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海上:五千年的风帆与激浪(上)
2023-08-21辽宁宋存颖
文/图 辽宁·宋存颖
帆船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历史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从古代地中海到北欧、印度洋、远东、东南亚、太平洋诸岛,不同海域、不同民族,皆有它的传奇。它是古埃及人的重要交通工具;它是腓尼基人的滚滚财富之源;它带领古希腊人去寻找世界的尽头;它载着维京海盗横扫欧洲,大杀四方;它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代——大航海时代,支撑了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远洋探险;它推动了科技革命,引领达尔文发现物种起源的秘密;它还主宰了海上霸权花落谁家——谁掌握了它的最高技术,谁就能征服世界……
五千年来,帆船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与命运。它突破了大海的屏障、国家的壁垒,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边界,丰富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深刻影响了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它承载了人类关于自由、征服与探索的梦想,也背负了太多历史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今天的帆船,早已卸下那些沉重的使命与实用目的,以更加轻盈的姿态引领人们回归自我,逐浪海上,去追寻生命的大自由与大快乐。而追溯那些散落在历史中的古老传奇和故事,重温人类先祖纵横海上的豪迈与激情,也许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帆船运动的意义与真谛。
下图:这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著名工匠森尼杰姆的陵墓中的壁画《尼罗河上的船夫》。从中可见古埃及人的帆船
古埃及:古老的交通工具
世界上最早的帆船起源于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的古埃及陶器上便绘有帆船。它的船体中间用桅杆支撑起一对平行的横杆,上面挂起一块四方形的布。这是一种四角帆,也叫横帆,可以借助风力顺风而行,航行速度很快,逆风时则需要降帆,依靠人力划桨。这种帆船是当时重要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
古埃及人之所以率先发明了帆船,得益于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尼罗河。
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的摇篮,它不仅孕育了富饶肥沃的土地,也是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尼罗河水自南向北缓缓流淌,如果船只从上埃及(南部的尼罗河河谷地带)向下埃及(北部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带)航行,只需顺流而下。但是如果反方向航行,则需要耗费一些人力。聪明的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水势平缓,一年的大部分时间盛行北风,风向与水流的方向恰好相反,如果在船上竖起一面帆,就可以借助风力驱动船只,轻而易举地逆流而上。于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帆船,就这样诞生了。
帆船的发明不仅沟通了尼罗河两岸,让埃及人可以在尼罗河中畅行无阻,它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古埃及是土地肥沃的农业王国,但它的地理结构过于单一,无法在诸多方面做到自给自足,因此需要通过发展海外贸易来获取更多资源。帆船的发明,使古埃及得以向地中海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活动边界,与腓尼基、克里特和希腊人进行商业贸易,逐渐成为地中海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并由此揭开了海洋文明的序幕。
腓尼基人:财富的源泉
