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春天
2023-08-22董得红
董得红
三江源的春天极为短暂,但也极有特色。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三个园区处于不同的气候环境带,具有不同的植被类型和物候期,形成各具特色的春日景观。这里的春天最容易使人感受到严酷环境下生命的顽强不屈与斑斓多姿。
三江源是一个充满了诗和远方的地方。每每走进这“世界第三极”的壮阔画卷之中,抬头有高山峡谷、冰川雪山、蓝天白云,俯首是众多湖泊河流、草甸草原。奋蹄狂奔、踏破暮色的百兽,引吭高歌、自由翱翔天际的鸟禽,则以原始而狂野的和谐,诠释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密码。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许多人对三江源充满向往,向往那里离天最近的高山、冰川、雪山,向往不期而遇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甚至雪豹,向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灵魂的涤荡和心灵的安宁。
粗线条的勾勒就已经让三江源如神话般传奇,倘若真的走进三江源,你会发现,摄人心魄的还不止山川河流、飞禽走兽,就连那里的植物世界也是那么辽阔斑斓、姿态万千,与别处迥然不同。
人们习惯用“荒凉”来形容三江源,不过是视角不同、参照系不同罢了。跟草木葳蕤的森林相比,三江源无疑是荒凉的,但若跟沙漠戈壁相比,三江源有许多区域可谓“天上花园”——在平均海拔接近5000 米高的地方,五颜六色的花儿迎风招展,风姿绰约。存在就是奇迹!
历史上的三江源草木繁茂
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大地构造上跨越可可西里——松潘甘孜残留洋、北羌塘昌都陆块、可可西里——金沙江晚古生代——旱中生代缝合带三个构造单元。总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4200—4500米,地势高亢、谷盆平缓、峰岭绵延,主要山系有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脉。
按照纬度带划分,三江源区的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所在的纬度范围内,自然环境条件应该与现在的关中、秦岭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差不多,田野里应该种植着棉花、水稻,庭院里生长着雪松、银杏、玉兰等亚热带植物,秋天,梧桐树上蝉声聒噪,江河两岸苍松翠柏。历史上的三江源的确有过这样的辉煌,今天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曾经也是温暖的人类家园。
据有关资料记载,20 世纪后期,考古工作者在可可西里东部五道梁、风火山等地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痕迹,而更早时候,考古工作者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流域就发现有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迹,这说明数万年前,三江源区还是相对比较适宜早期人类生存的。但随着全新世(距今1 万年之内)以来高原气候的急剧寒冷化,自然条件日益严酷,这里逐渐沦为无人区。
从孢粉分析得知,上新世是三江源区晚新生代期间森林最为茂盛的时期,由于山地的继续隆升,使植被又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和水平分异,如山地的上部,分布云杉林,伴有一些冷杉、雪松,山地下部生长着松树林或松、桦混合林,并有罗汉松、栎等。山麓和河湖区分布种类较丰富的阔叶林,主要有榛、鹅耳枥、桤林、 胡桃、柳、榆和山核桃。沱沱河、通天河一带还生长有榆树林、松桦林。
