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课堂德育渗透研究

2023-08-20蒋宝泉

高考·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高中地理

蒋宝泉

摘 要:科学安排德育渗透活动,符合高中地理教育发展方向及发展要求,因此该项教育工作应当引起高中地理教师的足够重视。此次论述中,文中的主要观点包括三个层面:第一,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德育渗透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第二,高中地理课堂德育渗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三,在高中地理课堂德育渗透中,高中地理教师要更加重视,对渗透方法持续改进,而且要持续加强教学评价。

关键词:高中地理;德育渗透;指引

地理是高中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对于高中素质教育的推进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该项教育工作的具体推进会涉及多个层面的教学内容,高中地理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恰当选择德育融合点,进而对每一层面的教学工作进行科学设计和合理把控,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不断提升德育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渗透效果。

一、高中地理课堂渗透德育的价值分析

客观认识到德育渗透的实际价值,可以使高中地理教师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并主动调整传统教育方法。具体而言,德育的渗透,首先有利于丰富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使学校教育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地理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进行地理理论知识的传递,还应该包括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指引,因此,将德育活动巧妙渗透于地理课程中,能够实现理论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共同推进,进而使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促使对高中生的教育指引更加全面,这对于高中素质教育的推进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该项教育工作的科学实施可以为高中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一些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违背道德行为,与学校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缺失存在一定的联系。而将德育活动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巧妙渗透,有助于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谨防高中生在人生道路中误入歧途,以此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由此可见该项教育工作的科学推进具有重要意义[1]。

二、高中地理课堂德育渗透教学现状及不足

(一)教学现状

从地理教学现状来看,高中地理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中,德育在各学科教育中的渗透并不属于教师的工作范畴,而且,德育与地理课程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因此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并不存在。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教育部门逐步意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因此对德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进行了初步安排,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德育渗透随之出现,一些校领导还会围绕德育渗透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然而,总体来看高中地理课堂中德育渗透工作的推进效果并不显著。

(二)教学中的不足

第一,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在应试教育的宏观环境中,很多高中地理教师会将主要精力用于课程理论知识的传递及学生考试技能的培养方面,因为德育内容并不会涉及高考,因此课堂渗透德育并没有引起高中地理教师足够的重视。受此影响,即使学校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一些地理教师仍然会表现出一定的敷衍态度,德育渗透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形式化,德育渗透并未真正纳入教育工作的范畴之中。由于高中地理教师并未重视,针对德育渗透工作的开展并未进行科学规划,因此整个教育工作推进缓慢,德育渗透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渗透方法有待改进。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在德育渗透中并未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德育活动无法与地理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地理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表现出相对独立的状态,这意味着渗透教学有其形无其实,德育渗透效果因此得不到提升。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在德育渗透中,并不注重学生学习状态的调动与优化,因此教师所设定的德育环节得不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德育渗透效果因此并不明显。

第三,教学评价有待加强。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育工作的推进中并没有及时开展教学评价的习惯,而德育渗透工作对于很多地理教师而言属于新事物,教学评价工作的缺失,导致高中地理教师无法及时发现德育渗透方法运用中存在的不足并改进,教学漏洞的长期存在,并不利于该项教育工作的高质量推进[2]。

三、高中地理课堂德育渗透工作的推进策略

从素质教育层面出发,高中地理教师要进一步加大对德育渗透的重视程度,将德育渗透真正纳入高中地理课程的范围之中。对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主动调整传统教育思路及教育方法,针对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在规划中要尽可能细化每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对每一环节渗透方法的使用进行反复斟酌。在初步教育方案形成后,可以同多名教师对方案内容进行商讨,不同的教师从不同的层面提出方案改进建议,然后对教育方法进行再次修改,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方案,从而为高中地理课堂德育渗透提供正确的指引。

(一)高中地理课堂中德育渗透要遵循科学原则

高中地理教师在德育渗透中要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具体而言,一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任何德育渗透环节的设定都应该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所选定的德育内容要符合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二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德育渗透活动的安排,要能够充分显现高中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中产生更大的学习收获。三要遵循公平性原则。高中地理教师要本着为班内每一名学生负责的态度,通过德育环节的合理设定,促使每一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都能够得以提升,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3]。

(二)抓住高中地理课堂中德育渗透的重点内容

这些重点内容包括:

1.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体现,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将该层面教育工作的开展作为德育渗透的重点环节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度挖掘课程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比如:在《区域发展战略》一章教学中,教师要指引学生对我国当前的建设发展成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一发展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代代爱国人士的贡献。从革命战争年代开始,为了国家的存亡,一个个爱国英雄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一些爱国英雄甚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发展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该项教育活动中,高中地理教师通过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成果的展现,激发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学生对个体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并认识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行为虽然有所差异,但是其实质内容并未发生变化,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做贡献。在高中地理教师的正确指引下,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具备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今后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4]。

