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山开遍映山红

2023-08-22曾绯龙

青海湖 2023年7期
关键词:映山红井冈山

曾绯龙

这是春天的井冈大地,一场色彩的派对。

满目美不胜收的绿啊,宛如一段起伏跌宕的交响乐。

近处打着滚儿的萋萋芳草,苦菜花、山菊花、勿忘我等数不清的野花的叶片,以及佛手瓜、葡萄、苦瓜、峨眉豆、丝瓜架上欢跳的浅绿音符,眨巴眼睛迎风轻舞的各种灌木嫩芽,组成交响乐的序曲。错落分布的松杉、枫樟、黄桃、梨树、枣树、金桔、茶叶、井冈蜜柚、荷树、枳椇、山楂树、柿子树等树木,凸显抑扬顿挫、连绵不绝的青绿、黄绿和墨绿,在一道欢奏交响乐的主旋律。抬首远眺,一片绿树繁花蔽掩着庐陵风格的建筑群,袅袅升腾蓝绿色雾霭,不就是交响乐的尾声吗?悠远、隽永,令人回味悠长。

绿色海洋里,泛起一朵朵浪花。雪白的李花、粉红的桃花、紫色的豌豆花……这些色彩缤纷的浪花,层层叠叠,前呼后拥,奔向远处的青山沟壑,小桥流水人家。

最张扬的浪花,要数油菜花了。它们在歌唱,在舞蹈;在一望无际的田野,点厾大气的油画;在喜气洋洋穿着艳丽服装的游客心田,涂抹金色的期许。

油菜花,有一个清新雅致的学名叫“芸苔”。芸,乃普通之意;苔,即花苔。普通的花苔,却给天地间铺展万顷锦绣,又为百姓奉献出一片烟火清香,可谓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付出。油菜花的花期并不长,退出金色大厅表演的舞台之后,身体里就会逐渐长出一管管细密的菜籽。成熟后黑色溜圆的菜籽粒,可以榨出香喷喷亮晶晶的食用油,进入万户千家,丰盛我们的美食。

我走过江西省永新县的石桥、在中、三湾,井冈山市的拿山、茨坪,遂川县的草林、五斗江等地。这些地方,都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所在地,拥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在这里,我遇见汹涌澎湃的花海。花的主角是油菜花,它是黄金打造的容器,让春天居住在身体里,馈赠天高风长,山河无恙。

我弯下腰,仔细观察黄灿灿的花丛,那里翩飞着一群群蜜蜂。这些勤勤恳恳耕耘不辍的精灵啊,正用一种独特的抒情方式,诉说着大自然的悲悯与温情,传达爱与奉献的语言,传播着希望与梦想的信息。

透过金黄的花影、花影背后乡亲们洒下的金黄的笑声、笑声洇散处三三两两建有金色外墙的小别墅,我隐隐约约望见蜜蜂开启出的一条黄澄澄路径,一条通向幸福小康生活的甜蜜路径。

最鲜艳的浪花,便是映山红了。

一次惊艳的高山行旅,遇见一场醉美的驿路花开。

我穿行于井冈山江西坳的茶盐古道,听不见马蹄声声,听不见猜拳碰盏的吆喊,听不见青绿野茶在热水浸润下惬意地舒展。只有山风穿越竹林的窸窣,细流渗滴石缝的嘀嗒,粉蝶振动薄翼的扑哧,静得连时间都不忍流淌。

嶙峋的山石蹲坐于古道两侧,任凭苔藓爬遍,任凭风雨雕镂,平平淡淡地呼吸,从从容容地老去。老成一种氛围,老成一片气场,老成一叠故事的沉积。

经久光阴浸染,脚下的青石呈现丰富表情。山幽谷深,有不知名的飞鸟婉转着抒情,把幽的山鸣得更幽;有不知岁月的松杉苍翠地伸展枝丫,让深的谷跌得更深。

偶见驿站掩映在枝网间,主体建筑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残垣断壁。无数竹笋正顽强地顶开石块,以一种气度不凡的语言,诉说曾经的商贾如云。

而今,酽浓的乡愁成为跋涉者渴盼的驿站,无形往往胜过有形。我瞥见残垣上留存的烟熏痕迹,那是岁月的符号,记忆的轨迹;我聆听断壁中传递的昆虫鸣奏,就像听一阕宋词的吟诵,一首童谣的说唱。青石寂寂,驿站寂寂,古道寂寂。与寂静相连的,还有溪泉沉于泥沙之旷远,绿树化为朽木之沧桑。