在漫长的地质变迁中,由于高原的巨大高程和特有的大气环流影响,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和暖温带的落叶阔叶林在三江源区已完全消失,而被在高原高寒气候条件下发育形成的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取而代之,形成三江源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单元和高原植物群落与动物群落。虽然人迹罕至,但却是许多青藏高原野生植物和动物的家园和乐土。
三江源没有春天?不,有三个春天
有人说,三江源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江南北到处百花争艳,而远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依然是一片冰天雪地,高原湖泊、高原草甸、高原沼泽都在冰封中,只有藏野驴、藏羚羊、野牦牛、白唇鹿等野生动物成群结队地奔跑在原野之上,有时,还会有三三两两的狼和狐狸尾随兽群。除候鸟外,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野生动物一年四季、世世代代留守,即使藏羚羊在产羔季节要进行上千公里的迁徙,也依然大部分处于三江源的范围内,可见三江源之辽阔。
对,候鸟,它们是三江源的季节使者。三月里,冰天雪地的三江源上空,已经传来黑颈鹤、斑头雁清脆的鸣叫声,仿佛告诉那些留守三江源的野生动物们,春天来了,它们从南方越冬回来了。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19.07 万平方千米,其中长江源园区14.69 万平方千米、黄河源园区3.17 万平方千米、澜沧江源园区1.21 万平方千米。三个园区所处的地理地貌不同,海拔高度差异大,形成不同的气候区,也孕育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和植物景观,具有不同的物候期。相较于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范围小,地形地貌单一而各有特色,植被景观也完全不同。
长江源园区:树木到不了的地方
长江源园区包括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全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当曲保护分区、格拉丹东保护分区及其间的连通区域,以长江正源沱沱河、长江北源楚玛尔河和长江源头通天河流域为主体框架。
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孕育了长江。格拉丹东是唐古拉山脉的最高峰,海拔6621 米。在唐古拉山宏大的母体基座上矗立着20 座海拔6000 米以上的格拉丹冬雪山群,这里一年四季都是冰雪世界,天是耀目的湛蓝,雪峰挂在湛蓝的天空上,像巨大的水晶宝瓶。冰川融水无声地跌下雪线,滑过山体,在广袤的高原面上形成长江源。
由于自然环境严酷,限制了植物的分布,长江源园区里无蕨类植物分布,裸子植物也只有麻黄科麻黄属的单子麻黄一种,多生于山坡石缝中,草本状矮小灌木,高度只有5 厘米。被子植物有28 科88 属210 种(含变种和亚种),种类稀少,其中有84 种是青藏高原独有种。木本植物的科属已很少,常见的只有蔷薇科的小叶金露梅、柽柳科的匍匐水柏枝和胡颓子科的西藏沙棘3 种,基本上是一个草本植物为主的区系。
与生态环境相对应,长江源园区由东南向西北分布着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草原和大面积的高山冰缘稀疏植被。
高寒草原是长江源区分布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主要建群种有禾本科针茅属的紫花针茅、禾本科扇穗茅属的扇穗茅,莎草科苔草属的青藏苔草,豆科的紫花黄芪、多枝黄芪、团垫黄芪、甘肃棘豆。在海拔5000 米以上的高寒草原,常见的伴生种有伞形科棱子芹属垫状棱子芹。高寒草甸主要以莎草科蒿草属的高山蒿草和苔草属无味苔草为建群种。高山冰缘植被是长江源头海拔最高、环境最严酷的地区。
