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标登瀛洲图》与蕉林书屋
2023-08-20李立华
■ 李立华
【文物名片】
《梁清标登瀛洲图》,绢本设色,129.5cmx65.5cm,描绘梁清标赐进士出身即将履新的场景,河北博物院藏。
河北博物院藏《梁清标登瀛洲图》,是一幅以梁清标为像主的《登瀛洲图》。“登瀛洲”之说,源于唐太宗开文学馆,以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姚思廉、褚亮、李玄道、薛元敬等18 人为学士,供其咨询政务、讨论典籍,并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为之作赞,号称“十八学士”,被选中学士者称“登瀛洲”。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后来以“登瀛洲”喻指考中进士,飞黄腾达。唐宋以降,以“登瀛洲”为主题的画作不少,宋代李公麟、刘松年,明代仇英、尤求,清代董浩、陈焕、钱杜、杜元枝等人都曾画过。但是,上述历代著名画家所绘“登瀛洲图”均以唐“十八学士”为主题,像《梁清标登瀛洲图》这样,单独表现一人中举且走马上任的“登瀛洲图”,并不常见。
最可信的肖像版本
《梁清标登瀛洲图》中,进士及第的主人公身着红色补服,脚蹬黑靴,头戴乌纱帽,气定神闲地立于祥云环绕之楼阁之下。一人手执羽扇立于后,另一人持红色包裹恭候在侧。一匹白马待行在前,马鞍齐备,马颈旁悬着红缨,两个侍从手执金瓜侍立于马前,一人肃立于马之右侧待命。侍从均着灰褐色长袍。画中人胸前围革带,补子绣飞禽,是明代文官的标志。梁清标虽然一生主要活动是在清朝,但他中的是明崇祯十六年(1643 年)进士,故其补服为明代朝服。画中礼仪、礼制均为明代范式。
梁清标 (1620-1691),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蕉林,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文学家,直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顺治元年降清,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宏文院编修、国史院侍讲学、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职,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
在古城正定,梁清标“一堂荣五代”的梁氏宗祠(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收藏甲天下”的蕉林书屋,都是耀眼夺目的存在。尤其集文物收藏、学术研究于一体的蕉林书屋,在历史上名气颇大,令古今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近年整修一新的蕉林书屋,犹如一座小型博物馆,内有《藏富甲天下 声闻烁古今——蕉林书屋部分藏品陈列》。书屋一角,复原了一间书房,陈设一书案一条几一博古架,墙上悬挂一幅《梁清标登瀛洲图》复制品。
据学者考证,画中所绘梁清标形象,是经梁本人过目且认可的,应是梁清标所有肖像中最可信的版本。从画风、时代气息及题跋可知,此画作于明末清初,其笔墨之精妙、构思之细腻、意境之雅致,远非一般画工所作肖像画可比,见证了梁清标作为一代收藏大家的欣赏格调。
走出宦海后的精神家园
梁氏家族是明清时期正定一带的名门望族。据《梁氏族谱》载,梁氏原是山西蔚州巨族,明洪武初为避战乱,梁聚携眷前来真定(今正定)定居。六世传至梁梦龙,明嘉靖三十二年举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历嘉靖、隆庆、万历凡27年,为官刚正,功绩卓著,官至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家族也由之大显。后世子嗣代出高官,尤其至梁梦龙曾孙一代,梁清标、梁清宽、梁清远均为清朝显官,“同列九卿”。
据《正定县志》记载,梁清标幼年天资聪慧,从小就展露出非凡才智。14 岁补诸生,22 岁领乡荐,23 岁考中进士,以优异的成绩被选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以庶吉士初入仕途。1644 年,明亡清兴,朝代更迭。24 岁的梁清标被清政府以其原庶吉士的身份授予宏文院编修之职。随后,又曾历任兵部、礼部、刑部、户部尚书。清康熙六年(1667年),47 岁的梁清标因主持科考的一些做法得罪了当朝权贵,被皇帝“恩赐闲居”。革职还家的梁清标,“翩然归里,手葺蕉林书屋,赋诗饮酒,优游泉石,有终焉之志”(见《正定县志》)。蕉林书屋,成为梁清标走出宦海后的精神家园。
曾经的蕉林书屋,占地1040平方米,是一处布局严谨的四合院,坐北朝南,正屋面阔3 间,进深两间,青瓦覆顶。院中种植银杏、海棠以及主人最喜爱的芭蕉,秀逸的太湖石环列其中,反映出主人高雅的美学修养。现存建筑面积仅存230 m2,不及当年的四分之一。
“蕉林书屋”院内一角
清代北方最大的私人博物馆
在文物收藏界,蕉林书屋素有“清代北方最大的私人博物馆”之称。据统计,梁清标收藏法帖107件,其中晋唐名家名迹28 件、宋元名家名迹74 件、明代4 件、清代1 件;收藏古画500 件左右,晋代至五代的绘画作品63 件,宋元作品349 件,明清绘画87 件。后来流入清内府、编入《石渠宝笈》的147 件梁清标藏品皆为上等,可见藏品之精。据河北省文物专家陈耀林调查,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蕉林旧藏多达160 余种。梁清标所鉴藏的晋唐、宋元书画,成为当今各大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的上等藏品。
梁清标收藏的书帖,有号称“镇国之宝”的晋代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兰亭序》(张金界奴本),唐代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张好好诗》、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和《竹山堂联句》,宋代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归去来辞》、黄庭坚的《阴长生诗》、米芾的《七言诗》、蔡襄的《自书诗》等等,每一件都可谓独一无二、震烁古今的艺术珍品。
梁清标收藏的古画,有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后梁荆浩的《匡庐图》,宋代赵佶的《雪江归棹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清代王时敏的《仿古山水册》,等等,每一件都堪称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扛鼎之作。
除了书画收藏,梁清标还继承了家传数千册图书典籍,并醉心搜罗各种没有刊印的珍贵孤本。全盛之时,蕉林书屋私人藏书达10 余万卷。
梁清标去世后,其藏品开始大量流出。据《正定县志》记载,其孙梁彬1760 年“引疾归田”“资用屡空”家道中衰,故所余藏品难得保全。据悉,蕉林书屋藏品大部分进入清内府,收入乾隆时期编纂的《石渠宝笈》,很多书帖还刻入《三希堂法帖》。由于梁清标未曾留下藏品目录,以致后世无法得知当年蕉林书屋有几多珍藏,又有多少藏品流散于岁月深处。
如今,梁清标已去世3 个多世纪,曾经文华繁盛的蕉林书屋,只剩一座空屋,令人不胜唏嘘。但是,梁清标为珍贵文物收集、保护、鉴赏以及广泛流传作出的卓越贡献,必将永远闪耀于中国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