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跳房子”游戏
2023-08-19杜明明
杜明明
“跳房子”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之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深受儿童的喜爱。在不少人的童年记忆里,只要有一根粉笔或树枝、一块空地,就可以“跳房子”。 它不仅能提高儿童跳跃、奔跑和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
作为一项适合全龄化的运动方式,“跳房子”还有“跳格子”“跳飞机”“跳间”“跳年”等称谓,甚至吸引老年人前来体验与怀旧(图1)。
据说,“跳房子”游戏起源于古罗马时期,最初主要用于训练罗马步兵。后来,当地的孩子开始模仿军队的这种训练,并使它逐渐变成一项风靡全球的儿童游戏。
准备—绘制格子
儿童在喜欢的空间中能够与物和人建立广泛联结,所以,开展“跳房子”游戏的前提是找到一块安全、开阔、平整的场地(图2),徒手在地上画一个长方形线框,并在线框内画出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格子。每个格子就代表一间小房子。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对游戏场地不断进行组合、转化以及创造。他们会自主“开发”与调整“跳房子”游戏的难度,自由设计格子的组合,并依据情况决定格子大小,再由近及远写上数字(图3)……尽管跳房子的游戏规则和方法存在地区差异,但孩子们最终会奇妙地以一种同中存异、异中求同的方式达成共识。
为了清晰地辨认房子的界限,最好用彩色粉笔绘制线条。有些居民区的楼间绿地预先设置了简易游戏设施,并对地面进行了彩色铺装(图4)。由于儿童在游戏的时候体力消耗较大,容易疲劳,而色彩会对疲劳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通常,“跳房子”的起始格被设置为蓝色,以便儿童在游戏初始阶段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中间格采用最不容易引起疲劳感的绿色绘制;终极格则为红色,让到达终点的儿童情绪更为高昂。这些交替出现的颜色不仅可以激发儿童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适合他们热情、活泼的游戏性格。
快乐从简单开始
初次接触“跳房子”游戏的儿童,应从对数序的认识开始,训练他们眼、脚一致与节奏感。这种玩法可以很简单,如按照由近及远用数字排序(图5):最近处的数字1为第一排;第二排有并列的两格,均用数字2指代;第三排用数字3指代,只有一格;第四排用数字4指代,也是左右两格并列;最远处用数字5指代;半弧线的线框单独占一格。游戏开始时,挑战者站在1号格子外,单脚跳进1号格(第一间房子);在前往第二格时,左右脚要分别准确地跳进并排的两个线框内;接着,单脚跳落进第三格……以此类推。最后,双脚并拢跳进第五格,再跳出格子,就算成功完成了整个游戏过程。如果不小心踩线或是未按照顺序前进,都算失败。
“跳房子”的游戏规则简单易懂,具有可变性,游戏开展的随机性较大,游戏的设计也较科学,如单脚跳几格之后改为双脚跳,能够避免参与者因连续用单脚跳而失去平衡摔倒,且有助于促进双腿的协调发展。“跳房子”的运动量不算大,却可以锻炼参与者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助于增强其观察力和注意力,培养他们机智、果断的意志品质。有研究表明,儿童在游戏时情绪愉快,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不停地跳跃,可以在有效增强弹跳力的同时,推迟软骨钙化的年龄,使骨骼的生长期变长,人长得更高;骨的密度更大,强度更坚硬。所以,有的学校和儿童医疗机构将“跳房子”需要的线框铺设在楼道内(图6),也有的学校在跑道上绘制线框(图7),以满足学生在课余时间玩乐的需求。
趣味游戏的延伸
一旦孩子们学会了最简单的“跳房子”后,可以通过增加道具“跳子儿”来提高游戏的难度,这也会让游戏的趣味性加倍。
制作“跳子儿”可以就地取材—将算盘珠或贝壳串绑起来,就是“跳子儿”。不过,踩破的贝壳容易划伤脚趾,算盘珠子又太光滑,不容易把控,加之串绳容易磨损断掉;于是,小朋友们喜欢用一些有点重量、没有边角且不容易散掉的物品作为“跳子儿”,比如用杂豆或细沙缝制成的小布袋(唤作沙包),或者用编绳制成“跳子儿”(图8),更多的小朋友则用小个头儿的卵石充当“跳子儿”。