由于古埃及木材资源匮乏,早期的埃及人用一种纸莎草捆扎成船,挂起四角帆,十分简易。相比之下,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拥有更多的优势。
公元前1200年的腓尼基人是地中海最古老的航海民族。传说他们驾驶着帆船行遍地中海的每一个角落,地中海沿岸的每个港口都能见到他们的踪影。他们临海而居,擅长制作一种高贵的紫布,这种布用海蚌提取的颜料染制而成,深受地中海各国的欢迎。“腓尼基”在希腊语中的意思就是“绛紫色的国度”。不过,他们更加擅长的是造船、航海与经商。
腓尼基人几乎没有什么耕地,无法发展农业,只能向浩瀚的大海讨生活,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当地茂密的森林盛产一种雪松。这种松树生长在海拔1300~3000米的高山之上,材质坚硬,纹理细密,耐腐抗虫,还散发着幽幽清香,是建造帆船的上好材料。当时,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都急需大量坚实的木材造船,腓尼基人从中发现了商机,将当地的雪松发展为大宗出口贸易。优越的天然资源刺激了腓尼基人的海上贸易热情,也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海上贸易需要具备长距离往来的运力条件,如果单靠人力划船,很难跨越海洋,融合两端陆地。利用风力的帆船显然比普通船只拥有更大的运输潜力。腓尼基人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龙骨,使得船只能够装载更大、更重的货物,制造出以帆为主动力的大型商用帆船。他们将这种帆船称作“希波”(Hippo),主要用于航程较远的贸易运输,起初是单桅帆船,后来发展成双桅帆船。还有一种小型划桨帆船,叫作“高拉斯”(Gaulus),主要用于地中海东部的贸易。
上图:工匠在岸边修造帆船的场景
下图:描绘腓尼基商船的浮雕
发达的造船术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为腓尼基人带来巨大的财富。公元前10世纪~8世纪,腓尼基人的航海贸易活动达到鼎盛时期。他们的城市繁荣富庶,古希腊作家描述他们的“街上积银如土,堆金如沙”。他们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关系,控制了大量地中海区域的贸易,古埃及的麻、棉、小麦和纸莎草,远东和印度的谷物、酒类、纺织品、地毯和宝石,黑海沿岸的铅、黄金和铁,塞浦路斯的铜、柏树和玉米,希腊的各种工艺品,西西里岛的酒和油,巴利阿里群岛的酒和科西嘉的蜡,非洲的象牙和奴隶,西班牙的金银,大不列颠的锡,都是经腓尼基人之手销往各地的。
腓尼基人还是最优秀的航海家,他们当时已经懂得利用日月星辰导航,在大西洋中进行远航探险。公元前600年,埃及法老尼科二世专门邀请航海技术高超的腓尼基人帮助他们寻找一条能环绕非洲大陆航行的新航线。腓尼基人建造了最好的帆船,挑选了航海经验丰富的海员,组成了远征探险船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航海探险。他们一路小心翼翼地在茫茫大海上探索前进,有风的日子就张起船帆,乘风破浪;无风的时候就奋力划桨,缓缓而行。后来船上的粮食吃完了,淡水用光了,他们就把帆船停靠在岸边,登陆上岸,把带去的庄稼种子播撒在大地上耕种,等待庄稼长熟后收割,变成粮食,储存在船上,再继续航行。早期的腓尼基人就是用这种原始的接力方式补充给养,进行远航,最终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首次环绕非洲航行的壮举。
1.古希腊trireme帆船(效果图)
2.前406年,在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和斯巴达在阿吉纽西群岛附近发生一次大规模海战,史称阿吉纽西海战
3.现存最著名的希腊三排桨战船“奥林匹斯”号,由英国提供设计,希腊海军提供资金,于1985年5月在希腊建造,1987年7月完工。其作为考古项目,用于研究三排桨战船的航速、战术和居住条件等。由于古代制造工艺已无从考证,该船用推测的古代工艺制造,后续出现了渗水、木材腐败等问题,须借助现代工艺进行维修保养。2004年8月,该船参加了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
4.腓尼基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垄断了锡贸易,但马赛的商人们决定分一杯羹,于是装备了三排桨帆船,并将其置于皮西厄斯的指挥之下。他带领船队实现了伟大的航海之旅
古希腊:寻找世界的尽头
古希腊人对大海拥有更大的野心与抱负。由于国土三面环海,希腊人是天生的海员和贸易商人。公元前9世纪,他们从腓尼基人那里学会了帆船技术,开始建造船舶。
