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技术在电视台演播室的实践探索
2023-08-22王真
王真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视台作为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对应的优化工作极为重要,相关人员需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而演播室作为主要的采景区域,同时也是硬件设备的集中场所,更需要了解其技术优势,呈现出更好的播出效果。其中灯光技术便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措施,且其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基于此,本文通过总结演播室对灯光技术的要求,了解其内部的硬件设施,并阐述其具体的应用路径,以期为管理者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现场调控效果。
【关键词】灯光技术;电视台演播室;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TN9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15.027
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电视台演播室内部的硬件设备愈加完善,对应的管理机制也不断优化,其中灯光技术作为辅助设施的代表性结构,其会为群众的感官提供直观的效果,所以对应的优化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但考虑灯光效果的呈现会受多方因素影响,一旦存在管理失误,画面清晰度会直接下降,故而相关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其技术特性,明确应用路径,以推动行业的转型发展。
1. 电视台演播室对灯光技术的需求
对摄像机而言,灯光技术是影响其呈现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色彩风格和色温饱和度等,借助灯光还能实现场景氛围的变化,故而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基于技术需求,制定对应的管理预案,并针对其技术原理,细化管理指标。
1.1 主光方向
所谓主光是指布光中站支配地位的光,也被称为基调光或造型光,其决定着景物的高光和阴影形态,使用时需要结合剧情内容、门窗位置和夜景光源来制定对应参数。管理人员需要严格管理光照强度,并确保灯光的照射始终聚集在拍摄对象周边,进而深化拍摄核心,利用标准的主光方向,提升拍摄画面的表面质感,进而满足电视节目的拍摄播放需求。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拍摄人员和灯光师需要协同工作,各自调试自身设备,达成色彩平衡并且还需将摄影机及其画面作为主要参考标准,确保水平方向的灯光夹角在35度以上,垂直方向的灯光夹角在30度以上,进而确保所拍摄的对象在画面中的布局位置准确,后续需要调试时,借助平稳的位移不会影响整体构图。另外,灯光管理人员需要明确人物在不同情境下或不同身份下,对色彩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技术人员需要结合人物和景物对光照的要求变化,有意调整灯光形态,从而符合其多样化需求。
1.2 逆光光源
所谓逆光是由于被拍摄主体与摄影机和光源处于交界位置,会使得曝光不充分,但合理运用也能体现出独特的拍摄效果。其具体的拍摄手法可分为:全逆光、顶逆光、仰逆光和侧逆光,布光时需要注意自然条件和拍摄时段。许多人认为逆光是拍摄的禁忌,但实质上在专业设备的处理下,适度的逆光若能稳定控制曝光率可以呈现出特殊的场景特性,还能为整个布局带来许多微观优势,但上述目标的实现需基于稳定且可控的逆光光源,否则自然条件若想达到预期效果难度较大。对此,演播室要求摄影人员与灯光师需要深入了解逆光拍摄的需求,并在主体人物背后布置逆光光源,更好地呈现出人物的轮廓。但为实现稳定控制,逆光光源的参数需得以稳定控制,确保现场技术人员能根据实际需求,实时调整光照强度,另外,须确保逆光光源的光照强度能大于主光,并结合现场需求与灯光形态,建立对应的调试方案,后续出现新需求后,还能不断加以调试。
1.3 灯光色调
所谓色调是指图像的相对明暗程度,其也是地物反射和辐射能量强弱在图像中的表现,其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具体应用时需根据项目风格予以选定。在演播室中,节目播出时会予以统一的色彩色调调试,并基于镜头参数,将其运行情况维持在稳定阈值内,保持均衡的工作态度,后续予以调控时,还应当对图像对比度予以综合考量,促使画面变得科学合理,进一步为室内环境调控提供参考,并平衡人物光照需求。另外,灯光色调的调整相对复杂,尤其是在现代拍摄需求不断多元化的背景下,许多时候伴随基础信息的调整,灯光色调也需随之变化,此时最重要的一项问题便是如何保障基本的色调平稳,并提升其变化同步性。对此,灯光师需要了解不同色调背后的内涵,并提前根据播出内容制定预案,后续再结合现场情况,实时调试,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临场环境和突发状况,进而提升其播出质量。
2. 演播室灯光的硬件设施配置
演播室内的灯光演示属于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内容,虽说现有的硬件设备能够完成自运行,后续即使现场存在特异化需求,也能借助完善的信息处理体制来做出优化,其实用性较强。但若想达到预期效果,除基本的色彩自适应调整外,还需了解现场情况并基于特殊需求做出应对,完善内部配置,如此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2.1 LED影视模板
