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效果对比
2023-08-21吴胜伟陈龙林林晓荣
吴胜伟 陈龙林 林晓荣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 患者的主要表现包括骤发性剧烈腹痛, 并伴有体位的强迫改变, 一旦患病需尽早接受诊治, 否则极易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以及弥漫性腹膜炎等严重情况, 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目前临床上针对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具体的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等[3,4]。为了探究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选取了75 例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控制在2019 年5 月~2022 年5 月, 研究样本采集自这一时间范围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75 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38 例)与常规组(37 例)。常规组患者中男18 例, 女19 例;年龄36~75 岁, 平均年龄(55.34±6.56)岁;溃疡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56±0.86)年。研究组患者中男19 例, 女19 例;年龄37~74 岁, 平均年龄(55.37±6.21)岁;溃疡病程2~6 年, 平均病程(3.52±0.8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具备手术治疗的各项临床指征;③精神状态正常, 可以进行无障碍沟通;④自愿加入此次研究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腹部手术史以及凝血功能指标异常者;②由于视听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类疾病导致交流受阻者;③手术禁忌证与麻醉禁忌证患者;④合并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者。
1.4 方法
1.4.1 常规组 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患者采取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于患者右上腹部作手术切口, 切口大小在10~20 cm 且经过腹直肌, 依次切开腹壁各层并探查腹腔, 穿孔灶区为肝门附件胃内容物聚集纤维素附着的位置, 切取组织标本, 进行病理检查, 排除恶性肿瘤后将胃肠壁全层进行间断缝合, 将穿孔灶关闭。将网膜覆盖于穿孔灶表面后进行妥善固定, 彻底清洗腹腔后分别于膀胱直肠陷窝与小网膜囊处留置硅胶引流管, 逐层缝合腹壁切口, 将腹腔关闭。手术完成开展胃肠检查, 同时进行维持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同时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 待患者肛门排气后拔出胃管, 之后经口进食。
1.4.2 研究组 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治疗: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并采用气管插管, 为其建立人工气腹, 控制压力介于9~11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 于患者脐部置入30°镜头, 对患者腹腔情况进行仔细探查。于患者左侧腋前线肋缘下2 cm 处作一主操作孔, 于患者左锁骨中线与肚脐平行处作一辅助操作孔, 分别置入10 mm 的Trocar, 使用吸引器将患者肝门处的食物残液与残渣彻底清除, 充分暴露病灶, 将穿孔病灶的边缘组织切取后实施病理检查, 确认无恶化后间断全层缝合穿孔病灶, 共计2~3 针即可, 之后将网膜固定在已经关闭的穿孔灶上并进行妥善固定。使用吸引器对患者的整个腹腔进行彻底冲洗, 特别是膈下与肝下的间隙处, 分别于子宫直肠陷窝处或膀胱直肠陷窝以及小网膜孔处留置腹腔引流管, 再次探查腹壁Trocar 穿刺处, 确认是否发生出血的情况, 待患者腹腔充分放气并减压后拔出Trocar, 手术完成。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与常规组一致的术后治疗。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手术指标, 疼痛评分,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 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 治疗前后舒适度评分。
1.5.1 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切口感染、腹腔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5]。
1.5.2 手术指标 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6]。1.5.3 疼痛评分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术后1、3、7、15 d 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7]。
1.5.4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定, 设置躯体健康、社会功能、人际交往以及工作生活作为评价指标,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8]。
1.5.5 炎性因子水平 炎性因子指标包括TNF-α、IL-6 以及hs-CRP[9]。
1.5.6 胃肠激素水平 胃肠激素水平指标包括PGⅠ、MTL 以及G-17[10]。
1.5.7 睡眠质量评分 采用睡眠质量量表进行评定,设置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以及觉醒次数作为评价指标, 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11]。
1.5.8 舒适度评分 采用舒适度评定量表进行评定,设置生理舒适、治疗舒适、心理舒适以及环境舒适作为评价指标, 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舒适度越高[12]。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 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s)
注:与常规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排气时间(h) 排便时间(h) 住院时间(d)研究组 38 70.67±3.26a 20.27±2.33a 124.26±12.12a 24.32±1.23a 41.23±1.33a 7.93±1.23a常规组 37 88.68±3.28 37.22±2.32 163.48±12.16 40.35±1.43 66.48±1.44 12.26±1.24 t 23.848 31.564 13.988 52.091 78.916 15.18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研究组术后1、3、7、15 d 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s, 分)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常规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7 d 术后15 d研究组 38 7.17±0.16a 5.21±0.13a 3.16±0.15a 0.52±0.13a常规组 37 7.88±0.18 6.23±0.12 4.58±0.14 2.31±0.15 t 18.066 35.283 42.356 55.272 P 0.000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躯体健康、社会功能、人际交往、工作生活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躯体健康、社会功能、人际交往、工作生活评分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常规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躯体健康 社会功能 人际交往 工作生活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8 83.31±1.22 96.43±1.31a 65.44±1.42 85.34±1.22a 74.51±1.33 95.34±1.25a 63.21±1.32 88.34±1.21a常规组 37 83.21±1.23 91.21±1.32 65.31±1.32 75.34±1.21 74.52±1.31 86.34±1.25 63.31±1.24 75.31±1.23 t 0.353 17.188 0.410 35.633 0.033 31.174 0.338 46.247 P 0.725 0.000 0.683 0.000 0.974 0.000 0.736 0.000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hs-CRP、IL-6、TNF-α 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hs-CRP、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s)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s)
