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栓治疗老年患者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安全性分析

2023-08-21邱锋蔡芳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4期
关键词:抗栓息肉结肠

邱锋 蔡芳芳

结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的下消化道疾病, 以凸起于结肠黏膜的隆起型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多数结肠息肉为良性病变, 但小部分腺瘤性息肉有恶变风险, 目前临床对结肠息肉以内镜手术切除为主[1-3]。老年人是结肠息肉的高发人群, 但由于老年人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 在行结肠息肉切除术中有一定比例的抗栓治疗患者[4]。对此部分患者在术前是否需要停止使用抗栓药物、术后何时恢复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还处于探讨阶段, 没有相关指南进行明确[5,6]。对2018 年1 月~2021 年12 月至本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同时进行抗栓治疗老年患者410 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以观察抗栓治疗老年患者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21 年12 月至福建省老年医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同时进行抗栓治疗老年患者410 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男270 例, 女140 例;年龄60~78 岁, 平均年龄(71.55±6.53)岁;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245 例, 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105 例, 人工心脏瓣膜患者60 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出血、栓塞等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正常组(335 例, 未发生出血、栓塞事件)、出血组(30 例, 发生出血事件)、栓塞组(45 例, 发生栓塞事件)。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且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治疗指征;②抗栓治疗≥6 个月;③年龄≥60 岁;④病历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凝血机制异常,不符合手术条件患者;②合并未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③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

1.3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的病史、抗凝药物使用史、术前停药情况、术后恢复用药情况、是否接受桥接抗凝及息肉的大小、位置等情况。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抗栓药物应用情况(抗栓药物病因、抗栓药物应用时间、术前停药时间、术后恢复用药时间、是否使用桥接抗凝)及息肉相关情况(息肉大小及位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或F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 ±s]

表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 ±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男女正常组 335 220 115 72.09±7.22出血组 30 20 10 71.14±6.86栓塞组 45 30 15 71.93±5.47 χ2/F 0.005 0.310 P 0.997 0.758

2.2 三组患者抗栓药物应用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使用桥接抗凝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应用抗栓药物病因、抗栓药物应用时间、术前停药时间、术后恢复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栓药物病因中, 正常组中高血压及冠心病所占比例最高, 为67.16%;出血组和栓塞组中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所占比例最高, 分别为50.00%、66.67%。抗栓药物应用时间中, 栓塞组应用时间6 个月~1 年比例最高, 为77.78%;出血组应用时间>5 年比例最高, 为83.33%。术前停药时间中, 正常组术前3~7 d 停药比例最高, 为53.73%;出血组术前0~2 d 停药比例最高, 为50.00%, 栓塞组术前>7 d 停药比例最高, 为44.44%。术后恢复用药时间中, 正常组术后3~7 d 恢复用药比例最高, 为34.33%;出血组0~2 d 及3~7 d 恢复用药比例均较高, 均为33.33%;栓塞组术后>7 d 恢复用药比例最高, 为77.78%。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抗栓药物应用情况比较[n(%)]

2.3 三组患者息肉相关情况比较 出血组和栓塞组息肉大小≥2 cm 比例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息肉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息肉相关情况比较[n(%)]

3 讨论

结肠息肉泛指结肠黏膜层的隆起性病变,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结肠息肉的发病率为2%~20%, 与地域有关[7]。我国属于结肠息肉发病率较低的国家, 发病率为2.28%~4.40%。大部分结肠息肉无明显自觉症状,通常于肠道检查过程中发现, 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肠道出血、腹痛、肠梗阻等症状[8-10]。由于部分息肉有恶变的风险, 早期以内镜切除为主要治疗原则[11-14]。虽然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已经是很可靠的术式, 但部分老年患者因为合并老年慢性疾病, 如冠心病、脑梗死、安装心脏支架等需要给予长期抗栓治疗, 凝血机制会发生异常改变, 因此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发生出血和血栓的风险明显增高[15-19]。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 三组患者抗栓药物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正常组中高血压及冠心病所占比例最高, 为67.16%;出血组和栓塞组中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所占比例最高, 分别为50.00%、66.67%。考虑与不同病因的患者所服用的抗栓药物不同有关, 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服用的抗栓药物剂量较小, 因此导致出血和栓塞的风险也较小。从抗栓药物服用情况上看, 抗栓药物应用时间中, 栓塞组应用时间6 个月~1 年比例最高, 为77.78%;出血组应用时间>5 年比例最高, 为83.33%。日本胃肠病学内窥镜学会(JGES)指南认为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12 个月, 金属裸支架置入<2 个月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发生血栓栓塞风险较高, <12 个月患者为发生血栓的高风险人群。对用药时间>5 年的患者, 机体内出现出血倾向, 因此术后更容易发生出血。术前停药时间的因素分析中, 正常组术前3~7 d 停药比例最高, 为53.73%;出血组术前0~2 d 停药比例最高, 为50.00%;栓塞组术前>7 d 停药比例最高, 为44.44%。术后恢复用药时间中, 栓塞组术后>7 d 恢复用药比例最高, 为77.78%。这与不同患者所应用的不同种类药物有关。

综上所述, 抗栓治疗老年患者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导致出血和血栓风险较高, 尤其对用药时间较长、息肉较大的患者更为明显。建议术前3~5 d 停用药物, 术后3 d 内恢复用药有助于患者结肠息肉切除术的安全性, 对支架手术未满1 年的患者尽量不要给予相关手术。

猜你喜欢

抗栓息肉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冠心病患者四联抗栓治疗出血风险的观察及护理
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抗栓治疗进展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