加入“跳子儿”这个道具后,“跳房子”的玩法随之改变。首先,在地上画三对各约一尺见方的并列的格子,并在最远处画一扇形格子;然后,大家通过“猜丁壳”确定游戏的先后顺序;之后,挑战者依次将“跳子儿”扔进七个格子中的一个,单腿跳过所有的格子而不踩到线框并取回“跳子儿”的人是最终的获胜者(图9)。
在此基础上,游戏难度还可以继续加大,变为跳六格房。
所谓六格房,是在平地上画一个长方形,并将之分成相等的六格(图10)。先由第一人将“跳子儿”丢进第一格,再单腿跳进第一格,并用脚将“跳子儿”轻轻踢进第二格。接着,双脚同时落地跳入第二格,并用双脚夹住“跳子儿”抛入第三格;亦有用双脚夹住“跳子儿”向上甩起,在“跳子儿”落地前将它踢进第三格,接着单脚跳入第三格。就这样,单双脚交替,直到“跳子儿”被踢出第六格,双脚也随之跳出第六格。此时,判定游戏成功,计10分。几轮后,得分最高者为第一名,以此类推。值得注意的是,双脚虽然可以跳入方格,但不能在方格内停留时间过长。跳十格房的方法可参照跳六格房(图11)。
对于小朋友来说,还可以将“房子”画成圆圈。据说,当年刘海戏金蟾之后,金蟾不服气,便和刘海打赌。刘海使用法力在地上画了七个圈,只要金蟾在一年内从这些圆圈中跳出,便让它重新回到水中。刘海在圆圈中遍布陷阱,自以为金蟾跳不出去,便外出云游。当他回来后,发现金蟾满身伤痕,奄奄一息地躺在第七个圆圈之外。刘海为金蟾的毅力之大所感,便在最后两个圆圈之间划出一条“仙河”,让金蟾重返水中。后人为教育孩子们效法金蟾的毅力,便设计出了这种既可锻炼智力又能陶冶情趣的游戏。
有些游戏中把三格房与圆圈房结合起来(图12),圆中画出大小相等的扇形,根据需要决定份额,分得越密,越需要精准掌控用力,才能将“跳子儿”用单脚踢或双脚夹抛到下一格。
仅就单脚站立且必须只能一次就准确把“跳子儿”踢入下一方格内来说(图13),对孩子肌肉力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无形当中也锻炼了其判断力与注意力。
还有的小朋友将格子画成飞机的形状,这就是“跳飞机”(图14)。由“机尾”向“机头”看去,每个方格内都写有一个数字,并列的格子如同飞机的两翼,最顶端即是机头,有的还在格子内写上“天”“地”(图15)或“天堂”字样。其玩法与跳房子大同小异。看似简单的规则如果仔细观察,格子里数字的分布,其实是在引导儿童在跳跃时正确识别方位,充分使用纵跳、横跳、对脚跳等不同运动形式完成游戏。
惩罚并快乐着
惩罚规则贯穿于整个游戏,不论“跳子儿”是扔、抛还是踢,但凡压线、出格、越格都算违规;若小朋友自身跳错格子、踩线(图16),双脚不经许可离地或从单脚站立变为双脚着地,也属于违规,都要接受惩罚,即所做的努力被阶段性清零,同时换对方进行游戏。
虽说“跳房子”游戏有单人跳、双人轮换跳、多人轮换跳等多种形式,没有参与人数的限制;但每次只能有一个人进行挑战,其他人必须等在一旁(图17)。这也在无形间锻炼了孩子的忍耐力。
有时,小伙伴实在难耐做一个旁观者,会想尽办法让对手出错,于是,就乱起哄、瞎捣蛋,出现叽叽喳喳闹声一片的情形(图18)。因此,儿童设计出用“打哇哇”来表示游戏暂停—大家都别说话,听我说。小朋友们在处理冲突、解决纠纷、恢复秩序的过程中,无论方法好坏,每个参与者都获得了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生活的经验。新童年社会学者认为,儿童是参与互动、活动、交流、谈判和调整的社会行动者,有助于社会世界的建设、延续和变革。
学龄儿童正处于从对自己外在行为的认识,转向对自己内心品质认知转变的重要阶段,自我概念、高阶情绪、个性都在这个阶段逐渐塑造成形。在这个阶段,父母不必担心孩子发生争吵时会吃亏,恰恰相反,孩子们通过游戏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及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快乐。快乐作为强化物,会使儿童增加对游戏本身的兴趣。兴趣和快乐两种情绪体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从而使儿童在游戏中愿意遵守惩罚规则,不甘轻言放弃与失败。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这一天性里蕴藏着儿童发展的无限潜能与力量,他们激情满满、乐此不疲地投入到游戏之中(图19),达成的是儿童心灵和精神的梦想与愿望,是他们生命成长不可缺少的内容和过程。
【责任编辑】赵 菲