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的新文本和新形象
——2022 年“中国好小小说”文本细读

2023-08-21刘海涛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学文本

◆刘海涛

2022 年的最后一天,中国小说学会评出了45部“2022 年度中国好小说”,其中上榜的小小说有10 篇。考察这10 篇作品的作者队伍和文本形态,许多令人惊喜的亮点出现了:作者结构中既有获过鲁迅文学奖的名家(韩东),也有正在高校就读的大二女生(熊仪婕);既有从事小小说创作三十多年的老“专业户”(安谅、袁炳发、蔡楠等),也有凭着高质量的作品第二次上榜“年度好小说”的作者(陈毓、莫小谈)。这些“跨度”较大的作者们,用新的小小说文体理念和艺术方法,创造了许多新形态的小小说文本,抒写了新时代的新山乡巨变,塑造了党史军史里的英雄人物;深刻地探索着人性的深层内涵和普通人的美德与品性,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小小说创作的“攀登”态势。

一、穿越文本的新颖试验

2022 年小小说新文本的诞生来源于作者们引进和试验了新的创作方法。网络文学中的“穿越手法”在小小说创作中的成功实践,出现了两种“穿越小小说”的具体形态:蔡楠的《18 岁的李响》,是历史人物穿越进现实生活中;熊仪婕的《书中人》,是书本人物走入了现实人物的精神世界里。这两种“穿越小小说”创造了一个新颖奇特的超现实文本,实现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小小说创意阅读。

《十八岁的李响》[1]塑造的历史人物是党史和军史里的英雄。李响实际上是故事讲述人“我”的爷爷,他从遥远的抗战烽火中走来,竟然想跟着“我”到延安南泥湾去做科技投资。在这个魔幻过程中,故事讲述人用“折叠叙述”的方式,将李响瞒着父母和新婚十天的媳妇去当兵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参加百团大战后又到南泥湾开荒种地的故事,均做了细致的铺开叙写。直到故事结束,讲述人才回到今天的现实:“我”在九龙泉烈士纪念碑里找到了爷爷李响的名字。通过导游的讲解才知道,“我”的爷爷李响在南泥湾创造了一天开荒4.23 亩的记录,最后是累死在地里的。这是个在小小说中很少出现的、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经济建设中献身的英雄。用这种虚幻和写实相结合的穿越手法来写党史故事,显示了这一批有着三十多年写作经验的“小小说专业户”,仍焕发着不断创新小小说文本的光采。

大二女生熊仪婕在《书中人》[2]里,讲述了一个文学作品中的男主角与现实生活中的女主角“她”,如影随形、相伴一生的超现实故事。“她”喜欢读书,书中的男主角已完全走进了“她”的生活。“她”想象了自己向男主角表白爱情;“她”感觉到男主角出席了自己的婚礼;“她”向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丈夫倾诉了与男主角的故事;直到最后“她”感觉到这个伴随了自己一生的“书中人”,将带着“她”离开现实世界。这个瑰丽浪漫、想象奇特的超现实写意故事,使读者联想起了多义多层的创意内涵: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品行和修养,才能长久地引发阅读者的共情和共鸣?实体生活中的人与书本里虚构的人,如何协调统一爱情理想和现实骨感?真正的文学阅读怎样才能长久地影响人的一生?新颖的文本形态,奇幻的写作手法,开创了一个给读者深刻启发和丰富想象的小小说新世界。

二、写实文本的拓展创新

10 篇上榜小小说中也有采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来精彩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这批写实小小说的特点,是将现实主义的写实做了有新意的改造和有深度的掘进。它们将传统小小说中特有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局法、跨界隐喻的象征法和意识流心理呈现法,用得非常圆熟巧妙,它们和写实题材的文学叙事精准合缝,有创意地、符合小说审美规律地做出了开拓和发挥,展现了小小说创作方法创新后的强大文学功能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袁炳发的《无痕》[3]抓住人物的特征动作和语言,用对比和突转的小小说手法,含蓄地写活了我们生活中那种外表和内心、假象与本质构成反差的类型人物。大坤与“我”是多年前共同爱好文学的朋友,大坤到深圳十几年后做起了“玩石”的业务。“我”在深圳得到了大坤热情大方的款待。但大坤不愿和“我”照相合影,“我”的一句关于“玩石也能造假”的玩笑话,竟让老朋友突然翻脸。这个小小说的突变情节和人物突兀失态的原因,作者用了小小说留白的手法隐去了描写和讲述。但读者至此已经想象出了这个十几年不见的好朋友,他追逐名利的人生轨迹和深层隐藏着的真实本性。作者在一个故事场面里揭开了人物的双重人格,对这一类表里不一的人物做出了精彩的艺术概括。

