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网络新义及变化原因①感谢李小萍老师对本文的悉心指导。
2023-08-22李亦然
李亦然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2016)修订时,“水”这个词条增加了作为形容词的一个义项“质量差”,并提供了语境:“新买的手机太水,没用几天就坏了。”从动态视角看,网络语境中“水”的语义在“质量差”的基础上仍然在发生变化,扩展为“水平差”,即“任何形式上的质量差”。在内部隐喻和外部媒介等共同作用下,“水”继续衍生出具体语境下的新义,如“水平低”“随意”“无聊”“敷衍”等。笔者在CCL 书面语语料库(2023年2月1日)中搜索到包含“水”的语料431909 条,其中包含“很水”“太水”表示“水平低”的语料各1 条,由此看出网络意义的“水”尚未完全进入日常和书面语。然而在微博、贴吧、论坛中却能检索到大量用“水”表示“水平低”的例句,说明“水”的新义被更多运用在这些随着网络而出现的新兴平台上。基于此,本文将“水”的这一新兴语义界定为网络语义②这里的“网络语义”指的是来源于网络的新增语义。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看,“水”有向日常语境渗透的迹象。。以下是来自微博的例句:
(1)我原以为她是个水水的 老师,没想到她很负责。
(2)这种做事有头没尾的人果然水得很。
(3)别管我了,这次考试做得水啊。
可以看出,“水”在“质量差”的基础上表现出了更多语义上的细化,在例(1)—(3)中分别义指不负责的、不靠谱的、不认真的。另外,笔者还观察到“水”用法上的动词化,例如:
(4)昨晚一夜没睡的我水了一节课。
(5)虽然好久没拍照了,但感觉我用库存图也能水一年。
以上例子表明,网络语境中的“水”已经很大程度地脱离了基本义③“水”的基本义为“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作名词。,呈现出向形容词性和动词范畴转移的词性特征,且往往带有贬义色彩。本文讨论“水”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2016)中的新增义项上的具体语义表现以及网络语境中的新用法,并探讨其原因。
二、“水”的网络语义及其句法表现
(一)“水”的形容词性语义及句法功能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水”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质量差”,形容的对象多为商品。在网络语境中,“水”可以形容文本、图片、视频、作品、比赛等任何形式上的“质量不高、表现不佳”,进一步衍生出“级别、能力、水平低下”和“名不符实”等义。以下是来自微博的例句:
(6)这次世界杯是最水的一届。(义指:赛事举办的质量很差)
(7)双非大学生一定很水?我们来看看本科出身如何改变。(义指:水平低)
网络语境中,“水”还可以表示设计安排等随意、无聊、不严谨,如电视剧、电影的情节不合逻辑,台词太差,呈现的内容不符合大众预期等。
(8)二刷以后觉得电影确实还是有好多不足的,很多台词很水。(义指:台词设计不用心)
“水”还在“随意”的基础上衍生出“轻松、容易、简单”之义。
(9)出差路上改论文,到底谁说在职读研很水的?(义指:读起来容易轻松)
语义的变化在句法上也得到了呼应。例(1)中“水水的”以重叠式作定语,修饰“老师”,表明“我”原以为这是个不怎么负责的老师。例(2)中“水得很”作谓语,“水”是谓语中心,表示这个人做事不靠谱。例(3)中的“水”作补语,补充说明考试时的状态与结果。当“水”表示“随意”“无聊”“水平低”“轻松”等义时,形容词“水”多和程度副词搭配,如“很”“最”“太”“特别”“真”“非常”“有点”等。
(二)“水”的动词化用法
除了作定语、谓语和补语的形容词用法之外,“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还出现了动词化趋向,并产生新了的语义,指发表无意义或低质量的评论、留言,以达到刷屏、占据话题等目的。如“水帖”“水聊天记录”:
(10)水一下帖子做任务。(义指:为吸引流量或增加贴吧经验值①“贴吧”是由百度于2003年12 月3 日首创的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贴吧等级规定:每天在吧内有主动行为记录(包括顶贴、回贴、发贴、投票),即可加1 分,4 分为上限,分数越高则“经验值”越高。而发帖)
(11)明天预售落后第一名一千万,我劝你从现在就开始灌水,不然晚上再水就来不及了。(义指:充当水军“灌水”)
随着网络媒介的推动,“水”表示动作时可以表示“敷衍了事、不认真用心”或“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其所能支配的对象范围也不断扩大,从网络上发布的帖子到实际中完成任务的过程,如:
