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3-08-21杨盼王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4期
关键词: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杨盼 王斌

脑梗死也可以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 具体指的是患者的脑部血液供血产生障碍, 缺氧与缺血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与软化, 根据患者局部脑组织出现病变缺血坏死机制, 能够将脑梗死疾病划分成为脑血栓形成、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脑栓塞[1]。脑梗死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为脑部血栓形成, 在所有脑梗死患者数量中高达60%, 指的是在患者脑部原发血管壁病变的前提下, 脑动脉产生主干或是分支动脉狭窄、闭塞与栓塞, 引发患者脑部血流量出现下降或是产生中断, 患者产生神经精神症状[2]。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通常在早期开展溶栓药物,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属于一类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利用对纤维蛋白进行激活,发挥溶栓治疗效果, 但是关于两种治疗药物在对急性脑梗死疾病治疗期间的早期溶栓价值依旧具有争议[3]。基于此, 本次研究应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分析其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1~12 月到本院就诊的8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利用电脑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8 例, 女12 例;年龄45~77 岁, 平均年龄(61.5±8.8)岁。研究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龄44~78 岁, 平均年龄(61.6±8.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通过临床明确诊断属于急性脑梗死;全部符合疾病病理学以及影像学诊断的标准;脑功能损害体征持续时间全部>1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部>4 分。排除标准:存在活动性出血、凝血障碍性疾病以及出血性疾者[4];感觉障碍以及单纯性共济失调者;3 周内存在出血史者;48 h 内接受肝素以及抗凝药物治疗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全部接受颅脑CT 以及神经系统检查, 同时接受实验室各项指标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 选择125 万U 尿激酶混合100 ml 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 30 min 内滴注完成[5]。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治疗, 选择0.9 mg/kg 阿替普酶混合100 ml 生理盐水静脉注射, 注射量为10%, 剩余药物进行持续静脉滴注, 1 h 内滴注完毕。溶栓治疗24 h 后停止抗凝治疗, 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24 h 为患者提供心电监护, 对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水平进行监测, 倘若患者的血压水平>180/105 mm Hg(1 mm Hg=0.133 kPa), 则需要依照具体情况开展降压治疗[6]。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①疗效判定标准:治疗1 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能够自理, 神经功能改善程度>90%, 疾病表现症状基本消失, 判定为显效;治疗1 个月后患者的疾病表现症状得到改善, 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在50%~90%,判定为有效;治疗1 个月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50%, 疾病表现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或是加重, 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7]。②选择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能力情况,得分与患者生活能力表现为正相关[8]。选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情况, 得分与神经受损程度表现为正相关[9]。③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包括恶心、出血、头疼、再灌注损伤以及再闭塞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 与对照组的85.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75.13±5.28)、(13.57±3.68)分,与对照组的(74.11±4.59)、(14.22±3.72)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分)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研究组 40 75.13±5.28 13.57±3.68对照组 40 74.11±4.59 14.22±3.72 t 0.922 0.786 P>0.05 >0.05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 与对照组的15.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n(%)]

3 讨论

脑梗死的临床死亡率及致残率非常高, 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使其生活质量下降。最近几年, 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 人们的生活环境出现改变, 导致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0]。急性脑梗死脑动脉内血栓受到病理过程的影响会出现可特异性逆转, 需要在一定时间之内开展血栓溶解[11]。大多数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缺血脑组织坏死之前及时溶解血栓, 能够保持脑血管畅通, 帮助恢复供血, 加快缺血脑组织修复速度, 防止或缓解患者脑功能损伤[12]。目前临床中认可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措施为开展快速并且有效的静脉溶栓, 可以帮助患者加快神经功能恢复速度[1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 观察应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 与对照组的85.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75.13±5.28)、(13.57±3.68)分, 与对照组的(74.11±4.59)、(14.22±3.72)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 与对照组的15.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作为第一代溶栓药物, 可以直接作用到纤溶酶原, 利用将循环中纤溶酶原进行激活, 起到血栓溶解作用, 帮助已经闭塞的脑血管获得畅通, 并且尿激酶不但可以发挥溶解血栓作用, 还可以对血液循环期间的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因子产生降解, 避免溶栓治疗之后再度出现梗死[14]。阿替普酶作为一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可以帮助定向血栓部位, 激活纤溶酶原, 帮助降解患者血栓期间不溶性纤维蛋白, 发挥溶解血栓的效果[15]。并且阿替普酶对于纤溶酶原存在非常高的亲和力, 利用阿替普酶可以及时挽救半暗带中的脑细胞, 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血流, 发挥理想的溶栓作用, 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速度, 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提升[16]。

总之, 应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均有较好临床疗效, 治疗安全性高, 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 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猜你喜欢

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