长江源园区的草高一般在20 厘米左右,草原植物也与低海拔地区草原的不同,多呈匍匐、垫状、丛生状,叶面多缩小成刺,被毛,能够适应高寒、干燥、大风等极端气候。根据2014 年的一份统计名录,全世界有1309 种垫状植物,青藏高原有超过120 种垫状植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可可西里有分布。另外,这里的植物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相对茎叶而言,花朵都特大,颜色艳丽且花型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许多种类是我国珍贵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按照二十四节气,每年5 月6 日立夏,江南大地已经正式入夏,但在三江源,春天的脚步才刚刚抵达青海东部的省府西宁,杨树刚展叶,开花最早的丁香和山桃刚露出花瓣。远在千里之外的长江源园区更是冰天雪地。平均海拔4600 米的可可西里,春天的脚步更迟,6 月中旬,小草才发芽;7 月初,中国大部分地区酷暑难耐时,长江源园区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才迎来山花烂漫的佳境。
可可西里的春天不仅姗姗来迟,而且实在太过短暂,给人的感觉就是“忽如一夜春风去”。7 月初,还随处可见各色花朵争奇斗艳,而半个月后,整个可可西里已经难觅鲜花的踪迹了。在这里,大部分植物的生长期只有100 天左右,它们匆忙完成从发芽、生长到开花、结籽甚至死亡的全过程。紧接着就是漫长的寒冬。生命的绽放和传承在这里如一场百米冲刺,但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唯有适者生存。
长江源园区分布着80 多种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在这里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大面积垫状植被景观。垫状植被是植物为适应高山寒冷、干旱、强风、强辐射等环境条件,植物体从基部密集分枝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活型。这些植物常形成一个高约20 厘米、直径一般不超过30 厘米的垫状体,贴伏于地表,形如一个个覆扣的碗盆或盘碟。
在长江源园区短暂的春天里,最早发芽开花的是报春花科点地梅属的垫状点地梅和柔小粉报春花。垫状点地梅枝叶刚露出地面时就孕育出比针尖稍大的花蕾,紧挨着地皮盛开出粉白的小花朵。每枝花都形成半球形的坚实垫状体,每丛花由多数根部发出的短枝紧密排列而成,无数株花丛紧抱在一起,抵抗严酷的环境。柔小粉报春则另辟蹊径,它的植株高仅1 厘米,最高也长不到2 厘米,开花时花葶深藏于叶丛中,个头虽小,却能开出五六朵花,淡红色的花朵组成伞形花序。柔小粉报春花多生于海拔4600 米以上的沼泽草甸中,最高可出现在5300 米的沼泽地。
在严酷的长江源园区,分布着3 种石竹科的植物,它们都以垫状或簇生的形式抵抗严寒和风沙。说起石竹,人们就会想起花坛、花台或花盆里的五彩石竹,它们生长繁茂,花期也很长。而在长江源园区,它们的生存方式却异常独特。
在海拔4300 米以上的高寒草甸、沼泽和碎石坡上,你会看到一个个半圆球形的绿色草盘,上面缀满密密麻麻的小白花,这种半圆球形绿色花盘就是石竹科囊种草属的簇生柔子草。为了在高寒地带繁衍生息,簇生柔子草形成粗壮而木质化的根,在气温-40℃的冬日里,即使寒风冰雪摧残了地上部分,粗壮而坚硬的根系在第二年依然能够发芽开花。簇生柔子草的枝干高不到5 厘米,同一木质根上生出许多密集丛生的茎,通过紧密的植株排列和贴地的生长高度来保持小环境的温度。整个植株形成垫状半圆球形的花盘。花盘小的直径只有10 多厘米,常见的有30 厘米左右,偶尔能看到直径约1 米的大花盘。
藓状雪灵芝和甘肃雪灵芝都属于石竹科无心菜属的多年生垫状草本,喜欢生长在海拔4600 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和碎石坡。为了适应更加高寒严酷的环境,它们形成的半圆球形株丛更大、更密集,且植株更加矮化,更加贴近地表。这两种雪灵芝外形较相似,花朵都是白色的,每朵花有5瓣,苞片长只有三四毫米,宽也只有2 毫米左右。
但也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喜欢矮化自己。在长江源园区,最高大、最艳丽的花要数罂粟科绿绒蒿属的多刺绿绒蒿。多刺绿绒蒿的花朵如可可西里的天空一样湛蓝。也许只有在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的可可西里才会有如此蓝的颜色,那美丽的花朵几乎就是这原始荒原的象征。
黄河源园区:星罗棋布的海子间繁花似锦
