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础箱式原型的廓形款女装衣身结构平衡处理
2023-08-20罗亦乐
[摘 要]服装结构平衡对于服装整体的外观美感和服装质量的评定具有重要意义,而衣身的结构平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现阶段对衣身结构平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型或合体服装中,较少涉及廓形款服装变化时的结构平衡处理手法。本文基于调试好的基础箱式原型,重点讨论在胸围量增大的无胸省款式中如何合理分散胸省,以及如何在围度增加的基础上合理完成高度上的增加以保持衣身结构平衡。
[关键词]箱式原型;廓形;无胸省;女装;衣身结构平衡
[中图分类号]TS94文献标志码:A
服装结构的平衡性决定了服装的几何形态与人体吻合度以及其在人们视觉中的美感,因而是评价服装质量的重要组成内容[1]。国内现阶段对服装衣身结构平衡研究的理论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合体服装或特体服装的处理上。但是近几年来,宽松型服装款式非常流行,在处理这些廓形款式时,版师几乎都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估值,理论依据不强;抑或是某些对于服装结构平衡理解不够深入的版师在廓形款打版过程中,只完成围度上的放量,而忽略对于肩斜、胸省、前后衣片高度平衡等内容的处理,导致服装出现肩线后斜、衣身斜链、衣角起翘、袖窿圈结构不平衡等弊病。基于这一点,本文以调试好的无衣身平衡问题的箱式原型为基础,以160/84A标准人体模型为研究对象,排除材质对衣身结构的影响,重点讨论在胸围量不断增大的无胸省款式中如何合理分散胸省,以及如何在围度增加的基础上合理完成高度上的增加以保持衣身结构平衡。
1 女装衣身结构平衡影响因素及要求
衣身结构整体平衡是指衣服在穿着状态中前后衣身在腰节以上部位保持合体,腰线、胸线、摆线呈现自然水平状态,侧缝线呈现与地面垂直,肩线位于肩棱上方,顺延肩斜度顺畅,服装整体顺畅平整,表面无造型因素所产生的褶皱,裁片无拧扭等特征,体型适度好[2]。
1.1 影响衣身结构平衡的因素
在不考虑服装面料、厚薄等因素的情况下,影响衣身结构平衡的因素主要是人体体型凸起部分,如胸凸、背凸、肩部形态等人体在服装上的支撑点,处理好衣身结构平衡的关键便是对这些部位浮余量以及结构平衡的处理。
1.2 女装衣身关键部位结构平衡要求
1.2.1 前中部位的结构平衡
前中部位结构的平衡,是衡量衣身结构平衡的重要标准之一。要求前门襟以搭门线为界,左右两片衣身的搭门量自胸围线以下始终一致,不出现交叠或者撇开等状态[3]。
1.2.2 肩缝部位的结构平衡
当肩缝部位结构平衡时,肩线与人体肩部状态吻合较好,不会出现肩线后斜、前肩线部分呈链形、底领起空、后肩缝呈牵紧状等疵病[4]。
1.2.3 腰节线以上部位的结构平衡
腰节线以上浮余量处理恰当,在宽松版型的状态下胸部、肩胛骨、侧身转折面等位置不会有多余拱起,也不会有斜链等布纹出现;肩胛骨、胸高点以下位置的宽松量自然下垂、与水平面垂直、不起翘。
1.2.4 后中线部位的结构平衡
后中部位的结构平衡与前中部位衡量标准一样,不起翘、不里扣,也不出现左右衣片底摆相交或撇开的情况。
1.2.5 袖窿圈的结构平衡
袖窿圈的结构平衡是在分析衣身平衡时容易被忽略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在无袖状态下,疵病可能呈现得不明显,但是在配袖完成之后,会导致服装的袖子部位出现问题。因此,在处理衣身结构平衡时就应当把它的结构平衡处理好,否则装袖后容易有衣身侧乳转折面不干净、袖子往后倒等问题。
2 箱式原型基础上的廓形款女装衣身结构平衡处理方法
2.1 擬采取的技术路线
原型法是结构制版方法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一个好的原型可帮助解决和避免很多服装问题的出现[5]。因此,在进行廓形款服装版型变化之前,先根据所需人体体型的标准人模绘制无衣身结构平衡问题的箱式原型作为基础,本文中选定了160/84A的标准体型作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只需合理分散掉胸省、肩胛省以及处理好围度上和高度上的匹配关系,便可使由原型演变出来的廓形款服装依旧能保持衣身平衡的状态。
2.2 廓形衣身结构平衡处理方法
2.2.1 无胸省状态下的衣身结构平衡处理
首先,需进行胸省的分散。在箱式原型的基础上,不管胸围需变化多少,都需先将胸省量合理分散、平衡处理。如图1所示,在前胸开口类的服装款式中,可先将左图原型的胸省量转移至图1(b)中的1、2、3、4四个部位,其中1处的胸省量分配大约使撇胸量为1~1.2cm,3处保留的胸省量大约将袖窿抬高量h控制在0.8~1.5cm(根据后期胸围放量数值把控)。但如果不是前胸开口类服装,则保持前中垂直,将胸省量分配至2、3、4三个部位即可。
其次,胸省的消失。即在上文的基础上,将分散好的胸省量平衡处理掉。其中,肩部、前中部以及部分侧缝处的省量可通过BP点处省量重叠处理掉,如图1(c)中圆圈处所示(BP点处省道重叠产生的围度变化,后期会在侧缝处补出来,因此并不会造成胸围的变化)。图中为重叠处理后的形态,重叠之后,肩部和前中处的省量开口消失,肩斜斜度发生变化,只剩余袖窿处和侧缝处的部分省量。在接下来的处理中,将会把前片2处的剩余的省道量直接从侧缝底摆位置裁掉。而袖窿处的省道量变为以后胸围放量之后的袖窿抬高量,保持衣身围度与高度上的平衡变化。
再次,后片与前片纵向平衡的处理。此时,前片胸省已经平衡地分散处理好。从图1(c)中可以看出,最终前片的袖窿处保留的省道使袖窿部位有一个高度和围度上的增加(数字1处所示),这将是后期影响廓形款衣身平衡处理的关键性因素。
