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有效性及耐受性分析

2023-08-21张一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4期
关键词:胃肠道根治术胃癌

张一为

胃癌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 发病率极高, 仅次于肺癌[1]。胃癌是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可发生在患者胃部的不同地方, 同时也可入侵患者胃壁的不同深度[2],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临床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为胃癌根治术[3], 但是手术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创伤, 继而影响到患者的胃肠道功能, 致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4]。因此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给予营养干预至关重要[5]。营养干预属于临床中快速康复外科方案,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6]。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是营养干预的两种主要治疗方式,现阶段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极大的帮助[7]。肠外营养干预可通过静脉为患者的机体提供营养, 促使胃肠道得到充分的休息, 但是经肠外营养干预后, 长期禁食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肝脏[8]。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 与肠外营养相比,可在患者术后, 使胃肠道得到更早的蠕动, 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减少并发症[9]。基于此, 本次研究探讨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性及耐受性,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于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6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 例。对照组男14 例, 女16 例;年龄42~65 岁, 平均年龄(53.52±5.55)岁。观察组男13 例, 女17 例;年龄43~66 岁, 平均年龄(54.54±5.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手术前明确诊断,手术后病理证实胃癌并且完成根治手术者;②患者与家属都了解此次接受研究的目的,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③临床资料完整者。剔除标准:①术后生命体征或者病情不稳定的患者;②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③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在患者手术后, 通过锁骨下或中心静脉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支持,营养制剂包括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 将营养制剂放置在3 L 袋里, 由输液泵以130 ml/h 速率匀速将营养液输入到患者体内。

观察组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先进行吻合处理, 由手术医师运用吻合器开展该项操作, 若经检查未发现吻合口狭窄, 那么就可经鼻腔, 将鼻肠管缓慢插入, 距离保持在20 cm, 然后进行稳妥固定, 使用胶带即可。如果患者在手术后24~48 h 内病情趋于稳定状态, 则可以运用输液泵, 经过鼻空肠营养管, 以匀速滴入生理盐水约500 ml, 速率55 ml/h, 若患者腹部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则立即停止。如果患者缺乏液体量以及热量, 可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补充, 术后3 d 可进行改变,运用康全甘肠内营养液500 ml, 将其滴注速度把控在55 ml/h, 对患者当前的真实感受进行详细询问, 若未发生不良症状, 则在第4 天加大康全甘的用量, 但用量应<1000 ml, 速率95 ml/h。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天内, 其能量全部由肠内营养支持。

两组均进行7 d 营养支持。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临床指标, 包括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②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泻、吻合口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排气时间(h) 排便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39.76±4.15a 53.20±6.89a 9.42±2.38a对照组 30 55.31±5.70 74.38±7.57 13.32±2.96 t 12.080 11.333 5.624 P<0.05 <0.05 <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当前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并且农村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城市[10],该该疾病在>50 岁的群体中较为多发, 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目前胃癌已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11]。胃癌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可发生在患者胃部的不同地方, 同时也可入侵患者胃壁的不同深度,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12], 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胃癌根治术又被叫做胃癌治愈性切除术, 其是把原发肿瘤、转移淋巴结及受累浸润的组织全部切除,确保没有肿瘤残余, 继而达到手术治愈的目的[13]。但是由于进行胃癌根治术后, 患者只剩下小部分的胃, 从而导致患者进食容受量变少, 并且也影响了患者营养吸收[14]。因此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 给予其营养干预治疗至关重要。其属于临床中快速康复外科方案, 具有极高的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有效结合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诊治方案, 加快患者器官功能在手术后得以快速康复的一种模式, 因此按照新理念的指导, 经加强早期营养支持, 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营养支持共分为两种, 分别是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 前者可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 但是肠外营养支持具有较为昂贵的费用, 并不是在所有患者的承受范围之内, 同时肠外营养支持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刺激, 极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可在为患者提供营养的基础上, 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 具有较高的营养利用率, 与人体的生理结构更为符合, 不仅给药相对方便,而且费用较低, 对于维持肠黏膜结构, 及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有一定的帮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 运用本文所诉的干预方式, 既可促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以改善, 为患者胃肠道本身及全身提供多种营养物质, 同时能提升患者的免疫力, 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 对消化液的分泌, 以及胃和肠道的蠕动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进而促使其恢复到正常的新陈代谢, 减少并发症发生。但是在本研究纳入人数较少, 得到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接下来的研究中, 应逐渐扩大纳入的样本数量, 增加随访时间, 从而对系统化护理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希望可以提升研究的准确、有效性。

综上所述,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 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 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 并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是一种安全且可靠的营养支持方式, 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胃肠道根治术胃癌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