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辈出薪火传承

2023-08-20陈怡倩

歌剧 2023年7期
关键词:歌唱家歌剧院歌剧

陈怡倩

6月13 日,国家大剧院、上海歌剧院、陕西大剧院联合制作的新版《托斯卡》正式亮相国家大剧院歌剧节· 2023。在上海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许忠的执棒下,由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莫妮卡· 扎内廷、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孙秀苇、中国男高音歌唱家韩蓬、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安布罗焦· 马埃斯特里与青年歌唱家王冲、张扬、关致京、王猛、刘乃奇、陈雷、张文沁等联袂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以优美的歌声、华丽的音色、酣畅淋漓的演绎,诠释了这部传唱百年的不朽杰作。下个月,这部歌剧将走进陕西大剧院, 完成三地演出的最后一站。

自今年2 月以来,上海歌剧院已经接连推出了几部大戏,从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托斯卡》, 到原创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献给新时代的交响诗》,再到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为当下正在复苏的演艺市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观演热潮。

高密度、高强度的剧目排演背后,考验的不仅是一家剧院的整体艺术素质,更考验它自身的人才储备。《漂泊的荷兰人》5 月在广州、杭州和上海三地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上海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钢琴家许忠就曾感慨道:“要演好瓦格纳,必须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强大团队,而这样的团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多年来,上海歌剧院一直在这方面不断尝试,一方面邀请国际一流的艺术家和团队加盟,一方面则挖掘、鼓励青年艺术家们勇挑大梁, 让他们不断在压力中激发出动力,在舞台上迅速成长,也让合唱团、交响乐团以及舞美团队夯实基础。”

缘何有此感慨?因为《漂泊的荷兰人》上海场开演前3 天,上海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宋倩突然接到为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和慧救场的任务。瓦格纳歌剧以高难度著称,但宋倩没有退缩,于5 月20 日与21 日连续两晚挑战极限。可以说,宋倩临危受命且圆满完成任务,一方面得益于她本人对声乐和舞台艺术的刻苦钻研,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上海歌剧院这些年来的培养。宋倩回国时,恰逢上海出台“一团一策”,鼓励院团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各艺术院团个性的基础上,围绕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等多个方面推出多项改革措施。刚刚学成归国的宋倩如鱼得水,很快便在上海歌剧院《雷雨》《赌命》《天地神农》《唐璜》《丑角》《纳布科》《晨钟》《田汉》等十多部中外歌剧中担任女主角。在一次又一次的歌剧演出中,宋倩不但丰富了舞台经验,也增加了剧目储备。

在《托斯卡》上海、北京、陕西三地饰演男主角卡瓦拉多西的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韩蓬,也是由上海歌剧院培养出来的。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跨出校门直接走上舞台的韩蓬,虽然已经斩获几项国际和国内的声乐大赛大奖,在舞台表演方面却是“新丁”。韩蓬进上海歌剧院不久,便碰上剧院2012 年的“西北巡演”和2013 年的“东北巡演”。上海歌剧院让韩蓬挑大梁,独自一人撑起《卡门》中唐·何塞一角,而且没有替补演员。就是从唐· 何塞开始, 一部部歌剧、一个个角色,让韩蓬迅速成长为中国新生代男高音的中坚力量。

《托斯卡》上海场演出中,另一位饰演剧名主角的也是上海歌剧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她便是徐晓英。2004 年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徐晓英便加入上海歌剧院。《晨钟》《西施》《雷雨》《咏·别》《采珠人》《茶花女》《阿依达》《卡门》《奥赛罗》《托斯卡》……通过剧目的不断积累,徐晓英一步一个脚印,一路成长为上海歌剧院歌剧团的当家花旦,如今她更是活跃在国内外顶级歌剧舞台上,艺术足迹遍及欧美以及亚洲各国。

在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中饰演埃里克的于浩磊也是近年来活跃于中国歌剧舞台的上海歌剧院优秀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走出校门进入上海歌剧院后, 他便开始在一些剧目的B 组中饰演主要角色。2017 年,他被上海歌剧院选派赴英国皇家歌剧院参加青年艺术家培养计划。此后他一路高歌猛进,在《茶花女》中饰演阿尔弗雷多,在《风流寡妇》中饰演布辽舍,在《蝙蝠》中饰演埃森斯坦;在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晨钟》中饰演李大钊,在民族歌剧《田汉》中饰演田汉……我们相信,更广阔的舞台正等待着他。

上海歌剧院始终重视优秀文艺作品的孵化和文化人才的培养,珍视人才、培养人才、爱护人才,给予他们丰厚的成长沃土及更多的展示舞台。在《漂泊的荷兰人》中,上海歌剧院青年歌唱家们,如男低音余杨、女中音王潇希、男高音郑瑶,也在剧中担任了重要角色;在《托斯卡》上海站演出中,上海歌剧院优秀青年歌唱家徐小明、何超、季韻翬等也在舞台上熠熠生辉。青年歌唱家人才辈出,是如今的上海歌剧院给予观众的印象。

但曾几何时,上海歌剧院也遭遇过“呼唤女主角”的困境。当时,在实施“以演出为中心”的运作机制中,上海歌剧院深感剧目创作的薄弱和艺术人才的不足。“演员需要实践,要用演出成就演员”, 剧院开始从创机制、搭平台入手,有计划地构筑人才梯队。上海歌剧院对青年演员的艺术素养和声乐技能进行综合测试,并大胆启用考核成绩名列前茅的中青年演员,让他们增加演出实践,逐步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水平;對一些已在国内外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优秀演员,则不断加码,让他们多排多演新角色,熟悉和驾驭更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十几年前,国内的歌剧舞台并不似如今这般红火,中国的歌剧观众也尚在培养过程中,加上歌剧制作成本高昂,全中国一年上演的全舞台版歌剧屈指可数。在青年演员鲜有机会登上大舞台演出的情况下,上海歌剧院开始积极筹划并深入探索排演周期短、演出成本低、形式更亲民的歌剧制作样式, 情景音乐会版歌剧正是在这样的诉求下应运而生的。

