意境完全不同。钱氏似乎担心他人误解此曲,在谱后题上长长的跋文 [1],兹整理如下:

“归去来兮。罗浮缥缈而崔嵬。招九嶷之雪友。邀姑射之霜媒。穿绛萼以为帐。堆琼英以作台。瑶琴谱而韵胜。羽觞浮而香偎。鹤影蹁跹。驹光荏苒。月色昏黄。水纹清浅。喜孤高之生成。怅洄溯之杳远。眷眷故人兮一方。何时山林而遄返。

寿占再韵:凤龠初回天地心。岭上烟笼万壑沉。缟衣道士来相约。醉舞蹁跹雪满襟。我来大醉呼不起。梦中倏到罗浮里。一缕寒香拨酒尊。时向花前呼曹许。人生富贵能几时。何如林间隐君子。云山空寂绝无尘。轻烟佳月横天津。茫茫云汉邀无际。天荒地老几千春。年年岭上春光来。千树万树花先开。但愿年年与君约。莫负花前酒一杯。”

此跋为前赋后诗。前部仿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以“赋”“比”并举的形式铺陈“赵师雄罗浮梦遇梅仙”典故,该典故载于古籍《左氏百川学海》“赵师雄醉憩梅花下”条[5]:

“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傍舍,见一女子淡妆素服出迓师雄,时已昏黑,残雪对月色微明,师雄喜之与之语,但觉芳香袭人,语言极清丽,因与之扣酒家门,得数杯相与饮,少顷有一绿衣童来,笑歌戏舞亦自可观,顷醉寝,师雄亦懵然,但觉风寒相袭久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须,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尔。”

这一个揉合了孤迥高洁的梅雪精神和洒脱超逸的与天地万物同欢的罗浮梅梦,滋发了后世文人对罗浮的难解情结,此后历代文人涉及罗浮梦的诗咏传颂不绝,罗浮梦梅成了咏梅的常用典故,罗浮梅花也成了咏梅的常见题材。最著名的莫如苏东坡的千古名句“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6]。宋代大儒朱熹也写道“罗浮山下黄茅村,苏仙仙去余诗魂。梅花自入三叠田,至今不受蛮烟昏” [7]。不仅如此,连曹雪芹也要借《红楼梦》书中人刑轴烟《咏红梅花》来聊寄罗浮梅梦:“魂飞庚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8]。由此可见,罗浮山梅花出类拔萃,名噪古今,离不开隋赵师雄罗浮遇梅仙一梦。钱氏既自谓“梅溪琴隐”,必为“嗜梅”之人,其熟悉梅花典故也是必然的,此曲寄以“梅花”、“罗浮”之名,又在后记再赋赵师雄罗浮梦梅之雅事,则是曲“梅花三弄”之意昭然矣。

而“寿占再韵”一诗亦另有深意。岭南罗浮山自秦汉以来名闻天下,相传其中的浮山本为东海蓬莱仙岛之一南漂而来,被道教奉为第七洞天、第三十一泉源福地。山之始游者秦仙人安期生,始称之者西汉陆贾,始居者晋葛洪,始疏之者袁宏,始赋之者谢灵运[7]。无论是安期生在罗浮会神女、酣美酒、醉后呼吸水露皆成酥醪的传说,以及葛洪在罗浮修炼羽化成仙留下的种种遗迹,罗浮山都以沉静秀逸的洞天胜景、逍遥超脱的神仙风范和放达不羁的酒神形象留给世人,在逃逸于世俗社会之外树立了一种轻世傲俗的自由精神和回复自我本心之真的自然精神[7]。罗浮山充满了灵气、仙气和傲气,历代在此隐居修练者众,登临者更多,登罗浮有所思有所赋者亦甚多,即使无法居、无法游但向往“真隐”者也无不对罗浮心存仰慕,魂牵梦绕,如陈献章《望罗浮》诗后记“此望罗浮之诗,即卧游罗浮也”[9],又说“罗浮,海上山,葛仙治之,真蓬莱哉!……久矣,吾梦长髯翁遣予罗浮山,尽四百三十二峰一囊括之,开半面以待游筇之人”[9]!以白沙先生一介真儒,固深明游罗浮有助洗涤尘染之心,于自然造化之中体道自得,但更可称奇的是竟也流露出对葛洪、谭峭等仙人的羡慕向往之情!而与钱寿占往来之琴友如张孔山、琴弟子如张伯龙,均在四川青城山修道。青城山作为当时入川的江浙琴人与川渝地区琴人交流的主要聚会地[2],自清康熙后就已经是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的圣地。钱氏既自称“琴隐”,又与道教人士多有交集,岂能不深受道教文化和隐逸精神之熏陶?罗浮山距四川有千里之遥,钱氏即使不能亲游罗浮,也应对罗浮充满向往之情吧?故此曲不仅以“罗浮”命名,且后记中“缟衣道士来相约”、“梦中倏到罗浮里”、“时向花前呼曹许”、“何如林间隐君子”之情之语,与白沙先生“卧游罗浮”、“吾梦长髯翁遣予罗浮山”何其相似!

