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艺术歌曲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探析
——以歌曲《望乡词》为例

2023-08-21◆伍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望乡咬字艺术歌曲

◆伍 莉

艺术歌曲是通过诗歌与音乐结合共同完成艺术表现的音乐体裁。通常选用著名诗人的名作,以钢琴伴奏、独唱的形式表现歌曲,艺术歌曲具有民族性和抒情色彩,其优雅、含蓄的艺术品质成为音乐会声乐演唱必不可少的作品类别,在音乐表现上要求演唱者注意字与音的处理、艺术价值较高的钢琴伴奏与人声呼应配合,因此,艺术歌曲也成为了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国艺术歌曲《望乡词》为例,旨在探索中国艺术歌曲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提出学习者应了解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学会分析作品本身的语言特点和艺术特征,学习声乐演唱技巧,把握并逐步体现艺术歌曲的风格与内核,将作品的理论分析与其艺术实践形式相结合。声乐学习者应加强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理解,培养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提高演唱的能力及水平,从而传承并不断创新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让经典的中国艺术歌曲和中国演唱融入世界舞台。

一、艺术歌曲的音乐分析与情感表达

(一)了解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

通过对艺术歌曲创作时代背景的深入了解,可以更深层次、更具体地感受歌曲的情从何而来,从而能在体会这首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更好地诠释作品。以艺术歌曲《望乡词》为例,这首作品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能早日统一的家国情怀。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最具有寄托性的一种表达方式,而歌唱是这种表达方式最简洁最明了的一种,它从诞生之初的简单节奏演变成具有丰富内涵的音乐形象。歌唱是没有地域、没有国界分别的,它日益成为我们情感交流的枢纽。在创作《望乡词》这首歌曲的时候,著名作曲家陆在易正处于创作的后期成熟阶段,这首歌的曲调充分地体现出了他对艺术歌曲的造诣,将他自己全新的审美与风格完美地展现出来,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是他的深沉与抒情,与词作家于右任先生的思想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将一个思念故乡的老人的真情实感完全呈现出来了。

(二)了解艺术歌曲的语言特点

在演唱艺术歌曲时,需要将美声唱法与我国的汉字紧密结合起来,在美声唱法中很多发声都离不开a、e、i、o、u 五个元音,而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中文包含了大量的声母、韵母等等,这与意大利唱法中的发音规律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的时候发音不规范会造成很多发声问题,如共鸣位置不能确定、发音不准确等等。在《望乡词》中有许多的复韵母与鼻韵母,这些都是比较难唱的部分,并且这些字都处于重要位置,所以在演唱中这些部分是非常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正确把握声母与韵母之间的关系。咬字时一定要注意音色的统一,不能因为咬字而改变发声位置。其中有一句歌词“山之上,国有殇”中的“殇”指为国战死者,“国有殇”取自屈原的《九歌·国殇》[1],归到“ang”韵,此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要将唱词尽量归到五个元音上面,像“我、望、故、乡”等字都是导致声音不在一个位置上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一定要解决掉声音统一的问题,这才是唱好这首作品的基础,之后才是处理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问题。

(三)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

在艺术歌曲《望乡词》中,我们可以探索到一些陆在易先生在艺术歌曲创作中所具有的特色:首先是其富有诗情画意的婉转旋律,其次是简洁流畅的曲调和段落,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望乡词》里极为浓郁的抒情性特点。在创作中,陆在易先生毫不吝啬抒发自己的情感,他希望音乐的意境和韵律的跳动都能在情感的支撑下变得更加完美。无论是抒情旋律还是叙事旋律,无不体现着别致的情感堆积。在《望乡词》这首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谱例最初标记的速度为“特慢”,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凝重的情感基调。第一部分首先使用的旋律伴奏,为表演者渲染思念故乡之情奠定了基础,伴奏从低音逐级递增,推动着情感从温和走向强烈。而第二部分中的旋律伴奏比之前更加开朗、广阔,从而使情感在抒发过程中显得更加浓郁,在原有基础之上让情感更加丰富。极具流畅的三连音伴奏,使得歌者拥有一定的表达空间,在抒情而流畅的大块线条中降低速度,深情表达“国之殇”的伤感之情。《望乡词》给予了演唱者沉重、悲痛的情感基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才给予了歌者更好的情感表达与艺术演绎张力。如今许多音乐会中的主要曲目依然会选择《望乡词》,正是因为这首艺术歌曲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