所谓LED影视模板是提升节目制作效率的重要渠道,其能够减少许多人力工作量,同時也能配合灯光技术,建立融合式的模板结构,后续使用时,代入指定场景,可减少前期处理工作量,以此为基础予以调整即可。目前已知的LED影视模板多为mp4、flv或mkv等形式,其适用于各个处理软件中,优势显著,即:首先,其能够以工程文件的形式保存,虽能够直接使用,但面对多样化需求时,工作人员也可拆分其图层,更改细致的色彩参数,从而配合灯光技术。其次,LED影视模板能够为视频特效及灯光色彩变化奠定基础,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蒙版或图层覆盖等方式,将特效与灯光色彩的呈现顺序予以调整,其能够创造出许多复杂的意境。
2.2 灯具光源
对灯光系统而言,聚光灯是其执行工作的重要依靠,其能够实时调整光照强度等多种标准,细化灯光施加效果,并控制LED等核心设施的功率,从而稳定灯光效果。例如LED平板灯,其具有调光功能,能长期运行,在使用时不会产生异常的紫外线或红外线,更不会出现过高热量或辐射,所以适合演播室使用,但其挑选时需要加大管控力度,了解其阶段时间的能源消耗情况,验证其实际运行稳定与否,尤其需要验证其灯光强度的变化情况,确保其色彩转换时是循序渐进的,从而稳定艺术效果。另外,典型的光源还包括卤钨灯、荧光灯等,从专业角度其也被称为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电致发光光源和自然光源,其在演播室中使用时需要结合画面需求,同时协同分析额定电压等基本参数,确定演播室类型,针对性地选用灯具规格,并控制成本。
此外,硬件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工作人员还需注意其安装及运行所需辅助设施,例如走线情况及轨道安装,尤其是在时代发展迅速的背景下,电视台的节目播出需求变得多样,若想保障其基本运行质量,轨道的安装需要准备更多备用品,后续无论是支架安装还是走向确定都需按既定方案执行,但若需求发生变化,则可使用备品改变走向,以免影响拍摄处理进度。另外,在保障硬件设施完善的基础上,还需提升其安全性,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资金损失或人员伤亡,保障其灯光效果能够逐渐提升。
3. 电视台演播室灯光技术的实践应用路径
电视台演播室是制作电视节目的主要地点,其内部的硬件设施众多,若想保障其均能稳定运行,后续也能结合灯光技术原理,演化出对应的机制,便需要针对其优劣势,建立对应的应用方式,并随之优化路径。
3.1 合理设定机位
对演播室灯光予以管理时,需要调整灯具角度,也可以理解为灯光照射方向,而后根据拍摄的大体需求,将对应的设备予以归位,提升其处理效率,后续需要调整时也能减少工作量。但为达到最佳效果,难免需要多次完成调控,所以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其原理,制定对应的工作体制。
⑴灯光师需要了解,随着灯具工作角度的变化,被照射的物体会产生明暗度变化,同时其轮廓形状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为保障其基本效果稳固,需使用多种灯具,在使用时不断调整其照射角度,尽量满足所有需求。但为避免效果之间不适配,需要结合市场信息,明确其各自的适用范围与工作模式,以客观数据为参考。
⑵假如所用灯光和方向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便可能导致在指标变化时,出现呈现效果的变化,此时若把摄像机的所处位置作为标准,与其相近的灯光便是所谓的正面光,对此灯光师需结合其实际需求,调整照射方向等,完成整体方案变化,确保其不会因为方向变化而产生连带性的负面影响。
⑶在演播室拍摄与灯光照射过程中,摄像机可能会跟随拍摄对象的位置而不停转动,此时光线会透入至摄像机方向,其光线为逆向光,若未能加以有效调整,并使用对应的硬件设备,逆向光会对节目播出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对此,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演播室常用的光源类型,将热光源和冷光源予以对应处置,例如热光源在灯光技术中便体现为热钨灯光源的使用,其色温一般在3200K以上,但其耗电量也极高,所以工作人员需要适当使用辅助设施,或及时获取市场中的优化信息,以提升其技术性,再加之其发光位置的温度极高,所以需要加以防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损失。而冷光源则体现为三基色灯的使用,此时需要灵活运用其显色能力强的优势,并将其节能等优势予以深化应用,建立对应的使用机制,虽说其高强度照射能力弱,但可以综合实际发展需求,将两种光源融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3.2 科学选择布光方式
目前已知的布光方式共有三种,分别是三点布光、软正面光和多区域布光,其各自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后续在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其各自融入了新型理念,其不仅工作效果更稳定,更有逐渐融合的趋势。
3.2.1 三点布光