他们建造商船,用于运输货物,发展贸易;建造战船,用于抵御外敌,开拓殖民地。当时的帆船多是桨帆船,有风时借风行驶,无风时划桨前进。古希腊人发明了一种战斗力更强的三排桨战船(trireme),可以配备多名桨手,航行速度非常快。船体用冷杉木打造,耐海水腐蚀,强度高,特别适合海上战斗。凭借先进的造船技术,古希腊人打赢了诸多海战,战胜了强大的波斯帝国,一度称霸地中海。
除此之外,热爱科学、富有理性与探索精神的希腊人还将帆船应用于航海探险活动,这也是西方航海探险精神的源头。
古希腊人认为,大地是有边缘的,世界是有尽头的。于是,一些古希腊人产生了一个想法:去寻找世界的尽头!富有探索精神的航海家皮西厄斯(Pytheas)就在此列。他拥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和航海知识,又当过海员,掌握了许多航海技能。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公元前330年春天,他率领一支海洋探险队,乘坐一艘由100吨级商船改装成的探险船,带着25名船员,从马萨利亚港起航,到“世界的尽头”去探险。
那个时代的航海探险总是带有许多鲜明的功利目的。冒险家们在海上出生入死,大多是为了寻找财富与宝藏。皮西厄斯当然也有他的目的,他想要寻找锡和琥珀。这两样东西在当时的欧洲市场上价格昂贵,利润十分丰厚。
这是一场奇幻之旅。探险船进入大西洋北方海域,皮西厄斯和船员们惊讶地发现,那里的夏天白昼居然长达16小时。而在大不列颠岛上,皮西厄斯找到了他苦苦寻觅的宝物——锡。他目睹了当地人从矿石中提炼出锡的过程,并对大不列颠岛上的风土人情和物产资源进行了考察。途中,皮西厄斯听说北方有一个叫图勒的地方是“太阳安息之所”,他猜想那里就是世界的尽头。于是,皮西厄斯毫不犹豫地继续北上,在连续航行6天后,终于抵达这个地方。这是高纬度海域的一个小岛,白昼长达21小时,可以看到“午夜的太阳”和“永远燃烧不熄的烈火”,那景象十分壮观。皮西厄斯深信这里就是世界的尽头。他还发现,在图勒以北的海面上有一片奇异的地方,既非陆地又非海洋,人在上面不能行走,船在那里不能航行。
1.这是1490年意大利人绘制的不列颠群岛地图,他们很可能是在皮西厄斯的测绘基础上进行绘制的
2.神话般的图勒
3.今天法国马赛的皮西厄斯雕像
皮西厄斯用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次探险,从地中海航行到大西洋,他所到达的世界尽头,据后人推测很可能就是北极,而他看到的那片既非陆地又非海洋的地方,可能就是北极圈的浮冰。他还发现了北极星所在的方位,并且精确计算出北极的位置。
皮西厄斯的帆船,让古希腊人进入到前人未知的北极海域,开创了极地探险的先例,创造了人类航海探险的纪录。
维京海盗:横行二百年
公元8~10世纪,一个彪悍的民族,驾驶着一种恐怖的帆船,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现在的挪威、丹麦和瑞典)取道海上,一路烧杀抢掠,横扫欧洲。他们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维京海盗。
维京人来自于当时属于苦寒之地的北欧,那里耕地稀少,资源匮乏,气候恶劣,所以四处掠夺杀戮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在北欧的传说中,他们是最勇敢的水手、无畏的英雄,有着征服世界的野心和探索之梦;而对于深受其害的欧洲人来讲,他们是最冷血的强盗和蛮夷,最恐怖的噩梦。维京人在欧洲横行两百年,从波罗的海到黑海都有他们的足迹。维京人之所以能够横行海上,叱咤风云,得益于他们先进的造船术。
与南欧相对平稳的海域条件不同,北欧的自然环境和天气都十分恶劣,而且从北欧深入到欧洲大陆内部以及南欧诸多地区,需要经历十分艰苦漫长的航程,船只必须能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应对极端恶劣的航海条件,因此对造船技术要求很高。这样的自然条件促进了维京人造船术的发展,他们制造的维京长船在当时是一种惊人而恐怖的存在。
维京长船的造型十分独特。它的船首通常是一个很酷的蛇形或龙头形雕像,高高扬起巨大的风帆,船舷两侧架有一排盾牌,看上去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给人一种直击内心的恐惧感,让人望而生畏。
这种船的性能十分卓越。首先,船身修长而扁宽,船体质量较轻,非常适合高速航行,轻盈的船体也方便船员把整条船搬运上岸。维京海盗常常在登陆上岸后把船悄然扛起,藏在密林之中,然后迅速出击,将守备松懈的教堂、金库洗劫一空,再扛着长船扬长而去。
上图:维京长船(艺术效果图)
下图:维京长船(3D效果图)
