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甜荞麦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2023-08-21刘荣甫刘燕敏向玲洁王全友陈学荣黄荣华马小凤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8期
关键词:西农主茎极差

刘荣甫 陈 欣 刘燕敏 向玲洁 王全友 陈学荣 黄荣华 马小凤

(1.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泰兴 225433;2.泰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泰兴 225400)

荞麦 (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起源于中国,为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1-4],栽培历史优久,距今已有2 000 多年[5-6]。 荞麦生育期短、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在土地有效利用、 种植业结构调整、 抗灾救灾、 满足居民健康消费和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7]。 荞麦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作物, 具有很高的营养、 药用及保健价值[8-10],被誉为“21 世纪人类理想的功能性食物源”[11-12]。

江苏省属南方秋冬荞麦区[12-13],该地区属亚热带北缘、副热带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有效积温高,雨水充沛,无霜期长[14-15]。 江苏省荞麦种植主要集中在苏中平原, 主要分布在通南高沙土地区的泰兴、通州、如皋、姜堰、江都等地[13]。 近年来荞麦由于自身富含的营养成分、潜在的医疗保健价值及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江苏荞麦生产以甜荞为主,前茬作物多为春大豆、春玉米、春花生等。 据调查,94%荞麦种植户以自留种为主[13],品种主要为苏荞1 号,荞麦新品种更换速度慢、种子混杂、品种退化严重[16-17],荞麦产量低、品质下降、商品性差,严重制约了荞麦产业的发展和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2011-2021 年,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依托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平台持续从全国各科研院所引进各种甜荞麦新品种(系),并进行了初步鉴定工作。2022 年,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泰兴综合试验站对引进并初步鉴定为早熟(<70 d)、 中熟 (70~90 d)且适应本地区种植的32 个品种(系)进行了系统性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综合农艺性状优良、 适应性广、 抗逆性强、 丰产优质的荞麦新品种[18],从而为江苏省荞麦种植品种更新换代和荞麦规模化种植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选择在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该试验田位于泰兴市根思乡,地理位置为32°10′N、120°01′E,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历年平均气温为15.8℃, 年均日照时数为1 958.1 h, 无霜期约为220 d,年均降水量为1 031.7 mm,海拔为4.5 m。 试验地为旱地,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均匀,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前茬为春玉米。

1.2 供试材料

供试甜荞品种(系)共32 个,供种单位涉及8 个省、11 个科研院所(表1)。

表1 供试品种及供种单位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 小区面积10 m2,行长5 m,每个小区设6 行,行距为33 cm。 人工间定苗,每行150 株,种植密度为90 万株/hm2。 以苏荞1 号为对照(CK)品种,在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

1.4 试验过程

2022 年8 月17 日上午,基施45%(NPK 比例为15∶15∶15)硫基复合肥150 kg/hm2,采用一次性基施方式施肥,在荞麦生育过程中不再追肥;下午采用拖拉机旋耕, 耕深15 cm, 并人工整地、挖墒、整畦。 8 月18 日等行开沟条播,行距为33 cm,条播深度为3 cm,小粒种子播种量为37.5 kg/hm2, 大粒种子播种量为52.5 kg/hm2。 8 月19 日用96%金都尔 (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 050 mL/hm2兑水900 kg 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化除,防治杂草。 出苗后2~4 叶期间苗、定苗,留苗密度为90 万株/hm2。9 月3 日人工除草1 次。2022 年10 月22 日至11 月15 日各小区相继收获完毕。

1.5 试验期间主要气候因素

2022 年播种至成熟期荞麦总积温1 743.6℃,总降水量154.6 mm,总日照时数552.2 h;历年同期总积温1 716.1℃, 总降水量403.7 mm, 总日照时数370.0 h。 秋播荞麦生长期间总降水量远低于历年同期,强降雨和极端天气发生较少。 9 月28 日和10 月5 日,二次强降雨、大风导致荞麦大面积倒伏,但倒伏面积及危害程度较往年有所下降。 总日照时数8 月下旬略低于历年同期,9 月、10 月及11 月上旬远高于历年,对荞麦的生长发育较为有利(表2)。 2022 年11 月30 日苏中地区初霜期来临,较历年延迟近20 d,所有参试品种均正常成熟。

表2 荞麦生育期间主要气候因素

1.6 测定项目

1.6.1 生育期 主要测定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花色、成熟期和生育期。

1.6.2 植株性状考查 在荞麦成熟期各小区取样10 株进行性状考查,主要包括花色、株高、主茎分枝、主茎节数、茎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

