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秋:慎终如始 初心如磐
2023-08-20张浩辉
■ 张浩辉
在滦平县虎什哈镇北山根村,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 :
“陈书记,早啊,今年玉米收成不错,现在手里有点儿闲钱,明年想搞点儿小产业,过来跟您聊聊。”
“陈书记,昨天晚上我家老母牛又生一个小牛,带您去瞧瞧。”
“陈书记,我家的扶贫贷款到期了,咱们今天去换个新手续?”
村民口中的陈书记,正是全省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承德市优秀共产党员、滦平县政协常委陈焕秋。
作为一名有着19 年乡镇工作经历、26 年党龄老党员,陈焕秋始终身先士卒、担当作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自2012 年起主动提出申请到基层驻村帮扶,从黄木沟村到偏岭村、从东山村到路营村,最终于2016 年脱贫攻坚起扎根于北山根村,这一去转眼便是11 个寒暑。11 年间,他走遍了所驻村中每家每户、村内各个角落,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鞋上粘的不是泥土,而是对老百姓的深情厚谊。”
信仰让他沉在一线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政协委员,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全村人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是陈焕秋的履职座右铭。驻村帮扶的11 年间,陈焕秋主动发扬党员委员“头雁”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奔走于田间地头、深耕于农业农村,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委员力量。
摸清户清村情,制订完善脱贫规划。2016 年脱贫攻坚驻村帮扶伊始,陈焕秋带领工作队队员会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全村各户开展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各户户情、详尽掌握整村村情,客观分析制约全村发展不利因素和每户致贫原因,针对性制订驻村帮扶和个性化帮扶计划,在充分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制订完善了《北山根村脱贫攻坚五年规划(2016-2020)》。
完善户档村档,夯实扶贫工作基础。2018 年4 月,承德市开展了“脱贫攻坚基础工作规范提升行动”,陈焕秋和工作队员一起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县率先高质量完成了规范化的村档、户档整理完善工作,并受邀指导其他乡镇完善档案工作。同年7 月,北山根村接受了全市基础工作规范提升工作考核验收,得到了市县两级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许。
以帮扶为己任,舍己弃身顾全大局。“我不是一名合格的父亲,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陈焕秋自嘲道。2019 年至2021 年间,陈焕秋80 岁高龄母亲意外跌倒骨折住进医院,84岁老父亲脑出血病危,时值脱贫出列关键时期,为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陈焕秋始终以帮扶为己任,严守驻村工作纪律、认真履行帮扶职责,代表全县高质量通过考核验收,直至整村脱贫出列才得以赶赴医院尽孝父母床前。驻村帮扶11 年间,陈焕秋坚持以村为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家中两个年幼的女儿,大多数时间由妻子一人照料,11 年间陈焕秋错过了女儿的童年、错过了女儿的家长会、错过了女儿的成人礼。“对于家庭,我更像个过客,但我从不后悔。”陈焕秋说。
责任让他真诚履职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陈焕秋严格要求自己,聚焦全县脱贫攻坚大局、改善民生中心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开展协商议政、躬身开展扶危济困,为如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展现了委员担当。
广泛协商建真言。“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咱们村要想发展,村民要想致富,必须做好产业就业文章。”陈焕秋在主持召开每月村民议事会上强调。为推进全县惠民产业发展,陈焕秋在全面掌握全县产业扶持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基础上,撰写了《关于打造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促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强村级历史文化探究,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的建议》等8 篇协商议政报告,为全县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民生福祉提供了新的思路。
深入调研献良策。为解决危房改造中部分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和五保户无力筹措危房改造资金难题,陈焕秋深入全县乡镇进行走访调研,在全面摸清危房改造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建设集中式周转性安居房的建议》的提案,为全县破解政策性危房改造资金不足瓶颈、最大化发挥危房改造资金帮扶效用助力。2018 年10月底,陈焕秋跑办争取帮扶资金60余万元,建设16 间集中周转式安居房,有力保障了8 户危房改造户按期入住。
躬身实践助发展。“产业发展要符合咱们村的实际,咱们村劳动力充足,适合发展养殖产业。”陈焕秋亲自登门拜访,宣传宣讲养殖技术,全力推动家庭养殖业发展。经过5 年努力,北山根村现建成养殖小区一处,实现牛存栏150 头、猪存栏500 头、羊存栏近600 只,解决就业30 余人。在发展养殖产业同时,陈焕秋带头做好内引外联工作,积极引导在外乡贤方金龙回乡创办连润商砼、能人张金虎返乡创业,带动本村70 余人实现稳定就业,户均增收4 万余元。
赤诚让他无悔付出
“既要村民过得好,也要村庄环境好。”这是陈焕秋为北山根村定下的目标,更是全村人的“中国梦”。为实现全村人的美好梦想,陈焕秋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在派驻单位的全力支持下,积极跑办帮扶资金3000 余万元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2017 年以来,完成了全村民居院落改造、街道硬化、美化和亮化,建成了1000 平方米休闲文化广场,实现了整村自来水入户,完成了滦河支流北山根段河道堤坝建设和生态治理,配套跨河便民桥一座,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初显。
陈焕秋委员(左二)入户了解社情民意
“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是陈焕秋履职的鲜明写照。陈焕秋始终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将全村人作为亲人对待,2017 年北山根村低保户李朝海父亲突发脑出血,使原本母亲就瘫痪在床的家庭陷入困境,陈焕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捐款5.8 万元,帮其渡过难关。2019 年低保贫困户张起配偶病情加重,照顾三个残疾亲人和一个儿童的重担压在张起儿子张树宝一人身上,高额医药费对于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陈焕秋主动捐款2000 元并号召其他委员捐款共计1 万元,帮助张起家庭解决就医难题。7 年来,陈焕秋为新考取入大学的15 名学生争取“金秋助学”资助金3 万元,为150 余户(次)老复员军人、老干部、贫困户送去米面油、棉衣棉被等慰问品和慰问金8 万余元。疫情期间,更是出资1 万元为北山根村购置集装箱房一套并配置了空调,保证了村庄卡口疫情防控24 小时执勤的需要。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陈焕秋跟村民聊天时说。驻村工作要甘于清贫、耐住寂寞,一个馒头配咸菜、一碗泡面往往就是一顿饭。经常性的加班导致饮食起居不规律,致使陈焕秋患了严重胃病。2017 年脱贫攻坚基础工作规范提升期间,胃疼开始逐渐频繁并加重,因脱贫攻坚工作正处于脱贫出列和各级考核验收的关键期,驻村帮扶、档案整理等任务繁杂,各种迎检、考核和督导频次较高,去医院检查被一拖再拖,带着胃病一直坚守在驻村帮扶工作岗位。2022年7 月下旬,在强烈胃痛已不能正常坚持工作的情况下,陈焕秋去县中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部低分化印戎细胞癌,同年8 月5 日在承德附属医院做胃部肿瘤切除手术,胃部切除三分之二。为保障驻村帮扶工作的连续性,并从全县帮扶工作大局和单位的整体工作安排出发,陈焕秋在身体未完全康复情况下,毅然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奋斗在乡村振兴第一线。
“开展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我为能够亲身参与和投身到这一伟大事业中深感荣幸和自豪。现虽已患病但无怨无悔,能够力所能及的做一点儿工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倍加幸福和快乐的。”陈焕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