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路径探究
2023-08-22王维国马翌祯权小虎
王维国,马翌祯,权小虎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49)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指农村党组织对农村社会和农民群众进行领导、引领、组织、号召和整合的能力。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如何,关系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关系着党的主张、决定和工作部署在基层的宣传、贯彻和落实程度。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1]。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2]。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3]。当前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及农村经济社会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进一步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研究,能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新。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基本内涵与构成要素
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路径,要在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内涵要求、功能定位与要素构成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要求
“组织力”是一个管理学的概念,指的是组织为完成其职责任务、实现其目标而维护自身团结,凝聚、动员、号召和影响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能力[4]。基层党组织是提升组织力的实施主体,党员和群众是提升组织力的实施客体。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指在农村这个特定区域中,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社会和广大群众进行领导、引领、组织、号召和整合的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生成是一个多要素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它不仅需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党的初心使命等方面的宏观引领,同时还需要组织内部各要素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以实现政治领导、内部管理、社会动员、发展推动等组织功能。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激活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5]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2]。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作用的新要求是:在政治上要发挥好领导力、在思想上要发挥好引领力、在团结和服务群众方面要发挥好组织力、在社会发展方面要发挥好号召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作用的重中之重,就是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之下,永远跟党走,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组织,从广义上说,是指由诸多要素基于特定的纽带、按照一定方式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从狭义上说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基于特定纽带所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其所依靠的纽带及其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其功能定位的依据,而功能定位决定了其结构形态。2019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二条规定,乡镇党的委员会和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6]。本文中所讲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仅指村级党组织,其功能就是宣传、贯彻和执行党的主张和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动员号召农民、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就目前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内涵从过去的管治、服务,走向引领、服务和赋能。总体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政治功能,是党组织通过教育、管理、监督、凝聚党员,使党组织成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的坚强堡垒;第二类是服务和赋能功能,是党组织发挥社会影响力的功能,即领导、引领、动员、号召和服务农民群众及其他农村社会成员以更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要素构成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由多种要素依据特定的组织结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综合力。虽然学界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构成要素观点不一,但作为党的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组织作用,其具有自我建设力、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是学界共识。因此,笔者着重从以上方面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要素构成。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我建设力是指其加强党组织内部建设的能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是其旺盛生命力的根基。打铁还需自身硬[7]4,把自身建设好是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初心使命的关键所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建设力一方面要求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综合素质,以不断增强其先进性与纯洁性;另一方面还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立足于农村实际,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组织资源为依托,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开发乡村人力资源、建设美丽乡村,从而进一步明确自身功能和职责定位。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根本要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突出政治功能。可以说,坚强的政治领导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社会结构和人员身份不断变化,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员在对党的农村政策的理解、农村治理结构的态度、农村未来发展走向的认识等方面往往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作为农村群众主心骨的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政治建设、突出政治属性、夯实政治责任,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富裕的工作实践中把握正确方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制定实施举措。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觉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党员干部、农村社会和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观、意识形态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对“三农”政策的理解和实践,筑牢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新的发展阶段,只有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才能使农村社会和农民群众政治坚定、思想统一、行动有力,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有效制止消极文化价值的滋生蔓延。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是指农村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关心农民切身利益,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员和鼓励农民参与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主体的力量。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的协调、利益分配的公平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强化市场调研、密切联系群众,依据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指导农民及其相关组织更好地配置资源,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是动员和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民兵连、新的经济组织、新的社会组织、企业组织等,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工作,主动参与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建设的能力。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8]40。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执政根基,是党最可靠的力量源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9]。这意味着新时代要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从农民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现实困境