黄河源园区面积只有1.91 万平方千米,区内包括了以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为代表的高原湖泊群。园区内河流众多,密如蛛网,湖泊星罗棋布,大大小小湖泊数量达5000 多个。其中,扎陵湖、鄂陵湖是黄河流域两个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园区及周边地区集中分布着大种群的藏野驴、藏原羚、岩羊、野牦牛、白唇鹿等野生动物,有花斑裸锂、骨唇黄河鱼等8 种重点保护鱼类。丰富的湖泊湿地资源,将这里变成了候鸟的“天堂”,黑颈鹤、大天鹅、斑头雁等珍稀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黄河源园区的海拔在4200 米以上,居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北部片区,这里的生态环境更加严酷,园区内除高山冰川、河流和高原湖泊外,只有高寒草原草甸生态系统,分布于河湖周边,以高山蒿草、藏蒿草和矮蒿草等种群为优势植被。园区内没有乔木和蕨类植物,灌木也只有零星分布的矮小的小叶金露梅。
黄河的源流玛曲进入扎陵湖、鄂陵湖之前,先要经过一片东西长30 多公里、南北宽10 多公里的狭长盆地。黄河之水流入盆地后,因地势平缓,河面骤然展宽,流速也变缓,四处流淌的河水使这里形成大片沼泽和众多湖泊。在这不大的盆地里,星罗棋布着数以百计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大的有几百平方米,小的仅几平方米,湖泊形状有扁的、圆的、方的、长的,湖泊间由沼泽或小片草地隔离。海子里的水并不深,深的约二三十厘米,浅的只有三五厘米。登高远眺,这些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星宿海之名由此而来。
星宿海的湖泊随河水的涨落有时大时小的变化,其间的浅水区也在水域、沼泽和草地间变化着。久而久之在湖泊间形成了不同的湿地植物和草原植物群落。由于地处高原,这里的气候异常寒冷,冬季长达8 个多月,海拔越高的地方,春天的气息也会来得越迟。
阳春三月,星宿海依然冰封,海子周围的沼泽、草地是单调的枯黄色。直到五月初,冰封的海子才融化,六月,会有青青的草铺在浅水的海子、沼泽和滩地上。六月底七月初是花草们长得最茂盛和开始开花的季节,星罗棋布的海子间,红、黄、白、绿、蓝、紫的野花也如繁星点点。
最早在沼泽和湿草地上泛绿开花的是报春花科报春花属的天山报春。当苔草、华扁穗草、矮蒿草、水蒿、花葶驴蹄草等最早发芽生长的小草们开始展叶,给枯黄的沼泽、草甸带来一丝绿色的时候,天山报春就从地面钻出长只有7 毫米、宽约5毫米的卵形叶片,一丛叶片紧贴地面。在一个早晨,千千万万的花葶从翠绿的叶片间冒出来,花梗虽然细嫩,花蕾也很娇小,在寒风中却挺立不倒。花葶长到10 多厘米高时,孕育出一朵朵伞形花序。伞形花序有的一轮,有的2 轮,有的花序上有2朵花蕾,有的多达6 朵。每朵花的花萼呈狭钟状。又一个静悄悄的早晨,花海子的沼泽、草甸上开满淡紫红色的天山报春花。天山报春的花期很长,能从6 月初一直开到7月份。
在天山报春花盛开的季节,开金黄色花的矮金莲花也相继开放。矮金莲花属于毛茛科金莲花属的多年生草本。不经意间,矮金莲花五角形的叶片间长出一枝10 多厘米高的茎,比天山报春高出一截。直挺挺的茎秆顶端孕育着1 朵花蕾。也是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花海子旁的沼泽、草甸上增加了密密麻麻的金黄色花朵,萼筒细长,花形近似喇叭。
在浅水区里,白色的水毛茛花与岸上的金莲花竞相开放。水毛茛和矮金莲花是一家子,都属于毛茛科,可它们习性完全不同,一个长在岸上开黄花,一个沉在水里开白花,它们用自己独特的花朵丰富着迟来的黄河源园区的春天。矮金莲花和水毛茛的花期仅有1 周左右。想要邂逅,全靠缘分。
天气一天一天热起来,沼泽和草甸上开花的植物种类也不断丰富,碧绿的草地上,黄色的管状长花马先蒿、紫红色的管花马先蒿开始占据优势,它们互不侵犯,独自开出一片黄色和紫红,开出一片芳菲。
姗姗来迟的蓝紫色的阿尔泰狗娃花在海子间的沼泽和草地上一丛丛、一簇簇地开放。目之所及,都是一片蓝。天蓝色的海子和深蓝色的野花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哪是水面,哪是沼泽、草甸,整个花海子显得纯粹、自然、纯净,仿佛世间最美好的蓝都汇集到了这片天地。
黄河源园区丰富的湖泊湿地资源,将这里变成了候鸟的天堂,黑颈鹤、大天鹅、斑头雁等珍稀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的生态环境比长江源园区更加恶劣,但因为水的润泽,河湖边的植物长得更加舒展。