阿拉伯帆船被欧洲人发扬光大,在地中海被广泛应用,欧洲人称之为拉丁帆,它是现代帆船的雏形
其次,维京长船吃水很浅,只需1米的水深即可浮起,几乎能在任何岸滩登陆,可以快速灵活地进行海陆作战。因此维京人战略多以突袭为主,以快制胜,令人猝不及防。
再次,船体两端尖细,高高翘起,呈对称设计,这种设计使得船无须转弯就能快速反向航行。一旦遇到礁石、浮冰或者其他危险情况,可以直接调转方向,以尾为首,向反方向行进,作战非常灵活机动。
当时欧洲各国在大西洋上航行的帆船都十分沉重,吃水很深,只能在专门的深水码头靠岸。维京人改变了这一切。轻便灵敏的维京长船让他们既能纵横浅水区,又能深入敌人的领地;既可以长途航行,又能进行水上战斗。维京海盗就是驾驶着这种帆船穿越北大西洋的惊涛骇浪,深入地中海和中东,令当时的欧洲人闻风丧胆。他们一度控制了今天的波罗的海沿岸大部分地区、俄罗斯的内陆、法国的诺曼底、英国、意大利南部和巴勒斯坦的部分地区,并且在格陵兰殖民。
帆船之于维京人,不仅是战斗的伙伴,还是移动的家。休息的时候,他们就放倒桅杆,蒙上船帆,以帆为帐,酣然入睡。维京人一生动荡,四海为家,崇尚战斗。他们认为,一个男人唯有光荣战死,灵魂才能进入天国。征战海上,是他们的宿命。他们的一生都伴随着帆船在海浪间浮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阿拉伯传奇:从横帆到纵帆
从古埃及人到腓尼基人、希腊人、维京人,他们使用的帆船都是横帆。
横帆的特点是在桅杆上下钉有横杆,将帆上下两端固定在桅杆和横杆上。帆可以做成方形,也可以做成等腰梯形,横向悬挂。横帆由于受风面积较大,且受力均衡,所以在顺风行驶时航速很高。同时由于帆体稳定,还可以增加桅杆的高度和横杆的层数,在一根桅杆上固定四五面帆,这样可以通过调整帆的数量来适应不同的风力。
不过,横帆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受限颇多。它只能在顺风时前进,一旦遇到逆风便失去了动能,完全没办法使用了。因此使用横帆需要配有多名桨手,在无风或者逆风的情况下划桨,来为船只提供动能。当时的横帆船两侧通常配有一排船桨,有如蜈蚣足般。这样的帆船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那么有没有一种能够适应各种风向的帆呢?于是纵帆应运而生。
公元9世纪,阿拉伯人从印度洋带来了纵帆。
利比亚发行的古代帆船题材邮票。上排从左至右分别为:古罗马帆船、维京长船、利比亚帆船;下排从左至右分别为:腓尼基帆船、古埃及帆船、古希腊帆船
阿拉伯海域气候炎热,风力有时很小,四角帆型不能逆风前进,在高温下人力划桨非常辛苦,于是阿拉伯人发明了一种让船在顺风和逆风的条件下都能前进的三角帆,也就是纵帆。阿拉伯人称之为“dhow”。这种帆呈三角形,纵向悬挂。它的帆体和支撑帆体的横杆可以围绕桅杆灵活调整角度,以适应不同的风向,在逆风的时候可以沿“之”字形路线曲折前进。纵帆的出现让阿拉伯水手可以利用任何方向的风驾驶帆船向着既定目标方向航行,从而开启了阿拉伯航海的黄金时代。后来,这种帆船被欧洲人发扬光大,在地中海被广泛应用,欧洲人称之为拉丁帆,而它也是现代帆船的雏形。
帆船为阿拉伯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也让人们对大海另一端的世界充满向往。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辛巴达航海历险记》便反映了当时阿拉伯的繁华盛况以及人们对航海旅行深深的迷恋。这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英勇的航海家辛巴达乘着帆船,七次在大海上出生入死,其间经历了重重凶险与磨难,他与各种不可思议的怪物战斗,遭遇了许多超自然的力量,游历了许多神奇瑰丽的地方,最后辛巴达凭着智慧、勇敢和坚强的意志,战胜了重重困难,得到了漂亮的姑娘,收获了无尽的财富。辛巴达在旅途中遭遇的种种奇闻,比如“海老人”“食人族”“活人殉葬”“巨鹰”等,其实并非天马行空的文学想象,而是中古时代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印度海岸氏族社会的真实写照。在那个信息隔绝的时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因为一只帆船的到来而交相碰撞,令人兴奋不已。而故事中那变幻莫测的大海、绚烂多姿的海滩、新奇绮丽的异国风光以及战胜困难后的欢愉与满足,都深深吸引着人们驾驶帆船,奔向那广阔而充满未知的天地。
当时的阿拉伯有很多像辛巴达一样热爱探索的冒险家,他们从印度洋沿岸出发,扬帆远航,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寻找宝藏或属于自己的传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