此时此刻,艰难地攀援,我却不知疲惫,反而感到无比满足。缘于每向前一步,每向上一步,我便离灵魂高地更近,离碧空白云更近,离梦里乡愁更近。

更期待的是,离江西坳之巅的心跳愈近,离美的真谛愈近。

哦,漫山遍野傲放的映山红!有的挤眉弄眼,就像在窃窃私语;有的昂首挺胸,好似在引吭高歌;有的羞涩矜持,宛如待嫁的新娘;有的气韵昂扬,恍若出征的勇士……

微风中,两万余亩映山红仿佛一面面旌旗摇曳;疾风里,似万马驰骋,热血奔涌。

感谢这突兀而至的花海,让我掩埋那些芜杂与紊乱,麻木身心难得一次剧烈地震颤。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凝成映山红的千姿百态。这是大山魔法催生的奇迹;这是古道深处的骏马,赠予人间的天堂奇葩。

此刻,我正被一种至高无上的光芒笼罩,被一种无比单纯静谧的悠闲所覆盖。我慢慢找回诗意原乡,让俗尘世界的鼓噪渐渐远遁……

在春草的幕布上刺绣,刺绣一片花海,刺绣一世韶华。太阳的单簧管,正源源不断地倾泻金色音符。成千上万朵映山红与我含情对视,让我看见前世的祈求。岁月随想,暗香浮动。片羽花瓣,翩翩起舞。我于此宏阔山坳觅回故园的方向,以及生命的高度。

花开无声,花落亦无声。美在空气、阳光、细雨、霜露的轮番亲吻下一言不发。美就是沉默,美藏匿于心灵深处,美从不计较绽放抑或凋零。

面对这漫无边际的花海,我悄然顿悟。将一生的小,写进真;将深深的静,写进爱。

倚花而立,万物皆有灵性。在烂漫的色彩中奔泻情思,我,一位寄居城市的乡村游子,与万物同歌,与天地共舞。

茶盐古道,伸向江西坳之巅的蜿蜒画廊。幽幽地,反复诵读的脚步,走来、走远。坳上的映山红开了,坳上的映山红谢了。宛若一把沉寂的古琴,心儿踮起脚尖在琴弦上曼舞。于喧嚣尘世奋力搏击固然重要,但偶尔停下匆匆杂务,聆听花期短暂欢唱,聆听古道往事的回声,并且等待、做梦、思考,不也一样重要吗?

驿路花开,一生钟爱。

江西坳,赴一场山高水长的映山红约会,美得让我如痴如醉,美得让我喜极 而泣!

在春天的井冈山,我经常可以听到一首红歌,并以旋律为纽带,遇见一些有故事的人。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这是怎样的一首红歌?

像丝绸一样柔软、轻盈、光滑;像深山汩汩流淌的溪泉,清冽、纯净、甘甜;像沉淀在杯底的绿茶,氤氲着恬静、温润、儒雅的气息。音符般的雨丝纷纷扬扬,浸透灵魂的一刹那,我听见心灵深处的唱和;旋律的羽翅轻弹耳廓,一种久违的感动在全身的经脉里奔涌不息。

这穿越时空倾尽一生的红歌啊,像一次惊心动魄的闪电,撕碎我浮躁市侩的念头。美丽的烫伤使我感到周身疼痛,更感到涅槃后惬意地舒展。

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井冈山中学的余梓洋,就是唱着这首红歌一天天茁壮成长。

作为革命先烈的后人,她十多年如一日,担任义务讲解员,无怨无悔传承红色基因,传播井冈山精神,成为名副其实的“小红军”。

对革命先烈的崇仰,来自梓洋的血液和骨子里。有一次,她去小井红军烈士墓为一个山西旅游团队作义务讲解。蓦地,她发现地面躺着一朵小白花,眼看就要被人踩上。她箭一般冲过去,把小白花捡起,像宝贝一样捧在掌心。然后走到烈士墓侧面,恭恭敬敬地把小白花插进泥土里,接着转身回到团队,继续讲解。

事后,一位游客好奇地问梓洋:

“你刚才为啥不直接给我们讲解,而是要把小白花捡起来,重新插到烈士墓上面呢?要知道,这里每天地上散落的小白花可不少,你捡得过来吗?”