新时代背景下,原有的农村社会治理方式与新的农村经济基础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难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指出:“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9]《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要求,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意味着其存在着组织力不强的问题,即对村内资源的调动能力不足,对农村发展的贡献力有限,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就表明,随着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面临新的挑战。
(一)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与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建设力和政治领导力的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组织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需要一批优秀“领头雁”和高素质的党员群体。然而,当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内部在党员干部构成、组织生活、组织制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组织功能的发挥。其一是党员干部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在乡村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妇女等。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重,因而出现“年老的不能干、年轻的不愿干、有能力的不想干、无能力的干不了”[10]的现象。党员老龄化导致农村党组织干部出现空缺、空转、青黄不接、后继无力等现象。另外,由于青壮年党员多居于外地,人员分散,导致党员与党组织相分离,党支部面临管理党员的困难。其二是组织活动缺乏。随着农村人口结构变化,部分人数较少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合并。有些村落分布较散,使得合并后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平均覆盖和辐射的区域变大,而这势必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带来较大不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发挥[11],这就会导致党建工作脱离实际,出现形式化现象,诸如村党支部大会、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不能按时召开,影响了重大事项的讨论决策。其三是组织生活制度不完善。诸如,有些村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既不能有效落实,又缺少考核监督体系,流于形式;有些村缺乏规范性的工作办法和工作机制;有些村没有建立党务公开制度;有些村缺乏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考核监督制度,没有形成全天候监督;有些村讲从严管理多、讲关心激励少,不够人性化。这势必会导致一些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工作能力不足、为民服务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微腐败现象。
(二)宣传引导方式滞后与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矛盾
近年来,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革命的快速迭代,农村社会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崭新样态。当前在基层治理当中仍然传承了诸多传统的乡风民俗文化,虽然在维系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情感激励作用,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基层组织的公权力和程序的公正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思想引领方式滞后的问题。某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难以适应社会形势的快速变化,未能全面掌握本镇或本村的发展态势,不能把党和国家关于乡村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适时制定本区域或本村发展规划和有针对性的政策安排,使党的政策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诸如,在“三农”政策的宣传上,一些村党组织对党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战略方针学习领会不深刻,因而向社员群众的宣传动员不能切实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近年来,农村利益群体分化、新基层组织涌现,使得基层党组织与其他组织的领导关系存在脱节现象,诸多基层组织出现“各自为战”的状况,不利于形成振兴乡村的合力。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工作虚化的现象。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将党的政策和文件仅停留在口头上。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执行党的政策时搞“一刀切”,形成了懒政庸政怠政,有了难题就视若无睹或往上推,缺乏政治担当和责任意识。这就要求一些农村党组织必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其思想引领的虚化、弱化问题。
(三)党群关系淡化与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的矛盾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有些乡村的党员干部住在县城或市区,与农民群众的接触减少,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机会较少,干部的群众观念和群众意识逐渐淡化。他们不再愿意深入农村、倾听农民群众真正的呼声、关心农民群众疾苦,脱离农民群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在一些乡村党员干部中存在微腐败问题,有的还会侵害农民群众的利益,如在土地征用、安置补偿、经济纠纷、社会保障等方面以权谋私,引发群众不满情绪,有时还会出现个别党员干部与村民发生冲突的现象。这些问题都导致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得不到保障,从而不再信任农村基层党组织,也不参与党支部牵头开展的活动,党群关系受到影响。党支部动员与号召农民群众的力量也随之减弱,从而影响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此外,部分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社会号召力不足。上文已提到由于农村人口流动,导致党员数量减少。有些农村地区为应付上级检查,突击发展党员,发展亲友党员,导致发展党员的标准降低、缺乏相关培训和考核,以致一些人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是思想上、政治上以及工作作风上并不符合合格党员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质量难以保障,也无法在服务农民群众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些支部带头人 “头雁”优势难以发挥。一方面,一些村党组织带头人素质不高,无法做好农村工作的“领头羊”。有些村支部书记年龄大,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及时跟进党中央新政策,把握农村发展新形势,推行政策滞后;有些村支部缺乏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方法,创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村党组织书记的政治领导、经济发展、文化引领、基层治理、生态乡村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迅速提升,但现实中相对发展滞后的农村难以短时期内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带头人,因而也就影响农村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路径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12]。当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仍然存在党员与组织关系松散、管理制度缺失、领导不力和任务难以完成,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动员力和凝聚力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功能弱化等现象。同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乡村社会发展以及农民群众诉求多元化也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全面从严自我管理、团结组织群众以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以增强政治领导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纲领、方针和政策是连接政党与社会的纽带,政党通过一系列具体政策的贯彻落实来实现社会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要在贯彻落实中发挥领导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13]这就要求要把增强政治领导力放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首位。