(12)今天这直播画画一路下来这么顺,早知道这样就开个录制了,还能水一期视频。(义指:不认真花心思和时间就做完这期视频)
(13)来水一水这个活动,祝大家都能抽到一等奖。(义指:随意、随便地参与)
“水”可以加宾语,也可以不加,如:
(14)考核滞后了,我要开始水了。(义指:放松)
(15)明天开始看新书和运动。希望我可以坚持不水。(义指:敷衍、懈怠、不当回事)
例(12)(13)中,“水”后面的宾语分别是“视频”“活动”,多是指非认真态度下敷衍完成的任务或作品,在句中常作谓语。除此之外,“水”还常和“论文”“作业”等直接搭配。例(5)中的“水”表示敷衍,和“一年”相搭配,补充说明“水”的时间。当“水”和动量短语搭配时不出现宾语,如“一次”“一下”“一把”“一波”等。当“水”和名量短语“一条”“一期”“一篇”“一集”等搭配时,名量短语后带宾语构成一体,“水”还可以被否定副词“不”“别”修饰,如例(15)。以上种种都说明了“水”的动词化用法,但是动词化“水”还未进入常规的表达规范和词典中,因此将其界定为一种临时性用法较为妥当。
三、“水”贬义色彩的生成机制
无论是形容词性的网络义“水”,还是“水”的动词化用法,在网络语境中都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水”的这种贬义色彩也体现在以“水”为语素构成的新词中,如“水+X”式的“水课”(随意、不认真的课)、“水硕”(没有“含金量”的硕士)、“水军”(发表无意义帖子的网络用户)、“水帖”(发表无意义的帖子)、“水群”(在聊天群里发送无意义的消息)。
伴随着网络出现的“水”的语义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其原因有二:一是受到其生成语境即网络环境的影响,二是“水”隐含义素的凸显。
(一)贬义生成的语境:网络平台
以下语料来自百度网页、CCL 语料库:
(16)各位能谈谈灌水时的感受吗?(2003年百度贴吧)
(17)除了聊天、灌水、打游戏、听音乐外,网络还能给大学生带来什么?(2004年新华社)
(18)以前我只知道化学吧很水,原来物理吧也是水得一塌糊涂。(2006年百度贴吧)
(19)影片很水,黔驴技穷。(2008年豆瓣电影)
(20)14 楼:我自水 一楼。(2014年百度贴吧)
从时间上可以看出,“灌水”在贴吧刚创建时(2003、2004年)就已经出现,是贴吧里的专用词。在出现了“很水”等形容词性的用法后(2003、2004年),又出现了“水”的动词化用法(2014年)。“灌水”就是加水、注水,无语义色彩。但“灌水”这种行为导致的结果有时是不好的,如“注水肉”是人为注水以增加重量加以牟利的生肉,属于劣质产品;贴吧中的“灌水”是在网络中发表无意义的言论以增加经验值或消遣时间,导致贴吧的“浓度”被稀释。当“灌水”逐渐成为一种大家不喜欢的行为之后,便具有了贬义色彩,表示稀释、减弱某物的原有的好的成分。随着“灌水”在贴吧使用的“泛滥”,其所针对的现象也不断扩展,从贴吧上的“刷帖”行为到比赛、制作等一切形式。随着语境的发展,动宾结构“灌水”“注水”中的“灌”“注”慢慢脱落,只剩下“水”,而这时的“水”已经被附着上来源于“灌水”“注水”等不良行为的贬义色彩。
(二)贬义生成的基础:隐含义素的凸显
“水”的显性义素为[+液体]。随着网络表达的需要和网络新语境的出现,“水”不断生成隐含义素[+平淡][+空洞][+静止][+泛滥]等,这些隐含义素反映了其非本质属性,但在所表达事物中占有表义的重要地位,如“平淡”与“无聊”有关,“空洞”与“无意义”有关。“水”的这些隐含义素在网络语体的表达和具体语境的需求中得到进一步的凸显,逐渐变成一个显性的义素,甚至可能会在词典中成为一个义项,贬义的色彩愈加突出,“水”的贬义由此生成。
隐含贬义义素凸显的过程中,“水”的用法也产生了变化。原为名词的“水”本不能被程度副词修饰,但“水”[+无聊][+空洞][+泛滥]等隐含义素可以被程度副词修饰。当隐含义素得到凸显时,形容词性用法就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水”的隐含义素被凸显出来,语义增加,这成为“水”词性发生改变的语义基础,能够突破“水”基本意义的语法规则,形成“词类活用”,继而在高频使用中确定“水”形容词的语法化地位。而表示动作的“水”,也可以看作形容词用法“水”的一种临时用法,这种临时变体的语义基础就来源于“水”表示动作的隐含义素[+灌注][+充满][+稀释]。
四、“水”网络语义变化的原因
(一)认知领域下的隐喻与形象化