如图2所示,可测量出前片袖窿处的纵向抬高量为X,则后片袖窿需同样进行相应的抬高,以此维持和前片的纵向平衡。可将后片肩省转移部分至袖窿(不能为了抬高袖窿高度,将肩省全部转移,需保留部分充当后肩容量,确保肩缝形态的美观合理)。当图2(a)中h2的量(即后袖笼抬高量)小于前片袖窿抬高量x时,可继续按照右图的方法从省道处将后片上部分平行拉开一个量,使最后的后袖笼抬高量y与前袖窿抬高量x相等。结果表示,在这样的处理过程中,后背长和后肩斜也发生了相应的一些变化。
最后,前后衣身横向平衡的处理。胸省处理之后,前衣片袖窿处不仅有高度上的增加,亦使胸宽有围度上的增加。因此,想要很好地处理好衣身平衡,需继续处理前衣胸围、后胸围、后胸宽的围度放量。
如图3所示,在之前的BP点位置的省量重叠过程中,胸宽和胸围处都形成了一个重叠量,分别设为Q1、Q2,需要在此时横向平衡的过程中将耗损的横向重叠量在外围重新加出来;前片袖窿处原有省道增加了胸宽的围度,可设为Z,既然胸宽在围度上有变化,那么前胸必然需要发生相应比例的变化与之平衡。因此,可推导出接下来的处理步骤和方法:第一,前胸宽点重新加出前胸宽增加量Z-Q1,与之相应,前胸围应增加1倍或2倍,同时加上之前的胸围重叠量Q2;第二,相应增加后胸围的放量,可将后胸围增加量确定为3倍胸宽增加量,或者使后窿距等于或大于前窿距;第三,画顺前后衣片的袖窿弧线。
由此可知,在胸省分散处理的过程中,肩斜、袖窿、胸围、胸宽、前中、后中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在处理无胸省款式或廓形款式中,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去掉胸省或增加胸围那么简单,任何围度上的增加都要有相应高度上的增加来与之相平衡。
2.2.2 胸围放量确定的廓形款衣身结构平衡处理
在现实打版过程中,更多时候版师会预先对服装胸围有一个大致的估计。针对这种情况,上文讲述的处理方法可稍作调整。一方面,胸省的分散处理、前后衣片的纵向平衡处理与之前的处理方法一致,完成至图4(a)的程度。随后,可根据设定的胸围在原型上增加前后胸围放松量,及相应的背宽、胸宽放松量,在达到设定胸围的基础上,完成衣身围度上的结构平衡。
例如,设定胸围在原型胸围的基础上增加15cm,可将15cm按照后大前小、前后一样大的比例关系分配至前后胸围(如后胸围增加4.25cm,前胸围增加3.25cm)。后背寬增加量一般为后胸围增加量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因此可根据后胸围放量继而确定后背宽放量,修正后袖笼弧线。前胸宽放量可根据后背宽总量确定,一般前胸宽比后背宽少1~1.5cm,修正前袖窿弧线。
图4(b)为胸围增加15cm时的纸样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廓形增大时,袖窿弧线的绘制应更加平缓,不能与绘制原型时一样挖太深。
2.3 前袖笼增高量的安全范围
在胸省分散的过程中,会预留部分胸省保留在袖窿处作为高度的增加量,但是这个增加量是有一个安全值的,超过这个安全值可能会造成衣身的不平衡状态。在经过一系列的实操检验后,可大致确定1.7cm为袖窿增高量的最大安全范围,即需大于0.8cm、小于等于1.7cm,其中1.2~1.5cm是相对理想的范围。因此,当胸围增加数值非常大时,也不可将原胸省量尽数保留在袖窿处,最多只能保留纵向开口高度为1.7cm的省量,其他胸省量依然需要转移分散处理。
在实验过程中,以胸围140cm的基础衣身款型为例进行验证,在分散胸围的步骤中在袖窿处预留增高量为1.7cm的胸省,其余按方法分散处理。围度衣身平衡参考本文2.2.2中的处理方法,因胸围放量过大,为了使服装款式上更加匹配,将肩宽以及袖笼深略微加大平衡视觉。
3 结语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在廓形女装的衣身纸样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胸省量的分散和处理,在胸省分散处理的过程中,肩斜、袖窿、胸围、胸宽、前中、后中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次,任何围度上的增加都要有相应高度上的增加来与之相平衡。最后,在较大廓形的衣身打版过程中,不能因为追求围度与高度的变化匹配而一味增加前袖笼的抬高量,需要将其把控在一个安全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张文斌. 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M]. 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2]楼亚芳. 女上装衣身结构平衡探讨[J]. 北京纺织,2005(6):59-60.
[3]张月霞. 服装纸样设计中的协调性与平衡性初探[J]. 温州大学学报,2001(2):74-76.
[4]白青梅,刘娟. 肩部形态对箱型结构衣身平衡的影响[J]. 青年文学家,2009(19):143,145.
[5]李文元. 女装衣身结构平衡新方法研究[D]. 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4.
[作者简介]罗亦乐,女,湖南宁乡人,广东培正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服装结构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