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策略探究

2023-08-20梁振武

南北桥 2023年15期
关键词:党建创新高校党建党建工作

[摘 要]新时代新环境对高校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高校不仅要注重对优秀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注重自身的内部建设。我国当下高校的建设发展应注重以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为基础,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党建;党建工作;党建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

我国高校肩负着培养能够胜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而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正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对于落实我国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党建的基本概念

党的建设是党的工作的属概念,又是党务工作的种概念,是指党为保持自己的性质而从事的一系列的自我完善的活动,不仅包括党务工作,还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设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

高校党建作为党的建设工作的高校形式表现,是党建与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融合产物。高校党建以1996年党中央正式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基础初步开展和进行,随后基于党中央相关工作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内高等院校的党建实践积累,现阶段已经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特色开展。特别是2021年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高校党组织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组织设置要求、主要职责等进行了科学、规范的明确。具体来说,当下国内的高校党建工作实现了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化理论指导的校内党建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能够使高校满足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实现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求的人才培育,并促进高校内部各育人工作、行政工作、制度建设的协同并进[1]。

2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价值

2.1 党建工作创新有利于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因此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支撑、以科学制度为保障,全面且科学地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建设,促进党的建设效果的提升。在新时代,若想使高校党建工作保持先锋性和先进性,就要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的常态化开展提升高校党建理论水平,做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促进党建工作和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融合借鉴新时代的管理学、组织学和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借助新成果、新经验开展党建工作,促进党建工作的持续进步。

2.2 党建工作创新有利于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基于我国国情、符合我国教育发展规律的基本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发展建设的核心内容。由此可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国必须坚持社會主义路线不动摇,必须开展以高校党委为领导的高校工作,因此也就必须时刻以党建工作领导和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通过党建工作的开展实现党组织运行机制的优化,做到党的建设与教学、科研、对外交流合作等的紧密联系,推动以党委为核心的领导作用的发挥,促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2]。

2.3 党建工作创新有利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进入新时代后,特别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新时代产业转型、产业升级以及经济变革的新形式对新技术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在人口增长速度降低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高校提供更为充沛的人才并保障人才质量,这就对高校的党建和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必须依靠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和组织力量,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开展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进而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培育。因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高校利用党的制度优势以及党建工作的凝聚力作用,将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教育引导在校生毕业后都能自觉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肩负起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使命。

3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策略

3.1 以实践发展为基础,促进高校党建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强调要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根据管理学相关知识,良好的组织力意味着活动开展得高效、成员参与有热情以及组织能力的提升。高校党建工作也应当注重以实践发展为出发点,基于高校党建的特色进行组织建设,促进高校党建组织力的创新发展。

一是聚焦问题精准发力。当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应着眼于针对性和关键性问题,做到对各项组织力建设痛点的精准发力,以此实现高质量的高校党建建设和组织力创新发展。一方面,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应注重结合高校的学科基本类型和环境背景,在明确自身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高校党建工作,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活跃党组织建设的方式,打造充满活力且具有同一目标的党员团队,构建优秀先锋队;另一方面,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要落实党的领导责任和各党员干部的参与责任,不仅要做到高校党建权力的下放,也需要做到对下放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避免出现内部腐败的情况。只有积极构建强有力的高校党建权力监督机制和责任落实制度,才可以从根源上提升高校党建的组织力凝聚力,确保工作效果。

二是动态反馈协调沟通。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结合高校发展以及时代变化的实际情进行不断的协调进步,而协调进步的关键就在于建立动态的反馈机制,保障高校党建信息沟通交互的通畅性。为此高校应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基层交互机制,建立基层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非党组织之间、党员干部与教职员工之间、党团队伍与普通学生之间的交互机制,保证高校党建能够获取来自高校内外的各项信息反馈,以此实现高校党建的优化发展;另一方面,创新基于新技术支持的高校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线上平台、门户网站和移动通信,构建高校党组织与学校教师、学生的直接交互沟通体系,打造“互联网+”高校党建工作新模式,促使沟通方式的灵活多样、沟通效果的入脑