梓洋平静地回答:“每一次看见地上掉了东西,我都会捡起来。是垃圾的话,就近扔到垃圾桶。但小白花那么圣洁,寄托着人们的哀思,可不能当垃圾乱扔。”

在井冈山认识的另外一个人是毛浩夫,我经常在微信上欣赏他以流利英语宣讲的视频,那真是一个词:帅呆了。这才是中国年轻人应有的翩翩风采!从英国赫尔大学金融系毕业回国后不久,他毅然回到家乡,成为井冈山革命旧址的一名讲解员。

“井冈山上讲的是映山红的故事、中国的故事,不少外国游客拥有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若是简单地用惯性方式去讲,游客脑中会一直‘放空’。我之前有过一次,单纯按照翻译对应着讲,感觉到他们其实并没往心里去。”

于是,毛浩夫阅读了大量党史文献,不断增加各种领域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让映山红的故事、中国的故事讲得更丰盈更深厚更有韵味。青春的绿茵场上,他开始以映山红的旋律和全新的国际表达去射门,从而赢得哗啦啦的喝彩。

打起攻坚战,

过起新生活。

唱起幸福歌,

让阳光暖心窝。

做个好人有好报,

好花结好果。

没有翻不过的山,

没有蹚不过的河。

心中有梦无难事,

酸甜苦辣都是歌,

都是歌。

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的彭夏英,在受邀作报告时,除了哼唱《映山红》,偶尔会演唱上面这首自编的山歌。歌词充满哲理,充满励志,可谓“奋进之歌”。唱出了她勇敢挑战命运的致富传奇,让听者无不热血沸腾。

在井冈山,彭夏英可是响当当的“脱贫明星”。别看她今天这般神气,以前可苦着呢!

那时,每天天还不亮,她和老公张成德就去砍毛竹。把毛竹背回家,老公来锯,她来劈。就靠这一双手,一家人辛辛苦苦做筷子。然后晒干,挑到茅坪去换钱。

她说:“有30 多里山路呢,真不能起床晚了。我一般四点半就与村里其他妇女打着火把赶集了,跌跌撞撞的。”

俗话说:“路头灯芯,路尾铁砣”。漫漫山路,火把的亮光在微闪,肩上的筷子沉甸甸的,对一个柔弱女子来说,真是不容易。

有一次,张成德帮邻居家拆老房子,整个人被埋在倒塌的土墙下面。乡亲们把他从土坷垃中挖出来时,整个人已经神志不清。到医院抢救,才保住了命,从此再也干不了重体力活。

女儿彭张芬9 岁那年,家里终于建起了“干打垒”的土房子。但半个多月的瓢泼大雨,房子墙体大面积打湿,全部倒塌了。

面对这种情况,可能大多数乡下女子都会哭天喊地、一蹶不振,可彭夏英只说了一句话: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一家人没事,就一好万好。”

第二年下半年,家里又开始打土砖。住进新房子的那一晚,她一整夜都没合眼。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啦!

正当一家人憧憬着好日子时,1996 年,不幸再次降临。在一次砍毛竹时,彭夏英不慎跌倒,腰部严重受伤。连忙到吉安救治,光手术就做了五个多小时。那一次吉安之行,是她第一次离开神山村。

山外是精彩的世界,可躺在病床上的彭夏英,心里牵肠挂肚的,仍然是那个大山深处的家。

家,虽然贫穷,但有三个孩子,有生病的爱人,还有饲养的家禽家畜。在床上躺了一个月,医生嘱咐她半年不能干重活,她把“医嘱”抛在脑后,腰稍微能直起来,就急着下地干活了。用她的话讲,一家人五张嘴巴,要吃饭,自己躺在床上,比受任何酷刑都难受。

那一次意外受伤,花光了全部积蓄,还借了不少债。

彭夏英说,最穷的时候,家里连几元电费都交不起。有时过年都不舍得买肉,孩子们闻着别人家的红烧肉香味,馋得直流口水。那也没办法,只有过个穷年。她甚至连只要两块钱车票的班车都舍不得坐,每次出大山,全靠一双脚。