声乐演唱是声音和音乐结合的产物,同时又需要有一定的情感注入其中。声乐表演以咬字吐字的规律来夸张和美化文字,以优美的声音为载体来加强歌唱的韵味。正如金盈希所说:“有些人在演唱时过分的激情……但由于对演唱规律和技巧把握不准确,达到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2]《望乡词》为中文诗词,咬字方法对演唱这首作品是极为重要的。很多歌者在演唱过程中忽视了这首作品的停顿间隙,从而破坏了整个音乐结构的完整性。另外这首艺术歌曲的特点是多音节语言较多,辅音既要清晰又要靠前,元音既要明亮又要纯正,这就要求歌者演唱时需要注意发音的连贯性和声音线条性[3]。

(一)气息的运用

在演唱的过程中,气息是有控制的呼吸。气息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在艺术歌曲《望乡词》中“天苍苍,野茫茫”在歌曲中反复出现,使整曲的情感层层递进,不断达到新的高度,随着情绪的深入,演唱的力度也应该一点一点加强,直至到达一个顶峰,同时作渐快的处理。这就要求我们歌唱者在处理作品的时候,需要根据谱面的要求来改变自身的呼吸方式。继“天苍苍,野茫茫”之后的“山之上,国有殇”这句,为保证后句第一字“山”字,如喷口一般的突出,就应该在该字之前的换句处,及时换气,保证后句的平稳和情感的表达。呼吸的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种:胸式呼吸是最短最浅的一种呼吸法。因为这种方式使气息过于短浅,时常不能够完整地歌唱一整个乐曲,导致不够唱就使劲憋,使得整个人的状态过于僵硬,如此这般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腹式呼吸较胸式呼吸而言,气息会更加下沉,使歌唱者感觉气入丹田,但单纯的腹式呼吸也是不科学的。胸腹联合式呼吸,这是歌唱当中最好的呼吸状态。简而言之,即我们平躺在水平面上,自如地呼吸时的状态。“歌唱中所有僵硬的状态必定是错误的,正确的歌唱是会使人身心愉悦的。”[4]这是笔者听过的关于气息的控制最深刻的一段话。针对《望乡词》这首艺术歌曲,胸腹式联合呼吸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对于歌曲中不同的段落,由于情感的起伏,需要对气息有不同的控制。以第一部分的A 部为例,“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经过引子的引入之后,情感到达一个小高潮,此时便需要大口吸气,以十分饱满的气息进行演唱,以便保持歌曲的连贯性。而形成对比的B 部,“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在气息的控制上,也与A 部形成鲜明的对比,情感上较之A 部,更加强烈,气息也应该深沉,以更好地抒发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二)咬字的归韵

咬字的归韵在声乐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声乐中的歌唱是一种纯真的嗓音艺术表达方式。所以,歌词语言的正确表达,字正腔圆是关键。要做到歌唱的时候,观众能清晰地听到歌唱者所表达的每一个字符,这是归韵最基本的要求。正统的美声唱法中歌词的表达,是来自西方语言而产生的歌唱法则,其中不但力求音色的细腻,而且追求咬字吐字的规范,主要特点是“音色放松自如,共鸣宽广而且具有穿透力,在可控的音域内力求面部表情的丰富细腻”。