2.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品质。结合地理课程内容,对高中生进行艰苦奋斗品质的培养,以此促进高中地理教育的升华,推进德育渗透。高中地理教师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剖析,指引学生从新的视角审视所学内容,以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层面的指引。比如:在《认识区域》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架构“重走长征路看区域发展”教育活动。高中地理教师以长征路线为参考,指引学生对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横断山区、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进行对比分析,从中了解上述区域的地理特征,之后则指引学生再次分析长征路线,从思想道德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引。在该层面的教育中,教师要使学生意识到,红军在面对不同地理区域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及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正是在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下才坚持到了最后,才保住了革命的火种。此后,教师则再次从地理层面出发,分析长征之路中的云、贵、川接壤地带所出现的各类地质灾害,围绕该区域地质灾害的治理,同样需要长征中艰苦奋斗的精神予以支撑。教师要通过历史故事的烘托,使学生深刻认知艰苦奋斗的重要性,还要将该项教育进一步延伸到学生日常学习中,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学习中的困境在所难免,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时不能选择退缩,而要选择迎难而上。在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下,主动从不同的角度寻找问题的解决路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向学生分享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安排班内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历史故事演绎,以此营造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这对于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会产生积极作用[5]。

3.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学会自律,是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体现,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德育渗透中,教师要注重这一层面的教育指引。比如: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一课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给地理工作及整个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意识到,在信息化环境下,由于缺少了自我约束,容易产生各类思想道德问题。高中地理教师要从思想道德教育层面入手指引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学会自我约束。为了增强德育渗透的时效性,高中地理教师要尽可能避免传统的说教,而是借助案例分析法,在了解大量真实案例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各种不懂得约束自我的行为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如常见的损人利己行为,在真实案例分析中使学生意识到此类行为给他人、自身及整个社会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在上述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高中地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比如,以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为榜样,教师向学生分析其模范故事,深刻剖析该人物身上所具备的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等,激励学生向该人物看齐,在了解其故事的同时对其高尚的道德品质进行学习,还要对其行为进行模仿,以此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在剖析该人物优秀道德品质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举出反面案例,通过清晰的对比,使学生对不同道德品质的行为表现产生更为全面的了解,激励学生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论任何原因,不可给他人、社会带来伤害,还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过地理教师的悉心指导,为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带来更多的学习感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以提升[6]。

4.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思想理念。在新时代,具备生态环保思想是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体现。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指引。高中地理教师要以课程内容为依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等方面的认识,培养学生主动传播环保知识,实现生态环保观在地理课程中的渗透。比如: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当前的环境现状进行系统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全球范围内的绿色植物面积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这是人类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结果,如果该情况得不到有效遏制,温室效应会愈发严重,冰川融化速度会加快,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破坏,严重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会持续增加。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地理教师还应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相关情况的介绍。通过该项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受到触动,使其进一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提升思想认知的同时,激励学生主动加入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在上述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高中地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安排“保护生态”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围绕“如何尽我所能保护生态”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总结切合实际的做法,并鼓励学生付诸行动[7]。

(三)要加強高中地理课堂中对德育渗透效果的教学评价

在德育渗透方法的运用与探索中,高中地理教师要通过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及时发现该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改进,这对于渗透教学效率的提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具体的实施中,高中地理教师要以“德育与地理课程是否实现了有效融合”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在教学评价活动结束后,如果发现评价结果并不符合预期,高中地理教师要对设计的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系统梳理,逐个分析每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在不断反思中总结教学问题,然后针对性制订教学改进策略。通过及时安排教学评价,在教与评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这对于高中地理课堂德育渗透工作的高质量推进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课堂德育渗透工作的科学推进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师要针对德育渗透进行准确定位,客观剖析目前该项教育工作中的阻碍因素,在调整教育思路的同时,从不同的层面入手进行教育工作改进与优化,以此不断提升德育渗透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常军.高中生地理课堂参与度提升路径探索[J].高考,2020(33):67,69.

[2]李彩霞.让德育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点面开花[J].吉林教育,2022(13):27-29.

[3]张守才,夏桂洋.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提质增效的教学实施策略[J].华夏教师,2022(25):46-48.

[4]春风,包钢.地理课堂中新手教师存在问题的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29):51-52.

[5]陈巧妹,李大勇,周春山.生活化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15-17.

[6]樊丽,刘守江,管毓宽,等.多样性地理课堂的可测量教学目标设计:以“土壤”一节为例[J].地理教学,2022(19):52-56.

[7]李勤艳,彭蕾.古诗词与地理课堂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研究[J].地理教学,2020(7):49-52.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高中地理
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思路初探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