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内在要求及实践路径

2023-08-21汪夕渟岳新峰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国式共同富裕现代化

汪夕渟 岳新峰

(1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110158;2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推进需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为方向定位及基本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其不仅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路径参考,且促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现。[1]中国式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与现代化建设之间关系密切,解析共同富裕的主要内涵与实践路径即需在现代化发展视域下进行,现代化的实现以共同富裕为必然和基本的方式。

二、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

(一)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物质文明维度,现代化的一般要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社会经济增长迅速,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其二,社会形态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型升级为生产力更具活力的工业社会,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演进,社会形态还会出现更趋先进的变化;其三,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在西方学术界,社会现代化水平被赋予更加细化的考察指标,如人均GDP、服务业占比等,社会文明形态造就于不断变化的发展方式及生存方式之中。在精神文明维度,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要求物质与精神同向推进,二者形成协同化的发展格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交互关系应是互为助长、互相促进的,现代化水平越高,二者之间的关系越协调。[2]关于现代化建设,西方社会提出了诸多理论及模型,如后现代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等,但在实践方面,西方社会在推进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及短板,在此情势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所具备的天然优势更为凸显。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个性化表现

首先,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提升社会现代化水平,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相关观点,共同富裕具有历史性特点,其实现需以一定的物质条件及社会制度为前提,要积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使两极分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其次,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民主主义时期三座大山的推翻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周恩来对现代化内涵进行了细化,三大改造使社会经济结构得以优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更为平坦,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邓小平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式现代化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作出了详尽阐释,他指出共同富裕是全民的富裕,是精神与物质同向趋进的富裕,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主义。新时期践行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需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定向,秉持人民中心理念而构建创新、开放、协调的发展模式,要积极探索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途径,有效解决两极分化等问题。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社会的物质、精神、政治、生态等文明发展进程得以加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将逐步达成。

(三)提升现代性水平视域下共同富裕理论内涵

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围绕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而进行,它要求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所有地区、行业、人群的全面富裕,它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的高质量建设与发展。[3]

首先,共同富裕要求实现物质财富的丰富创造。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历史最高时期,财富创造与人民的生活需要之间契合度愈来愈高,新时期发展社会经济即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方位解放生产力,激活市场活力,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得最佳的平衡点。与此同时要改革和优化分配制度,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其次,要积极推进政治文明,打造社会共同体。要坚定不移地跟随党的步伐,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中华民族才能完成宏伟的复兴使命。社会主义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具有天然的制度优势,要打造公平公正的宏观环境,营造共有共享的社会氛围。社会收入结构应具有稳定性、合理性、高效性等特点,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应得到持续提升,共同富裕不可偏废精神富裕,因此要切实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构建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精神文明的共建共享是强化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保障。

三、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条件基础

当前我国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已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基础,首先,在经济条件维度,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确切而凸显的,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增长,由此为共产主义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新时期我国社会生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0 年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绝对贫困难题得到解决,小康社会全面建成。202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即达到114 万亿元,由此可见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已基本完成建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满足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条件基础。其次,在政治条件维度,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一直以来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本、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由此走出了一条政治建设的康庄之路。随着政治文明的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结构日趋合理,这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助益。最后,在社会条件维度,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使社会法治、民主、文化等各个领域皆获得了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的稳定性日益凸显,人民参与社会建设具有了更加强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社会形成共创共建的良好发展态势与格局,推进共同富裕具有了更为扎实的资源禀赋与技术基础。

(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总体与具体目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加快现代化进程、实现共同富裕,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积极作为、不懈努力,全面增进人民福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需依靠人民,社会发展成果应由全体人民共享,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动态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区域不同、人群特点不同,富裕的实现即会存在程度和时间上的差异,由此共同富裕应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

(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需遵循的价值原则

首先,统一性原则。当前,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约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需秉持统一性的原则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要以人民为本,将人民群众视作整体性的价值主体,在整体视域下研究探讨共同富裕的实现策略与途径。其次,辩证性原则。要寻找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合理处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党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八大皆对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界定,党的十七大以来,公平的地位首次优先于效率,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长足发展,收入分配体系日益合理公正,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妥善处理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路径与多维举措

