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永臣运用杂合以治思想治疗阴茎异常勃起医案1则

2023-08-20唐耀丽张伟张永臣

新中医 2023年14期
关键词:腰骶部选穴阴茎

唐耀丽,张伟,张永臣

1.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2. 曲阜市中医院,山东 曲阜 273100

阴茎异常勃起是指与性刺激无关,持续或长时间的阴茎勃起状态,无法疲软,可分为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非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和间歇性阴茎异常勃起(反复发作性)[1]。本病好发年龄位于5~10 岁和20~50 岁之间[2],病因主要包括血细胞性和血栓性因素、药物、肿瘤、炎症和感染、创伤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因素。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包括药物、海绵体内注射治疗、阴茎海绵体抽吸和0.9%氯化钠溶液灌注治疗、手术治疗和栓塞治疗等。本病属中医学阳强、强中、纵挺不收的范畴。中医药保守治疗本病有优势。现介绍张永臣教授运用杂合以治思想治疗阴茎异常勃起医案1 则,以飨同道。

1 病案举例

孙某,男,39 岁,2021 年7 月27 日初诊。主诉:阴茎异常勃起1 年余,加重1 个月。患者2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酸痛,以久坐后为甚,偶有早泄,未予以治疗,1 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睡前无性刺激状态下阴茎即勃起,伴胀痛,熟睡中仍持续勃起,夜间醒来排尿后可缓解,1 个月前劳累后上诉症状加重。症见:形体适中,精神欠佳,面色萎黄,全身乏力,焦虑不安,口干,纳可,眠差,小便正常,大便稀溏。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缓。西医诊断:阴茎异常勃起。中医诊断:阳强,辨证属脾肾两虚、湿热下注、瘀阻经络、心神不安。治法:健脾利湿,滋阴清热,活血化瘀,宁心安神。治疗措施:①针刺疗法。患者阴茎异常勃起,乃邪热、瘀血阻滞阴茎,故取八髎穴泻肾与膀胱邪热;腰痛,取承山舒经活络,调节腰骶部气血运行;焦虑不安,取百会宁心安神。患者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百会选用0.3 mm×50 mm 一次性针灸针,与头皮呈15°刺入15 mm。八髎穴、承山选用0.3 mm×75 mm 一次性针灸针,八髎穴由相应骶后孔斜向内下刺入70 mm,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承山直刺50 mm,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留针20 min,每隔10 min 行针1 次。②刺血疗法。取委中、次髎泻热祛瘀。患者俯卧位,取双侧委中及周围血络明显处,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出血。取双侧次髎,指揉法按摩1 min,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出血。上述四穴均刺血后拔罐。③中药汤剂。方选四君子汤、酸枣仁汤合二至丸加减,处方:茯苓、炒白术、炒酸枣仁、生酸枣仁各30 g,党参、砂仁(后下)、川楝子、知母各12 g,石菖蒲、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龙胆草、淡竹叶各15 g,炙甘草、天麻各9 g,血竭3 g。共7 剂,每天1 剂,水煎服。

2021 年8 月4 日二诊:睡前阴茎异常勃起次数较前减少,久坐后腰骶部酸痛较前明显减轻,精神好转,面露笑容,乏力减轻,纳可,睡眠稍差,二便调。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患者诸症减轻,然仍有阴茎异常勃起、腰骶部酸痛、乏力等症,结合舌、脉象,仍提示脾肾两虚,湿热、瘀血阻滞,基本病机不变,守上诊治法继进。治疗措施:①针刺疗法。患者腰骶部酸痛,取L3~5华佗背俞穴补肾强腰,其定位为第3~5 腰椎棘突下旁开1 寸,选用0.3 mm×50 mm 一次性针灸针,针尖斜向脊柱方向刺入25 mm,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留针20 min,每隔10 min 行针1 次。取穴由八髎穴改为次髎,攻专强腰利湿。百会、承山取穴及针刺方法不变。②刺血疗法。取腰骶部阿是穴活血祛瘀,取大敦、隐白泻肝脾湿热。患者先俯卧位,取腰骶部压痛点,指揉法按摩1 min,常规点刺出血,刺血后拔罐,留罐5 min。再坐位取大敦、隐白,先按摩2 min,常规点刺放血3~8 滴。③拔罐。俞募穴拔罐以调节脏腑功能。先俯卧位取背腰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再仰卧位取胸腹部膻中、中脘、天枢、关元、章门、京门,闪火法拔罐,留罐3~5min。④中药汤剂。守一诊方去血竭,加藏红花2 g,加强活血、清热之功,共7 剂,每天1 剂。

2021 年8 月16 日三诊:阴茎异常勃起基本消失,偶有腰骶部疼痛,活动时明显,精神好,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左尺弱。患者阴茎异常勃起消失,精神好转,提示脾肾两虚较前减轻,然仍有腰骶部疼痛、舌淡胖有齿痕及脉左尺弱,宜继续以健脾利湿、补肾强腰、活血化瘀为主。取委中、次髎刺血祛肾中邪气、活血祛瘀,守二诊针刺、拔罐取穴及方法续进,守二诊中药方加路路通15 g,以加强理气、活血之功,共7 剂,每天1 剂。