注:与常规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hs-CRP(mg/L) IL-6(pg/ml) TNF-α(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8 10.22±0.24 3.56±1.22a 18.22±1.32 10.34±1.22a 3.62±0.23 0.82±0.25a常规组 37 10.24±0.25 5.76±1.24 18.13±1.24 13.25±1.13 3.63±0.32 1.23±0.21 t 0.353 7.745 0.304 10.710 0.156 7.680 P 0.725 0.000 0.762 0.000 0.877 0.000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G-17、MTL、PGⅠ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G-17、MTL、PGⅠ水平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对比( ±s)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对比( ±s)
注:与常规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G-17(ng/L) MTL(ng/L) PGⅠ(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8 18.32±1.32 26.32±1.37a 108.27±8.25 134.24±9.29a 80.45±5.28 107.31±8.27a常规组 37 18.26±1.33 22.33±1.35 108.18±8.26 114.26±9.31 80.33±5.32 93.25±8.25 t 0.196 12.701 0.047 9.302 0.098 7.370 P 0.845 0.000 0.962 0.000 0.922 0.000
2.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觉醒次数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觉醒次数评分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表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常规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睡眠时间 睡眠障碍 入睡时间 觉醒次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8 1.34±0.34 0.58±0.23a 1.33±0.21 0.56±0.31a 0.78±0.22 0.31±0.13a 1.29±0.31 0.34±0.21a常规组 37 1.35±0.33 1.26±0.24 1.32±0.19 1.08±0.22 0.77±0.19 0.76±0.15 1.31±0.21 1.21±0.22 t 0.129 12.529 0.216 8.357 0.210 13.895 0.326 17.521 P 0.898 0.000 0.830 0.000 0.834 0.000 0.745 0.000
2.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适度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生理舒适、心理舒适、治疗舒适、环境舒适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生理舒适、心理舒适、治疗舒适、环境舒适评分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表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适度评分对比( ±s, 分)
表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适度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常规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生理舒适 心理舒适 治疗舒适 环境舒适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8 34.33±1.32 65.55±1.36a 32.22±1.21 55.39±1.24a 35.16±1.25 64.38±1.29a 31.19±1.13 62.24±1.23a常规组 37 34.34±1.33 48.56±1.34 32.23±1.22 39.21±1.23 35.15±1.27 41.83±1.28 31.22±1.12 43.34±1.24 t 0.033 54.484 0.036 56.721 0.034 75.976 0.115 66.264 P 0.974 0.000 0.972 0.000 0.973 0.000 0.908 0.000
3 讨论
上消化道溃疡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导致患者患病的因素较多, 临床上常见的主要包括胃潴留、氢离子逆向扩散、胃黏膜屏障功能降低以及胃酸分泌增加等[13,14]。上消化道溃疡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以及并发症较多的特点, 其中溃疡性穿孔属于其中较为常见且非常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发生溃疡性穿孔之后, 患者的胃肠内容物会流入患者腹腔, 导致其发生化学性刺激, 从而引发化学性腹膜炎, 如不立即接受诊治还会因细菌感染导致再次继发细菌性腹膜炎, 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15,16]。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主要是指因上消化道溃疡导致的十二指肠穿孔或胃穿孔, 患者以恶心呕吐、肢体发冷、出冷汗、面色苍白以及突发性上腹部剧痛作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旦患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 如不及时接受诊治还容易引发其他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7,18]。
对于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来说, 一经确诊则需尽早接受治疗, 并且其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 具体的手术措施包括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等。开腹手术属于一种传统手术方式, 在以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这种手术方式具有操作方便以及疗效确切的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这种手术方式的手术切口较大、给患者造成创伤较为严重、术中出血量较多以及术后恢复较慢,同时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的频发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还会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9, 20]。
近年来,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疾病治疗的要求也不仅局限在效果确切, 对于治疗舒适的要求也明显提升, 因此传统的开腹手术逐渐被临床淘汰。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腹腔镜技术也越发成熟, 这为各种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而对于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来说, 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广泛应用为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提供了有效保障。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 具有如下几点优势:①这种治疗方式的腹壁切口较小,因此瘢痕较少[21], 可以满足患者对于美观的需求;②这种手术可在直视状态下进行腹腔冲洗, 因此清洗的较为彻底, 可以防止发生腹腔脓肿;③这种方式的手术视野较为开阔, 不仅便于手术操作, 还可以及时发现其他脏器是否存在病变, 降低患者发生肠梗阻的风险[22,23]。除此之外, 这种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一系列优势。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 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7、15 d 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躯体健康、社会功能、人际交往、工作生活评分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hs-CRP、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G-17、MTL、PGⅠ水平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觉醒次数评分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生理舒适、心理舒适、治疗舒适、环境舒适评分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 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