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得梅:『天车』司机的方寸匠心
2023-08-21正裕
文正裕
2023 年2 月28 日晚,2022 年度“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在江苏南京揭晓。颁奖晚会上,一名身材瘦弱的女性凭借精湛的技术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就是十名大国工匠中唯一的女性——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水电四局)机电安装分局桥式起重机(又称“天车”)司机田得梅。
将操控技巧刻进“肌肉记忆”
田得梅是名90 后,出生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田得梅一心想学门手艺,正好赶上青海水电高级技工学校(现青海水电技师学院)招生,为了能有个工作,她报了名。那是她第一次走出县城来到西宁。
毕业后,田得梅前往兰州培训,第一次看到天车。培训结束,她成为中国水电四局机电安装分局员工。2007年5 月,她被分配到拉西瓦水电站,从那一天起,她跟天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31 岁的杨玲玲成了田得梅的师傅,一个是师傅中最年轻的,一个是徒弟中年纪最小的,却成了最佳组合。田得梅第一次上桥机室时非常紧张。当时,开建仅一年的拉西瓦水电站还没有修建专用的铁梯,上桥机室需要攀爬凌空插入的脚手架。这么高的脚手架,田得梅还是第一次看到。周围电焊机发出的尖锐的蜂鸣声刺激着她的耳膜,透过昏暗的光线,眼中满是飘浮在空气中的灰尘,她紧紧跟着师傅,一步不落地往上爬,丝毫不敢往下看一眼,生怕自己手一松掉下去。
初次见到田得梅,杨玲玲心里直打鼓:“年纪这么小,我能带好她吗?”事实证明她多虑了,田得梅学起桥机操作灵着呢,要领一学就会、一点就透,很快就成了师傅的好帮手。
为了锻炼耐心和细心,田得梅特意买了毛线和十字绣磨性子。“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要静心,不能急躁。”天车安装间距离地面高度14 米,之前的施工阶段甚至高达40 多米,在2 平方米不到的操作间工作,只有5 厘米的吊装误差,转子吊装难度非常大。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练习,田得梅日积月累总结出了“眼看、耳听、鼻闻、脑想、手脚动”的“人机一体”操纵技巧,她将每一个操控技巧都刻进了“肌肉记忆”。
白鹤滩上立赫赫战功
田得梅说:“天车的操作室处于高空中,上下一次就要近20 分钟,而吊装任务又十分繁多,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展,每一位司机一坐就是四个小时,对司机的视力、注意力要求都很高。”
白鹤滩水电站是当今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在发电机组安装过程中,作为核心部件之一,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 号机转子,直径16.198 米,最大高度3.826 米,起吊重量达2100 吨。需由左岸地下厂房内部两台1300 吨桥机配合完成吊装,难度不言而喻。田得梅主动请缨,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2020 年8 月18 日,田得梅在世界水电史上留下了值得书写的一笔:世界第一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重组的重要零部件——发电机转子的吊装由她来完成。
当天11 时整,田得梅接到起吊指令,立刻启动操作杆,只见悬空架在厂房两侧的两台黄色钢架结构桥机缓慢、平稳地起升到5.8 米的预定高度,接下来,就是距离超过330米的平移。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10 分钟、20 分钟、30 分钟……为了达到最佳稳定度,平移时间超过了50 分钟。12时,两台桥机并联吊装转子到达一号机坑组的正上方。
接下来,真正的挑战开始了。只见田得梅通过操作杆控制主钩在空中的水平运动,面临5 厘米的吊装误差,在眼睛无法看到的情况下,她凭借出色的吊装水平,以摄像机都无法记录到的微妙变化感受钩子的摆动幅度,及时调整操作杆选择合适的挡位和方向,始终保持桥机、重物与主钩的重心在同一条线上。“装到位了,转子吊装完成!”12 时30 分,接到地面传来转子安装到位的指令,田得梅明亮的眼睛中流露出了喜悦的光彩。转子精准、平稳地落在制动器上,宣告1 号机组转子吊装工作圆满结束,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相隔两个月,第二台转子吊装的哨音响起,坐进桥机室的田得梅头脑更加冷静,事前她反复梳理在第一次吊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找出所有可能影响正常吊装的每一个细节,安全、准确、无误地又一次吊装成功。通过这两次吊装,田得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21 年田得梅和她率领的“天车班”完成了左岸八台转子的吊装任务。2021年6 月28 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顺利投产发电。田得梅和“天车班”立下赫赫战功。这支“娘子军”荣获2021 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应该的”责任心
下班后,拿起电话,天车上那个自信从容的田得梅盯着屏幕那头的两张小脸,笑容里多了几抹思念。
田得梅有两个孩子,一个刚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丈夫刘郭义是她的同事,跟她一样,常年都在工地上,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两个孩子和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公婆操心。田得梅感叹:“公公婆婆和父母的理解、支持,是我做好工作的强大后盾,非常感谢老人的付出。”
尽管知道小两口工作忙,可工地上的情况,田得梅的婆婆王菊奎并不了解。直到2021 年夏天,水电四局组织职工家属去工地跟职工见面,她心里的疑惑才有了答案。其实,不仅仅是王菊奎,第一次看到田得梅工作的地方,她的父母也满是担心。那是田得梅在拉西瓦水电站工作半年后的一天,家人带着被褥去工地看她。“只听说在山沟里,去了一看,六层楼那么高的天车,我看着都心慌,还想了半天她是咋上去的……”父亲田有宝还没说完,母亲朱世梅就接了腔,“天车那么高,姑娘岁数又小,我经常半夜惊醒,就怕出什么意外。”
“天车班有那么多人,为什么能得到这样荣誉的只有你呢?”一次,有个朋友突然这样问她。田得梅一时没反应过来,要说技术,她觉得驾驶天车并不难,自己的徒弟也能驾驶好,让自己“脱颖而出”的关键是一颗责任心。田得梅说,对待天车驾驶间,就像是看自己的家一样。她每次都会提前半个小时上桥机进行试车,对桥机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触电控制器、刹车片、行程限位、警报装置等设施的完好情况。机身、钢丝绳需要加油保养,也一点不能含糊。“无论是吊一千公斤还是一千吨的设备,都需要万分小心,设备一旦吊起,设备的安全、周边的安全就全部掌握在司机一人手中,任何的马虎、轻心都将带来无可弥补的严重后果!”
除了白鹤滩,田得梅还参与了拉西瓦、龙江、向家坝、万家寨、葛洲坝等水电站建设及机组检修工作,多年来凭借“零失误”赢得众多赞许。2023 年春节,田得梅多在家里待了几天。“白鹤滩收尾工作还在继续,我要赶回去处理……”得知自己当选2022 年度“大国工匠”,她谦逊地笑笑,说:“其他同事们更应该获得这项荣誉,我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