2021 年8 月26 日四诊:未再出现睡前及熟睡中阴茎异常勃起,腰骶部酸痛偶及左髋部和左下肢,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缓。纵观患者症状及脉象变化,疾病逐渐好转,病势趋于和缓,暂停中药口服。患者偶有腰骶部、髋部及下肢疼痛,继续予三诊针刺、刺血、拔罐疗法以补肾强腰、清热祛湿、活血化瘀、宁心安神。

2021 年8 月31 日五诊:患者精神好,面色红润,腰骶部偶有酸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缓。疾病持续向愈,然余邪未尽,继续守三诊治法以调节脏腑功能、清扫余邪。

2021 年9 月2 日六诊:未再出现阴茎异常勃起及腰骶部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常规针刺加拔罐疗法以稳定治疗效果,取穴及操作同二诊。

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2 讨论

2.1 病因病机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古代医家多有论述,概而论之,有肝经邪热、火毒内盛、肾精亏虚、阴虚火旺和阳明湿热。《灵枢·经筋》云:“足厥阴之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病因为肝经暴受邪热。《诸病源候论·强中候》云:“强中病者,茎长兴盛不痿,精液自出是也。由少服五石,五石热住于肾中,下焦虚热。少壮之时,血气尚丰,能制于五石。及至年衰,血气减少,肾虚不复能制精液。若精液竭,则诸病生矣。”[3]病因为恣情纵欲、久服丹石所致火毒内盛和肾精亏虚。《石室秘录·男治法》云:“强阳不倒,此虚火炎上,而肺金之气不能下行故尔。”[4]认为本病乃肾阴亏虚、阴虚火旺所致。《本草纲目·强中》云:“有肝火盛强,有金石性发。其证茎盛不衰,精出不止,多发消渴痈疽。”[5]病因为肝火旺盛。《沈菊人医案·强中》云:“上焦之温气虽泄,中焦之湿下流,遗泄转甚,阴精愈耗,阳火随之,以致精关不固,不交自泄,阳强不痿,病名强中。乃属阳明湿热,阳明之脉主润宗筋……病情虚中夹实,阴精虽虚,内留之湿热未化。”[6]病因为肾精亏虚、湿热下注。《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入毛中,环阴器。”《证治准绳·遗精》云:“盖阴器者,宗筋之所系也。而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之筋,皆结聚于阴器,与冲、任、督三脉之所会。然厥阴主筋,故诸筋皆统属于厥阴也。”[7]足厥阴肝经统领诸筋,阴器的纵挺和收引与肝经密切相关,若肝火、湿热聚于阴器或阴虚不能濡养,则阴茎纵挺不能收引。

综合以上医家的认识,张永臣老师认为本病责之心、肝、脾、肾,虚实夹杂,与阴虚火旺、湿热下注、肝郁化火和瘀血阻滞有关。患者欲念频起,恣情纵欲,或服用壮阳药物,引起肾精亏耗、阴虚阳亢,以致阳强不倒。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而酿生湿热,湿热循经下注聚于阴器,致玉茎纵挺不收。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循经下扰,发为强中。跌扑外伤,气滞血瘀,滞于阴器,致阴茎异常勃起。

2.2 选穴依据本患者治疗以经络辨证为主,结合脏腑辨证。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和辨证选穴相结合的选穴原则。百会位于脑部,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精神意识思维,《针灸大成·心脾胃门》云:“思虑过多无心力,忘前失后,灸百会。”[8]用于治疗失眠、健忘、抑郁、焦虑等神志类疾病。本患者阴茎异常勃起1 年余,病程较长,内心焦虑,针刺百会宁心安神,舒缓情绪,有利于疾病康复,为辨证取穴。八髎穴即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素问·骨空论》云:“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穴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行气的作用[9],治疗腰骶部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次髎邻近骶丛副交感神经中枢[10],骶交感干位于骶前孔内侧,深刺时由骶后孔到达骶前孔,交感神经作用于勃起的阴茎使其松弛,副交感神经作用于阴茎使其勃起[11],为近部选穴。《灵枢·邪客》云:“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肾开窍于二阴,主生殖,阴茎为肾之所系,委中刺血可祛除肾中邪热,为辨证选穴。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太阳为巨阳,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调节肾与膀胱的功能,为辨证选穴、远部选穴。《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脏者,取之井。”本病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取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井穴大敦、隐白调节肝脾功能。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膻中、中脘、天枢、关元、章门、京门为俞募配穴,调节五脏功能。

