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探讨
2023-08-21郭赛赛
郭赛赛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基础和载体,社会成员通过不同种类的语言进行沟通、表达思维、相互交往,而文化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信仰和社会实践的总和。想要保证文化传播效果,就必须从语言角度入手,通过翻译的方式统一不同语言对文化内核的了解和认知。《围城》这部作品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对其进行翻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其中存在的大量文化负载词必定会影响翻译效果,特别是在无法找到对应词汇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可谓是势在必行。
一、文化、文化负载词与翻译概述
(一)文化
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词汇之一,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对于文化这个词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从整体来看,人是创造文化的根本与核心,这一要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历史背景的人所表达文化内核的方式截然不同[1]。从一部分专家学者的理论来看,文化主要可以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等方面进行理解。其中,生态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地域条件、环境特征、生物条件等形成的文化;而物质文化指的是国家在经济生活、劳动工具、生活必需品、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等由于国家和民族发展历程截然不同会有巨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信奉的宗教不同,价值观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则更加明显,人们的表达方法不同,很难相互理解和沟通。
(二)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翻译工作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特殊词汇,它是某种文化当中特殊词语的总称,在特定文化范围内得到人们的广泛理解,也可以称为文化词汇、文俗负载词、文化空缺词等。对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具有非常高的难度,这主要是因为,其往往具有十分鲜明的文化特色,在另一种语言体系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只有对历史文化和当地生活方式有所了解的人才能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
(三)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文化差异是切实存在的,其影响着中西方文化的沟通和交融。从整体来看,之所以出现各种文化差异,主要是因为:第一,地域位置不同。中国位于地球的东半球,东部是大海、西部是高山峻岭,具有秋冬两季温度较低、春夏两季温度较高的特点。秋冬季节的西风往往裹挟着低温和寒冷,这导致中国人对西风的印象有别于西方人,在中国文化中西风往往表达着萧瑟凛冽、寒冷肃杀的感觉。而西方国家所处的欧洲位于西半球,大西洋带来的暖流导致当地的西风往往是在春天吹拂而来,因此英语当中的西风常有希望和光明的意思,比如《西风颂》中的“西风”就代表着希望和未来[2]。第二,生活方式不同。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绵长,人们的生活方式自成一体,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异,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文化生活都有十分鲜明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表达方式。第三,社交习惯不同。人是社会性动物,因此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社会交往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历史差异,中西方社交习惯截然不同,比如中国人往往通过“吃了吗”作为问候语,并对双方的年龄和职业等进行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的社交活动。但是在西方国家,人们往往通过天气等作为社交的开端,也不会对陌生人的年龄、职业和工资等信息进行询问。
(四)文化差异与翻译工作
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体系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想要将某种文化背景下的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体系,往往具有非常高的难度[3]。常见的翻译方法主要包括以作者为中心的翻译和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有部分专家学者将这两种翻译方法称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二者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归化翻译主要是在保留本土文化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调整,使之适应当地的律典和言语习惯的翻译方法;而异化翻译主要是在不考虑当地语言习惯的基础上,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的翻译方法,二者的优势也各有不同,比如归化翻译更能够保持源文本的流畅性,降低因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难度,对读者十分友好,而异化翻译则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作品的文学性,翻译后的作品仍具有突出的文化特色。
二、《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小说《围城》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它主要以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对当时知识分子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进行描绘,其中包含大量的文化负载词,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才能克服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带来的翻译问题,成为翻译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具体来说,《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文化往往是基于特定生态环境形成的,从成型到后续发展,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这导致中西方生态文化负载词的巨大差异。即使是相同的事物在中西方文化当中表达的意思、潜在的含义也有巨大的差异,这给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比如《围城》作品当中就有非常多的生态文化负载词,翻译者必须对这部分带有明显中国生态文化特点的词汇进行研究,并在英语当中找到与之相同含义的词汇,才能保证翻译的最终效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生态文化负载词往往指代的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翻译工作者很难自由发挥对其进行解读,比如在翻译地理类、动物类和植物类词汇的时候,翻译工作者并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这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4]。一般来说,在处理生态文化负载词时,翻译工作者主要采取的是异化翻译策略,比如在翻译表示地点、时节方面含义的词汇时,一般只能通过异化翻译策略保留其文化内涵,在保证行文流畅的基础上实现翻译目标。