从2007 年在常熟路100 弄10 号上海歌剧院多功能厅上演的“周末歌剧艺术沙龙”、2008 年在兰心大戏院及或上海大剧院中剧场上演的“歌剧新空间”,到2022 年上海歌剧院与凯迪拉克· 上海音乐厅联合策划推出的“歌剧星立方”,再到2023 年上海歌剧院与上海大剧院联手推出“歌剧星空间—— 情景音乐会版歌剧主题演出季”,一系列为歌剧这个艺术门类专门打造的小型品牌演出,每年都会上演《茶花女》《卡门》《费加罗的婚礼》等十余场的情景音乐会版经典歌剧或专场音乐会。这些“小而美”的演出,常会起用年轻演员,当然,“小”的只是规模,保证的则是艺术质量。这些小规模的歌剧舞台,既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歌剧,也为年轻演员提供演出平台,让青年艺术家在广阔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累积演出经验,最终目标是早日将这些青年演员推上更大的歌剧舞台。

从2012 年开始,上海歌剧院还开始筹备“启航” 计划,旨在发现、培养优秀青年艺术家。2013 年起,剧院陆续推出“启航·青年演奏家音乐会”系列, 让青年指挥家张诚杰及乐团首席、各声部首席等青年艺术家走进乐迷视野。2020 年,为选拔孵化舞台艺术创意作品及创新项目,发掘上海歌剧院优秀青年艺术人才,为他们的全方位成长提供土壤和养料,剧院进一步策划推出“启航·青年创新作品(项目)”计划。此后,Opera Girl 女子弦乐团、融组合、和风木管五重奏等赢得不错的市场反响,由剧院舞剧团青年舞蹈家创排的《漩涡之外》等小作品更获得第六届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 新作奖等荣誉。

上海歌剧院始终为青年艺术家提供最好的展示和成长平台,让青年艺术家在广阔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包容、自由的创作平台,让艺术家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舞剧《嫦娥》是“80 后”上海本土青年编导马涛创作的第一部舞剧,他带领的编舞团队平均年龄仅33 岁,他们以年轻艺术家特有的激情和创想,诠释他们心中的千古传说,赋予舞剧独特的海派气质。《嫦娥》的演员阵容更年轻,“嫦娥”由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青年舞蹈家谭一梅饰演,“后羿”宋雨以及饰演反派角色“蓬蒙”和“心魔”的李盛钊和闵燕几位青年舞蹈家,也都以充满表现力的舞蹈动作和精准的身体控制能力,展示了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的实力。2023 年,不到30 岁的谭一梅,以舞剧《嫦娥》中“嫦娥”一角荣获第31 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这正是上海歌剧院多年坚持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收获的可喜成效。

青年艺术人才是文艺院团保持艺术之树常青、艺术活力永驻的保障。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歌剧《江姐》,这是上海歌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之一。自1965 年由第一代“江姐”任桂珍首演后,上海歌剧院坚持排演了这部歌剧近60 年,还培养了唐群、陈海燕、江燕燕、黄蕾蕾、何晓楠与周琛六代“江姐”。饰演第六代“江姐”的年轻演员何晓楠、周琛曾多次得到任桂珍老师的亲身示范指导。两位年轻的“江姐”都说,她们要传承的不光是这部剧本身,还要让上海歌剧院的红色基因和血脉继续流传下去。

更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上海歌剧院一直坚持每年邀请享誉国际的声乐指导给演员上课,针对每个人的声音特点逐一指教。哪怕是疫情期间国际声乐指导无法来华面对面指导,剧院也想方设法通过网络授课等方式将大师班坚持了下来。2022 年, 著名女高音和慧在沪主演《图兰朵》时,也积极参与上海歌剧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上海歌剧院青年演员开设“大师班”。和慧说,她的课程“不光是锤炼声乐技巧,更要把闯荡国际一流剧院音乐节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上海歌剧院艺术总监魏松,多年来也常携手青年歌唱家们同台献演, 举办以“传承”为名的音乐会,提携后辈新人,为歌剧事业薪火相传身体力行。

就在不久前的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上海选拔赛中,上海歌剧院合唱团的6 位青年歌唱家都取得了上海赛区前三名的良好成绩。与此同时,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的青年艺术家们,也在多个舞蹈界的重要评选中收获众多表演奖、作品奖。这些成绩,不仅仅是对青年艺术家职业生涯的一种肯定,更激励着上海歌剧院培养更多优秀艺术人才, 同时创作出更多反映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在培养人才、普及经典、培育观众与合作做大市场之后,一个更大的目标呼之欲出——期待种种努力和滋养后,能够在这片艺术的新兴沃土,诞生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经典。上海歌剧院正在创作的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和原创舞剧《永和九年》,正是希冀能在挖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宝藏的同时,以创新的表达方式,创作出面向年轻人、面向未来的精品力作。我们也期待着, 在上海歌剧院与巴伐利亞国家歌剧院、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歌剧《罗恩格林》中,有更多优秀的青年歌唱家亮相舞台。

猜你喜欢

歌唱家歌剧院歌剧
小歌唱家
歌唱家与报晓员
走进歌剧厅
草丛里的歌唱家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