1.6.3 产量 测定每个小区10 m2内荞麦的产量。

1.7 数据处理

用Excel 软件和DPS 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参试荞麦品种的物候期

由表3 可知,在8 月18 日统一播种后,各品种出苗期为8 月22-25 日, 极差3 d,8 月22 日出苗的品种为晋荞8 号,8 月25 日出苗的品种为西农T1351。 各品种现蕾期为9 月7-13 日,极差6 d,现蕾最早的品种为榆荞1 号、品甜2 号、甜荞12-03、通荞2 号和晋荞8 号,现蕾最晚的品种为苏荞1 号。 开花期为9 月12-21 日,极差9 d,开花最晚的品种为苏荞1 号,开花最早的品种为通荞1 号、品甜2 号、甜荞12-03、通荞3 号、通荞2 号、北海道和晋荞8 号。 各品种的成熟期在10 月22 日至11 月15 日, 荞麦的生育期为64~87 d, 最早熟品种与最晚熟品种间生育期相差23 d。 较CK 成熟早的品种有27 个, 分别为甜荞12-01、 通荞1 号、 西农T1311、 晋荞8 号和纯甜1 号等; 较CK 成熟晚的品种有4 个, 分别为贵甜荞2 号H 系、 贵甜荞2 号、 西农T1351 和香甜2 号; 成熟最早的品种有甜荞12-01、 通荞1 号和西农T1311,全生育期为64 d,较CK 早成熟14 d;成熟期最晚的品种为香甜2 号,全生育期为87 d,较CK 晚成熟9 d。

表3 各参试荞麦品种的物候期

2.2 各参试荞麦品种的农艺性状

由表4 可知,32 个品种的花色主要有白色、粉色、红色,其中西农T1351 为红色,榆荞1 号、西农9976、西农9920、西农T1106 和西农T1103 均为粉色,其余26 个品种均为白色。 荞麦花期长, 一般为35~50 d,花朵众多, 适宜在观光农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表4 各参试荞麦品种的农艺性状

参试各品种的株高为73.4 ~132.7 cm, 极差59.3 cm。 株高最高的品种是香甜2 号,为132.7 cm,其次为CK,株高115.0 cm;株高最矮的品种是北海道,为73.4 cm,其次为品甜2 号,为73.7 cm。 各参试品种的主茎分枝数为3.1~4.6 个,极差1.5 个。主茎分枝数最多的品种是西农T9920,为4.6 个,其次多的品种为甜荞12-05,为4.4 个;主茎分枝数最少的品种为贵甜荞2 号H 系和西农T1211, 均为3.1 个,其次为品甜2 号和B169, 均为3.5 cm。 各参试品种的主茎节数为9.9~14.5 节, 极差为4.6 节。 主茎节数最多的品种是CK,为14.5 节,其次为香甜2 号,为14.1 节;主茎节数最少的品种为品甜2 号,为9.9 节,其次为榆荞1 号, 为10.6 节。 各参试品种的茎粗为5.33~7.95 mm, 极差2.62 mm。 茎粗最粗的品种是香甜2 号, 为7.95 mm, 其次为西农T1351, 茎粗7.87 mm; 茎粗最细的品种为B169, 为5.33 mm,其次为西农T1311, 为5.55 mm。

2.3 各参试荞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由表5 可知,各参试荞麦品种的产量为1 180.0~2 813.3 kg/hm2, 极差为1 633.3 kg/hm2。 CK 产量为2 180.0 kg/hm2,居第8 位;苏荞2 号产量最高,居第1 位,为2 813.3 kg/hm2,比CK 增产29.05%;纯甜1 号产量为2 586.7 kg/hm2,居第2 位,比CK 增产18.65%;秦荞1 号产量为2 553.3 kg/hm2,居第3 位,比CK 增产17.13%;贵甜荞2 号产量为2 466.7 kg/hm2,居第4 位,比CK 增产13.15%; 纯甜2 号产量为2 420.0 kg/hm2,居第5 位, 比CK 增产11.01%; 西农T1351 产量为2 366.7 kg/hm2,居第6 位,比CK 增产8.56%;贵甜荞2 号H 系产量为2 293.3 kg/hm2,居第7 位,比CK 增产5.20%;西农T1311 产量最低,为1 180.0 kg/hm2,居第32 位,比CK 减产45.87%;产量居第31 位的为北海道,产量为1 553.3 kg/hm2,比对照苏荞1 号减产28.75%。