(二)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物质文化指的是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和日用物品、生产工具和设施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文化。中西方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因此形成的物质文化也有较大差异,这给《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围城》中有很多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物质文化词语,翻译工作者在处理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一定要在保证基本含义准确传达的基础上,对其作品意蕴进行分析,从而保证作品翻译的有效性[5]。比如在《围城》当中有“那男孩子的母亲已有三十开外,穿件半旧的黑纱旗袍”一句描述,这句话当中的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袍服,具有非常明显的文化负载词特点,这种物质文化负载词在西方国家的语言体系当中并没有对应的词汇,这就是词汇空缺现象的由来。在翻译旗袍这个词汇的过程中,翻译工作者就可以通过直译加注的方法或者音译加注的方法,使读者能够在想象出旗袍形象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源语文化色彩进行深入感受。
(三)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不同民族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社会活动的特点和形式不可能完全相同,这正是社会文化负载词的形成原因,无论是在历史背景、政治特色方面,还是在习俗文化和称谓方式方面,中西方的表达方式都截然不同,这给文学作品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比如《围城》当中包含大量与中华民族相关的制度、礼仪、风俗,但是这些社会文化负载词在西方语言体系当中并没有对应词汇。比如小说中出现的大量官名、教育制度等,如前清举人、孝廉公、进士、科举都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文化负载词,这些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词,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必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比如在作品当中有“父亲是前清举人,在本乡江南一个小县里做大绅士”一句,其中的“前清举人”一词同时包含了时代特点和社会文化特点,将其翻译成“had passed thesecond-degree examination under Manchu rule”并加注解释清朝的科举制度,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特殊文化选拔制度下形成的特殊文化负载词,对于提升《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6]。除此之外,我国的封建王朝历史悠久,形成的文化体系必然与西方截然不同,许多社会文化负载词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十分浓厚的地域特色,比如由于中西方的社会制度差别很大而形成的一系列词汇就很难进行翻译,特别是“康熙”“孟子”“荀子”等历史人物,更是无法在其他语言体系中找到对应词汇,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工作者应采用异化的策略,保留作品的文化特色。
(四)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体系下形成的宗教文化截然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形态有一定的差异,其所崇尚的道德品质、言语行为自然也不同,给文学作品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比如说在《围城》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宗教文化词汇,如轮回、缘分、点香这种词汇都是基于中国文化体系而存在的,其在儒、道和佛教文化圈当中十分常见,但是在西方文化体系当中却没有对等词汇,这就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比如“辛楣一来,就像阎王派的勾魂使者,你什么都不管了”中的“阎王”一词,就很难在西方文化体系中找到对应的词汇,如果将阎王这个词直译成Hades(哈迪斯),就会导致读者无法理解含义。哈迪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冥界之神,也指冥界或地狱,但是这个词的含义与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阎王不对等,不符合翻译的相关要求,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代替手法进行翻译,利用与其概念意义不尽相同但文化意义有所接近的词汇“the king of Hades”进行代换,在保证翻译准确度的基础上,保证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作品含义[7]。除此之外,勾魂使者这一词汇同样具有较大的翻译难度,可以通过加注的方法方便读者理解,从而在向译语读者传达源语文化形象的基础上,保证文化信息的准确性,通过添加someone bewitching enough to have“sucked away”another person’s soul这样的注解,保证行文更加流畅。
(五)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存在中西方差异,其往往也会引起翻译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体系具有发展历程久远的特点,其在表达形式、语法、语句结构上有着十分突出的文化特色,这给文化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围城》作者钱锺书先生是语言大师,其在作品中应用了大量的语言技巧,在保证表达效果的基础上提升了作品的趣味性,让文字浑然天成、妙趣横生,其中一些特殊的表达方法,更是赋予这部作品新鲜活泼、诙谐幽默的特点。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工作者必须对这种词汇进行特殊处理,保证语言文化负载词翻译成效。比如在“这种准备并不费心血,身血到赔了些,因为蚊子多”这一句中,“身血”是由“心血”这一词生造出来的,如果进行直译,只能将身心二字翻译成“blood”与“brain”,这严重地影响了作品的趣味性,因此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必须将原文中的押韵的听觉效果转变为译文的押头韵,从而保证翻译效果。
三、结语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所形成的各种表达方法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很多词汇在西方文化体系当中并没有对等词汇,这就是文化负载词的由来。想要准确地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翻译工作者本身要对文化负载词代表的内涵以及其形成的特殊背景有所了解,还需要对英语体系背后的文化进行研究,才能通过直译、音译等方法,保证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以及语言文化负载词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