概言之,在文人隐士的心中,罗浮梅花是花也是仙,其形象是与罗浮山“洞天福地”美妙奇丽的自然风光与超凡脱俗的道家气质融为一体的,因而总带着一份冰肌玉骨、迥绝人寰的仙家气息,这正是本曲的真意,其与脍炙人口的《梅花三弄》中凌霜傲寒、坚贞高洁的富含儒家道统精神和君子风骨的梅花迥然不同。

三、结构

此曲凡八段,起承转合,章法整饬,层次分明,音韵清丽,节奏爽洁,富于音色的变化。全曲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辅以模拟性的描写,情景交融,采用大量的泛音乐段,以轻盈虚幻的音色模拟上界仙音,与按音乐段交替进行,虚实结合,天人合一,亦花亦仙,山水清音中又见林下隐士的放旷散逸,全曲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琴曲“散起”,以清丽轻盈的泛音乐段作引子,渲染出如梦如幻、缥渺迷离的仙家气息,听者若神游太虚,鸣珂嘎玉,琼琚珊珊,若远若近;又见飞花如雪,迎风摇落,冷香入怀,令人身心俱寂,有换骨超凡之感。

第二乐段“入调”,以飘逸洒脱的按音进入充满悠然神往的意境,主题旋律反复用抓起、逗、撞等技法,音乐跌宕起伏,如破腊一枝,凌寒料峭,有低昂铁干的孤高,又有月下清影摇曳,顾盼含情的风姿。

第三乐段穿插一个玲珑剔透的泛音过门,音节短小疏朗,音色飘逸明亮,如置身于清旷玄邈的广寒宫,梅清月冷,琅风泠泠,玉露湛湛。

从第四和第六乐段是主题旋律在中准音和上准音区间的模进、变形和发展,音位按八度的大幅上升,除重复部分的主题乐句外,大量运用“绰注”、“逗”、“撞”、“进复”、“退复”、“分开”、“上”、“二上”、“引”等多种富有表现力的技法增加装饰音,尤其在第四段用高亢的滑奏、连续的滚拂、索铃和紧凑的节奏,忽如幽岩邃壑,松涛浩浩,忽又群鸟惊腾,洋洋盈耳,富于华彩,交织出全曲的高潮。经过第五段的稍作调整,第六乐段主题通过更多的“逗撞”、“跪搯”和“轮”等指法,旋律变得更为激越清亢,然后核心音G音迅速下滑两个八度,从最高的七弦三徽大幅回落到六弦九徽,节奏转趋平缓。三段主题旋律紧密相扣,上下递承,节奏和音色的变化丰富多彩,情感递进显著增强。

在重复第一段长长的泛音乐段后,第八段“入慢”,旋律始则豪迈放旷,继而蜿蜒而下,速度渐缓,一个略加变形的主题乐句反复再现,饱满浓厚,犹如深长的几声叹息,蕴含无限惆怅,此时曲首曾经出现的两个泛音乐句轻轻奏出,如同似曾相识的渺渺仙音隐隐飘来而后渐渐消失在无垠的太虚中,全曲欲止而未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四、曲式

纵观全曲,从微观到宏观的音乐结构都保持着对比、平衡和回环呼应,体现了和谐完美的中国古典音乐形式。

1.同音反复:如第一段泛音打圆和大量的抹挑,就是利用不同或相同弦位上的同音反复拨奏,音色清丽虬劲;又如按音乐段中多处把大间勾、小间勾分解为多个单音指法,也是将不同弦位的同音反复奏出,间又在按音辅以绰注和种种走手音的滑奏变化,丰富了叠音的表现力,弦声或急促或疏缓,视曲情既可产生繁声促节,增强梅花朵朵、迎风摇曳的动态,又可营造出仙风渺渺、梅月双清的清微淡远意境。

2.短句叠用:这种重复并不是原样不变的“再作”,而是片断地、交替地再现和加以变化,或在两句之间加上经过音,或变换不同的弦位和徽位,从而制造出主题鲜明但又活泼丰富的音色效果。短句叠用构成本曲主题旋律的主要组成部分,频繁出现在第二、四、六段中,并且构成第六、八段旋律的发展动机。特别在第八段,三个短句的叠用和发展成为此乐段的全部,仿佛是林下幽人的一咏三叹,情感深沉炽烈。