安谅所写的“明人的故事”已成系列,有几百篇之多。《你是一棵吉祥草》[4]选取的题材,是一个企业高管在退休前后情感变化的日常生活琐事。巩总对于退休后人走茶凉的铁律有切身的体验,所以他生病住院总是拒绝所有人的探望。可是当他与公司里的一个最基层的养路工吉师傅,在长满吉祥草的绿化带旁偶然相遇时,吉师傅对他在岗时的业绩说出了一番来自底层员工、让他终身难忘的评价,他的心境和情绪得到了扭转,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处理平凡的日常生活题材时,作者机智地设计了故事的核心细节是吉师傅种的吉祥草,将吉祥草这样一种不起眼的普通小草比喻为故事主角吉师傅,这个诗化的隐喻,使日常生活的故事和人物瞬间形成艺术升华,显现了小小说文本里的隐喻和象征手法,能构成的那种点石成金的特殊审美效果。

扎西才让的《苏奴的飞行》[5]是写人的情绪情感在某种特定环境里发生突变的心理型小小说。作品没有直观的动作性和戏剧性很强的情节,只用抒情的诗化语言叙述了苏奴的情感变化。苏奴准备乘飞机从甘南去云南,看望已病危的妹妹,一路上,心情极为悲伤和抑郁。但他在飞机上看到雪原的壮阔美景时,他的诗性突然苏醒了。他觉得在如此广阔壮美的大自然里,人类一切的生老病死轻如云朵,比长河里的浪花还要碎小,心理陡然升起了对人间万物的悲悯情怀,于是在自己的手心里写下了一首关于爱的小诗。作品渲染和书写的苏奴这种情感突变,有着深刻的哲理和鼓舞人心的正能量:面对今天多灾多难的世界,人们应该要以爱心、宽恕和悲悯的情怀来看待人生的苦难,这种心理型小小说文本抓住人性中看不见的情感波动来反映生活和时代,创造了一种抒情性较强的小小说审美文本。

三、闪烁时代精神的小小说新人

10 篇上榜作品创造的小小说人物和以往的小小说人物相比,更是采用了人物独特反常的故事情节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人物性格的“暗示性描写”方法,创造了一批新时代的小小说新人。

陈毓去年的上榜作品《唱支山歌给你听》,用小小说文体正面叙写国家脱贫攻坚的大战略。这一篇《玉兰探照》[6]则写农村外来工进入城市后,从生活情调到内心意识所发生的蜕变。玉兰到城里给人当保姆,作者并没有铺开写她做家政的尽心尽责,却细致地渲染了她通过手机视频和做装修工的丈夫讨论窗外伸探进来的玉兰花;作为装修工的肖大佐在收工时反复寻找一个遗漏的小钉子,这些特征性较强的动作细节,把一对乡村夫妇在城里工作的生存状态放置在一个个平凡细小的生活场面里,用小小说特有的文学叙事方式呈现出来。新进城的外来农民工也有着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工匠精神,该篇从人的内在精神的角度写出了农民工的新生活、新工作和新情趣。

相对于《十八岁的李响》中的“穿越”,瓦四的《我是通信员》[7]是用小小说的写实方法来写党史和军史里的英雄人物。故事主人公“他”离休后得了脑梗,记忆几乎全部丧失。“他”在10 岁那年,父母死后就跟着排长去部队当了通信员;而失忆后的“他”,言语迟钝,走路东倒西歪。但“他”一听到小朋友叫“扫地”,就仿佛重回了抗战时当通信员的情境;一看到抗日电视剧就起身大喊“英雄!”;一看到影视里入党宣誓的镜头,就能用清晰的语言诉说自己入党的故事;最后在菜市场发现有人拿刀来威胁群众时,他全身闭塞的经络全部打通,抱住了坏人不放,直到大伙冲上来抓住凶手。当民警来询问时,他威严地说:“我是通信员。”一个抗战英雄在脑梗失忆后,唯一能唤醒他的就是年少时参加抗战当通信员的经历。围绕着这个记忆被唤醒的核心情节,抓住人物的几个特征性很强的动作和神态来讲述,这种突破人性中生理和病理的极限,描述人物偶然中的必然言行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抗日英雄晚年的传奇。