《望乡词》这首声乐作品中的歌词文字,按照汉字的韵母类型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种类型。其中“大、我、可、兮、故、不、陆、哭、野、于、只、之”这十二个汉字属于单韵母,“高、国、有”这三个汉字属于复韵母,“葬、上、苍、茫、殇、痛、能、山、望、忘、永、乡、见、天、山”这十五个汉字属于鼻韵母。由此可见,《望乡词》这首作品中,出现以鼻韵母汉字为主,占到了歌曲一半的字符,所以我们在演唱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鼻韵母歌词的咬字对歌唱的影响,例如谱例中“天、苍、茫、山、上、殇”这六个字是典型的鼻韵母,其中“天苍苍”三个字中“天”字所占的时长最长,这就要求我们要特别注意“天”字的归韵,不能因为时长的原因而过于拖延“t”音的咬字,而是应该“tian”字快速地过渡到“an”音上,以便承接下面的字符。“天苍苍”三个字均属于鼻韵母,而后面的“野茫茫”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野”字为单韵母,承接的“茫茫”二字是鼻韵母,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过程中,必须要把三个字的音节进行拆分,合理地分配每一个音节所占的时长。

在演唱《望乡词》这首作品时,先要多次读歌词,体会歌词中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和祖国统一的期望之情。在演唱一首声乐作品时,重要的发音点是每一个字的字头,即我们说的咬字,但字头在整个字的发音过程中所占的节拍时长很短,要求歌唱者在对字头的处理时要相对更加迅速,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字头虽短,却要准确,因为每一个字头都是整个字发声的关键之处。歌唱时发声的主要部分是字腹,所占的时长也是最长的,是歌唱者表达音色的重要所在,因此,字腹决定着一首声乐作品演绎的优劣。在发音的时候,口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歌唱者口型必须稳定,这样才能力保音色的细腻。字尾即整个字节的末尾收音的部分。稳定字尾,就是我们俗称的咬字的归韵。歌唱中咬字还要讲究统一。在归韵的时候,不但歌唱的动作要一致,位置也要与自身的动作相协调。歌唱咬字也应该讲究其清晰性。字头铿锵有力,字腹清晰稳定,字尾咬字归韵。字头、字腹、字尾三个方面都准确了,则在吐字的时候才能形成清晰的音色,这对于观众而言,无疑是提高了对演唱者所表达情感的理解力并丰富了对音乐形象的勾勒。字头、字腹、字尾三个方面的协调配合,使得音色在歌唱中贯彻始终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每一个音节、字节的稳定发声,这样一首声乐作品才能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走进观众的心中。只要耐心地分析作品中的每一个字节,我们就可以显而易见地发觉,准确的歌唱语言和前期朗读歌词是所要明确的地方。歌唱语言的表达相较于前期朗读时的咬字吐字,需要通过大幅度的夸张,来塑造音乐作品中勾勒出来的艺术形象。由此可见,歌唱中的语言对于气息的控制、咬字的归韵和共鸣的巧妙利用是更加严谨的。

三、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的统一

艺术歌曲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审美,在演绎不同类型的歌曲时,需要我们深刻地去发掘作品内在的价值,不仅要提升我们各自专业所具备的必不可少的技能技巧,还需要不断地积累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方面的知识。在我们学习一首歌曲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歌曲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解,如歌曲的创作背景、语言特点和情感内涵等等,结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深刻理解,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合理的二度创作,因为你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你对作品的最好演绎,也是你对音乐的最好理解,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情感再现。

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中,如何将作品诠释得更加完整是每一位声乐学习者所要思考和学习的课题。在艺术歌曲《望乡词》的演唱中,歌者不仅要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情感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在此基础上更不能忽视作品中所需要掌握的声乐演唱技巧。在本文的介绍中,笔者以作品的情感表达为基础,进一步梳理了如何更好地将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进行融合统一。想要更好地诠释这首作品,我们就要将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相融合,两者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

望乡咬字艺术歌曲
赞浦子·秋怀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一夜笙箫起,征人尽望乡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法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语言特征
晚春江晴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