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
2023-08-20王松燕
王松燕
摘 要:本文从合理划分学生小组,引导学生充分交流;采取多种学习策略,有效丰富合作方法;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发挥评价导向作用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展开探究。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如今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效果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组织策略
在如今的教学理念中,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学习模式是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這需要教师成功突出学生“主人翁”地位。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构建开放、互动的合作式学习是相当必要的。能否让学生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而应对不同的情况,教师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组织学生小组,以不同的步骤引导学生学习,并以不同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正确反思。也只有量体裁衣,教师才能更好地满足如今高中语文任务多样化的要求,更好地以合作学习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划分学生小组,引导学生充分交流
合作学习是如今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而能否合理构建学习小组,做好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效果。过去随意的小组划分,一方面对学生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即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只有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相当一部分水平一般的学生积极性不足;另一方面,小组的能力也无法应对综合性的问题,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应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构建合适的小组,以不同的小组组织方式解决不同的问题[1]。
(一)立足学生层次,构建分层小组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能否基于学生基础布置合适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效果。而受制于兴趣、学习能力、小学和初中学习经历的影响,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适合学习的内容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而在过去,小组合作中只有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积极性较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难以跟上整体的学习进度。分层教学是如今重要的教学理念,其倡导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为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分层小组的构建则能将同水平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同小组的学生有着相似的探究进度,这对于学生参与与自身水平相符的探究活动,从而更好地发展语文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每个学期开始,教师就可以学生上一个学期的整体表现将学生划分成基础、提升和优秀三个层次,在划分学生层次的基础上划分学生小组,提高学生在课上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如:在《陈情表》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初步设计“谁在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为何陈情?”“如何陈情?”五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合作探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小组内学生水平大致相当,因此,小组内学生的学习进度保持一致,出现的问题也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发现学生探究的参与度也更高。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以“谁在陈情?”这样靠前的问题询问学困生,以“如何陈情?”这样后探究的问题询问优秀学生。而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表现得比过去更好。这样,通过分层小组的构建,教师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在合作活动中的参与度,为合作作用的有效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学生特长,落实同组异质
如今的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学习任务群中,跨学科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一种。其倡导综合多门学科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不仅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也对学生其他学科的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学生的能力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不同学生擅长的学科和解决的问题不同。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再采用分层的小组划分方法是不合适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擅长的学科划分学生小组,通过落实同组异质的理念,让学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每次划分小组时,教师还需要参考学生能力,划分综合小组,即根据学生成绩单,将学生按照各门学科的成绩分为不同的层次。处于同层次的学生要尽量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擅长不同学科的学生。在有着明显跨学科特质的学习任务中,教师就可以应用这样的小组划分方法,让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尽量多的问题。如:在《兰亭集序》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语文和美术两个角度进行鉴赏,而在小组的合作中,擅长语文学科的学生就可以引领语文方面的鉴赏,而擅长美术学科的学生则可以主导艺术方面的鉴赏。而这样,通过合理的小组划分,教师有效丰富了小组内学生能力的种类,让学生能通过合作解决更加多样的问题,有效发挥了合作的作用。
二、采取多种学习策略,有效丰富合作方法
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并非对立存在的,二者相互影响和促进。而如何采取合适的方法,组织学生合作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合作的组织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教师能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和能力,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学习策略,有效丰富合作的方法[2]。
(一)从已知到未知,促进学生互补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需要学生不断积累,而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往往分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关注不同文章、不同课时之间的关系,而能否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知识基础更好地探究新的内容成为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而相比过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时间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将小组合作“用在刀刃上”是相当关键的。“已知—未知—建构”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模式,其是在已有知识体系上找寻相应条件,进而构建新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模式。其中,已知是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未知是学生还未知道但想认识的内容,而建构则是学生学习之后的新知识体系。在这一学习方法中,合作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未知部分的探究和新知识体系的建构中,能有效引导学生合作解决探究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好钢用在刀刃上”。因此,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教师需要积极应用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的作用。