莫小谈的《72 层砖的墙》[8]用反常描写和隐性叙事的方式,创建了一个体现时代精神、充满正能量的文学立意。泥瓦匠“猴子”在争宅基地的过程中打伤了人,被判了3 年徒刑,他反复地数着监狱高墙的72 层砖的怪异行为,让人怀疑他想越狱。结果在村长的协调下,“猴子”的对手梁佐主动拆除了引发矛盾的院墙。“猴子”出狱后,堵在两家人之间的“院墙”和“心墙”全被拆除了。这个写实的故事让读者领悟到:在农村脱贫攻坚的决战中,需要建设和谐氛围里的法制社会,需要协调因各种利益冲突而起的纠纷,提高人的素养以适应山乡巨变的新时代。那个出场不多的村长调解乡村矛盾的工作艺术,再现了乡村新人的精神内质,这也是用另一种形式来书写新山乡巨变的小小说。

四、创意形成的曲转突变

在上榜小小说的精短文本中,还有创建了多层多义的、具有正能量的创新写法,让人印象深刻。优秀的小小说文本,不仅有出人意料的突转性故事情节和结局;也有使人物命运瞬间反转却又合情合理的讲述;还要有让小小说文本的多层立意也出现意想不到的多向曲转的主题,形成了小小说特有的意外结局,引发读者对附着在人物命运、人物性格之上的创意,产生深入广阔的思考和想象。这就是说,小小说的故事情节有突变和意外,小小说的创意形成也有突变和意外。小小说文学创意形成的意外和突变,在过去传统的小小说创作中还比较少见,而在这次上榜小小说里,我们发现了作者在这方面有了尝试和创新。

曾颖的《泥蛋糕》[9]就是一篇不仅在情节模型上有“曲转式突变”,而且在文学创意的形成和提炼上也有“曲转式突变”,表达了一种让读者意料不到的文学主题。《泥蛋糕》的骨干情节,是描述一个乡村留守儿童在过10 岁生日时,因父母在外地打工自己没有生日礼物而感到伤心和委屈。作者用细腻抒情的笔调,渲染灵儿自己给自己做“泥蛋糕”,自己祝自己生日快乐的伤感情境。但在作品的结尾时,陡然出现了两个脱离骨干情节的补叙:一是当她回到学校,那个唯一的同班同学和同桌,手里捧着一个烤红薯在等她,她伤感的情绪突然转换了,决心要开始一种新生活;第二个多年后她的新生活是做了陪酒女,她在酒醉之后向客人讲述自己做“泥蛋糕”的童年往事。这个突兀的结尾,让人联想到缺失了父母之爱的乡村留守儿童,将来究竟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成长道路,她为什么没和那个在过生日时送她烤红薯的男生再发生故事,一个乡村女孩究竟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和情感环境才能走出大山、走上成才的正路?这些丰富多义的联想和思考,已完全脱离了“她”做“泥蛋糕”的情节主体,出乎意料地把读者的思索引向了走出大山、成长成才的层面。《泥蛋糕》的成功说明:小小说的创意表达也有着“突变式曲转”的情景与效果。小小说的创意质量是小小说的灵魂所在;机智地运用各种文学手法来提炼和表达高质量的文学创意,是小小说创作提高水平、攀登文学高峰的正确路径。

五、中国故事的叙事创新

新时代的中国小小说创作要攀登新的文学高峰,需要提高小小说的创意质量,创新小小说的写作方法和文本形态。而锤炼小小说讲述故事的技巧,创新小小说的叙事方法和叙述语态,则是小说名家和小小说“专业户”们需要踏上的一个新的台阶。