1.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拥护“两个确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与执行力,从而不断提升统揽乡村发展全局,协调村域各方力量的能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好党中央关于“三农”的政策安排,动员组织农民群众和其他社会力量自觉参与到农村建设中去,使农村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发挥组织优势。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组织优势,协调各方力量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1]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指导、协同村域内的行政、社会、经济、文化等组织,尽可能调动各方力量,不断增强对各类组织的政治引领。当然,坚持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并不意味着包办代替一切,在领导其他组织时仍要通过协作配合和共赢的方式提升自身权威地位。如通过组建“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企业+基地+农户”“党支部+村民理事会”等模式,既确保各项工作能在村党组织的全面领导下实施推进,又能让农民群众和各基层组织在参与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增强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提高驾驭农村产业经济的能力。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政治的力量通过政策资源导向,不仅可以保证经济发展的方向,而且可以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责和任务就伴随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而不断拓展。近年来,随着农村多元经营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力量嵌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之中,快速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工作要适时做出灵活调整,将党支部建设横向扩散到新型社会组织之中。也就是说,要通过不断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等融合型产业经济,聚焦做强特色做大规模,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二)以从严管理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2020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14]。这就要求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全面从严管理提升组织力。
1.在严密组织体系中提升组织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13]。面对农村社会发展新形势,针对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社会资本链和网络缺乏的情况,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必须与时俱进。一是要全面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村党组织要全面领导村民委员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15]。同时要加强妇联、团支部、残协等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也就是说,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要创新组织设置,深化组织建设。探索建立网络党组织,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开展党的活动,拓宽党建工作网络阵地,合理划分服务网格,组建网格服务团队,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提供服务,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2.在严格组织生活中提升组织力。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组织生活密切相关。这就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加强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要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和效果。”[8]182要选好主题,增强组织生活吸引力;要选好载体,如通过讲好身边优秀党员投身乡村建设的模范故事,开展乡村展演活动;还可以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将互联网党课、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信息平台综合运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培育和传播积极向上的健康网络文化。同时,要完善监督制度,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加强上下级监督、群众监督、巡察、舆论监督机制建设,加强各种监督的协调联动,不断增强监督合力。强化组织纪律,抓“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抓“约谈”,传导压力;抓节点,防微杜渐。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16]。严肃违规和失责行为惩戒,对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问责,确保他们拥有应为方面的行动力和不应为方面的自制力,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清正廉洁。
3.在锻造过硬队伍中提升组织力。从严治党,首先是从严教育、从严管理。因此,在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中,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17]。党员的能力建设是组织力建设的主体。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高低、结构好坏,直接关系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因此要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一是要把好入门关。在发展农村党员时必须以严格的标准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试和考察,保证农村党员的政治素质够硬,先进性和纯洁性够强。加大在青年农民特别是致富能手、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二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注重乡贤队伍建设,为农村党支部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要搭建人才施展平台,吸引优秀人才。三是要加强带头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精准选配、精心培养、精细管理,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在选任标准上,强调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在能力养成上,要注重培养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在成长路径上,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岗位培养锻炼年轻干部,选拔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年轻干部。加快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
(三)以团结组织群众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7]366-367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组织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肩负着领导、动员、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农民的职责。新时代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1.加强同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18]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同农民的密切联系,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主动了解农民、联系农民。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农村,开展入户走访,一对一了解帮扶困难户,听取农民群众关于乡村发展和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精准把握农民群众真正所思所想所需,及时解决他们在乡村生产和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突出乡村“两委”的服务功能,以农民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获得群众的欢迎与认可,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权威性。
2.动员组织农民群众提升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9]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需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依靠、动员和组织农民参与到乡村发展实践中去。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以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引领农民群众。加强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育造就懂农业、爱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业主体,以充分发挥农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3.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氛围是农村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基层风气问题,下大气力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良行为。”[20]为此,需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铸牢农村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注重创新文化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农村的文化资源,对农村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展新型村庄共同体文化。让党员和村干部回归“公共人”角色,牢记公共性、服务性和道德性的角色定位;团结和动员中国最广大的农民群众,联接起庞大的社会网络结构,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