例如:在《氓》这一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诗经》这一书籍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构建学案,将学生需要探究的内容分为成书信息、文学地位、文化影响、内容分类、艺术特点和相关评价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已知和未知两部分内容,其中,已知是学生已经了解到的知识,而未知是学生不了解又想要了解的知识。如内容分类这一部分,有的学生认识到《诗经》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就需要将其写到已知部分中;想进一步了解风、雅、颂具体包含的内容,就可以将这一问题写到未知部分中。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彼此想要学习的未知知识,而小组所有学生都不知道的知识,则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调查或者通过小组探究推理得出。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将所有已知和未知的内容综合到一起,构建思维导图。这样,通过“已知—未知—建构”式合作学习模式,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将有限的小组合作时间应用到难点问题中,更好地发挥了合作的作用。
(二)从独思到共享,培养思维能力
“独思—交流—共享”是重要的合作学习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进行共享。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断扩大交流与合作的范围,在与更多学生取得一致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认识,发展语文能力。其一方面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充分交流,这对于积极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更好地达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独思—交流—共享”这一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培养学生核心
素养[3]。
例如:在《阿Q正传》这一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采取“独思—交流—共享”的学习模式。具体而言,即教师在学案中制订“了解文章作者”“走进社会背景”“勾勒人物形象”“精神根源探究”等不同的任务,写出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如:在“了解文章作者”这一部分,教师就可以设计“作品集有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这样的题目。其中,一部分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难度较高的问题,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形成根源有哪些?”在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则可以以师生互动提问让学生进行组外共享。这样,通过“独思—交流—共享”的模式,教师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两项能力,全面培养了学生思维品质。
(三)从课内到课外,促进迁移应用
语文是一门注重积累和应用的学科,语文能力的有效培养不仅需要学生课上的努力,也需要学生一定程度上在课下进行拓展学习。而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课内的知识,也需要让学生拓展学习课外的知识。“课内—课外”即学生从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学习的一种模式,其能有效帮助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到其他情境中,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言应用能力受到广泛重视的当下,教师需要积极应用“课内—课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好地结合课内外时间,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4]。
例如:在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教师就可以结合单元人文主题,以“自然科学论著”为主题开展大单元学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单元内的文章,还需要学习单元外的文章。而结合方法的迁移,教师需要让学生先以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合作学习三篇单元内的文章,体会并总结自然科学论著的表现方式与语言特点,学习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而课外的《关于进化论的讲演》《生命的摇篮》等文章则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合作阅读。由于课下的阅读与课上学习的文章题材相同,因此,学生能有效将课上学习的知识迁移应用到课后。同时,小组合作的模式也能引导学生相互监督和鼓励,充分提高学生积极性。这样,通过“课内—课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更好地综合了课内外时间,有效培养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三、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评价过程能促进学生正确反思,从而丰富学生在学习任务中的收获。在如今的教学理念中,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原则是相当必要的。而相比过去,如今基于学生中心地位突出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延续过去的评价方法并不合适。这就需要教师将多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一)构建相关指标,评价学生合作
教学评一体化要求评价的指标应当与教学的目标保持一致性。相比过去,如今的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学生中心地位的突出,重视学习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评价环节中引入学生这一评价主体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是相当必要的。合作是如今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中,为了引导学生从这一方面展开反思,对学生合作进行评价是相当必要的。而在多指标的评价中,评价量表有着相当大的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量表中积极加入与合作相关的指标,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进行反思,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提高合作的效果[5]。
例如:结合日常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以知识、过程、态度三个部分为框架制订量表。而小组合作的各项指标则置入三个模块之中。如小组合作氛围可以置于态度这一模块之下、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可以置于过程这一指标中。这样,通过相关的评价指标,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合作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反思,这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合作的方法,对于进一步提高合作的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采取成果評价,进行成果展示
如今的教学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科融合理念的落实,而小组的合理构建与应用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在这样的任务中,学生的学习往往会有一个明确的成果,而能否引导学生将反思的重点从知识的输入转移到知识的输出方面是相当重要的。成果评价是评价的重要方法,其能为学生创设展现自己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将反思的关注点从知识记忆转移到应用方面。所以,针对有着直观实践成果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需要积极采取成果评价的方法,进行成果展示。
例如:在《离骚》(节选)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合作朗诵诗歌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诵的方式、配套的音乐和场景,这一任务有着直观、有趣的实践成果。在学生合作任务完成后,教师就可以构建成果展示环节,即让所有小组的学生上讲台进行表演,其他学生投票选出最佳作品。而这样,通过成果评价,教师有效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切实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应用的重视程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合作的作用是相当必要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小组划分、小组合作步骤和评价各个环节都做出相应的改变。也只有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从而发展语文能力和素养,满足如今教学理念对学生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曾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J].学周刊,2022(36):154-156.
[2]孟宁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探析[J].作文,2022(40):23-24.
[3]陈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J].高考,2022(23):35-38.
[4]岳梦瑶.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22.
[5]赵伟.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进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J].高考,2022(10):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