澜沧江园区:高原上树木花草的胜境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的一个叫查加日玛的终年积雪和冰川的山峰,进入横断山的昂赛高山峡谷中。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三个园区中,澜沧江源园区纬度最偏南,虽然海拔都在4400 米以上,偏南的纬度和独特的高山峡谷孕育出了三江源地区罕见的裸岩冰川、高寒草甸草原、灌木丛、大果圆柏林、湿地河流自上而下发育而成的垂直植被地貌景观,不但是旗舰物种雪豹、金钱豹的密集分布区,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中唯一有乔木原始森林分布的区域。
和长江源、黄河源园区一样,澜沧江园区的春天也总是姗姗来迟,但与那两个园区不同,澜沧江源园区的春天却异常美好。
6 月初,河两岸丹霞奇观连绵不断,丹霞山之间是大片的大果圆柏林,山谷间是大片高山草甸,峡谷中被沿途红砂岩染红的河流破冰而出,缓缓流向远方,蓝天、白云、冰河、冰瀑、冰柱、高山草甸、丹霞地貌构成奇美无比的自然景观。
连片的“赤壁丹霞”出现在眼前,这是青藏高原发育最完整的白垩纪丹霞地质景观。昂赛大峡谷保留了青藏高原远近地质活动痕迹,有着青藏高原发育最为完整的白垩纪丹霞地质景观。河谷和山脊的海拔高差达千米,峡谷地形和河流形成的小气候使这里雨水充沛,雨水又创造了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因坡向和光照造成降水的再分配,山体的阴、阳两坡是截然不同的自然世界,阳坡的丹霞地貌间是随意按地形分布的大果圆柏,翠绿的树冠和红色的丹霞形成鲜明的对比,那翠绿一直延伸到河流两岸。
大果圆柏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唯一可见的乔木物种,也是唯一的常绿树种。在海拔较低、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带,大果圆柏可以长到10 多米甚至30 多米高,胸径达到50 多厘米;而在海拔4400 多米的澜沧江源园区,最高的也就10 来米。干冷的高山气候和瘠薄的土壤,把本来高大的乔木压迫成灌木状。昂赛大峡谷的大果圆柏林是我国最大的大果圆柏原始林,同时也属于该物种的分布上限。在这片森林里,时常可以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雪豹、白唇鹿等。
阴坡,丹霞间的山坡上有稀稀拉拉的山生柳和金露梅分布,六月初,山生柳长出椭圆形的叶片,金露梅长圆形的小叶片间开出一朵朵金色的小黄花,鲜艳而美丽。金露梅总是成片分布,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连成金露梅世界。小黄花看着不起眼,却是澜沧江园区少有的灌木花卉。
六月和七月是澜沧江源园区高原草甸上各类野花竞相绽放的季节,远看,整片的草地花海色彩淡雅而和谐;近观,一个个不同种类、不同花色编织的精巧的微观世界更令人惊叹。白花的草玉梅、紫色的萎软紫菀、乳白色花的珠芽蓼点缀在峡谷草原的每个角落。各种马先蒿总是在较湿润的沟谷中和溪流旁抱团开放,开出一片紫红、淡黄或白色的小世界。
在河流两岸的河滩和草原上,最放纵、任性的是菊科橐吾属的黄帚橐吾。黄帚橐吾对高原高寒环境有独特的适应能力,在海拔4700 米的河滩、沼泽草甸、阴坡湿地中,在密集的叶片中,形成近40 厘米长的总状花序,大量的植株长在一起,形成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色花海。
在自然界,蓝色的野花不多,而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蓝色的花随处可见。澜沧江源园区里,紫草科微孔草属的微孔草聚集成片,茎高不到10 厘米,自基部分离出许多分枝,有的直立,有的斜升,每个分枝上,花序密集,每朵花盛开时花冠不到1 厘米,千千万万朵小花聚在一起开成蓝色的海洋。
三江源的春天虽然姗姗来迟,且极短暂,却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此时,人们最容易感受到严酷环境下,生命的顽强不屈与斑斓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