(一)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党的步伐

中国共产党是引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的主心骨。国家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历史状况在党的领导下得以彻底改观,中国社会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以来,党作为最具力量的政治中心为国家发展、民族兴盛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懈奋斗过程中,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取得了恢宏的成就。

当前推进现代化建设、带领全民实现共同富裕,依然需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首先,实现共同富裕即需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优质资源才能得到合理公正的分配,各方建设力量才能形成高效协同合力,从而提升社会发展效能。党领导一切是根本性的领导制度,党的先进性使其在引领共同富裕中始终昂然奋进,铿锵有力。其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依靠群众,以民为本,党的建设与发展宗旨在于服务人民,因此要聆听民众的心声,重视人民的关切,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增强其幸福感、获得感。要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发展的平衡性与充分性,打造共同富裕的发展态势,要紧密依靠人民,团结群众,使他们成为积极进取的实践者及建设成果的享受者。

(二)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量

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全面高质量发展。社会应建构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创造能力,要坚持绿色、开放的发展观,促进优质资源的充分共享。市场主体需保持旺盛的活力,形成良性的产业竞争机制,由此以全方位提升经济循环效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要强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使所有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公平地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对于低收入者要助力其拓宽收入渠道,保障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也应积极地打造平衡性发展格局,消弭影响平衡充分发展的各种负性因素。具体而言,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持续优化创新分配制度,由此才能为社会生产力提升提供有效保障。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应加以改变,初次分配、再次分配、三次分配之间需协调配套。随着收入分配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益失衡的问题应得到有效解决,再次分配税收制度应进一步完善,对于各种有失公允的分配制度应给予取缔,由此贫富差距才能大幅缩小。[4]其次,要建立高效的社会治理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5]良性社会治理局面的形成能发挥缩减社会成本,降低政治危机发生概率的功效。政府应转变治理理念,建构科学现代的治理观,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调整治理结构及相关制度。要提高群众对社会治理的关注度与参与热情,打造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体系。与此同时,社会治理应积极借鉴融合数字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化治理的发展,借此可有效凝聚社会共识,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实践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路径。最后,精神富裕应与物质富裕协同推进。[6]物质富裕并不能必然带来精神富裕,精神富裕对物质富裕有助力和巩固的作用,重视精神富裕才能为民众打造高品质的精神家园。为此需在全社会持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效用,要为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充分保障其发展资源支持与获得,对于综合优秀传统文化应大力传承与弘扬,在其熏陶和浸润下,社会精神文明将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力。

(三)践行示范模式,引领共同富裕

首先,充分发挥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引领作用。比如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有着非常丰富的推广借鉴意义。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状况的存在,共同富裕必然有快有慢、有先有后,共同富裕并非同步富裕,发达地区具有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的诸多优势。通过建立发达地区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可对全国其他地区形成辐射引领效应,由此既可及时总结经验,获得最佳发展路径,又能有效避免建设风险。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经验佐证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越性,其也为共同富裕思想理论架构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助益。其次,城乡示范区应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要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公正,要优化和调整再分配及第三次分配制度,激励高收入群体投身于公益事业,在完善治理机制的过程中,应重视数字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借此而构建跨部门协作平台,使不同部门主体形成联动合力,共同促进治理效能的提升。最后,可仿效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做法,对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推广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当前示范区模式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尚有诸多问题与短板,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大讨论,有助于挖掘提炼成功经验,规避弯路与风险,使示范区模式得以扎实推进。在讨论过程中,示范区可持续性的发展规律可得到揭示和总结,同时对于其他城市或区域而言,也可获得示范区模式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发展差距等方面的有益启示。

五、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需以共同富裕的实现为方向定位和基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解析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和发展价值,探讨其实践路径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内进行。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使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皆达到较高的水平,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被广泛调动起来,由此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条件基础。

猜你喜欢

中国式共同富裕现代化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