3.乐段重复:著名的传统古琴曲《梅花三弄》之“三弄”者,是因相同的泛音曲调在古琴的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而故名[10]。本曲的“三弄”亦显而易见:其主题乐段分别在第二段的下准音、第四段开首的中准音和第六段开首的上准音三个声部中重复呈现了三次,音位每次上升一个八度。但钱氏没有刻板地模仿四百多年前的“三弄”泛音原封不动的重复手法,而是将主题乐段安排为按音,通过穿插多种左手技法,使本曲主题旋律在发展、变形的过程中音色变化更为丰富多彩。此外,其他乐段的重复也非常明显,除原谱注明“第七段泛音同第一段”外,第五段泛音则是第三段泛音的高八度的再现,第八段泛音是对第一段泛音第三乐句和第二乐句的重复。

4.果声多:即琴曲段尾采用相同的旋律[10]。如第二乐段与第四乐段尾部使用相同的乐句结束,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第一段与第七段、第三段与第五段、第六段与第八段按音段尾,这些相同的乐句,因应所在段落的意境,分别以泛音、散音、按音等不同的音色奏出同度或高/低八度的同度音程。通过相同的尾句,盘桓呼应,令错综纷纭的曲调在变化中取得统一,同时亦提示本乐段的结束。

5.顶真格旋律:即乐句间、乐段间的同音相顶[11]。如本曲第二段进入主题旋律前的乐句皆为上句句末与下句句首同音相顶。顶真格旋律在本曲中有多种变化,前述之顶真环节中偶然会插入一个轻巧短小的走句,又或在主题旋律每个顶真环节的末尾安排一个顿音,这些隔以小小间隙之后的同音相顶,使旋律断中见连,连中见断,一线相牵。本曲还出现乐段间的相顶,除第八段外,次段之首音必衔接上段之末音,首尾相连,旋律迤逦铺开,宛转递传,回环往复,气韵如丝如缕,延绵不绝,而且顶真音必落在本曲的主音G音及其按纯五度关系顺生的属音D音和逆生的C音上,结合隔段段尾之相同旋律,全曲前后呼应,行云流水,气韵浑然一体,令人兴味盎然。

五、结语

通过对《梅花三弄·罗浮》相关历史资料和音乐要素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梅花三弄·罗浮》是一阙富含浪漫主义色彩和道教人文意韵的琴曲,其音乐形式与表现内容的和谐统一,反映了作者钱寿占高超的音乐创作技巧,值得继续深入研究。本文限于资料的匮乏和个人习琴阅历、音乐修养的浅疏,故仅言“初探”,期望方家有以教我!

致谢:番禺杨日凯先生、肇庆黄树文先生、广州周佩文女士!

注释: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琴曲集成·第二四册》,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29-151页、据本提要第2页。

[2]杨晓主编:《蜀中琴人口述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61-66页、第102页、第347页。笔者案:该书有观点提出钱氏等人入川时间在咸丰、同治年间,本文采用钱氏门人龙琴舫嫡传弟子江嘉祐之说。另有“清咸丰同治时期:江苏钱寿占宦游粤东罗浮山,曾自度钱氏十操之一《罗浮》”一说(见许海帆《关于岭南琴谱琴论编撰年表及其古琴发展分期说明》,http://linghaiqinlan.blog.hexun.com/51165337_d.html),目前并无资料可兹佐证,故本文不予采纳。

[3]《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下集·CD4》,上海: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第3首。

[4]《大清律例》“擅离职役”条规定:“凡官吏无故擅离职役者,笞四十。若避难,因而在逃者,杖一百,罢职役,不叙。所避事重者,各从重论”。

[5][宋]左圭:《左氏百川学海·第十册·丙集三·河东先生龙城录·卷之上》,民国陶氏涉园影宋本。笔者案:赵师雄的典故最早见于唐代传奇小说《龙城录》,旧题【唐】柳宗元撰,收录在《古今说部丛书·第一集·卷上》。但《龙城录》的真伪向多疑议,有学者认为系宋人托名之作。此条“赵师雄醉憩梅花下”在《左氏百川学海》与《龙城录》的内容大致相同。

[6][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第967页。

[7]李大华:《道教思想》,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7页、第213-214页、第17页、第6页。

[8][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381页。

[9][明]陈献章:《陈献章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74页、第80页。

[10]许健:《琴史新编》,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66页、第82页。

[11]钱亦平编:《钱仁康音乐文选·上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第238页。

猜你喜欢

梅花三弄曲式结构
魏泽怀
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的演奏特色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论结构
梅花三弄 一壶好茶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梅花三弄,将军本色是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