入心[3]。

三是坚持宗旨,把牢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的作用。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这不仅指出了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性,也指明了高校党建的发展方向,即深入基层群众,做到高校党建在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等一线群体中的落地生根,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需要高校在党建的过程中做到对基本管理体系的梳理优化,做到以党委为领导的高校党建组织和行政教育体系的优化规划,以党员、志愿者在前,广大学生教师在后,以此实现植根群众的高校党建。

3.2 以立德树人为支撑,促进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发展

高校与其他基层单位和社会组织不同,高校的基本目的是教书育人,高校的基本人员构成是学生群体,因此高校党建的开展也应当注重发挥高校学生的党建支撑作用,促进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发展。

一是以学生宿舍为载体开辟党建工作新局面。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休息的场所,也是广大学生除课堂之外的重要聚集区域,因此高校应发挥这一区域的人员聚集优势,以学生宿舍为载体开辟党建工作新局面。一方面,组建以学生宿舍为单位的党建学习小组,建立以学生宿舍为基本单位,以专任教师、辅导员为指导,以宿舍长为领导的全体学生参与的宿舍党建工作模式,定期对宿舍党建工作建设情况予以观察并指出优化方向,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工作优化调整。此外,学校可以通过知识竞赛、辩论赛、主题宣讲比赛等竞赛活动以及宿舍文化站、读书会等娱乐活动,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促进高校党建的活跃化开展,使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党建工作。

二是依托学生组织探寻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渠道。高校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在凝聚学生群体、丰富学生在校生活的基础上,也为高校党建的开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高校要持续加强和改进党建带群建、团建工作。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组织特别是社团活动的政治作用,注重在不改变社团活动性质、不影响社团活动自主性的基础上,引导各个社团积极开展相关服务育人活动,比如音乐类社团可以开展学红歌唱红歌活动,在文学类社团可以开展党建团建散文征文写作活动等。通过各个社团基于自身社团活动内容开展政治活动参与高校党建,促进高校党建的创新途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引导和体系建设,引导社团运作的良性发展。为此,高校应将优秀团干部、党员干部和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纳入学生组织,充当社团的党建、团建和活动组织顾问,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组织工作的开展提出有效意见,提高大学生社团组织育人的工作能力[4]。

3.3 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促进高校党建内容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義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也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开展提供了重要指导意见。作为具备千年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我国本身有丰富且优秀的文化思想和文化内涵,这些可以成为促进高校党建内容创新的重要来源。

一是找准传承抓手,打通发展路径。首先应当准确把握传承抓手,明确党建与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党建与传统文化虽然有共同之处,但二者之间的社会环境差异和时代环境差异决定了党建与传统文化不可简单融合。而应当在合理的切入点巧妙融合,为此高校党建的传统文化传承应注重以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党史故事等为切入点,以节日为载体,并以传统的历史典故及党史故事引导师生在传统文化和党建思想的浸润下,实现对党建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其次应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相互融合,构筑良好的协同教育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共通性。比如儒家孔子所提倡的“大同社会”以及“小康社会”就与当下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共产主义基本原理具有相似性,而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社会公正、仁义道德也与当下的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有共通性,通过这种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相互协同融合的方式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5]。

二是结合实践形式,丰富党建活动内容。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思想的融合融入,一方面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员志愿服务以及团队建设中,比如引导党员志愿服务团队,通过传统文化表演、传统绘画展示和传统国学宣讲的方式,进课堂、进社区,并通过参与这样的志愿活动,使党员亮身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宣传并弘扬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意义,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另一方面要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员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古迹和传统名人故居的调研探访,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强化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现代理解,厚植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文化内涵。

4 结语

在新时代新环境中,高校党建工作需要注重创新发展。对此,本文建议高校注重以实践发展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支撑、以传统文化为继承,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开展,不断夯实党在高校的组织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峰. 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   引领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J]. 北京教育(高教),2023(4):52-54.

[2]李德煌,张舰月,沈毅. “智慧党建”视阈下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2023(4):55-58.

[3]董东明. 高校基层党组织推进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径[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1):91-96.

[4]刘波亚,杨泽渝.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构建探讨[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3,39(2):51-58.

[5]焦信敏.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路径探析[J].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22(1):61-64.

[作者简介]梁振武,男,广西玉林人,广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党建创新高校党建党建工作
浅析在双重考验下煤矿企业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关注需求 引领追求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