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狐狸是个好爸爸?
2023-08-21文方刚
文方刚
寻找人类与自然的平衡点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篇只有两万字的童话,作者是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1970 年出版。这是一本很好的桥梁书,可以引导孩子从阅读绘本向阅读纯文字书过渡。但是,很多家长不敢给孩子看,因为书里这位“了不起”的爸爸一直带着孩子“偷”东西。
童话的大致情节是:狐狸夫妻带着四个孩子生活在洞里,每天狐狸妈妈告诉狐狸爸爸想吃什么,狐狸爸爸便去人类那里“取货”。于是,养鸡的、养鸭的、做苹果酒的三个有钱人,行动起来要消灭狐狸一家。他们带着枪包围狐狸洞,还开着大铲车把整个小土山铲成大坑,就是为了置狐狸一家于死地。狐狸爸爸带着家人不仅逃过追捕,还挖洞到三个有钱人的鸡厂、鸭厂、酒库房,取来好吃的好喝的,请所有被人类堵在地下不敢露面、饿坏了的动物们大吃了一顿。
很多家长接受不了这本书:这不是公然赞美偷窃吗?但是,所谓“偷窃”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
某种意义上,这个童话是一个家庭保卫战的故事。狐狸爸爸的动机及表现却那么纯洁、高尚:给家人幸福,让家人活下去。
书中,獾对狐狸爸爸的“取货”行为也提出过质疑,狐狸爸爸理直气壮地说:“你知道,全世界有谁在他的孩子快要饿死的时候,也不偷几只鸡?”“我们只是拿点食物,以便让我们全家活下去。”“他们(人类)正在外面要杀死我们,可是我们并不是要坏到他们那样的程度。”
生存,是所有物种最基本的权利和法则。对于野生动物来说,难道我们期许他们去上班赚钱买粮食,或者自己开个农场养家?
世间万物都是美丽的。我们是否想过,应该培养孩子真正热爱自由、热爱动物,懂得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呢?那么,阅读这本书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没有说教,让小读者对动物自然地产生喜欢的感情,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明是非、晓善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理解动物们的处境,而不是站在人的角度去评价动物的行为。
我更想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讨论一下这篇童话。
好的家庭教育是良好的伴侣关系
狐狸爸爸和狐狸妈妈是一对恩爱的好伴侣。
每天,狐狸爸爸都问狐狸妈妈想吃什么,然后就去“取货”;狐狸太太几天不吃不喝身体非常虚弱,狐狸爸爸就让她躺着休息,自己带着四个孩子实施伟大计划;当得到了食物之后,狐狸爸爸立即派一个孩子给狐狸妈妈送去。
狐狸妈妈也深爱着狐狸爸爸。狐狸爸爸的尾巴被人类打断了,狐狸妈妈给他舔伤口止血,赞美他拥有“方圆几英里内最漂亮的尾巴”。她还对孩子们说:“要不是你们的爸爸,我们早就没命了。你们的爸爸是了不起的爸爸。”狐狸爸爸听了妻子这样的话,“更喜欢她了”。众多动物都在场的宴会上,狐狸妈妈还当众称赞丈夫:“我丈夫是一只了不起的狐狸。”如果家长正同孩子共读此书,这时是否可以停下来,赞美自己的伴侣几句呢?在这个过程中,小读者将懂得什么是良好的伴侣关系。这就是家庭教育。
当像狐狸这样的爸爸
狐狸爸爸是一个关爱孩子的爸爸。
虽然狐狸爸爸还在从事传统意义上“男主外”的工作,但他可不是一位单纯带回食物的“养家型父亲”,而绝对属于当前社会倡导的“全参与型父亲”,即全面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
人类挖他们的家,狐狸妈妈担心地说:“他们会杀了我们的孩子。”狐狸爸爸坚定地说:“办不到!”狐狸爸爸的态度不仅安慰了妻子,更给孩子们安全感。更重要的是,他说到,也做到了。
挖洞累了的时候,他鼓励家人:“不要灰心。”孩子们饿坏了,想冲出洞抢东西,狐狸爸爸坚决地制止:“我是不会让你们上去面对那些枪的,我宁可让你们待在下面平静地死去。”
他还为孩子们骄傲:“我的孩子们多好呀。他们快要饿死了,三天来他们一口水都没喝,但他们仍然没有垮下来,我们不能让他们泄气。”亲子共读到这时,家长是否也可以找到孩子的优点,赞美他们一番呢?
狐狸爸爸极细心呵护孩子的感受,因为怕挖不到目的地让孩子们失望,所以挖洞时先不告诉他们目标是哪里。进到鸡舍后,孩子们兴奋地追逐鸡,狐狸爸爸说:“不要慌乱,一步步来。”他先让孩子喝水,又只许孩子取三只鸡,绝不贪心,然后立即退回洞中,以求安全。
这与其说是爸爸带着三个孩子逃脱死亡、寻找食物的过程,不如说是爸爸亲自给孩子们呈现如何面对绝境,绝不放弃、一直追求的过程。对比的是獾爸爸,只会抱着孩子说:“我们完蛋了。”
狐狸爸爸的美德又不只是对家人。当得到食物,他召唤来所有被困在地下的动物们共享。
他还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爸爸,决定建一个地下村庄,所有动物都有自己的房子。
故事中的狐狸爸爸,是一位有爱心、勇敢、智慧,有毅力、有理想的爸爸,是一位有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团队领导能力、执行能力的爸爸,甚至是一位具有侦察能力、演说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体质过硬的爸爸。
这样的爸爸,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呢?
哪个家庭中,如果拥有这么厉害的爸爸,就一定拥有最幸福的孩子。不只有狐狸的家庭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