从《医心方》中记载的文献发现,古代医家取背俞穴法不尽相同,日本丹波康赖在《医心方·诸家取背俞法》[12]中云:“《扁鹊针灸经》曰:第二椎名大杼(各一寸半,又名风府),第四椎名关俞……诸俞侠脊左右各一寸半,或一寸二分。”“《龙衔素针经》曰:热府,大椎上去髮一寸横三间寸;心俞,第三椎横相去三寸,一名身枢;风门,第四椎相去三寸……凡人身长短肥瘦,骨节各有大小,故不可以一法取,宜各以其自夫尺寸为度,横度手四指为一夫,亦云部。”“僧匡及彻公二家,与上件四经不同者别出:风门,第三节;心俞,第七节;膈俞,第八节……凡侠脊相去二寸半,瘦人相去二寸二分。”“《华佗针灸经法》第一椎名大椎,第三椎名云门俞,第四椎名神俞,第五椎名脉俞(又云厥阴俞,又名少商),第六椎名心俞(又云督脉俞,又名膏肓)……凡诸椎侠脊相去一寸也。”此处的相去一寸为距脊柱正中一寸,华佗将背俞穴从距离脊柱正中旁开1.5 寸改为旁开1 寸,一方面保留了背俞穴原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降低了针刺的风险[13]。为了纪念华佗取背俞穴法,刘玉檀教授建议将其所取背俞穴命名为“华佗背俞穴”,列为“奇穴”。L3~5华佗背俞穴具有培补元气、调理下焦、调和气血和强壮腰脊的作用,为近部选穴、辨证选穴。

2.3 治法探讨杂合以治,首见于《素问·异法方宜论》,即“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书中还记载了由于地域、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的不同,造成人体疾病的表现不同,治疗时选取砭石、汤药、艾灸、针刺、导引和按摩等方法。即“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内经》时代就认识到,人们道德修养下降,治疗疾病时要采取针药结合的方式。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压力增加,欲望增强,加之吸烟、酗酒、进食肥甘厚味,环境污染因素,导致疾病病因病机复杂,临证时要根据病人体质、环境、心理状态和疾病的需要采用多种治法相结合的方式。

张永臣老师在“杂合以治”思想的指导下,临证中常运用针刺、刺血、中药、拔罐、脐疗、足疗、艾灸的方法,或单一运用,或几种方法综合运用。本案患者病程日久,内心焦虑,对治疗效果期待较高,张永臣老师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后选择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快速起效,树立患者继续治疗的信心。①应用针刺、刺血之法标本兼治。本病虚实夹杂,采用针刺对不同穴位进行补泻操作,补虚泻实,标本兼治。《黄帝内经》中对刺血理论及原则有大量的记载[14],《素问·血气形志》云:“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然后泻有余,补不足。”《灵枢·终始》云:“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患者久病必瘀、久病入络,邪热聚于阴器,取双侧委中、次髎及隐白、大敦刺血,旨在祛湿、泻热、祛瘀,使宗筋迟缓,取腰骶部压痛点刺血,旨在祛瘀止痛。②俞募穴拔罐调理五脏。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灵枢·卫气》云:“胸气有街,腹气有街……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胸气街、腹气街这个横向通路加强了胸腹部、背腰部及五脏六腑之间气血的联系,气街理论是俞募配穴的理论基础[15]。俞募相配能调节五脏及五脏所络属器官的功能。取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膻中、中脘、天枢、关元、章门、京门施以拔罐,称为俞募穴拔罐[16],采用拔罐的方法不仅能保留俞募穴的作用,还避免了针刺的风险,具有扶正祛邪、行气活血和通经活络的作用。③应用中药以治本为主,兼以祛邪。患者2 年前即出现腰骶部酸痛、早泄,提示肾虚日久。精神欠佳,面色萎黄,全身乏力,口干,大便稀溏,结合舌、脉象,提示脾虚。患者病程日久,加之疾病纠缠,难免心中焦虑。综合以上考虑,中药以健脾益气养心、滋肾养阴敛阳治其本,佐以利湿泻热、活血祛瘀,方选四君子汤、酸枣仁汤合二至丸加减。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女贞子、旱莲草为二至丸,滋阴补肾,四君子汤合二至丸调补脾肾,酸枣仁汤调补心肝,川楝子疏解肝经邪热,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天麻平肝,砂仁、石菖蒲醒脾化湿,炒(生)酸枣仁、五味子宁心安神,淡竹叶、知母清热泻火,血竭活血通经。诸药相配共收心、肝、脾、肾同调之功。

总之,阴茎异常勃起是泌尿外科的一种急症,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及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造成永久性的性功能障碍或阴茎缺血坏死等并发症[17]。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阴虚火旺、湿热下注、肝郁化火、瘀血阻滞是其基本病机。治疗上经络辨证为主,结合脏腑辨证,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和辨证选穴相结合的选穴原则。采用针刺、刺血、拔罐和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标本兼治,避免疾病复发。

猜你喜欢

腰骶部选穴阴茎
老年女性腰骶部多发毛母质瘤及文献回顾1例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选穴规律研究
选穴温灸法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高压电致胸壁洞穿性损伤伴阴茎伤救治1例
阴茎根部完全离断再植成功1例报告
阴茎不全离断再植1例
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