那一次受伤,她的腰一直留有后遗症。即使是现在,也没有完全好,背还有点驼。

这个走路带风的山里女人,究竟忍受了多少身上的暗疾呀?她宛如一株不畏风雨的映山红,盛开在神山。

贫穷,制约着人的想象力;贫穷,就像无情的鞭子,打得人遍体鳞伤。

穷则思变。

在扶贫干部的悉心指导下,彭夏英家种植了黄菊花,饲养了母牛、黑山羊和成都麻羊。最多的时候,六十多只羊,给一家人带来了希望。

后来,神山村发展种植茶叶、黄桃和乡村旅游。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政府反复动员农户卖掉牛羊。虽然有些舍不得,但她还是率先卖掉牛羊。

2016 年,彭夏英家获得两万多元扶贫资金。和所有贫困户一样,她将这笔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到村里成立的黄桃和茶叶产业合作社,每年都有20%的分红。

这年底,她主动退出了贫困户,不再领扶贫款了。

有的邻居说:“你傻呀,这钱是政府给的,又不是掏哪个私人荷包里的,不要白不要。”

她却认为,通过帮扶,家里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就不应该再增加政府负担,没必要再去领扶贫款了,应该将扶贫款让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政府是扶持我们的,不是抚养我 们的。”

彭夏英,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山里女人,说出了一句非常有水平的话。

说起2016 年2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 来家里看望的日子,她的眉宇间弥漫着一片祥光。她娓娓道来:

“总书记到我家之后,来我家参观的城里人慢慢多起来了,我就办起了神山第一个农家乐。最多时,一天接待60 多人用餐。按8 人一桌计算,一共8 桌。一桌除去成本,可以净赚100 元左右。我还开起了小卖部,卖一些茶叶、笋干、香菇、木耳、果脯等。现在,家里一年收入有10多万元呢。放在以前,在家门口收入这么高,想破天也想不到。我心里知道,这一切来自共产党的恩情,来自政府的照顾。我也常常教育三个孩子,要知道感恩,要知道惜福,要知道怎样回报社会。”

于是,她作为全村第一个,在自家小院子里升国旗的人家。以最庄重的方式,表达最质朴的家国情怀。

2017 年,她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2018 年,被评为第四届“感动吉安”人物,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又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妇代会。

在她家大门上,有一副红红的对联,一副表达全家人心声的对联:

脱贫全靠习主席,翻身不忘共产党。横批是:共产党好。

不忘初心,感恩奋进。彭夏英,这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妇女,却始终坚守井冈儿女的自信与自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利用资源,闯出了一条依靠“一桌佳肴、一份特产、一块果园”的可持续脱贫致富之路,并走出大山、“飞”往世界,成了远近闻名的 “脱贫明星”。

不忘来路,方能致远。新时代新征程,井冈山精神不也像一朵永不凋谢的映山红,可观照历史、指引当下、照亮未来吗?

“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这是流传于永新县的一首民谣,展现的是春到井冈百花吐艳的景象。我在想,在井冈山这片红土地所接触的彭夏英、毛浩夫、余梓洋,这老、青、少三代井冈山精神的宣讲员,像不像三只接力红色信仰追求美好生活的蜜蜂呢?在井冈人民越来越幸福甜蜜的金色日子里,默默地传播红色基因的花粉,展现出新时代最美的歌声与舞姿。

这段日子,在著名诗歌评论家谭五昌的创意下,吉安各地的男女老少,都在踊跃传唱《映山红》,各种微信、抖音、短视频等平台,也在晒这首歌。

一个双休日,我去了一趟有“东井冈”之称的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遇见一对特殊的夫妻。

乐述炎,今年52 岁。额头,已漫过寒凉的秋水,刻下细密的波纹。鬓角,有白霜轻覆,显得冷峻、落寞。

他个头瘦小,脸膛被阳光的金线一遍遍弹拂,呈现古铜色。红丝缠绕的眼白,那幽微却倔强的光一闪一闪的。通常,嘴角是紧闭的,像大多数山里畲乡人一样,带点矜持与内敛,还有淡淡的羞赧。偶尔,嘴角牵出一丝浅浅的笑意,算是对夸奖他的人一种礼貌回应。

此时,厅堂来了一大拨慕名而来的记者、摄影人和作家。作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励志榜样,乐述炎似乎不太习惯被聚焦的场面。他不停地用右手揉搔脑袋,脸上沁出微汗,不经意甩动左手,轻微的风中,漾起大家一声轻赞。

他的左手,居然没有一根手指,只是空落落的手臂。

一旁的村干部解释:“哦,他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又特别调皮。14 岁那年,为改善伙食打牙祭,他自个到附近的小溪边用大爆竹炸鱼。结果呢,鱼没炸着,一只手却炸残啦。是啵?”