表5 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由表5 可知, 各参试品种的单株粒数为42.9~112.9 粒,极差70 粒。 单株粒数最多的品种是CK,为112.9 粒,其次多的品种为苏荞2 号,为93.9 粒;单株粒数最少的品种为西农T1311,为42.91 粒,其次少的品种为B169,为52.5 粒。各参试品种的单株粒重为1.31~3.12 g,极差1.81 g。 单株粒重最高的品种是苏荞2 号, 为3.12 g, 其次高的品种为纯甜1 号, 为2.87 g;单株粒重最低的品种为西农T1311,为1.31 g,其次低的品种为北海道,为1.72 g。 各参试品种的千粒重为21.50~37.89 g,极差16.39 g。千粒重最高的品种是晋荞8 号,为37.89 g,其次高的品种为秦荞1 号,为34.72 g;千粒重最低的品种为CK,为21.50 g,其次低的品种为香甜2 号,为25.01 g。

经方差分析可知(表6),区组间F值(0.63)<F0.05(3.15),表明品种区组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不同品种间的F值(15.88)>F0.01(2.01),表明各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 其中CK 与苏荞2 号、 纯甜1 号、 秦荞1 号、贵甜荞2 号、甜荞12-03、西农9978、通荞2 号、蒙0208、通荞3 号、荞杂-2、西农9976、西农T1103、西农9920、西农T1211、B169、北海道、西农T1311 间产量差异极显著;CK 与纯甜2 号、西农T1351、贵甜荞2 号H 系、甜荞12-05、赤甜1 号、晋荞8 号、通荞1 号、香甜2 号、西农T1106、榆荞4 号、榆荞1 号、定甜2 号、甜荞12-01、品甜2 号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苏荞2 号、 纯甜1 号与秦荞1 号间产量差异也不显著。在江苏苏中地区, 荞麦种植品种主要以苏荞1 号为主。 显著性测定结果表明,本试验产量位居前19 位的参试品种都适宜在本地区示范推广种植。

3 讨论与结论

(1)江苏苏中地区荞麦种植主要以苏荞1 号品种为主。 显著性测定表明,本试验产量位居前19 位的参试品种都适宜在本地区示范推广种植。 2022 年下霜较晚,11 月30 日为初霜期, 使晚熟品种得以顺利成熟收获。 在江苏苏中生态条件下, 荞麦最佳播期在处暑前后(8 月中下旬)[13],初霜期一般在11 月10 日左右,而荞麦属短日照作物,喜凉爽湿润气候,不耐高温,畏霜冻[5],“荞麦见霜,籽粒落光”。 为了确保荞麦在霜降前收获及接茬作物顺利种植,一般江苏省选择全生育期在80 d 以内品种为宜, 因此贵甜荞2 号H 系、贵甜荞2 号、西农T1351 和香甜2 号等4 个品种因生育期较长、种植风险较大,不适宜在江苏推广种植。 所以适宜本地区示范推广的荞麦品种有苏荞2 号、纯甜1 号、秦荞1 号、纯甜2 号、苏荞1 号、甜荞12-05、赤甜1 号、晋荞8 号、通荞1 号、西农T1106、榆荞4 号、榆荞1 号、定甜2 号、甜荞12-01和品甜2 号等15 个品种。 产量是荞麦生产的最基本目标[9],品种是荞麦高产的前提,在江苏地区实际生产中荞麦品种主推苏荞2 号、纯甜1 号和秦荞1 号。

(2)产量位居前19 位的参试品种中,全生育期主要集中在70~85 d 之间,产量位居后13 位的参试品种,全生育期为64~68 d,可见产量高的荞麦品种全生育期也相应较长。 荞麦的产量主要依靠光合作用转化光能得来[1],荞麦生育期长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温光水等资源进行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表6 产量方差分析

(3)荞麦花色有白色、粉色、红色等,且花期长,占整个生育期的1/2~2/3[11]。 将荞麦种植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建设景观创意旅游农业[11],大面积搭配种植红色、粉色品种,可提高观赏效果[8]。西农T1351、西农T1106、西农T1103、西农9976、西农9920 可作为观赏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猜你喜欢

西农主茎极差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宝鸡市2020-2021年水地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调查分析
西农系列小麦品种在连云港地区种植筛选试验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国审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100
二次函数极差的规律与应用
小麦品种西农979 的社会贡献
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主茎密度与植株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关系
在分位数回归中结构突变的经验极差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