三点布光属于电视台灯光布光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其需要在主光、逆光和辅助光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完成工作,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不能随意搭配,需要结合实际拍摄需求予以调整。首先,逆光处理不能是正背面灯具,而是要基于拍摄角度及拍摄内容予以调整,一般都是在侧面角度,通过光照晕染来提升其灯光效果,若直照会导致局部地区的曝光管理难度上升,一旦处理不当还可能导致画面不清晰。其次,辅助光的使用需要更加规范,尤其三点布光作为一项集成性技术系统,若辅助光的处置不够完善,其可能会导致整体效果下降,但相对而言,辅助光的强度适中,但灯光師也需严加管理,否则细微的瑕疵也可能导致整体效果直接下降。
3.2.2 软正面光
软正面光大多情况下适合多机位取景工作中,当灯光师完成初步全面照射后,根据其底光参数即可了解实际需求,并获得足够的同色调控能力,如此拍摄所得的画面更加清晰,同时还能对画面整体性起到助力。但软正面光布光应用至今,其存在一个明显短板,灯光相对分散,虽说其不会出现异常曝光的情况,但是也使得管控难度上升,细微的灯光误差是可能影响整体效果的。对此,灯光师需要深入了解软正面光布光的优劣势所在,后续适当通过外部设施予以干预,例如添加逆向光源,辅助完成照明工作,后续细致调整各个分散光束,以此来稳固拍摄效果。
3.2.3 多区域布光
多区域布光属于现代电视台演播室最常用的方法,其能够将拍摄及灯光处理场地,按照功能等指标完成区域划分,后续结合其实际执行情况,适度调整布光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方式便是先予以多区域划分,后续在独立单元区域内使用三点布光融合,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提升灯具摆放规范性,进而提升拍摄效果。
另外,在具体的演播室灯光调试过程中,需要适度调整光照强度,配合管理体系,弥补拍摄时的所有问题,若拍摄人物衣着相对明亮,则可适度减弱布光方式,反之则需要提升,促使区域亮度适中。另外,还需结合拍摄人物的细致特征做出调整,例如其面部皱纹较多,便需要相互配合,先使用低硬主光,而后加上辅助光,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配合辅助光,淡化面部皱纹,降低光线反射强度。
3.3 调控灯具位置及方向
按照基础设计需求,灯光师需要对配光距离等基本参数予以测算后,使用槽钢完成焊接,并逐渐形成水平桥架,并将其固定,后续再调试可以减少工作量,但其灯具位置及方向的控制不得轻视:
首先,在具体调控时,应当结合待拍摄人物的特点,配合节目播出需求,适度调整灯光位置,并在器械的帮助下,渲染现场环境,为观众呈现出更合理的氛围。另外,在对灯具予以调控时,应当对灯具的方向予以相应调控,伴随着灯具的角度变化,观察拍摄人物的外貌变动,后续再对应调整技术参数,以达到预期效果,但由于对应的模板效果不理想,所以其需要控制时间段、强度和环境因素等辅助条件,保障画面更稳定合理。
其次,在该环节中,应该对不同时间的灯具位置予以准确记录,确保在后续的节目播出过程中能快速完成对应调整,并借助灯具的调控保障灯光的稳定照射,满足节目的多样化需求,为观众带来更多样的观看体验。另外,实际拍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同类型灯光调试,当详细记录后,其历史数据将得以留存,未来调整时能减少计算需求,快速完成工作。
3.4 安装灯具吊挂
目前已知的灯具种类较多,其各自具有不同职能,适用范围也各异,若现场想要妥善调控,其不仅需要保障硬件设施完善,更需要保障其基本的安装形式,即:首先,需要执行轨道安装技术,这属于难度最大的一种,其需要利用平板支架将其轨道固定在天花板上,一般适用于层高3.3m以上的现场结构中,否则会导致轨道运行不稳定。其次,为葡萄架安装形式,需要在层高2.8m~3.3m的结构中安装,采取悬挂式作为核心,相对成本较低,属于演播室中最常用的手段。最后,为固定支架安装,属于成本最低廉的一种,但只适用于部分层高较低的演播室中,且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膨胀螺丝,所以其灯具安装后是不能移动的,只能固定方向照射,若必须提升灵活性,只能再次安装恒力铰链,流程相对繁琐。
4. 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变得多元化,其年龄跨度较大,所以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变得更多样,唯有对现有的技术体系予以创新才能满足多样需求。而灯光技术便是实现上述需求的重要助力,保障各系统内容能照常运行十分重要,故而灯光管理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灯光技术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拍摄需求,配合多种光源及辅助技术完成现场管理,并提升其调整灵活性,进而推动行业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博.电视台演播室灯光技术的应用[J].采写编,2021(08):167-168.
[2]刘洋.刍议电视台演播室的灯光技术[J].电视指南,2018(08):5-6.
[3]吴鑫婧.高校舞台灯光课程开展产教融合的探索研究[J].戏剧之家,2021(06):29-30.
[4]黄晓鸣.舞台灯光技术中光影的虚实表现[J].艺术家,2020(10):86.
[5]艾孜买提·阿里木.灯光技术在电视台演播室的运用[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2):23-24.
[6]裴恩发.演播室灯光技术人员与视频技术人员的配合要点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07):202-203.
[7]孙国栊.分析灯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部廣播电视,2019(15):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