韩东的《见过鲁迅的人》[10]是2022 年新出的,故事讲得有趣,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作品创意丰富深刻的一个优秀作品。这篇内涵深刻和多义的作品,用小小说悲喜剧交织的叙述方式和幽默语态,讲述了上个世纪一个老年知识分子的特有个性和命运。顾旦子娶了新师母后,嘴上叼烟不抽的戒烟动作,生动地说明了新的爱情和婚姻战胜了50 年都戒不掉的烟瘾;而新师母轻劝顾旦子不要抽烟以及在他临终前又让人给他点上烟的两句话,简笔侧写了知识女性的优雅和善良。这个老知识分子的独特个性和悲喜剧命运,含蓄地概括了人性深层的物欲和爱欲,在改变人们的个体行为和深层欲望时,所能达到的可能性和巨大力量。

这篇作品在叙事方式的确立和叙述语态的提炼上,非常值得我们讨论和总结。全篇以“第一人称故事目击者”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的视角容易创建一个丰富多义的艺术空间。这篇作品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塑造得鲜活生动,故事讲述之所以幽默有趣,首先在于这篇作品在构思时恰当地找准了一个小小说的“故事讲述者”。这篇作品的故事讲述人既不是讲一个“我”是主角的故事,也不是讲“我”是一个配角的故事;这篇作品的故事主角是顾旦子,故事讲述者“我”是顾旦子的一个学生,这个“我”仅仅是远距离地看到了顾旦子迎娶新师母,“我”仅仅是老师顾旦子人生故事中的一个“目击者”。这样的“目击者视角”的选择和展开是这个故事的最佳讲述角度。因为从学生辈的角度来讲老师的故事,那就必须用“仰视”的视角和敬佩的口吻,来讲述“我”看到的老师晚年那种独特反常的婚变,看到老师在新爱情的支配下极具特色的叼烟不点的动作和戒掉几十年烟瘾的行为,这个“有距离的仰视”才容易形成故事主人公的悲喜剧色彩和叙事基调。

又因为是“第一人称故事目击者”的讲述角度,作为学生辈的“我”,没有参与到老师的家庭生活和个人经历中去。对于老师晚年如此巨大的家庭变故,对于新师母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来促使老师戒掉烟瘾的真实原因——“我”这个“目击者”只能用猜测的叙述口吻,来解释老师的反常变化,叙述新师母的美对老师个性和命运的影响。这种角度的“可能性猜测”便构成了整个作品喜剧式的叙述基调,创造了“留白叙事”的想象空间。老师的去世难道是因为新师母美的气质和人格魅力迫使老师破戒或开戒?要呈现这样的有着巨大的思考范围和想象空间的叙述语言,就只有“第一人称目击者”的讲述最合理、最真实,最能触发读者的有深度的思索和有广度的想象。小小说特有的留白技巧、创意的多层内涵、故事讲述的悲喜剧风格,全因这种“第一人称目击者”的讲述角度和特定方法,才形成了风格幽默、内涵深刻的小小说叙事语态。这又一次证明:中国的小小说创作要进入文学高原,除了人物塑造、创意提炼、炼铸情节以外,拼到最后,要靠真正成熟的、达到较高审美层次的文学叙事方式和文学叙述语态。要用小小说的文体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小小说的特定的文学化了的叙述方法和叙述语言,是攀上文学高峰的基础性台阶。

小小说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学创意艺术,正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学转型越来越发挥着强大的“文艺轻骑兵”的审美功能。热切盼望从事长中短篇小说创作的大家、名家们也关注它,把自己长期在长中短篇小说领域笔耕取得的好经验、好成果,带入小小说的创作中,改变小说文体的创作现状,提高这种新时代新文体的创作水平;殷切希望已有几十年小小说创作经验的老“专业户”们,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进一步探寻小小说文体的创作规律,破除以前累积的各种创作俗套,用创新成果来进一步完善“小小说文体学”;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有着较高文学起点的年轻作者们,要进一步钻研小说的历史和理论,让自己的创新之作一开步就能走在守正创新的发展正道上。可以预期:这三类小说作家们的辛勤劳作,定会使来年的小说之树结出更大更美的鲜果,让中国的小小说创作学和文体学,在世界华文文学领域里拥有着闪亮的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文学文本
我们需要文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文学病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