美国学者Lakoff 和Johnson 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指文学的语言形式,还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概念隐喻的基本要素是源域、目标域和映射,分别指喻体、本体和两个领域间的对应与互动。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即是隐喻,隐喻将源域的有关特征转移到目标域,以更好地理解目标域。“水”的语义演变就受到隐喻的作用,属于概念隐喻下的实体隐喻。“水”具有[+液体][+无色][+无味][+无臭]等义素特征,使人不自觉联想到“无味的、空洞的、无意义的”。“空洞的、无意义的”是隐喻诉求的目标,可以感知,但无形无状,必须借助易知可感的有形实体作为抽象感知具象化的来源,于是与“水”产生本体对应,将实物来源域映射到感觉目标域,产生隐喻表达式。
“灌水”本来指“往容器中注水”,但在网络环境中表示发表无意义的、空洞的言论。这一概念隐喻实际是把“网络论坛”看作“水体”。随着水的灌入,原有内容被不断弱化、稀释。喜欢往“水体”中掺水的人被称为“水手”“水友”“水怪”等。如今流行的热词“水军”也是沿此路径创造出来的词,“水军”如同一支被雇佣的“灌水”军队,他们被雇佣而发帖、顶帖,以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诸如此类的新词不断衍生出来,例如在论坛里不常发帖或在群里不常发消息,仿佛沉在水底下不露面,这样的行为被称作“潜水”,这样的人被称作“潜水员”;再如人在不认真时,仿佛是在“水体”中随意游走划行,因此开小差的行为就被称作“划水”。在网络环境下,“水”通过隐喻衍生出“无意义、无聊、敷衍”等新义,派生出丰富多样的新词。
(二)“戏谑化”心理的推动
网络用语“水”精简地表达了“质量不佳”的贬义意义,在戏谑化心理的推动下被人们大量使用,在具体语境中呈现出丰富多变的语义信息。戏谑化心理指人们在社会压力之下,倾向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的心理。例如学生在面对大量课业和作业压力时,会用“水论文”“水作业”来表达对完成任务的自嘲,对解脱放松的追求;观众在面对质量不佳的电视剧、节目等时,会用“好水”“太水了”来表达不满,进行批判。在网络上,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简洁、口语化的语言,而“水”可以看作是“灌水”“注水”的省略,例如“我给这个经验灌水了”,简化之后就变成“我水了经验”,“水”这一简短而直接的表达逐渐被接受并广泛使用。
(三)新兴媒介的可供性
“水”的语义变化受到新兴媒介的极大推动。网络社交的特点是“自由、开放、平等、匿名、迅速”。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在传播学领域中,“可供性”强调媒介技术及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媒介技术具有功能性,其属性赋予用户采取各种行动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媒介技术又具有关联性,其功能的实现需要用户与技术产生真正的关联。在一些新媒体场合下,“水”的意义与“刷存在感”有关,人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些没有实质内容的信息,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获取点赞,这种行为被称为“水帖”“水文”。网络时代的社交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公开的表达空间,在这种环境下,“水”成为一种表达自我、打发时间、聊天交流的方式。依托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水”的新义在网络平台上迅速普及。
五、结语
“水”的形容词性语义和用法在词典中已经得到确认,说明该语义已经逐渐从网络进入日常交际中。以2023年2 月20 日新浪微博上搜集到的语料数据①在1500 余条带“水”字的语料中,“水”形容词性用法的语料有39 条,动词化“水”的语料30 条。来看,“水”作形容词的用法和动词化用法的频率趋于一致,可以印证本文所作的动态观察。也许在网络语境的影响下,“水”动词化的语义也会经历一个逐渐固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除了本文所提到的隐含义素、隐喻认知、新兴媒介、使用者心理等因素外,也有学者结合方言、古代习俗等因素对“水”语义的演变展开研究,展现出语义生成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与交互,使得网络时代下“水”的语义发生了种种变化,成为新时代下网络语言发展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