熟悉民情的村干部叨叙着往事,乐述炎一点不生气,反而咧嘴笑起来,露出一口白亮牙齿。他的回应轻描淡写:“还好,没炸死,没炸瞎眼睛。不然,也看不见你们呦。”

在只言片语的讲述中,我了解到他家里种了6 亩稻田,3 亩是流转别人家的。种了8 亩白莲,有6 亩是流转过来的。一年收入啊,少说也有5万元。

听见大家纷纷赞叹他勤劳致富,他脸上洇出一丝浅红的害羞:“全靠各级干部和乡亲们扶助我家脱贫的,不然,我夫妻俩都是残疾人,行动不方便,能吃饱穿暖就谢天谢地了,哪会奢望过上而今的甜蜜日子呢?”

他接着“晒”出政府给家里的低保指标,还有各种残疾人及小孩读书的补贴。就说现在住的新房子吧,总共花费10多万,政府就出了一万六。

顺着乐述炎柔和的目光探照过去,我看见一位高个的“小孩”,带着另外两个矮小的小孩,在屋外的竹匾和板凳上晒茄子、青菜和各种腊味。

高点的“小孩”,其实是他身高不到一米三比他小10 多岁的“袖珍妻子”张根华。她的儿子10 岁,女儿5 岁,也在屁颠屁颠地忙乎着。一不小心,把竹匾里晒的青菜撒了一地,惹得她软绵绵假装轻骂几声。

一家子两个残疾人,已算很苦了。这不,上苍弄人,乐述炎的八旬老母前年中风瘫痪了,还患有老年痴呆症。两口子得种10 多亩稻田和白莲,得接送两个娃上小学、上幼儿园,得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母。但是,两口子却成天乐着,对生活充满希望。

张根华还会制作抖音呢,都是日常趣事。

在抖音里欣赏两口子劳作、帮老母洗涮、送小孩上学时那种怡然自得的神情,我的鼻子一阵酸涩。

很难想象,一只手的乐述炎和矮小柔弱的张根华,克服了多少困难,流了多少汗,受过多少伤,才将地里的活经营得风生水起,将家里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当乐述炎发现我仔细观察墙壁上张贴的奖状,便停下活儿,笑盈盈地夸起儿子乐强、女儿乐佳欣来。看样子,他挺自豪一对儿女的在校表现。

谈起小孩名字,他更来了劲,跟刚进门时的木讷判若两人:“我俩都是残疾人,儿子出生时家里又穷得揭不开锅,就希望他坚强,所以起名乐强。女儿出生时,家里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我开心呀,于是就叫佳欣吧。”

乐述炎从不忌讳别人说起他的断臂,张根华对某些“快嘴”说她是不是侏儒症也丝毫没有难为情。两口子一边跟大家交谈,一边向大家介绍销售晾晒的“宝贝”,包括萝卜、杨梅干、番薯片等。他一直乐呵呵的,爽朗的笑容就像屋后竹林的汩汩清泉,缓缓流进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田。

除了晒收成,乐述炎也晒“感恩”:“我也会为村里的孤寡老人送点腊肉。以前穷啊,吃百家饭长大。今天脱贫啦,也得回报一下社会。”

他慢慢放松了心情,居然晒起了歌声,晒的正是当下风靡全市的《映山红》。他严肃庄重的神情、粗犷笨拙的动作,以及不时跑调的嘶哑嗓音,给我一种异样的感觉。听着听着,我的眼眶湿润了。

不知不觉间,张根华轻飘飘走近,她剐了一眼丈夫,语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嗔怨:“别唱啦,公鸡打鸣似的。”

乐述炎挺在乎“袖珍妻子”的感受,立马噤若寒蝉。见此情景,我引导大家齐唱《映山红》,热闹的氛围宛如磁铁,吸引乐述炎继续唱,张根华也情不自禁地唱起来……

猜你喜欢

映山红井冈山
《映山红》(绘画)
井冈山诗五首
这里年年映山红
第六届江西省音乐“映山红”奖管乐比赛圆满落幕
文登开遍“映山红”
井冈山之恋
映山红
映山红的故乡
井冈山抒怀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